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对重后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6000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对重后置装置,曳引机设置在电梯安装导轨中的承重梁上,钢丝绳的数量为2N根,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2N根钢丝绳均缠绕过曳引机,之后2N根钢丝绳的第一自由端延伸缠绕至对重系统,其中N根钢丝绳的第二自由端延伸缠绕至轿厢左侧导向轮并继续延伸与轿厢左侧固定部连接,轿厢左侧固定部设置于电梯轿厢底部的左侧;(2N‑N)根钢丝绳的第二自由端延伸缠绕至轿厢右侧导向轮并继续延伸与轿厢右侧固定部连接,轿厢右侧固定部设置于电梯轿厢底部的右侧,不仅有效地降低了电梯井道的地坑深度和顶层高度的要求,还合理设计各导向轮的位置和钢丝绳的绕绳方式,以节省动力,进而提高电梯的产品市场竞争力。

A kind of rear device of elevator counterweigh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对重后置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对重后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对重后置装置。
技术介绍
对重装置是将电梯的对重块(平衡块)布置在电梯轿厢的后侧的一种布置方式。常规的电梯对重后置过程中,为了使电梯受力点尽量与电梯中心接近,一般钢丝绳是固定在轿厢顶正上方,导致电梯的顶层高度和地坑深度偏大。在此,电梯的顶层高度是指由顶层端站地板至井道顶板下最突出构件之间的垂直距离,电梯的地坑深度是指由底层端站地板到井道底坑地板之间的垂直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对重后置装置,以解决电梯对重后置时,电梯顶层建筑高度偏大和电梯的最底层与井道底部之间的地坑深度偏大的问题。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梯对重后置装置,包括曳引机、钢丝绳、电梯轿厢、对重系统、轿厢左侧导向轮组、轿厢右侧导向轮组、轿厢左侧固定部、及轿厢右侧固定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左侧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电梯轿厢底部的左侧,所述轿厢右侧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电梯轿厢底部的右侧;所述钢丝绳的数量为2N根,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曳引机设置在电梯安装导轨中的承重梁上,2N根所述钢丝绳缠绕过所述曳引机后,2N根所述钢丝绳的第一自由端延伸缠绕至所述对重系统,N根所述钢丝绳的第二自由端延伸缠绕至所述轿厢左侧导向轮并继续延伸与所述轿厢左侧固定部连接,(2N-N)根所述钢丝绳的第二自由端延伸缠绕至所述轿厢右侧导向轮并继续延伸与所述轿厢右侧固定部连接。进一步地,上述电梯对重后置装置中,所述轿厢左侧固定部包括第一绳头棒和第一支架,N根所述钢丝绳的第二自由端延伸缠绕至所述轿厢左侧导向轮,并继续延伸与所述第一绳头棒连接,所述第一绳头棒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梯轿厢底部的左侧;所述轿厢右侧固定部包括第二绳头棒和第一支架,(2N-N)根所述钢丝绳的第二自由端延伸缠绕至所述轿厢右侧导向轮,并继续延伸与所述第二绳头棒连接,所述第二绳头棒与所述第二支架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梯轿厢底部的右侧。进一步地,上述电梯对重后置装置中,所述轿厢左侧导向轮组包括左侧上导向轮和左侧下导向轮,所述轿厢右侧导向轮组包括右侧上导向轮和右侧下导向轮,其中,所述左侧上导向轮与所述右侧上导向轮分别设置于电梯井道的对立面的侧面壁上,所述左侧上导向轮靠近所述电梯轿厢的左侧,所述右侧上导向轮靠近所述电梯轿厢的右侧;所述左侧下导向轮和所述右侧下导向轮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左侧上导向轮与所述右侧上导向轮的下方且均设置于所述电梯井道垂直空间的底部。进一步地,上述电梯对重后置装置中,所述左侧上导向轮与所述右侧上导向轮的数量均为2个。进一步地,上述电梯对重后置装置中,2个所述左侧上导向轮按第一预设间隔设置;2个所述右侧上导向轮按所述第一预设间隔设置。进一步地,上述电梯对重后置装置中,所述左侧下导向轮与所述右侧下导向轮的数量均为2个。进一步地,上述电梯对重后置装置中,2个所述左侧下导向轮按第二预设间隔设置;2个所述右侧下导向轮按所述第二预设间隔设置。进一步地,上述电梯对重后置装置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对重系统顶部的对重固定部,所述曳引机上安装有曳引轮,其中,2N根所述钢丝绳缠绕过所述曳引机上的所述曳引轮,2N根所述钢丝绳的第一自由端延伸缠绕至所述对重固定部。进一步地,上述电梯对重后置装置中,所述对重固定部包括第三绳头棒和第三支架,其中,2N根所述钢丝绳的第一自由端延伸缠绕至与所述第三绳头棒连接,所述第三绳头棒与所述第三支架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对重系统的顶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电梯对重后置装置包括曳引机、钢丝绳、电梯轿厢、对重系统、轿厢左侧导向轮组、轿厢右侧导向轮组、轿厢左侧固定部、及轿厢右侧固定部。所述曳引机设置在电梯安装导轨中的承重梁上,该钢丝绳的数量为2N根,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2N根钢丝绳均缠绕过所述曳引机,之后2N根所述钢丝绳的第一自由端延伸缠绕至所述对重系统,其中N根钢丝绳的第二自由端延伸缠绕至所述轿厢左侧导向轮并继续延伸与所述轿厢左侧固定部连接,所述轿厢左侧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电梯轿厢底部的左侧;剩下的(2N-N)根钢丝绳的第二自由端延伸缠绕至所述轿厢右侧导向轮并继续延伸与所述轿厢右侧固定部连接,所述轿厢右侧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电梯轿厢底部的右侧,通过上述电梯对重后置1:1的钢丝绳的缠绕方式,不仅有效地降低了电梯井道的地坑深度和顶层高度的要求,丰富了结构的多样性,使得在相同顶层高度与地坑深度的情况下轿厢系统内部可使用的高度可以最大化,还实现了对重后置时,在电梯轿厢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对应设置有轿厢左侧固定部和轿厢右侧固定部,对应合理地安装布局轿厢左侧导向轮和轿厢右侧导向轮的位置,节省动力,进而提高电梯的产品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绕绳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平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视图;图4为图3的剖视图;标记说明:1-左侧上导向轮,2-左侧下导向轮,3-曳引轮,4-右侧下导向轮,5-右侧上导向轮,6-钢丝绳,7-第一绳头棒,8-第一支架,9-第二绳头棒,10-第二支架,11-电梯轿厢,12-对重系统,13-曳引机,14-第三绳头棒,15-第三支架。