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热井深孔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6463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地热井深孔换热器。所述地热井深孔换热器包括换热箱、固定结构、出水结构和进水结构,四个所述固定结构均包括固定杆、弹簧、固定管、拉绳和固定槽,四个所述固定杆呈环形阵列分布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换热箱,四个所述固定槽呈环形阵列均设于所述换热箱的底端内部,四个所述弹簧分别连接于四个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换热箱,四个所述固定管呈环形阵列分布均设于所述换热箱的内部,四个所述拉绳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杆的外部,且四个所述拉绳分别贯穿四个所述固定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地热井深孔换热器具有操作方便、使用灵活和便于固定换热器的优点。

A deep hole heat exchanger for geothermal w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热井深孔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地热能源利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热井深孔换热器。
技术介绍
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核裂变产生的一种能量资源。地球上火山喷出的熔岩温度高达1200℃~1300℃,天然温泉的温度大多在6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100℃~140℃。这说明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热库,蕴藏着巨大的热能。这种热量渗出地表,于是就有了地热。地热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在地热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在有地热水冒出的地方需要开挖出一个地热井用于地热水的蓄积,在地热井的内部需要架设换热器进行地热能源的交换。然而传统的地热井深孔换热器在架设过程中,由于地热井较深,换热器的固定需要进入井内进行固定,较为麻烦。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地热井深孔换热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使用灵活和便于固定换热器的地热井深孔换热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地热井深孔换热器包括:换热箱,所述换热箱为内部带有容纳空腔的环形结构;出水结构,所述出水结构连接于所述换热箱的顶端;进水结构,所述进水结构连接于所述换热箱的外部;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设有四个,四个所述固定结构呈环形阵列分布于所述换热箱的内部,四个所述固定结构均包括固定杆、弹簧、固定管、拉绳和固定槽,四个所述固定杆呈环形阵列分布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换热箱,四个所述固定槽呈环形阵列均设于所述换热箱的底端内部,四个所述弹簧分别连接于四个所述固定杆和所述换热箱,四个所述固定管呈环形阵列分布均设于所述换热箱的内部,四个所述拉绳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杆的外部,且四个所述拉绳分别贯穿四个所述固定管。优选的,四个所述固定杆背离所述换热箱的一端均为圆锥体结构,四个所述固定槽均为梯形结构,四个所述固定杆的转动角度均为0-45°。优选的,所述换热箱的外部设有多个外套管,且多个所述外套管均与所述换热箱的内部相通,多个所述外套管的截面均为三角形结构。优选的,所述换热箱的外部连接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连接杆和限位环,所述连接杆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杆呈环形阵列分布于所述换热箱的顶端外部,所述限位环设于所述连接杆背离所述换热箱的一端。优选的,所述出水结构包括第一出水管、第一法兰、第一密封圈、第二法兰和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呈垂直关系固定于所述换热箱的顶端,所述第一法兰固定于所述第一出水管背离所述换热箱的一端,所述第一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一法兰背离所述第一出水管的一端,所述第二法兰设于所述第一密封圈背离所述第一法兰的一端,所述第二出水管固定于所述第二法兰背离所述第一密封圈的一端。优选的,所述进水结构包括第一进水管、第三法兰、第二密封圈、第四法兰和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固定于所述换热箱的外部,所述第三法兰固定于所述第一进水管背离所述换热箱的一端,所述第二密封圈设于所述第三法兰背离所述第一进水管的一端,所述第四法兰设于所述第二密封圈背离所述第三法兰的一端,所述第二进水管固定于所述第四法兰背离所述第二密封圈的一端。优选的,所述换热箱的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呈螺旋状分布于所述换热箱的内部。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地热井深孔换热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地热井深孔换热器,在所述换热箱的底端外部呈环形阵列分布有四个所述固定槽,在四个所述固定槽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所述固定杆,在所述换热箱的内部呈环形阵列固定有四个所述固定管,四个所述拉绳的一端分别固定在四个所述固定杆的底端外部,且四个所述拉绳均贯穿四个所述固定管,通过四个所述拉绳的设置,能够将四个所述固定杆收纳进四个所述固定槽的内部,四个所述固定槽的截面为梯形结构,使所述固定槽不仅能够用于对所述固定杆进行收纳,还能够对所述固定杆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使所述固定杆的转动角度为0-45°,再将所述换热箱通过所述拉绳放置进地热井深孔的内部一定位置后,只需将所述拉绳切断,四个所述固定杆就会在四个所述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进行张开,此时四个所述固定杆与所述换热