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缓冲矿用超前液压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6280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震缓冲矿用超前液压支架,包括对称设置于其两侧的承重板体、承重柱体和减震部件。承重板体包括第一承重板和第二承重板,第一承重板和第二承重板铰接呈倒V型,第一承重板从靠近铰接点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耳板、第二耳板、第三耳板和第四耳板。承重柱体包括底座、液压升降柱和套环,液压升降柱下端连接底座,套环具有第五耳板和第六耳板,套环套接于液压升降柱的活塞杆,液压升降柱的活塞杆铰接于第三耳板。减震部件包括第一液压杆、第二液压杆和第三液压杆,第一液压杆铰接于第五耳板和第一耳板,第二液压杆铰接于第六耳板与第四耳板,第三液压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耳板另一端连接第二承重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震缓冲矿用超前液压支架
本技术属于矿井支撑架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抗震缓冲矿用超前液压支架。
技术介绍
在煤炭的回采过程中,由于周期来压、顶板破碎、放炮作业等因素影响,巷道的压力非常不稳定;非周期性非均匀性的压力变化对回采巷道超前支架的作用,产生不定的规律,这种不定的矿压显现规律对超前支架稳定性及配件的可靠性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的巷道超前液压支架由于支撑结构单一无法保证回采的稳定作业,支撑结构稳定的超前支架往往给够太过固定无法实现升降和抗震微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上述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抗震缓冲矿用超前液压支架。一种抗震缓冲矿用超前液压支架,包括对称设置于抗震缓冲矿用超前液压支架两侧的承重板体、承重柱体和减震部件。承重板体包括第一承重板和第二承重板,第一承重板和第二承重板呈对称设置,且第一承重板和第二承重板铰接呈倒V型,第一承重板从靠近铰接点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耳板、第二耳板、第三耳板和第四耳板。位于第一承重板同侧的承重柱体包括底座、液压升降柱和套环,液压升降柱下端固定连接底座,套环具有第五耳板和第六耳板,套环套接于液压升降柱的活塞杆,液压升降柱的活塞杆的末端铰接于第三耳板;位于第二承重同侧的承重柱体与位于第一承重板同侧的承重柱体呈对称设置。位于第一承重板同侧的减震部件包括第一液压杆、第二液压杆和第三液压杆,第一液压杆的一端铰接于套环的第五耳板另一端与第一耳板铰接,第二液压杆的一端铰接于套环的第六耳板另一端与第四耳板铰接,第三液压杆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耳板另一端连接第二承重板;位于第二承重板同侧的减震部件与位于第一承重板同侧的减震部件呈对称设置。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三液压杆为双活塞杆的液压杆。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承重柱体的底座具有嵌接洞,液压升降柱的缸体嵌入嵌接洞中。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嵌接洞中填充有缓冲材料,同时还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通讯连接报警器。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液压杆、第二液压杆和第三液压杆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通讯连接报警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以液压升降柱作为承重柱体,可实现对不同高度的矿井的支撑一架多用,缓冲底座既起到固定连接液压升降柱的作用同时又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套环使得第一液压杆和第二液压杆能个好的连接在液压升降柱上,第一液压杆、第二液压杆和第三液压杆,既起到连接和支撑承重板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缓冲和抗震的作用;本技术应为承重板进行了铰接,支撑连接部件为液压杆,因此可实现微调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例图;图2为本技术的套环的立体示例图;附图中:11-第一承重板,12-第二承重板,111-第一耳板,112-第二耳板,113-第三耳板,114-第四耳板,21-底座,22-液压升降柱,23-套环,231-第五耳板,232-第六耳板,31-第一液压杆,32-第二液压杆,33-第三液压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照附图1-附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抗震缓冲矿用超前液压支架,包括对称设置于抗震缓冲矿用超前液压支架两侧的承重板体、承重柱体和减震部件。承重板体包括第一承重板11和第二承重板12,第一承重板11和第二承重板12呈对称设置且铰接呈倒V型,第一承重板11从靠近铰接点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耳板111、第二耳板112、第三耳板113和第四耳板114;第二承重板12与第一承重板11呈对称设置。