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施例在以本申请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申请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和3所示,本申请一个方面的一种电梯对重后置装置,包括曳引机13、钢丝绳6、电梯轿厢11、对重系统12、轿厢左侧导向轮组、轿厢右侧导向轮组、轿厢左侧固定部、及轿厢右侧固定部;其中,所述轿厢左侧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电梯轿厢11底部的左侧,所述轿厢右侧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电梯轿厢11底部的右侧;由于该轿厢左侧固定部和轿厢右侧固定部分别设置在电梯轿厢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并没有占用电梯轿厢的底部下方的空间,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电梯的最底层与电梯井道的底部的高度方向的垂直距离,从而降低对重后置时对井道的深坑高度的需求。为了更有效地降低井道的深坑高度,实现电梯对重后置时的钢丝绳缠绕方式,本实施例中的钢丝绳的数量为2N根,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所述曳引机13设置在电梯安装导轨中的承重梁上,2N根所述钢丝绳6缠绕过所述曳引机13后,2N根所述钢丝绳(6)的第一自由端延伸缠绕至所述对重系统(12),N根所述钢丝绳(6)的第二自由端延伸缠绕至所述轿厢左侧导向轮并继续延伸与所述轿厢左侧固定部连接,2N根所述钢丝绳6中的剩下的(2N-N)根所述钢丝绳(6)的第二自由端延伸缠绕至所述轿厢右侧导向轮并继续延伸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对重后置装置,包括曳引机(13)、钢丝绳(6)、电梯轿厢(11)、对重系统(12)、轿厢左侧导向轮组、轿厢右侧导向轮组、轿厢左侧固定部、及轿厢右侧固定部;其特征在于,/n所述轿厢左侧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电梯轿厢(11)底部的左侧,所述轿厢右侧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电梯轿厢(11)底部的右侧;/n所述钢丝绳的数量为2N根,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n所述曳引机(13)设置在电梯安装导轨中的承重梁上,2N根所述钢丝绳(6)缠绕过所述曳引机(13)后,2N根所述钢丝绳(6)的第一自由端延伸缠绕至所述对重系统(12),N根所述钢丝绳(6)的第二自由端延伸缠绕至所述轿厢左侧导向轮并继续延伸与所述轿厢左侧固定部连接,2N-N根所述钢丝绳(6)的第二自由端延伸缠绕至所述轿厢右侧导向轮并继续延伸与所述轿厢右侧固定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对重后置装置,包括曳引机(13)、钢丝绳(6)、电梯轿厢(11)、对重系统(12)、轿厢左侧导向轮组、轿厢右侧导向轮组、轿厢左侧固定部、及轿厢右侧固定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轿厢左侧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电梯轿厢(11)底部的左侧,所述轿厢右侧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电梯轿厢(11)底部的右侧;
所述钢丝绳的数量为2N根,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所述曳引机(13)设置在电梯安装导轨中的承重梁上,2N根所述钢丝绳(6)缠绕过所述曳引机(13)后,2N根所述钢丝绳(6)的第一自由端延伸缠绕至所述对重系统(12),N根所述钢丝绳(6)的第二自由端延伸缠绕至所述轿厢左侧导向轮并继续延伸与所述轿厢左侧固定部连接,2N-N根所述钢丝绳(6)的第二自由端延伸缠绕至所述轿厢右侧导向轮并继续延伸与所述轿厢右侧固定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对重后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左侧固定部包括第一绳头棒(7)和第一支架(8),N根所述钢丝绳(6)的第二自由端延伸缠绕至所述轿厢左侧导向轮,并继续延伸与所述第一绳头棒(7)连接,所述第一绳头棒(7)与所述第一支架(8)连接,所述第一支架(8)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梯轿厢(11)底部的左侧;
所述轿厢右侧固定部包括第二绳头棒(9)和第一支架(8),2N-N根所述钢丝绳(6)的第二自由端延伸缠绕至所述轿厢右侧导向轮,并继续延伸与所述第二绳头棒(9)连接,所述第二绳头棒(9)与第二支架(10)连接,所述第二支架(10)固定连接在所述电梯轿厢(11)底部的右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对重后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左侧导向轮组包括左侧上导向轮(1)和左侧下导向轮(2),所述轿厢右侧导向轮组包括右侧上导向轮(5)和右侧下导向轮(4),其中,
所述左侧上导向轮(1)与所述右侧上导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晓锋彭佳颖
申请(专利权)人:冯克电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