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俊丽专利>正文

一种卡轨双向阻车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83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卡轨双向阻车器,包括底座和连接基座,还包括加固机构和缓冲机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导向杆和两个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加固套管、连接线、导向轮、移动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滑动套管、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切换组件、加固套管、第三弹簧和两个缓冲杆,该卡轨双向阻车器中,通过加固机构,可以驱动两个第一固定块和两个第二固定块移动,从而在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作用下实现了阻车器与铁轨之间的固定和分离,从而提高了阻车器移动的便捷度,从而提高了阻车器的实用性,通过缓冲机构,可以通过第三弹簧抵消列车对缓冲杆的冲击力,从而降低了阻车器发生损坏的几率。

A kind of two-way block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卡轨双向阻车器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卡轨双向阻车器。
技术介绍
阻车器,也称停车器,是煤矿运输系统的重要设施之一,属于防跑车装置,一般安装在斜坡上口,它一方面限定矿车停留在规定的位置,另一方面用于防止跑车事故的发生,常与推车机、翻车机、爬车、罐笼以及调度绞车等设备配合使用。阻车器作为机械设备的一种,在轨道交通中广为使用,一般阻车器在安装的时候,都是通过螺栓固定在铁轨上,从而导致阻车器位置调节较为困难,从而导致阻车器只能安装在固定的位置,从而降低了阻车器的实用性,不仅如此,一般阻车器只能实现单向阻车,从而降低了阻车器的实用性,同时一般的阻车器没有缓冲的功能,从而导致阻车器在使用的时候容易被撞坏,从而进一步降低了阻车器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卡轨双向阻车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卡轨双向阻车器,包括底座和连接基座,所述连接基座设置在底座的上方,还包括加固机构和缓冲机构,所述加固机构设置在底座的下方,所述缓冲机构设置在连接基座的内部;所述加固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导向杆和两个夹持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底座内的顶部,所述传动组件水平设置在底座的内部,所述导向杆水平设置在底座的下方,两个夹持组件分别设置在导向杆的两端;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加固套管、连接线、导向轮、移动杆、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滑动套管、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加固套管设置在底座的一侧的下方,所述导向杆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加固套管的下方,所述移动杆水平设置,所述移动杆设置在第一加固套管的内部,所述第二固定块设置在移动杆的远离驱动组件的一端的下方,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移动杆上,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加固套管上,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移动杆的靠近驱动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动套管套设在导向杆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固定块设置在滑动套管的下方,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导向杆上,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导向杆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滑动套管连接,所述连接线的一端设置在滑动套管上,所述连接线的另一端与移动杆的靠近驱动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导向轮铰接在导向杆的中部,所述连接线绕过导向轮;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切换组件、第二加固套管、第三弹簧和两个缓冲杆,所述第二加固套管水平设置在连接基座的内部,两个缓冲杆的一端分别设置在第二加固套管的两端的内部,所述第三弹簧设置在第二加固套管的内部,所述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缓冲杆的一端连接,所述切换组件设置在连接基座的内部,所述切换组件设置在第二加固套管的一侧;所述切换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杆、升降套管、气缸、两个插销、两个移动套管、两个第一固定杆和两个传动杆,所述第二固定杆设置在第二加固套管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杆与第二加固套管相互平行,所述升降套管套设在第二固定杆上,所述气缸设置在连接基座的内壁的一侧,所述气缸与第二固定杆相互平行,所述气缸的一端设置在升降套管的远离第二加固套管的一侧的中部,两个第一固定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二加固套管的靠近第二固定杆的一侧的两端连接,两个第一固定杆的另一端均设置在第二固定杆上,两个第一固定杆均与第二固定杆相互垂直,两个移动套管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一固定杆上,两个传动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移动套管上,两个传动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升降套管的靠近第二加固套管的一侧的两端上,两个插销均与第一固定杆相互平行,两个插销的一端分别设置在两个移动套管上,两个缓冲杆的相互靠近的一端的靠近插销的一侧分别设有一个凹槽,两个插销分别与两个凹槽匹配。