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装料气力输送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5964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散装料气力输送实验装置,属于气力输送领域,该实验装置包括:供气系统,由供气管道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储气罐、供气总阀、分气缸组成;喷吹系统,由至少一个喷吹罐、与喷吹罐数量相当的输煤阀组成,喷吹罐通过稳压管道及其上的稳压调节阀连接于分气缸,喷吹罐还通过流化管道及其上的流化调节阀连接于分气缸,喷吹罐出口设置带有输煤阀的喷吹管道;收粉系统,由在喷吹管道远离喷吹罐的一端外依次连接的收粉罐、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组成,收粉罐还通过装粉管道及其上的装粉阀连接于喷吹罐,收粉罐与喷吹罐之间还设有泄压调节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实现物料加压、流化、喷吹和储存等循环操作,整个过程在密闭空间内循环进行,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效率,降低实验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装料气力输送实验装置
本技术属于气力输送
,具体涉及一种散装料气力输送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散装料气力输送技术是利用高压气体作为动力,在管道内将能量传递给散装料,达到远程搬运和输送的目的。由于该技术涉及领域广,关联学科多,属于一项综合性技术,至今未能形成完善的理论研究体系。国内高校也存在一些探索性研究,但由于实验装置能力和规模受限,其研究成果在进行工业应用时往往存在较大偏差。气力输送由于受物料特性、气体压力、气体流量、管道选型、管道布置等因素影响,各企业间的研究成果仍然存在较大差别。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装料气力输送实验装置,不仅精度满足科研要求,其实验条件能够达到中试装置水平。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散装料气力输送实验装置,包括:供气系统,由供气管道依次连接的压缩机、储气罐、供气总阀、分气缸组成;喷吹系统,由至少一个喷吹罐、与喷吹罐数量相当的输煤阀组成,喷吹罐通过稳压管道及其上的稳压调节阀连接于分气缸,喷吹罐还通过流化管道及其上的流化调节阀连接于分气缸,喷吹罐出口设置带有输煤阀的喷吹管道;收粉系统,由在喷吹管道远离喷吹罐的一端外依次连接的收粉罐、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组成,收粉罐还通过装粉管道及其上的装粉阀连接于喷吹罐,收粉罐与喷吹罐之间还设有泄压调节阀。进一步,所述供气系统中的压缩机与储气罐之间还设有油水分离器,所述喷吹罐上设有称量装置。进一步,所述喷吹管道采用螺旋线形状布置结构,其上设有多个透明玻璃管和喷吹活弯头,所述喷吹管道上在靠近收粉罐的一侧还设有止回阀。进一步,所述分气缸还通过补气管道及其上的补气调节阀连接于喷吹管道,所述补气管道上还设有补气切断阀,所述补气切断阀的数量与喷吹罐的数量相当,且各补气切断阀分别对应于单个的喷吹罐和输煤阀之间的喷吹管道。进一步,所述稳压管道上还设有稳压切断阀,所述稳压切断阀的数量与喷吹罐的数量相当,且各稳压切断阀与各喷吹罐分别对应。进一步,所述流化管道上还设有流化切断阀,所述流化切断阀的数量与喷吹罐的数量相当,且各流化切断阀与各喷吹罐分别对应。进一步,所述收粉罐通过第一级泄压管及其上的第一级调压阀连接于旋风除尘器,所述旋风除尘器通过第二级泄压管及其上的第二级调压阀连接于布袋除尘器。进一步,所述布袋除尘器还通过第一回粉管及其上的第一卸灰阀连接于喷吹罐,所述旋风除尘器还通过第二回粉管及其上的第二卸灰阀连接于收粉罐,所述第一回粉管上在靠近喷吹罐一侧还设有回粉切断阀。进一步,所述布袋除尘器上还设有排气管。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能够实现物料加压、流化、喷吹和储存等自动循环操作,整个过程在密闭空间内循环进行,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效率,降低实验成本;本技术还采用旋风除器和布袋除尘器收集粉尘,过滤尾气无污染排放。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说明:件1为压缩机,件2为油水分离器,件3为供气管道,件4为储气罐,件5为供气总阀,件6为分气缸,件7为稳压管道,件8为稳压调节阀。