位于第一承重板11同侧的承重柱体包括底座21、液压升降柱22和套环23,液压升降柱22下端固定连接底座21,套环23具有第五耳板231和第六耳板232,套环23套接于液压升降柱22的活塞杆,液压升降柱22的活塞杆的末端铰接于第三耳板113;位于第二承重12同侧的承重柱体与位于第一承重板11同侧的承重柱体呈对称设置。位于第一承重板11同侧的减震部件包括第一液压杆31、第二液压杆32和第三液压杆33,第一液压杆31的一端铰接于套环23的第五耳板231另一端与第一耳板铰接111,第二液压杆32的一端铰接于套环的第六耳板232另一端与第四耳板铰接114,第三液压杆33的一端铰接于第二耳板112另一端连接第二承重板;位于第二承重板同侧的减震部件与位于第一承重板同侧的减震部件呈对称设置。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三液压杆33为双活塞杆的液压杆,有利于增强稳定性和结构强度。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承重柱体的底座21具有嵌接洞,液压升降柱22的缸体嵌入嵌接洞中,使得液压升降柱22受力均匀从而更好的被固定。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嵌接洞中填充有缓冲材料,同时还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传感器通讯连接报警器,以便于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还能监测承重柱的压力变化并将异常数据传输给报警器进行报警。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液压杆31、第二液压杆32和第三液压杆33上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通讯连接报警器,有利于及时监测承重板的局部压力变化,并将异常数据传输给报警器进行报警。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震缓冲矿用超前液压支架,其特征是,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抗震缓冲矿用超前液压支架两侧的承重板体、承重柱体和减震部件;/n所述承重板体包括第一承重板和第二承重板,所述第一承重板和所述第二承重板呈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承重板和所述第二承重板铰接呈倒V型,所述第一承重板从靠近铰接点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耳板、第二耳板、第三耳板和第四耳板;/n位于所述第一承重板同侧的所述承重柱体包括底座、液压升降柱和套环,所述液压升降柱下端固定连接底座,所述套环具有第五耳板和第六耳板,所述套环套接于所述液压升降柱的活塞杆,所述液压升降柱的活塞杆的末端铰接于所述第三耳板;位于所述第二承重同侧的所述承重柱体与位于所述第一承重板同侧的所述承重柱体呈对称设置;/n位于所述第一承重板同侧的所述减震部件包括第一液压杆、第二液压杆和第三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套环的第五耳板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耳板铰接,所述第二液压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套环的第六耳板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耳板铰接,所述第三液压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耳板另一端连接第二承重板;位于所述第二承重板同侧的所述减震部件与位于所述第一承重板同侧的所述减震部件呈对称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震缓冲矿用超前液压支架,其特征是,包括对称设置于所述抗震缓冲矿用超前液压支架两侧的承重板体、承重柱体和减震部件;
所述承重板体包括第一承重板和第二承重板,所述第一承重板和所述第二承重板呈对称设置,且所述第一承重板和所述第二承重板铰接呈倒V型,所述第一承重板从靠近铰接点的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有第一耳板、第二耳板、第三耳板和第四耳板;
位于所述第一承重板同侧的所述承重柱体包括底座、液压升降柱和套环,所述液压升降柱下端固定连接底座,所述套环具有第五耳板和第六耳板,所述套环套接于所述液压升降柱的活塞杆,所述液压升降柱的活塞杆的末端铰接于所述第三耳板;位于所述第二承重同侧的所述承重柱体与位于所述第一承重板同侧的所述承重柱体呈对称设置;
位于所述第一承重板同侧的所述减震部件包括第一液压杆、第二液压杆和第三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一端铰接于所述套环的第五耳板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耳板铰接,所述第二液压杆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修竹范映冲彭博王钰飞汤平罗江云唐明孙敬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芙蓉集团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杉木树煤矿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