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加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6340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4: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闭门器加工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自动加油机,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机架、用于放置柱塞的工作板、驱动所述工作板转动的驱动气缸以及至少两组注油组件,所述注油组件包括注油管、注油嘴、内设空腔的储油盒以及驱动所述储油盒上下移动的升降气缸,所述注油管的一端与储油盒相连、另一端连接有油泵,所述注油嘴连接在所述储油盒上;所述工作板上设有限制柱塞与其分离的定位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工作效率高的功能。

An automatic fuel dispens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加油机
本技术涉及闭门器加工的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自动加油机。
技术介绍
闭门器是门头上一个类似弹簧的液压器,其基本构件有支承导向件、传动齿轮、复位弹簧、单向阀、柱塞、节流阀芯和壳体、端盖、密封圈以及连杆。当门开启后能通过压缩后释放并使门自动关上,可以保证门被开启后准确、及时地关闭到初始位置。在生产加工闭门器时,需将油液注入闭门器的柱塞中的油腔内。传统的注油方式为人工注油,即采用手持的方式将油枪对准柱塞上的油孔,再将油通过油孔注入柱塞中。但是上述方式一次只能对一个柱塞进行注油,并且在对准油枪和油孔时为人工目测,工人在长期工作后易产生视觉疲劳,从而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加油机,具有工作效率高的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加油机,包括机架、用于放置柱塞的工作板、驱动所述工作板转动的驱动气缸以及至少两组注油组件,所述注油组件包括注油管、注油嘴、内设空腔的储油盒以及驱动所述储油盒上下移动的升降气缸,所述注油管的一端与储油盒相连、另一端连接有油泵,所述注油嘴连接在所述储油盒上;所述工作板上设有限制柱塞与其分离的定位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油时,先将柱塞上用于封闭油孔的螺栓拧出,再将多个柱塞放置在工作板上,再通过驱动气缸推动工作板向靠近注油嘴的一侧转动,柱塞随之运动并使油孔移至注油嘴的正下方。然后通过升降气缸驱动储油盒和注油嘴下移,使得注油嘴的下端伸入油孔内,再通过油泵使油经注油管和注油嘴注入油孔中,从而实现柱塞的注油。人们在对柱塞注油时无需通过手动的方式逐个操作,避免人们在长期工作后产生视觉疲劳,工作效率高。注满后,再吸回部分油以避免后期通过螺栓封闭油孔时油溢出。定位件起到定位柱塞的作用,使得柱塞在转动的过程中不会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与工作板发生相对移动,有利于注油工序的进行。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件包括与柱塞的挂耳适配的挂钩。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柱塞放置在工作板上时,仅需将挂耳悬挂在挂钩上以限制柱塞与工作板分离,人们在定位和取出柱塞时无需借助其他安装工具,操作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柱塞位置对应的限位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柱塞处于竖直状态时,柱塞上的油孔位于注油嘴的正下方,此时限位杆与柱塞远离工作板的侧壁抵接且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工作板由于转动角度过大而导致柱塞与注油嘴的位置不对应,有利于油孔和注油嘴对齐。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杆上套设有缓冲弹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柱塞转至竖直状态时,柱塞先与缓冲弹簧抵接并使缓冲弹簧受压变形。缓冲弹簧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柱塞在转动过程中与限位块发生剧烈碰撞而导致柱塞局部破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杆靠近所述工作板的端面设有由橡胶材料制成的缓冲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变形特性,缓冲块一方面增大了柱塞与缓冲弹簧的接触面积,缓冲效果好;另一方面还起到保护柱塞表面的作用,避免柱塞与缓冲弹簧直接接触而导致柱塞表面被刮花。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设有呈倾斜设置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位于所述工作板靠近驱动气缸的一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油完毕后,将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缩短使其带动工作板向远离注油嘴的一侧转动,当工作板转至与定位板抵接时会受到定位板的限制而停止转动。