一种双导柱推板排肥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6925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21 0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导柱推板排肥轮,包括左凹槽凸轮、六方传动轴、排肥轮、双导柱推肥板和右凹槽凸轮;六方传动轴安装在排肥轮内,双导柱推肥板安装在排肥轮肥料填充槽内,左凹槽凸轮与右凹槽凸轮对称安装在排肥轮两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整个排肥轮采用对称式结构,通过零部件拼装而成,减少螺栓连接,安装与拆卸步骤简单便捷;双导柱推肥板在导柱运动槽的限制下,更能稳定高效的按照凸轮轨迹沿排肥轮径向移动,减少受力不均发生磨损;优化的凸轮轨迹使排肥轮在转动过程中无振动且过渡平稳,粉末引流孔及凹槽凸轮背部的引流弧面的设计,避免了粉末内部堆积;整个排肥轮作业高效稳定,让排入水田的肥料分布更为均匀。

A kind of double guide pillar push plate fertilizer whe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导柱推板排肥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
中的施肥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双导柱推板排肥轮。
技术介绍
水稻在中国粮食安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世界农业发展的实践证明,施用化肥是最快、最有效、最重要的增产措施。合理使用化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带来的负面效应和不良影响成为重中之重,以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最终达到发展与环境的和谐。我国水稻生产过程中表面撒施肥仍为主要施肥方式,由于径流、挥发、渗漏等现象,造成肥料损失严重,利用效率低,严重环境污染。肥料深施是一种节本增效的施肥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肥料撒施在土壤表面造成的挥发和流失,能较大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可以促进水稻产量的提升。由于缺乏适宜的肥料深施装备,目前肥料精量深施技术在高湿的南方稻区尚未得到广泛应用。而排肥器是实现水稻机械化深施肥作业的关键部件,排肥轮是排肥过程的载体,其对不同机械物理特性肥料的适应性以及排肥均匀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深施肥效果。大量在北方旱地深施肥作业中排肥效果较好的排肥器,如外槽轮式排肥器,在南方水田深施肥作业过程中,精量排肥性能严重受限,排肥轮粘堵状况不可避免。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号2017215150477、授权公告号CN207573901U、授权公告日2018.7.6)公开了一种凸轮顶杆自清式排肥装置,包括由上壳体及下壳体组成的壳体、凸轮顶杆排肥机构、肥料自清装置和动力传动系统;其肥料推板在排肥过程密封效果不佳,易振动导致粉末进入排肥轮内部,影响排肥作业;针对其结构效果差,专利技术一种双导柱推板排肥轮,以适应水田深施肥作业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方便安装和更换的排肥轮,该排肥轮为一体式,双导柱推肥板安装便捷,更换不同行程的凹槽凸轮改变槽深,调节施肥量范围,且清洗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导柱推板排肥轮,该双导柱推板排肥轮安装在排肥器上、下壳体之间,包括左凹槽凸轮、六方传动轴、排肥轮、双导柱推肥板和右凹槽凸轮;其中,所述双导柱推肥板包括推板本体、导柱和圆柱滚子,所述排肥轮为一内设有通孔的圆柱体结构,该圆柱体外侧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肥料填充槽,两端设有环形圆柱,内圈中间设有传动圆盘,所述六方传动轴安装在排肥轮内圈中部的传动圆盘上,双导柱推肥板安装在排肥轮肥料填充槽内,所述左凹槽凸轮与右凹槽凸轮分别穿过六方传动轴两端对称安装在排肥轮两侧;所述传动圆盘外壁两侧沿圆周方向上均布多个导柱运动槽,且该导柱运动槽分别对应位于肥料填充槽正下方两侧,所述左凹槽凸轮与右凹槽凸轮的对应侧之间分别对称设有凸轮凹槽Ⅰ和凸轮凹槽Ⅱ;所述推板本体上表面呈弧形,该弧形半径与所述排肥轮外圆半径一致,宽度与肥料填充槽宽度一致,正下方设有两个导柱,导柱的宽度与导柱运动槽宽度一致,每个导柱底部均设有一个圆柱滚子,该圆柱滚子直径与凸轮凹槽Ⅰ和凸轮凹槽Ⅱ的宽度一致,其端部分别连同导柱一同穿过导柱运动槽并卡在凸轮凹槽Ⅰ及凸轮凹槽Ⅱ形成的凸轮凹槽轮廓轨迹内;排肥轮转动时,带动双导柱推肥板做径向移动,顺着凸轮轨迹向外推出以及向内收回,进行循环排肥作业。