作为优选,为了提高阻车器的智能化程度,所述底座的内部还设有无线信号收发模块和PLC,所述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与PLC电连接。作为优选,为了给两个驱动杆的移动提供动力,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第一齿轮,所述电机设置在底座内的顶部,所述电机与第一齿轮传动连接。作为优选,为了驱动两个驱动杆的移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二齿轮、两个丝杆、两个驱动套管和两个驱动杆,两个丝杆均水平设置,两个丝杆的一端分别通过一个轴承座与底座的内壁的两侧连接,两个丝杆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在第二齿轮的两侧,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两个丝杆的螺纹方向相反,两个驱动套管分别套设在两个丝杆上,两个驱动套管分别与两个丝杆螺纹连接,两个驱动杆分别竖向设置在两个驱动套管的下方,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一个滑槽,两个驱动杆均穿过滑槽,两个驱动杆的底端分别抵靠在两个移动杆的靠近电机的一端。作为优选,为了提高对气缸的行程控制的精确度,所述气缸为电子气缸。作为优选,为了提高驱动套管移动的顺畅度,所述丝杆的外表面上还涂有润滑脂。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电机的驱动力,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作为优选,为了提高阻车器与轨道连接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有一个防滑垫。作为优选,为了驱动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相互靠近,所述第一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第二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作为优选,为了减小阻车器受到的冲击力,两个缓冲杆的远离第三弹簧的一端分别设有一个缓冲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卡轨双向阻车器中,通过加固机构,可以驱动两个第一固定块和两个第二固定块移动,从而在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的作用下实现了阻车器与铁轨之间的固定和分离,从而提高了阻车器移动的便捷度,从而提高了阻车器的实用性,与现有机构相比,该机构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作用使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相互靠近,从而通过第一固定块和第二固定块将阻车器固定在铁轨上,在阻车器固定的过程中,阻车器不需要持续做功,从而降低了阻车器的能耗,不仅如此,通过缓冲机构,可以通过第三弹簧抵消列车对缓冲杆的冲击力,从而降低了阻车器发生损坏的几率,从而提高了阻车器的实用性,与现有机构相比,该机构可以实现对两个缓冲杆的固定的切换,从而实现了阻车器的双向阻车功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阻车器的实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卡轨双向阻车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卡轨双向阻车器的加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卡轨双向阻车器的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缓冲块,2.连接基座,3.驱动套管,4.底座,5.丝杆,6.防滑垫,7.第一弹簧,8.移动杆,9.驱动杆,10.导向杆,11.连接线,12.第二弹簧,13.滑动套管,14.第一加固套管,15.第一固定块,16.第二固定块,17.第一齿轮,18.电机,19.第二齿轮,20.导向轮,21.气缸,22.第一固定杆,23.移动套管,24.插销,25.缓冲杆,26.凹槽,27.加固套管,28.第三弹簧,29.传动杆,30.第二固定杆,31.升降套管。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轨双向阻车器,包括底座(4)和连接基座(2),所述连接基座(2)设置在底座(4)的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固机构和缓冲机构,所述加固机构设置在底座(4)的下方,所述缓冲机构设置在连接基座(2)的内部;/n所述加固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导向杆(10)和两个夹持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底座(4)内的顶部,所述传动组件水平设置在底座(4)的内部,所述导向杆(10)水平设置在底座(4)的下方,两个夹持组件分别设置在导向杆(10)的两端;/n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加固套管(14)、连接线(11)、导向轮(20)、移动杆(8)、第一弹簧(7)、第二弹簧(12)、滑动套管(13)、第一固定块(15)和第二固定块(16),所述第一加固套管(14)设置在底座(4)的一侧的下方,所述导向杆(10)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加固套管(14)的下方,所述移动杆(8)水平设置,所述移动杆(8)设置在第一加固套管(14)的内部,所述第二固定块(16)设置在移动杆(8)的远离驱动组件的一端的下方,所述第一弹簧(7)套设在移动杆(8)上,所述第一弹簧(7)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加固套管(14)上,所述第一弹簧(7)的另一端与移动杆(8)的靠近驱动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动套管(13)套设在导向杆(10)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固定