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658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机器人结构,包括:底座、大臂、小臂以及线缆;大臂的下端安装于底座,上端设有安装位,小臂安装于安装位;线缆安装于大臂的内部,连接大臂和小臂。大臂包括第一外壳,安装位形成于第一外壳的上端,安装位的其中一侧壁设有穿孔,且第一外壳内设有线缆支架;小臂包括第二外壳,第二外壳靠近穿孔的侧壁设有开口,线缆穿过线缆支架,再从所述穿孔穿出,经过开口伸入第二外壳内。开口和穿孔的上端以及下端均通过第二轴承以及支撑法兰活动连接,穿孔处对应所述支撑法兰的位置安装有第一保护套,开口处对应第二轴承的位置安装有第二保护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机器人结构能够有效防止线缆磨损,增长机器人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

A robo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对于一些比较危险的岗位,企业都会选择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生产。然而,现有的机器人一般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关节处的线缆容易出现磨损的现象,使得机器人的使用寿命短,导致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保护线缆,防止线缆磨损,增长机器人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的机器人结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器人结构,其包括:底座、大臂、小臂以及线缆;所述大臂的下端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端设有U形的安装位,所述小臂安装于所述安装位;所述线缆安装于所述大臂的内部,并连接所述大臂和所述小臂;所述大臂包括第一外壳,所述安装位形成于所述第一外壳的上端,所述安装位的其中一侧壁设有穿孔,且所述第一外壳内设有线缆支架;所述小臂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靠近所述穿孔的侧壁设有开口,所述线缆穿过所述线缆支架,再从所述穿孔穿出,经过所述开口伸入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开口和所述穿孔的上端以及下端均通过第二轴承以及支撑法兰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安装于所述开口处,所述支撑法兰的一端卡在所述穿孔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开口处,且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支撑法兰抵接;所述穿孔处对应所述支撑法兰的位置安装有第一保护套,且所述第一保护套包覆在所述支撑法兰的外周;所述开口处对应所述第二轴承的位置安装有第二保护套,且所述第二保护套包覆在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周。进一步地,所述大臂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第一同步轮、第二同步轮、同步带、以及传动轴;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第一同步轮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机械连接;所述传动轴安装于的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第二同步轮安装于所述传动轴的一端,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安装位另一侧壁,并安装于所述第二外壳远离所述穿孔的另一侧壁,所述同步带套接在所述第一同步轮和所述第二同步轮上。进一步地,所述传动轴上套接有第一轴承以及第一减速机,所述第一轴承外套设有轴承法兰,所述第一减速机靠近所述第二外壳,所述轴承法兰位于所述第二外壳和所述第一减速机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小臂还包括第二电机、以及第二减速机;所述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外壳1内,所述第二减速机安装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保护套以及所述支撑法兰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安装位的其中一侧壁。进一步地,所述安装位的另一侧壁凸设有旋转柱,所述旋转柱安装于所述第二外壳远离所述穿孔的另一侧壁。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机器人结构通过在大臂的内部设置线缆支架,并在大臂与小臂的连接处设置第一保护套和第二保护套,使得机器人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效避免线缆与周围的器件接触而遭到磨损,从而有效增长机器人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本技术机器人结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机器人结构包括底座1、大臂2、小臂3以及线缆4;其中,大臂2安装于底座1,小臂3安装于大臂2,线缆4安装于大臂2的内部,并连接大臂2和小臂3。具体的,大臂2的下端安装于底座1,上端设有U形的安装位5,小臂3安装于安装位5。大臂2包括第一外壳6、第一驱动电机7、第一同步轮8、第二同步轮9、同步带、以及传动轴10;安装位5形成于第一外壳6的上端,第一驱动电机7安装于第一外壳6内,第一同步轮8与第一驱动电机7的输出轴机械连接。传动轴10安装于的第一外壳6内,第二同步轮9安装于传动轴10的一端,传动轴10的另一端伸出安装位5的其中一侧壁,并安装于小臂3的一侧;同步带套接在第一同步轮8和第二同步轮9上。进一步,传动轴10上套接有第一轴承11以及第一减速机12,且第一轴承11外套设有轴承法兰13,第一减速机12靠近小臂3,轴承法兰13位于小臂3和第一减速机12之间。