进一步,所述六方传动轴为一设有六方通孔的圆轴,该圆轴外侧中部设有法兰盘,该法兰盘沿圆周方向上均布有3个扇形卡槽,该扇形卡槽中间均设有螺栓孔,并通过该螺栓孔与传动圆盘一端连接,法兰盘两侧均设有定位轴肩。进一步,所述传动圆盘内圈沿圆周方向均布有3个与扇形卡槽相匹配的扇形块,该扇形块中间均设有螺栓孔,传动圆盘另一端通过螺栓与中间传动轴法兰盘连接。进一步,所述肥料填充槽设有8个,且每个肥料填充槽两侧均设有粉末引流孔。进一步,所述导柱运动槽设有16个,且两两为一组,分别对应位于肥料填充槽正下方两侧。进一步,所述左凹槽凸轮设有凸轮凹槽Ⅰ的一端还设有凸轮凸台,中间开有圆形通孔,该圆形通孔孔径与六方传动轴圆轴外径相匹配,另一端边缘上均布多个粉末引流弧面,中部设有圆管,且圆形通孔位于该圆管内侧,该圆管端部径向方向上对立设有凸轮上卡槽和凸轮下卡槽。进一步,所述左凹槽凸轮另一端的圆管其外径与上、下壳体固定槽内径相匹配,且凸轮上卡槽开口角度为40°并与上壳体顶块角度对应,凸轮下卡槽开口角度为60°并与下壳体顶块角度对应。进一步,所述右凹槽凸轮的凸轮凹槽Ⅱ与左凹槽凸轮的凸轮凹槽Ⅰ呈对称设置,其他结构特征与左凹槽凸轮一致。进一步,所述导柱为方形导柱。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双导柱推板排肥轮安装在排肥器上、下壳体之间,通过上、下壳体固定槽上设定的顶块卡住凹槽凸轮,使其固定不动,六方轴安装在六方传动轴内,带动排肥轮转动;排肥轮上安装双导柱推肥板,其下方圆柱滚子安装在凸轮凹槽内,排肥轮转动的同时,带动双导柱推肥板做径向移动,顺着凸轮轨迹向外推出以及向内收回,进行循环排肥作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一体式结构设计,排肥轮部分独立安装、拆卸,减少螺栓使用,设计的机构相互连接,更换零部件操作更为简便;在使用性能上,优于现有的槽轮式排肥轮,配合壳体的清肥装置减少肥料粘结在肥料槽而导致的后续排肥效果不佳的影响;一体式排肥轮结构,便于安装和拆卸;双导柱推肥板增加了部件强度,限制其运动自由度,径向移动更稳定,减少了磨损;凹槽凸轮两侧安装,方便快捷;整个排肥轮采用对称结构,保证排肥过程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等轴侧爆炸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等轴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左凹槽凸轮的等轴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左凹槽凸轮的背面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右凹槽凸轮的正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六方传动轴的等轴侧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六方传动轴的背面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排肥轮的等轴侧视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排肥轮的俯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双导柱推肥板的等轴侧视图。其中,左凹槽凸轮1,六方传动轴2,排肥轮3,双导柱推肥板4,右凹槽凸轮5;凸轮凹槽Ⅰ1-1,凸轮凸台1-2,圆形通孔1-3,粉末引流弧面1-4;圆管1-5;凸轮上卡槽1-6;凸轮下卡槽1-7;六方通孔2-1,圆轴2-2,法兰盘2-3;扇形卡槽2-4;定位轴肩2-5;螺栓孔2-6;环形圆柱3-1,肥料填充槽3-2,扇形块3-3;导柱运动槽3-4;粉末引流孔3-5;传动圆盘3-6;导柱4-1,推板本体4-2,圆柱滚子4-3;凸轮凹槽Ⅱ5-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如图1至图10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