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踏板抱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825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动踏板抱箍,包括抱箍本体,其由左右对称的第一抱箍本体和第二抱箍本体组成,第一抱箍本体包括开口朝向第二抱箍本体的U形部、U形部上设置的紧固部,紧固部上设有用于安装带动踏板臂制动的部件的安装孔,紧固部上还设有可拆卸紧固装置,使用时,第一抱箍本体U形部内侧和第二抱箍本体U形部内侧分别贴合在制动踏板臂宽度方向两侧,可拆卸紧固装置将两个紧固部相对固定,U形部上表面设有限制制动踏板臂在U形部内沿制动踏板臂厚度方向移动的可拆卸锁紧限位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要在踏板臂上钻孔来安装地脚固定装置的锁扣,从而不会影响踏板臂质量,且抱箍连接紧密不影响踏板臂制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动踏板抱箍
本技术涉及踏板紧固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制动踏板抱箍。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智能制动系统通过智能控制安装在踏板臂上带动踏板臂制动的部件来实现踏板臂智能制动,如采用以下结构:地脚固定装置设置钢丝绳,钢丝绳一端与电机连接,钢丝绳另一端通过锁扣与踏板臂连接,通过电机带动钢丝绳运动从而带动踏板臂智能制动,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在踏板臂上钻孔来安装带动踏板臂制动的部件,而钻孔影响踏板臂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制动踏板抱箍,用以解决现有汽车智能制动系统需要在踏板臂上钻孔来安装带动踏板臂制动的部件、影响踏板臂质量的问题。一种制动踏板抱箍,包括抱箍本体,所述抱箍本体由左右对称的第一抱箍本体和第二抱箍本体组成,所述第一抱箍本体包括开口朝向所述第二抱箍本体的U形部、所述U形部上设置的紧固部,所述紧固部上设有用于安装带动踏板臂制动的部件的安装孔,所述紧固部上还设有可拆卸紧固装置,使用时,所述第一抱箍本体U形部内侧和所述第二抱箍本体U形部内侧分别贴合在制动踏板臂宽度方向两侧,所述可拆卸紧固装置将两个紧固部相对固定,所述U形部上表面设有限制制动踏板臂在U形部内沿制动踏板臂厚度方向移动的可拆卸锁紧限位装置。优选的,所述紧固部为设置在所述U形部上表面且与所述U形部上表面垂直的平板。优选的,所述第一抱箍本体紧固部和所述第二抱箍本体紧固部沿水平方向对应设有贯穿的第一螺纹通孔,所述可拆卸紧固装置为穿过所述第一螺纹通孔的第一螺栓以及一个与第一螺栓配合的螺母。优选的,所述第一抱箍本体U形部上表面沿竖直方向设有若干贯穿的第二螺纹通孔,所述可拆卸锁紧限位装置为与所述第二螺纹通孔配合的第二螺栓。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栓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顶端具有一圆环状缺口,所述圆环状缺口的中部设有突出结构;螺杆,所述螺杆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座的底端,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二螺纹通孔配合;旋转手柄,所述旋转手柄具有两个夹持部,所述两个夹持部分别位于所述圆环状缺口上突出结构两侧、且夹持部形状与突出结构两侧形状相匹配,所述两个夹持部之间连接有一转轴,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突出结构内,其中,所述螺杆的轴线与所述转轴的轴线相交。优选的,所述旋转手柄的外圆周设有扣手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二螺栓的底端部设有长度和宽度方向尺寸均大于螺栓直径的保护垫片。优选的,所述保护垫片为圆柱体,所述保护垫片材质为工程塑料。优选的,所述U形部内设有保护踏板表面的弹性护套,所述弹性护套侧面设有卡块,所述U形部内侧面设有用于与所述卡块卡接的卡槽。优选的,所述U形部开口底部两端采用直角设计。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使用时,首先将第一抱箍本体U形部内侧和第二抱箍本体U形部内侧分别贴合在制动踏板臂宽度方向两侧,然后通过可拆卸紧固装置将两个紧固部相对固定,从而限制了制动踏板臂在U形部内沿制动踏板臂宽度方向移动并固定;再通过U形部上表面设置的可拆卸锁紧限位装置限制制动踏板臂在U形部内沿制动踏板臂厚度方向移动并锁紧,即可抱紧踏板臂,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且能够应用于各种尺寸的制动踏板,综上本技术抱箍限制了制动踏板臂在U形部内沿制动踏板臂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移动并紧固和锁紧,使得踏板臂与抱箍连接紧密,从而通过在抱箍上安装带动踏板臂制动的部件来带动踏板臂制动时,不会因为踏板臂在抱箍内移动,影响制动准确度,并且与现有汽车智能制动系统需要在踏板臂上钻孔来安装带动踏板臂制动的部件相比,不需要在踏板臂钻孔,不会影响踏板臂的质量。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抱箍本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螺栓结构示意图。