箱的角度为45°,且所述固定杆背离所述换热箱的一端为圆锥形结构,从而使所述固定杆能够更加轻易的插入地热井的侧壁上,实现所述换热箱的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地热井深孔换热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换热箱和固定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换热箱,2、外套管,3、限位结构,31、连接杆,32、限位环,4、固定结构,41、固定杆,42、弹簧,43、固定管,44、拉绳,45、固定槽,5、出水结构,51、第一出水管,52、第一法兰,53、第一密封圈,54、第二法兰,55、第二出水管,6、进水结构,61、第一进水管,62、第三法兰,63、第二密封圈,64、第四法兰,65、第二进水管,7、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地热井深孔换热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换热箱和固定结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地热井深孔换热器包括:换热箱1、固定结构4、出水结构5和进水结构6,所述换热箱1为内部带有容纳空腔的环形结构,所述出水结构5连接于所述换热箱1的顶端,所述进水结构6连接于所述换热箱1的外部,所述固定结构4设有四个,四个所述固定结构4呈环形阵列分布于所述换热箱1的内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四个所述固定结构4均包括固定杆41、弹簧42、固定管43、拉绳44和固定槽45,四个所述固定杆41呈环形阵列分布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换热箱1,四个所述固定槽45呈环形阵列均设于所述换热箱1的底端内部,四个所述弹簧42分别连接于四个所述固定杆41和所述换热箱1,四个所述固定管43呈环形阵列分布均设于所述换热箱1的内部,四个所述拉绳44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杆41的外部,且四个所述拉绳44分别贯穿四个所述固定管43。参考图1所示,四个所述固定杆41背离所述换热箱1的一端均为圆锥体结构,四个所述固定槽45均为梯形结构,四个所述固定杆41的转动角度均为0-45°,所述固定杆41背离所述换热箱1的一端为圆锥形结构,从而使所述固定杆41能够更加轻易的插入地热井的侧壁上。参考图1所示,所述换热箱1的外部设有多个外套管2,且多个所述外套管2均与所述换热箱1的内部相通,多个所述外套管2的截面均为三角形结构,通过所述外套管2的设置,能够增加所述换热箱1与外部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达到更好的受热效果。参考图1所示,所述换热箱1的外部连接有限位结构3,所述限位结构3包括连接杆31和限位环32,所述连接杆3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连接杆31呈环形阵列分布于所述换热箱1的顶端外部,所述限位环32设于所述连接杆31背离所述换热箱1的一端,通过所述限位环32的设置,能够防止所述换热箱1在下降过程中出现错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热井深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换热箱(1),所述换热箱(1)为内部带有容纳空腔的环形结构;/n出水结构(5),所述出水结构(5)连接于所述换热箱(1)的顶端;/n进水结构(6),所述进水结构(6)连接于所述换热箱(1)的外部;/n固定结构(4),所述固定结构(4)设有四个,四个所述固定结构(4)呈环形阵列分布于所述换热箱(1)的内部,四个所述固定结构(4)均包括固定杆(41)、弹簧(42)、固定管(43)、拉绳(44)和固定槽(45),四个所述固定杆(41)呈环形阵列分布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换热箱(1),四个所述固定槽(45)呈环形阵列均设于所述换热箱(1)的底端内部,四个所述弹簧(42)分别连接于四个所述固定杆(41)和所述换热箱(1),四个所述固定管(43)呈环形阵列分布均设于所述换热箱(1)的内部,四个所述拉绳(44)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杆(41)的外部,且四个所述拉绳(44)分别贯穿四个所述固定管(4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热井深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热箱(1),所述换热箱(1)为内部带有容纳空腔的环形结构;
出水结构(5),所述出水结构(5)连接于所述换热箱(1)的顶端;
进水结构(6),所述进水结构(6)连接于所述换热箱(1)的外部;
固定结构(4),所述固定结构(4)设有四个,四个所述固定结构(4)呈环形阵列分布于所述换热箱(1)的内部,四个所述固定结构(4)均包括固定杆(41)、弹簧(42)、固定管(43)、拉绳(44)和固定槽(45),四个所述固定杆(41)呈环形阵列分布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换热箱(1),四个所述固定槽(45)呈环形阵列均设于所述换热箱(1)的底端内部,四个所述弹簧(42)分别连接于四个所述固定杆(41)和所述换热箱(1),四个所述固定管(43)呈环形阵列分布均设于所述换热箱(1)的内部,四个所述拉绳(44)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杆(41)的外部,且四个所述拉绳(44)分别贯穿四个所述固定管(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热井深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固定杆(41)背离所述换热箱(1)的一端均为圆锥体结构,四个所述固定槽(45)均为梯形结构,四个所述固定杆(41)的转动角度均为0-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热井深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箱(1)的外部设有多个外套管(2),且多个所述外套管(2)均与所述换热箱(1)的内部相通,多个所述外套管(2)的截面均为三角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热井深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箱(1)的外部连接有限位结构(3),所述限位结构(3)包括连接杆(31)和限位环(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达道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