通过第一电机驱动第一同步轮8旋转,带动同步带和第二同步轮9传动,从而带动小臂3在安装位5上摆动。小臂3包括第二外壳15、第二电机16、以及第二减速机17;其中,传动轴10穿出安装位5侧壁的一端安装于第二外壳15的一侧,第一减速机12靠近第二外壳15,轴承法兰13位于第二外壳15和第一减速机12之间。第二外壳15的另一侧设有开口18,线缆4从开口18处伸入第二外壳15内。第二电机16安装于第二外壳15内,第二减速机17安装于第二电机16的输出轴。此外,第一外壳6内设有线缆支架25,通过设置线缆支架25,有效避免线缆4与第一外壳6内部的器件接触而遭到磨损,从而有效增长机器人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安装位5的一侧壁凸设有旋转柱14,旋转柱14安装于第二外壳15的一侧,从而使得小臂3可以在安装位5上摆动。安装位5的另一侧壁设有穿孔24,穿孔24与开口18的位置对应,线缆4穿过线缆支架25,再从穿孔24穿出,伸入第二外壳15内。开口18和穿孔24的上端以及下端均通过第二轴承19以及支撑法兰20活动连接;其中,第二轴承19安装于开口18处,支撑法兰20的一端卡在穿孔24处,另一端延伸至开口18处,且第二轴承19与支撑法兰20抵接。除此外,穿孔24处对应支撑法兰20的位置安装有第一保护套21,且第一保护套21包覆在支撑法兰20的外周,通过螺栓22穿过第一保护套21以及支撑法兰20固定于安装位5的侧壁。开口18处对应第二轴承19的位置安装有第二保护套23,且第二保护套23包覆在第二轴承19的外周。通过在开口18与穿孔24的连接处设置第一保护套21和第二保护套23,当小臂3摆动时,由于第一保护套21和第二保护套23的隔离保护,有效避免线缆4与轴承或是支撑法兰20接触而遭到磨损,进一步增长机器人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综上,本技术的机器人结构通过在大臂2的内部设置线缆支架25,并在大臂2与小臂3的连接处设置第一保护套21和第二保护套23,使得机器人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效避免线缆4与周围的器件接触而遭到磨损,从而有效增长机器人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生产成本。只要不违背本技术创造的思想,对本技术的各种不同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均应当视为本技术公开的内容;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对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的变型及不同实施例进行的不违背本技术创造的思想的任意组合,均应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大臂(2)、小臂(3)以及线缆(4);所述大臂(2)的下端安装于所述底座(1),上端设有U形的安装位(5),所述小臂(3)安装于所述安装位(5);所述线缆(4)安装于所述大臂(2)的内部,并连接所述大臂(2)和所述小臂(3);/n所述大臂(2)包括第一外壳(6),所述安装位(5)形成于所述第一外壳(6)的上端,所述安装位(5)的其中一侧壁设有穿孔(24),且所述第一外壳(6)内设有线缆支架(25);所述小臂(3)包括第二外壳(15),所述第二外壳(15)靠近所述穿孔(24)的侧壁设有开口(18),所述线缆(4)穿过所述线缆支架(25),再从所述穿孔(24)穿出,经过所述开口(18)伸入所述第二外壳(15)内;/n所述开口(18)和所述穿孔(24)的上端以及下端均通过第二轴承(19)以及支撑法兰(20)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轴承(19)安装于所述开口(18)处,所述支撑法兰(20)的一端卡在所述穿孔(24)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开口(18)处,且所述第二轴承(19)与所述支撑法兰(20)抵接;/n所述穿孔(24)处对应所述支撑法兰(20)的位置安装有第一保护套(21),且所述第一保护套(21)包覆在所述支撑法兰(20)的外周;所述开口(18)处对应所述第二轴承(19)的位置安装有第二保护套(23),且所述第二保护套(23)包覆在所述第二轴承(19)的外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大臂(2)、小臂(3)以及线缆(4);所述大臂(2)的下端安装于所述底座(1),上端设有U形的安装位(5),所述小臂(3)安装于所述安装位(5);所述线缆(4)安装于所述大臂(2)的内部,并连接所述大臂(2)和所述小臂(3);
所述大臂(2)包括第一外壳(6),所述安装位(5)形成于所述第一外壳(6)的上端,所述安装位(5)的其中一侧壁设有穿孔(24),且所述第一外壳(6)内设有线缆支架(25);所述小臂(3)包括第二外壳(15),所述第二外壳(15)靠近所述穿孔(24)的侧壁设有开口(18),所述线缆(4)穿过所述线缆支架(25),再从所述穿孔(24)穿出,经过所述开口(18)伸入所述第二外壳(15)内;
所述开口(18)和所述穿孔(24)的上端以及下端均通过第二轴承(19)以及支撑法兰(20)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轴承(19)安装于所述开口(18)处,所述支撑法兰(20)的一端卡在所述穿孔(24)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开口(18)处,且所述第二轴承(19)与所述支撑法兰(20)抵接;
所述穿孔(24)处对应所述支撑法兰(20)的位置安装有第一保护套(21),且所述第一保护套(21)包覆在所述支撑法兰(20)的外周;所述开口(18)处对应所述第二轴承(19)的位置安装有第二保护套(23),且所述第二保护套(23)包覆在所述第二轴承(19)的外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器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臂(2)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7)、第一同步轮(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明正陶通涓游淇杰彭海文王悦欢李远良杨永泽曹宇轩厉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网纳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