件9为流化管道,件10为流化调节阀,件11为补气调节阀,件12为补气管道,件13、件13′为补气切断阀,件14、件14′为输煤阀,件15为透明玻璃管,件16为喷吹管道,件17为喷吹活弯头,件18为称量装置,件19为止回阀,件20为收粉罐,件21为第一级调压阀,件22为第一级泄压管,件23为旋风除尘器,件24为第二级泄压管,件25为第二级调压阀,件26为排气管,件27为布袋除尘器,件28为第二卸灰阀,件29为第二回粉管,件30为第一卸灰阀,件31为第一回粉管,件32、32′为泄压调节阀,件33、33′为装粉阀,件34为回粉切断阀,件35、件35′为喷吹罐,件36、36′为流化切断阀,件37、37′为稳压切断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散装料气力输送实验装置,包括供气系统、喷吹系统和收粉系统,该供气系统由供气管道3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油水分离器2、储气罐4、供气总阀5、分气缸6组成;该喷吹系统由喷吹罐35、输煤阀14组成,喷吹罐35通过稳压管道7及其上的稳压调节阀8连接于分气缸6,喷吹罐35还通过流化管道9及其上的流化调节阀10连接于分气缸6,喷吹罐35出口设置带有输煤阀14的喷吹管道16,分气缸6还通过补气管道12及其上的补气调节阀11连接于喷吹管道16;该收粉系统由在喷吹管道16远离喷吹罐35的一端外依次连接的收粉罐20、旋风除尘器23、布袋除尘器27组成,收粉罐20还通过装粉管道及其上的装粉阀33连接于喷吹罐35,收粉罐20与喷吹罐35之间还设有泄压调节阀32,收粉罐20通过第一级泄压管22及其上的第一级调压阀21连接于旋风除尘器23,旋风除尘器23通过第二级泄压管24及其上的第二级调压阀25连接于布袋除尘器27;布袋除尘器27还通过第一回粉管31及其上的第一卸灰阀30连接于喷吹罐35,旋风除尘器23还通过第二回粉管29及其上的第二卸灰阀28连接于收粉罐20。具体的,喷吹罐将散装的物料通过喷吹管道喷入收粉罐内储存,收粉罐收集的粉尘通过装粉管道落入喷吹罐内,形成第一循环通路;收粉罐内气/粉混合物通过第一级泄压管进入旋风除尘器,通过第二级泄压管进入布袋除尘器;布袋除尘器通过排气管将过滤后的尾气排掉;通过调节第一级调压阀、第二级调压阀的阀门开度来控制收粉罐内压力维持在设定值;旋风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分别通过第二回粉管、第一回粉管分别装入收粉罐和喷吹罐内,形成第二循环通路;通过在喷吹罐上设置的泄压管道和泄压调节阀,可根据喷吹罐内压力控制泄压调节阀的开度实现均匀泄压;采用上述方案,本技术能够实现物料加压、流化、喷吹和收集,整个过程在密闭空间内循环进行,有效地提高了实验效率,降低实验成本,同时无污染物排放,节能环保。本实施例中的喷吹罐35上设有称量装置18。使得整个喷吹过程,喷吹罐采用称量装置准确计量喷吹量。本实施例中的喷吹管道16采用螺旋线形状布置结构,其上设有多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装料气力输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气系统,由供气管道(3)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储气罐(4)、供气总阀(5)、分气缸(6)组成;/n喷吹系统,由至少一个喷吹罐(35)、与喷吹罐数量相当的输煤阀(14)组成,喷吹罐通过稳压管道(7)及其上的稳压调节阀(8)连接于分气缸,喷吹罐还通过流化管道(9)及其上的流化调节阀(10)连接于分气缸,喷吹罐出口设置带有输煤阀的喷吹管道(16);/n收粉系统,由在喷吹管道远离喷吹罐的一端外依次连接的收粉罐(20)、旋风除尘器(23)、布袋除尘器(27)组成,收粉罐还通过装粉管道及其上的装粉阀(33)连接于喷吹罐,收粉罐与喷吹罐之间还设有泄压调节阀(3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装料气力输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气系统,由供气管道(3)依次连接的压缩机(1)、储气罐(4)、供气总阀(5)、分气缸(6)组成;
喷吹系统,由至少一个喷吹罐(35)、与喷吹罐数量相当的输煤阀(14)组成,喷吹罐通过稳压管道(7)及其上的稳压调节阀(8)连接于分气缸,喷吹罐还通过流化管道(9)及其上的流化调节阀(10)连接于分气缸,喷吹罐出口设置带有输煤阀的喷吹管道(16);
收粉系统,由在喷吹管道远离喷吹罐的一端外依次连接的收粉罐(20)、旋风除尘器(23)、布袋除尘器(27)组成,收粉罐还通过装粉管道及其上的装粉阀(33)连接于喷吹罐,收粉罐与喷吹罐之间还设有泄压调节阀(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装料气力输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气系统中的压缩机与储气罐之间还设有油水分离器(2),所述喷吹罐上设有称量装置(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装料气力输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吹管道采用螺旋线形状布置结构,其上设有多个透明玻璃管(15)和喷吹活弯头(17),所述喷吹管道上在靠近收粉罐的一侧还设有止回阀(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装料气力输送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缸还通过补气管道(12)及其上的补气调节阀(11)连接于喷吹管道,所述补气管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海熙赵运建颜新钟星立王刚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