定位板能够限制工作板的转动范围,避免工作板与机架发生碰撞。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注油嘴的下侧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块在注油嘴伸入油孔时起到导向的作用,有利于注油嘴伸入油孔以完成注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设有位于所述注油嘴的正下方的集液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注油嘴滴落的油在重力作用下会落至集液槽内,集液槽起到回收油液的作用,使得落至机架上的油不易溢流至地面,减轻了清理负担。此外,集液槽中的油还可循环利用,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注油时,先将柱塞上封闭油孔的螺栓取出,再将柱塞的挂耳悬挂在挂钩上,接着通过驱动气缸将工作板推动至竖直状态,再通过升降气缸推动储油盒和注油嘴下移,从而使注油嘴伸入油孔中并实现注油,人们无需采用手动的方式逐个注油,避免人们长期工作后产生疲劳而降低效率,工作效率高;2.限位杆起到限位的作用,有利于注油嘴和油孔对齐;缓冲弹簧和缓冲块在柱塞转动的过程中具有缓冲的效果,使得柱塞不易与限位杆产生剧烈碰撞;3.导向块在注油嘴伸入油孔时起到导向的作用,有利于注油嘴伸入油孔内;集液槽能够回收从注油嘴滴落的油,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附图标记:1、机架;2、工作板;3、驱动气缸;4、注油组件;5、挂钩;6、柱塞;7、挂耳;8、注油管;9、注油嘴;10、储油盒;11、升降气缸;12、油泵;13、导向块;14、集液槽;15、限位杆;16、缓冲块;17、缓冲弹簧;18、定位板;19、油孔;20、垫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动加油机,如图1、图2所示,包括机架1、工作板2、驱动气缸3以及四组注油组件4,工作板2铰接在机架1上,驱动气缸3的缸筒与机架1铰接、活塞杆与工作板2铰接,注油组件4安装在机架1上。工作板2靠近注油组件4的端面固定有四组定位件,每组定位件均包括三个并排放置的挂钩5,柱塞6上设有油孔19以及与挂钩5配合的挂耳7,油孔19通过螺栓封闭。注油时,先将螺栓取出以使油孔19露出,再将柱塞6挂在挂耳7上,接着将驱动气缸3的活塞杆伸长使其推动工作板2向靠近注油组件4的一侧转动,柱塞6随之转动并在竖直状态时与注油组件4的位置对应,再通过注油组件4对柱塞6进行注油,使得人们无需采用手动的方式注油,工作效率高。如图1、图2所示,注油组件4包括注油管8、注油嘴9、内设空腔的储油盒10以及升降气缸11,注油管8的一端与储油盒10的空腔连通、另一端连接有安装在机架1上的油泵12。注油嘴9固定在储油盒10的下侧,升降气缸11安装在机架1上且活塞杆与储油盒10相连。注油时,先通过驱动气缸3使工作板2和柱塞6转至竖直状态,此时注油嘴9位于柱塞6的正上方,接着将升降气缸11的活塞杆伸长,使得储油盒10和注油嘴9下移,从而使注油嘴9伸入油孔19中,再通过油泵12使油经过注油管8和注油嘴9后进入柱塞6内以实现注油。注满后,为避免后期通过螺栓封闭油孔19时油溢出,通常会再抽出部分柱塞6中的油。如图1、图2所示,注油嘴9的下端固定有导向块13,导向块13的横截面积由上至下逐渐减小。导向块13由于下端较小更易伸入油孔19中,在注油嘴9伸入油孔19时起到导向的作用,有利于注油嘴9伸入油孔19。...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加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用于放置柱塞(6)的工作板(2)、驱动所述工作板(2)转动的驱动气缸(3)以及至少两组注油组件(4),所述注油组件(4)包括注油管(8)、注油嘴(9)、内设空腔的储油盒(10)以及驱动所述储油盒(10)上下移动的升降气缸(11),所述注油管(8)的一端与储油盒(10)相连、另一端连接有油泵(12),所述注油嘴(9)连接在所述储油盒(10)上;所述工作板(2)上设有限制柱塞(6)与其分离的定位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加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用于放置柱塞(6)的工作板(2)、驱动所述工作板(2)转动的驱动气缸(3)以及至少两组注油组件(4),所述注油组件(4)包括注油管(8)、注油嘴(9)、内设空腔的储油盒(10)以及驱动所述储油盒(10)上下移动的升降气缸(11),所述注油管(8)的一端与储油盒(10)相连、另一端连接有油泵(12),所述注油嘴(9)连接在所述储油盒(10)上;所述工作板(2)上设有限制柱塞(6)与其分离的定位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加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与柱塞(6)的挂耳(7)适配的挂钩(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加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有与柱塞(6)位置对应的限位杆(15)。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招胜陆际泽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欧德门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