块(15)设置在滑动套管(13)的下方,所述第二弹簧(12)套设在导向杆(10)上,所述第二弹簧(12)的一端与导向杆(10)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2)的另一端与滑动套管(13)连接,所述连接线(11)的一端设置在滑动套管(13)上,所述连接线(11)的另一端与移动杆(8)的靠近驱动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导向轮(20)铰接在导向杆(10)的中部,所述连接线(11)绕过导向轮(20);/n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切换组件、第二加固套管(27)、第三弹簧(28)和两个缓冲杆(25),所述第二加固套管(27)水平设置在连接基座(2)的内部,两个缓冲杆(25)的一端分别设置在第二加固套管(27)的两端的内部,所述第三弹簧(28)设置在第二加固套管(27)的内部,所述第三弹簧(2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缓冲杆(25)的一端连接,所述切换组件设置在连接基座(2)的内部,所述切换组件设置在第二加固套管(27)的一侧;/n所述切换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杆(30)、升降套管(31)、气缸(21)、两个插销(24)、两个移动套管(23)、两个第一固定杆(22)和两个传动杆(29),所述第二固定杆(30)设置在第二加固套管(27)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杆(30)与第二加固套管(27)相互平行,所述升降套管(31)套设在第二固定杆(30)上,所述气缸(21)设置在连接基座(2)的内壁的一侧,所述气缸(21)与第二固定杆(30)相互平行,所述气缸(21)的一端设置在升降套管(31)的远离第二加固套管(27)的一侧的中部,两个第一固定杆(22)的一端分别与第二加固套管(27)的靠近第二固定杆(30)的一侧的两端连接,两个第一固定杆(22)的另一端均设置在第二固定杆(30)上,两个第一固定杆(22)均与第二固定杆(30)相互垂直,两个移动套管(23)分别套设在两个第一固定杆(22)上,两个传动杆(29)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移动套管(23)上,两个传动杆(29)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升降套管(31)的靠近第二加固套管(27)的一侧的两端上,两个插销(24)均与第一固定杆(22)相互平行,两个插销(24)的一端分别设置在两个移动套管(23)上,两个缓冲杆(25)的相互靠近的一端的靠近插销(24)的一侧分别设有一个凹槽(26),两个插销(24)分别与两个凹槽(26)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轨双向阻车器,包括底座(4)和连接基座(2),所述连接基座(2)设置在底座(4)的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固机构和缓冲机构,所述加固机构设置在底座(4)的下方,所述缓冲机构设置在连接基座(2)的内部;
所述加固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导向杆(10)和两个夹持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底座(4)内的顶部,所述传动组件水平设置在底座(4)的内部,所述导向杆(10)水平设置在底座(4)的下方,两个夹持组件分别设置在导向杆(10)的两端;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加固套管(14)、连接线(11)、导向轮(20)、移动杆(8)、第一弹簧(7)、第二弹簧(12)、滑动套管(13)、第一固定块(15)和第二固定块(16),所述第一加固套管(14)设置在底座(4)的一侧的下方,所述导向杆(10)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加固套管(14)的下方,所述移动杆(8)水平设置,所述移动杆(8)设置在第一加固套管(14)的内部,所述第二固定块(16)设置在移动杆(8)的远离驱动组件的一端的下方,所述第一弹簧(7)套设在移动杆(8)上,所述第一弹簧(7)的一端设置在第一加固套管(14)上,所述第一弹簧(7)的另一端与移动杆(8)的靠近驱动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滑动套管(13)套设在导向杆(10)的一端上,所述第一固定块(15)设置在滑动套管(13)的下方,所述第二弹簧(12)套设在导向杆(10)上,所述第二弹簧(12)的一端与导向杆(10)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2)的另一端与滑动套管(13)连接,所述连接线(11)的一端设置在滑动套管(13)上,所述连接线(11)的另一端与移动杆(8)的靠近驱动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导向轮(20)铰接在导向杆(10)的中部,所述连接线(11)绕过导向轮(20);
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切换组件、第二加固套管(27)、第三弹簧(28)和两个缓冲杆(25),所述第二加固套管(27)水平设置在连接基座(2)的内部,两个缓冲杆(25)的一端分别设置在第二加固套管(27)的两端的内部,所述第三弹簧(28)设置在第二加固套管(27)的内部,所述第三弹簧(28)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缓冲杆(25)的一端连接,所述切换组件设置在连接基座(2)的内部,所述切换组件设置在第二加固套管(27)的一侧;
所述切换组件包括第二固定杆(30)、升降套管(31)、气缸(21)、两个插销(24)、两个移动套管(23)、两个第一固定杆(22)和两个传动杆(29),所述第二固定杆(30)设置在第二加固套管(27)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杆(30)与第二加固套管(27)相互平行,所述升降套管(31)套设在第二固定杆(30)上,所述气缸(21)设置在连接基座(2)的内壁的一侧,所述气缸(21)与第二固定杆(30)相互平行,所述气缸(21)的一端设置在升降套管(31)的远离第二加固套管(27)的一侧的中部,两个第一固定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俊丽
申请(专利权)人:郑俊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