图中:11、第一抱箍本体;111、U形部;1111、第二螺纹通孔;1112、安装孔;1113、第一螺纹通孔;112、紧固部;12、第二抱箍本体;2、保护垫片;3、第二螺栓;31、安装座;311突出结构;32、旋转手柄;321、扣手结构;33、转轴;34、螺杆;4、第一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动踏板抱箍,包括抱箍本体,所述抱箍本体由左右对称的第一抱箍本体11和第二抱箍本体12组成,所述第一抱箍本体11包括开口朝向所述第二抱箍本体12的U形部111、所述U形部111上设置的紧固部112,所述紧固部112上设有用于安装带动踏板臂制动的部件的安装孔1112,所述紧固部112上还设有可拆卸紧固装置,使用时,所述第一抱箍本体11U形部111内侧和所述第二抱箍本体12U形部111内侧分别贴合在制动踏板臂宽度方向两侧,所述可拆卸紧固装置将两个紧固部112相对固定,所述U形部111上表面设有限制制动踏板臂在U形部111内沿制动踏板臂厚度方向移动的可拆卸锁紧限位装置。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本技术使用时,首先将第一抱箍本体11U形部111内侧和第二抱箍本体12U形部111内侧分别贴合在制动踏板臂宽度方向两侧,然后通过可拆卸紧固装置将两个紧固部112相对固定,从而限制了制动踏板臂在U形部111内沿制动踏板臂宽度方向移动并固定;再通过U形部111上表面设置的可拆卸锁紧限位装置限制制动踏板臂在U形部111内沿制动踏板臂厚度方向移动并锁紧,即可抱紧踏板臂,具有使用方便的优点,且能够应用于各种尺寸的制动踏板,综上本技术抱箍限制了制动踏板臂在U形部111内沿制动踏板臂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移动并紧固和锁紧,使得踏板臂与抱箍连接紧密,从而通过在抱箍上安装带动踏板臂制动的部件来带动踏板臂制动时,不会因为踏板臂在抱箍内移动,影响制动准确度,并且与现有汽车智能制动系统需要在踏板臂上钻孔来安装带动踏板臂制动的部件相比,不需要在踏板臂钻孔,不会影响踏板臂的质量。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部112为设置在所述U形部111上表面且与所述U形部111上表面垂直的平板。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采用平板设计方便通过可拆卸紧固装置将两个紧固部112相对固定,且固定可靠。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抱箍本体11紧固部112和所述第二抱箍本体12紧固部112沿水平方向对应设有贯穿的第一螺纹通孔1113,所述可拆卸紧固装置为穿过所述第一螺纹通孔1113的第一螺栓4以及一个与第一螺栓4配合的螺母。...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动踏板抱箍,包括抱箍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本体由左右对称的第一抱箍本体和第二抱箍本体组成,所述第一抱箍本体包括开口朝向所述第二抱箍本体的U形部、所述U形部上设置的紧固部,所述紧固部上设有用于安装带动踏板臂制动的部件的安装孔,所述紧固部上还设有可拆卸紧固装置,使用时,所述第一抱箍本体U形部内侧和所述第二抱箍本体U形部内侧分别贴合在制动踏板臂宽度方向两侧,所述可拆卸紧固装置将两个紧固部相对固定,所述U形部上表面设有限制制动踏板臂在U形部内沿制动踏板臂厚度方向移动的可拆卸锁紧限位装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动踏板抱箍,包括抱箍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本体由左右对称的第一抱箍本体和第二抱箍本体组成,所述第一抱箍本体包括开口朝向所述第二抱箍本体的U形部、所述U形部上设置的紧固部,所述紧固部上设有用于安装带动踏板臂制动的部件的安装孔,所述紧固部上还设有可拆卸紧固装置,使用时,所述第一抱箍本体U形部内侧和所述第二抱箍本体U形部内侧分别贴合在制动踏板臂宽度方向两侧,所述可拆卸紧固装置将两个紧固部相对固定,所述U形部上表面设有限制制动踏板臂在U形部内沿制动踏板臂厚度方向移动的可拆卸锁紧限位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踏板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部为设置在所述U形部上表面且与所述U形部上表面垂直的平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踏板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箍本体紧固部和所述第二抱箍本体紧固部沿水平方向对应设有贯穿的第一螺纹通孔,所述可拆卸紧固装置为穿过所述第一螺纹通孔的第一螺栓以及一个与第一螺栓配合的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踏板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抱箍本体U形部上表面沿竖直方向设有若干贯穿的第二螺纹通孔,所述可拆卸锁紧限位装置为与所述第二螺纹通孔配合的第二螺栓。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冉绍平邢伟一贾廷则姜晓燕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安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