导柱推板排肥轮,该双导柱推板排肥轮安装在排肥器上、下壳体之间,包括左凹槽凸轮1、六方传动轴2、排肥轮3、双导柱推肥板4和右凹槽凸轮5;其中,所述双导柱推肥板4包括推板本体4-2、导柱4-1和圆柱滚子4-3,所述排肥轮3为一内设有通孔的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导柱推板排肥轮,该双导柱推板排肥轮安装在排肥器上、下壳体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凹槽凸轮(1)、六方传动轴(2)、排肥轮(3)、双导柱推肥板(4)和右凹槽凸轮(5);其中,所述双导柱推肥板(4)包括推板本体(4-2)、导柱(4-1)和圆柱滚子(4-3),所述排肥轮(3)为一内设有通孔的圆柱体结构,该圆柱体外侧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肥料填充槽(3-2),两端设有环形圆柱(3-1),内圈中间设有传动圆盘(3-6), 所述六方传动轴(2)安装在排肥轮(3)内圈中部的传动圆盘(3-6)上,双导柱推肥板(4)安装在排肥轮(3)的肥料填充槽(3-2)内,所述左凹槽凸轮(1)与右凹槽凸轮(5)分别穿过六方传动轴(2)两端对称安装在排肥轮(3)两侧;所述传动圆盘(3-6)外壁两侧沿圆周方向上均布多个导柱运动槽(3-4),且该导柱运动槽(3-4)分别对应位于肥料填充槽(3-2)正下方两侧,所述左凹槽凸轮(1)与右凹槽凸轮(5)的对应侧之间分别对称设有凸轮凹槽Ⅰ(1-1)和凸轮凹槽Ⅱ(5-1);所述推板本体(4-2)上表面呈弧形,该弧形半径与所述排肥轮(3)外圆半径一致,宽度与肥料填充槽(3-2)宽度一致,正下方设有两个导柱(4-1),导柱(4-1)的宽度与导柱运动槽(3-4)宽度一致,每个导柱(4-1)底部均设有一个圆柱滚子(4-3),该圆柱滚子(4-3)直径与凸轮凹槽Ⅰ(1-1)和凸轮凹槽Ⅱ(5-1)的宽度一致,其端部分别连同导柱(4-1)一同穿过导柱运动槽(3-4)并卡在凸轮凹槽Ⅰ(1-1)及凸轮凹槽Ⅱ(5-1)形成的凸轮凹槽轮廓轨迹内;排肥轮(3)转动时,带动双导柱推肥板(4)做径向移动,顺着凸轮轨迹向外推出以及向内收回,进行循环排肥作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导柱推板排肥轮,该双导柱推板排肥轮安装在排肥器上、下壳体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凹槽凸轮(1)、六方传动轴(2)、排肥轮(3)、双导柱推肥板(4)和右凹槽凸轮(5);其中,所述双导柱推肥板(4)包括推板本体(4-2)、导柱(4-1)和圆柱滚子(4-3),所述排肥轮(3)为一内设有通孔的圆柱体结构,该圆柱体外侧沿圆周方向均布有多个肥料填充槽(3-2),两端设有环形圆柱(3-1),内圈中间设有传动圆盘(3-6),所述六方传动轴(2)安装在排肥轮(3)内圈中部的传动圆盘(3-6)上,双导柱推肥板(4)安装在排肥轮(3)的肥料填充槽(3-2)内,所述左凹槽凸轮(1)与右凹槽凸轮(5)分别穿过六方传动轴(2)两端对称安装在排肥轮(3)两侧;所述传动圆盘(3-6)外壁两侧沿圆周方向上均布多个导柱运动槽(3-4),且该导柱运动槽(3-4)分别对应位于肥料填充槽(3-2)正下方两侧,所述左凹槽凸轮(1)与右凹槽凸轮(5)的对应侧之间分别对称设有凸轮凹槽Ⅰ(1-1)和凸轮凹槽Ⅱ(5-1);所述推板本体(4-2)上表面呈弧形,该弧形半径与所述排肥轮(3)外圆半径一致,宽度与肥料填充槽(3-2)宽度一致,正下方设有两个导柱(4-1),导柱(4-1)的宽度与导柱运动槽(3-4)宽度一致,每个导柱(4-1)底部均设有一个圆柱滚子(4-3),该圆柱滚子(4-3)直径与凸轮凹槽Ⅰ(1-1)和凸轮凹槽Ⅱ(5-1)的宽度一致,其端部分别连同导柱(4-1)一同穿过导柱运动槽(3-4)并卡在凸轮凹槽Ⅰ(1-1)及凸轮凹槽Ⅱ(5-1)形成的凸轮凹槽轮廓轨迹内;排肥轮(3)转动时,带动双导柱推肥板(4)做径向移动,顺着凸轮轨迹向外推出以及向内收回,进行循环排肥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导柱推板排肥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六方传动轴(2)为一设有六方通孔(2-1)的圆轴(2-2),该圆轴(2-2)外侧中部设有法兰盘(2-3),该法兰盘(2-3)沿圆周方向上均布有3个扇形卡槽(2-4),该扇形卡槽(2-4)中间均设有螺栓孔(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静卢帆陈雄飞刘木华刘俊安余佳佳刘兆明石逸泽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