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上料转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5986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上料转换装置,包括上料工作台,上料工作台上并排放置有两个分别装设有绕线盘的托盘,托盘的上方设有由旋转机构驱动在两个托盘之间摆转的导线架;上料工作台的后端设有电线转换座,电线转换座上设有以利于托盘内电缆滑动贯穿的滑槽,滑槽的侧壁设有用以感应电缆的第一传感器,当第一传感器感应到滑槽内没有电缆时,旋转机构驱动导线架从一个托盘的上方摆转至另一个托盘的上方。使用时只需在前面的电缆使用完前,将其末端与新的电缆的首端连接并放置在电线转换座上的滑槽内,当电缆从滑槽内脱离时,则驱动导线架摆转至缠绕有新的电缆的绕线盘上方,不仅实现电缆的连续输送、减少停机时间,而且可确保新的电缆输送平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缆上料转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上料转换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缆输送至加工设备时,当缠绕电缆的绕线盘上的电缆使用完毕后需要更换新的绕线盘,而传统的更换方式是:先将加工设备停机,接着人工将新绕线盘上的电缆首端与前面电缆的尾端通过透明胶带连接,最后再启动加工设备。该更换方式操作麻烦,加工设备停机时间较长,这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而且由于新的绕线盘的位置固定不动,会使得新绕线盘内的电缆输送没有前面电缆输送的平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缆上料转换装置,不仅结构合理,而且高效便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上料转换装置,包括上料工作台,所述上料工作台上并排放置有分别装设有绕线盘的两个托盘,所述托盘的上方设有由旋转机构驱动在两个托盘之间摆转的导线架;所述上料工作台的后端设有电线转换座,所述电线转换座上设有以利于托盘内电缆滑动贯穿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侧壁设有用以感应电缆的第一传感器,当第一传感器感应到滑槽内没有电缆时,旋转机构驱动导线架从一个托盘的上方摆转至另一个托盘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导线架的上端固联有用以感应电缆的第二传感器;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驱动件,所述旋转驱动件通过支撑架固定于上料工作台的后端中部,旋转驱动件经由连杆与第二传感器固联,以通过第二传感器带动导线架摆转。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以及旋转驱动件均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均为光电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上固联有套设在导线架下端外侧的扇形状防护杆。进一步的,所述导线架为开口朝下的喇叭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效果:本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使用时只需在前面的电缆使用完前,将其末端与新的电缆的首端连接并放置在电线转换座上的滑槽内,当电缆从滑槽内脱离时,则驱动导线架摆转至缠绕有新的电缆的绕线盘上方,不仅实现电缆的连续输送、减少停机时间,而且可确保新的电缆输送平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主视构造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构造示意图;图3是两个托盘内电缆连接后并放置在电线转换座滑槽时的构造示意图;图4是导线架摆转至缠绕有新的电缆的绕线盘上方时的构造示意图。图中:1-上料工作台;2-托盘;3-导线架;4-电线转换座;5-滑槽;6-第一传感器;7-第二传感器;8-旋转驱动件;9-连杆;901-第一连杆;902-第二连杆;903-连接块;10-防护杆;11-凸台;12-支撑架;13-绕线盘;14-电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4所示,本技术一种电缆上料转换装置,包括上料工作台1,所述上料工作台1上并排放置有分别装设有绕线盘的两个托盘2,所述托盘2的上方设有由旋转机构驱动在两个托盘2之间摆转的导线架3;所述上料工作台1的后端设有电线转换座4,所述电线转换座4上设有以利于托盘2内电缆14滑动贯穿的滑槽5,所述滑槽5的侧壁设有用以感应电缆14的第一传感器6,当第一传感器感6应到滑槽5内没有电缆14时,旋转机构驱动导线架3从一个托盘2的上方摆转至另一个托盘2的上方。