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发泡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717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1:5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二次发泡模具,包括沿内管外壁依次设置的发泡层螺旋体、发泡层芯模、发泡层口模、外护管芯模、外护管口模,所述发泡层螺旋体外表面形成有第一螺旋槽,所述发泡层芯模与发泡层口模之间形成有第一环形通道,所述第一螺旋槽延伸至所述第一环形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二次发泡成型使管材得到更好的保护,耐用性得到提高,力学性能更好,使用范围更广。

A kind of secondary foaming mol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二次发泡模具
本申请涉及管材成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二次发泡模具。
技术介绍
一次发泡成型的管材在某些环境内的耐用性不高,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发泡模具,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二次发泡模具,包括沿内管外壁依次设置的发泡层螺旋体、发泡层芯模、发泡层口模、外护管芯模、外护管口模,所述发泡层螺旋体外表面形成有第一螺旋槽,所述发泡层芯模与发泡层口模之间形成有第一环形通道,所述第一螺旋槽延伸至所述第一环形通道,所述发泡层螺旋体外壁套设有发泡层外套,所述发泡层外套开设有密封连通于第一挤出机的第一入料口,所述第一入料口连通于所述第一螺旋槽背离所述第一环形通道的一端,所述发泡层口模与所述内管之间形成发泡层腔,所述第一环形通道延伸至所述发泡层腔,所述外护管芯模外壁套设有外护管螺旋体,所述外护管螺旋体外表面形成有第二螺旋槽,所述外护管芯模与外护管口模之间形成有第二环形通道,所述第二螺旋槽延伸至所述第二环形通道,所述外护管螺旋体外壁套设有外护管外套,所述外护管外套开设有密封连通于第二挤出机的第二入料口,所述第二入料口连通于所述第二螺旋槽背离所述第二环形通道的一端,发泡层外壁与所述外护管口模内壁之间形成外护管腔,所述第二环形通道延伸至所述外护管腔。优选的,在上述的二次发泡模具中,所述发泡层腔内形成所述发泡层,所述外护管腔内形成外护管。优选的,在上述的二次发泡模具中,所述发泡层口模、外护管芯模内壁持平。优选的,在上述的二次发泡模具中,所述外护管螺旋体套设于所述发泡层口模外壁,所述外护管螺旋体一侧形成有连接法兰。优选的,在上述的二次发泡模具中,所述发泡层螺旋体背离于所述发泡层芯模的一端端面固定连接于拉板,所述发泡层外套端面抵持于所述拉板端面。优选的,在上述的二次发泡模具中,所述发泡层芯模卡合于所述发泡层螺旋体一端。优选的,在上述的二次发泡模具中,所述第一螺旋槽截面积自所述第一入料口处至所述第一环形通道处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螺旋槽截面积自所述第二入料口处至所述第二环形通道处逐渐减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二次发泡成型使管材得到更好的保护,耐用性得到提高,力学性能更好,使用范围更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二次发泡模具的剖视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发泡层螺旋体的立体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外护管螺旋体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结合图1-3所示,二次发泡模具,包括沿内管100外壁依次设置的发泡层螺旋体200、发泡层芯模300、发泡层口模400、外护管芯模500、外护管口模600,发泡层螺旋体200外表面形成有第一螺旋槽210,发泡层芯模300与发泡层口模400之间形成有第一环形通道220,第一螺旋槽210延伸至第一环形通道220,发泡层螺旋体200外壁套设有发泡层外套230,发泡层外套230开设有密封连通于第一挤出机的第一入料口240,第一入料口240连通于第一螺旋槽210背离第一环形通道220的一端,发泡层口模400与内管100之间形成发泡层腔250,第一环形通道220延伸至发泡层腔250,外护管芯模500外壁套设有外护管螺旋体700,外护管螺旋体700外表面形成有第二螺旋槽710,外护管芯模500与外护管口模600之间形成有第二环形通道720,第二螺旋槽710延伸至第二环形通道720,外护管螺旋体700外壁套设有外护管外套730,外护管外套730开设有密封连通于第二挤出机的第二入料口740,第二入料口740连通于第二螺旋槽710背离第二环形通道720的一端,发泡层251外壁与外护管口模600内壁之间形成外护管腔750,第二环形通道720延伸至外护管腔750。发泡层腔250内形成发泡层251,外护管腔750内形成外护管751。发泡层口模400、外护管芯模500内壁持平。实际运用时,将两个挤出机内放置相应的发泡材料,然后连接于两个入料口,两次发泡分别通过螺旋槽、环形通道后进入,第一次发泡时,发泡材料包裹于内管外壁,发泡材料由于经过螺旋槽压缩后经环形通道释放,均匀的包裹于内管,由于发泡层口模、外护管芯模内形成有一端持平的发泡层腔,发泡层于这里包裹;第二次发泡,形成包裹的外护管时,原理相同,不同的是外护管包裹于第一次发泡层的外壁,外护管起到保护发泡层的作用;二次发泡成型使管材得到更好的保护,耐用性得到提高,力学性能更好,使用范围更广。进一步地,外护管螺旋体700套设于发泡层口模400外壁,外护管螺旋体700一侧形成有连接法兰760。该技术方案中,用于连接使得整体结构的稳固。进一步地,发泡层螺旋体200背离于发泡层芯模300的一端端面固定连接于拉板800,发泡层外套230端面抵持于拉板800端面。该技术方案中,用于连接使得整体结构的稳固。进一步地,发泡层芯模300卡合于发泡层螺旋体200一端。该技术方案中,用于连接使得整体结构的稳固。进一步地,第一螺旋槽210截面积自第一入料口240处至第一环形通道220处逐渐减小,第二螺旋槽710截面积自第二入料口740处至第二环形通道720处逐渐减小。该技术方案中,使得发泡材料压缩后释放,保证充满整个环形通道,使得发泡填充的更均匀饱满,质量更佳。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发泡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内管(100)外壁依次设置的发泡层螺旋体(200)、发泡层芯模(300)、发泡层口模(400)、外护管芯模(500)、外护管口模(600),所述发泡层螺旋体(200)外表面形成有第一螺旋槽(210),所述发泡层芯模(300)与发泡层口模(400)之间形成有第一环形通道(220),所述第一螺旋槽(210)延伸至所述第一环形通道(220),所述发泡层螺旋体(200)外壁套设有发泡层外套(230),所述发泡层外套(230)开设有密封连通于第一挤出机的第一入料口(240),所述第一入料口(240)连通于所述第一螺旋槽(210)背离所述第一环形通道(220)的一端,所述发泡层口模(400)与所述内管(100)之间形成发泡层腔(250),所述第一环形通道(220)延伸至所述发泡层腔(250),所述外护管芯模(500)外壁套设有外护管螺旋体(700),所述外护管螺旋体(700)外表面形成有第二螺旋槽(710),所述外护管芯模(500)与外护管口模(600)之间形成有第二环形通道(720),所述第二螺旋槽(710)延伸至所述第二环形通道(720),所述外护管螺旋体(700)外壁套设有外护管外套(730),所述外护管外套(730)开设有密封连通于第二挤出机的第二入料口(740),所述第二入料口(740)连通于所述第二螺旋槽(710)背离所述第二环形通道(720)的一端,发泡层(251)外壁与所述外护管口模(600)内壁之间形成外护管腔(750),所述第二环形通道(720)延伸至所述外护管腔(75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发泡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内管(100)外壁依次设置的发泡层螺旋体(200)、发泡层芯模(300)、发泡层口模(400)、外护管芯模(500)、外护管口模(600),所述发泡层螺旋体(200)外表面形成有第一螺旋槽(210),所述发泡层芯模(300)与发泡层口模(400)之间形成有第一环形通道(220),所述第一螺旋槽(210)延伸至所述第一环形通道(220),所述发泡层螺旋体(200)外壁套设有发泡层外套(230),所述发泡层外套(230)开设有密封连通于第一挤出机的第一入料口(240),所述第一入料口(240)连通于所述第一螺旋槽(210)背离所述第一环形通道(220)的一端,所述发泡层口模(400)与所述内管(100)之间形成发泡层腔(250),所述第一环形通道(220)延伸至所述发泡层腔(250),所述外护管芯模(500)外壁套设有外护管螺旋体(700),所述外护管螺旋体(700)外表面形成有第二螺旋槽(710),所述外护管芯模(500)与外护管口模(600)之间形成有第二环形通道(720),所述第二螺旋槽(710)延伸至所述第二环形通道(720),所述外护管螺旋体(700)外壁套设有外护管外套(730),所述外护管外套(730)开设有密封连通于第二挤出机的第二入料口(740),所述第二入料口(740)连通于所述第二螺旋槽(710)背离所述第二环形通道(720)的一端,发泡层(251)外壁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弦张永东徐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欣荣普尔斯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