使用时,导线架3位于其中一个托盘2的正上方并对该托盘2内的电缆14进行导向输送,在该托盘2内的电缆14使用完之前,将其末端与新的电缆14的首端连接并放置在电线转换座4上的滑槽5内,在后续输送过程中,由于导线架3与缠绕有新的电缆14的绕线盘13之间的距离较远,会拉动电缆14从滑槽5内脱离,此时第一传感器6未检测电缆14,则旋转机构驱动导线架3摆转至缠绕有新的电缆14的绕线盘13上方,不仅实现电缆14的连续输送、减少停机时间,而且可确保新的电缆14输送平稳。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线架3的上端固联有用以感应电缆14的第二传感器7,以便检测导线架3内是否有电缆14通过;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驱动件8,所述旋转驱动件8通过支撑架12固定于上料工作台1的后端中部,旋转驱动件8经由连杆9与第二传感器7固联,以通过第二传感器7带动导线架3摆转。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杆9包括第一连杆901、第二连杆902以及连接块903,所述第一连杆901的一端与旋转驱动件8固联,另一端与连接块903的一端相螺接,所述连接块903的另一端设有连接凹槽,所述连接凹槽的侧壁螺接有紧定螺钉;所述第二连杆902的一端与第二传感器7固联、另一端卡设在连接凹槽内,并经由紧定螺钉锁紧,通过调节第二连杆902伸入连接凹槽的长度,即可调节导线架3的位置,使用灵活,方便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感器6、第二传感器7以及旋转驱动件8均与控制单元电性连接。工作时,先在两个托盘2内的电缆14首尾相连接且前面的电缆14放置在电线转换座4的滑槽5内,此时第一传感器6检测到电缆14;接着随着电缆14的输送,由于导线架3与缠绕有新的电缆14的绕线盘13之间的距离较远,电缆14会被拉动至从滑槽5内脱离,此时第一传感器6未检测到电缆14,第一传感器6向控制单元发送信号,控制单元指示旋转驱动件动作,旋转驱动件通过连杆9带动第二传感器7及导线架3摆转至缠绕有新的电缆14的绕线盘2上方,确保新的电缆2输送平稳。优选的,所述旋转驱动件8可以为旋转气缸。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感器6和第二传感器7均为光电传感器。第一传感器6和第二传感器7的型号可以是E3Z-R61,控制单元可以是80C51单片机。应说明的是,第一传感器6和第二传感器7还可以是其他非接触形的传感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12上固联有套设在导线架3下端外侧的扇形状防护杆10,以便起到防护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线架3为开口朝下的喇叭状。本实施例中,所述托盘2内设置有用以将缠绕有电缆14的绕线盘13套设在其上的凸台11。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上料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工作台,所述上料工作台上并排放置有分别装设有绕线盘的两个托盘,所述托盘的上方设有由旋转机构驱动在两个所述托盘之间摆转的导线架;所述上料工作台设有电线转换座,所述电线转换座上设有以利于所述托盘内电缆滑动贯穿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侧壁设有用以感应所述电缆的第一传感器,当所述第一传感器感应到所述滑槽内没有电缆时,所述旋转机构驱动所述导线架从其中一个所述托盘的上方摆转至另一个所述托盘的上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上料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工作台,所述上料工作台上并排放置有分别装设有绕线盘的两个托盘,所述托盘的上方设有由旋转机构驱动在两个所述托盘之间摆转的导线架;所述上料工作台设有电线转换座,所述电线转换座上设有以利于所述托盘内电缆滑动贯穿的滑槽,所述滑槽的侧壁设有用以感应所述电缆的第一传感器,当所述第一传感器感应到所述滑槽内没有电缆时,所述旋转机构驱动所述导线架从其中一个所述托盘的上方摆转至另一个所述托盘的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上料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架的上端固联有用以感应所述电缆的第二传感器;所述旋转机构包括旋转驱动件,所述旋转驱动件通过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美风许其光张见崟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源光电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