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高山专利>正文

折合桌的脚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49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可供桌板架设的折合桌的脚架,至少具有四根前后左右对应的支杆机构,在左右相邻和前后对应的两个支杆机构之间衔接着撑张机构,至少一组前后或侧向对应的撑张机构上设有两根上连板和两根下连板,这些连板靠向支杆机构的部位分别枢设在支杆机构的端座或滑套上,在两组交叉的上下连板之间分别由枢轴枢接,在两根上连板和两根下连板的延伸段之间分别由枢轴枢接。该脚架可使制造者按需制作出各种长宽比例或面积不同的长方形脚架。(*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合桌的脚架,尤其涉及一种在展开高度一定时、其长宽比例设计可更自由或增加展开面积的脚架设计。以往折合桌的构造大致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它包括脚架1和桌板10。该脚架1具有四根等长的支杆11,在各支杆11上分别安装有位于顶端的上端座12、位于底端的下端座13和可在支杆11上直线滑移的滑套14。为了将各支杆11组立成立体型式,在两根相邻的支杆11之间分别用撑张机构15连接。每一个撑张机构15包括两根交叉设置的连板151,这些连板151的顶端都枢设在上端座12上,其底端均枢设在滑套14上,两者之间的交叉部位籍由支轴152枢接。为了能架设桌板10,在两个上端座12之间分别横跨靠杆16,而在每一个上端座12上分别设置相向设置的卡钩18。桌板10是由多块垂直于靠杆16的板材101并接而成的,在最外侧的两块板材101上分别开设有两个可供卡钩18钩合定位的卡孔102。以往折合桌在展开状态下,各滑套14会被引拉上移而位于各支杆11的等高位置上,两根前后平行的靠杆16水平横跨在两对上端座12之间;当桌板10放置在脚架1上、且各卡钩18卡接在桌板10的各卡孔102内时,就可组立成长宽距离相同的正方形折合桌;要收合时,先取下桌板10,再将靠杆16的一端上扳而使其垂设在其中一支杆11旁,这样,各组撑张机构15的两根连板151就可以支轴152为支点旋摆,由于各连板151的顶端被限制在上端座12上,因此,在两根连板151旋摆的过程中会造成滑套14逐渐下移,直到滑套14移向下端座13为止。以往折合桌的脚架1在设计上,虽可借助各撑张机构15的顶撑来维持两根相邻支杆11之间的宽度,但为了使脚架1在收合后能具有较小的体积,其各撑张机构15的连板151的长度必须要相同,故在展开状态下,四个滑套14受到四组撑张机构15的限制而使其上移高度相同,两对相邻的支杆11之间的宽度也相同,因此,以往折合桌无论如何展开,其脚架1都呈现长度比例相等的正方形,同时还受到折合桌高度的限制,两根连板151的长度也受到限制,其整体展开的面积也有限;上述折合桌的展开面积和形状受限虽然不会损害折合桌的功能,但是当使用人数较多时,这种面积、形状固定的折合桌在使用上就会显得不太方便,使用者必须再增加一个折合桌后方能使用;在制造方面,虽然可以借助并接两个脚架1来形成长方形而扩大可使用面积,但受到撑张机构15的限制,该长方形折合桌展开时的长宽比例同样会受到限制,也就是说,长度一定是宽度的整数倍而无法随意的搭配出消费者需要的大小;因此,如何改善以往折合桌的脚架1,使其能够在不增加整体高度的情况下,依需要扩大面积或组立成各种不同长宽的折合桌,为折合桌的脚架设计上有待改进的课题。因此,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展开成长宽比例在设计上更为自由的长方形以便于消费者使用的折合桌的脚架。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增加高度的情况下,可以扩大展开面积的折合桌的脚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合桌的脚架,它在展开时可供一桌板架设,该脚架包括四个侧支杆机构,它们分别位于脚架的四个角上、且两两前后左右对称设置,每一个侧支杆机构都具有直立的支杆,这些支杆上分别套设可直线滑移的滑套,其顶、底端分别装有端座;两个第一撑张机构,它们分别衔接在左右对应的两个侧支杆机构的端座和滑套之间而前后对应;两个第二撑张机构,它们分别连结在两个前后对应的侧支杆机构的端座和滑套之间而侧向对应;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组前后对应的第一撑张机构或侧向对应的第二撑张机构上分别具有两组相互交叉的上连板和下连板,这些连板靠向相邻侧支杆机构的部位分别枢设在侧支杆机构的端座和滑套上,两组交叉的上、下连板间分别借助枢轴加以枢接,各连板并具有突出于枢轴的延伸段,两根上连板的延伸段和两根下连板的延伸段分别借助枢轴加以枢接。通过采用上述折合桌的脚架,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的构造得以改良,不但在折合椅的脚架上有所创新,该项设计更可改变长久以来折合桌展开长宽比例受限的不足,同时还可以在不升高折合桌高度的情况下,加大脚架可展开的面积,以使制造者能按需制作出各种长宽比例或面积不同的长方形脚架。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折合桌的脚架进行详细说明,在这些附图中图1是一种以往折合桌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和桌板之间对应关系的正面分解图。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和桌板之间对应关系的侧视分解图。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上各支杆机构和各撑张机构之间的组立关系对应图。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上中间支杆机构的局部立体卡合示意图。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悬挂机构立体图。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收合状态正视图。图8是该较佳实施例的收合状态侧视图。图9是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展开状态侧视图。图10是本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展开立体图。请参阅图2和3,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脚架3可稳固地架设在地面上,并供桌板30架设,该桌板30由多块板材301平行并接而成,在其中间位置上开设有直向开孔302;该脚架3包括四个侧支杆机构4、两个中间支杆机构5、四个第一撑张机构6、两个第二撑张机构7、一个第三撑张机构8和一个悬挂机构9。请配合图2和4所示,这些侧支杆机构4分别位于脚架3的四个角上,并前后左右对称地撑立在地面上,每一个侧支杆机构4都具有一直立的侧支杆41。这些侧支杆41的底端上分别装有下端座42,在杆体上则套设有可直线滑移的侧滑套43,在侧支杆41的顶端上装有上端座44;在侧滑套43和上端座44上分别延伸出两个朝另一组相邻侧支杆机构4突出的枢耳431和441,在每一个上端座44上分别突出有一前后相向的卡钩442,在卡钩442旁垂设有一适长的靠杆45,这些靠杆45均具有一可同时向中央旋摆的靠设端451。请配合图5所示,这些中间支杆机构5前后设置并分别位于两个侧支杆机构4之间,每一个中间支杆机构5都具有一直立的中间支杆51,这些中间支杆51的底端上套设有下端座52,在杆体上滑设有位于下方的下滑套53和位于上方的上滑套54,在杆体的顶端上并固设有上端座55。其中,下滑套53上侧向延伸有两个分别朝两根侧支杆41延伸的枢耳531,而上滑套54上则分别设有一前后向延伸的枢耳541,为了增加脚架3展开时的稳固性,在上滑套54上枢设一可向下旋摆的卡掣片56,在下滑套53上突设一与卡掣片56上下对应的卡杆57,该卡掣片56上的一卡槽561并可卡掣在卡杆57上所设置的一颈部571上;而上端座55上则具有一可供位于两个侧支杆机构4上的靠杆45的靠设端451同时卡掣定位的夹槽551,在上端座55上再向左右两侧分别延伸一枢耳552。这些第一撑张机构6分别组装在侧向相邻的侧支杆机构4和中间支杆机构5之间,每一个第一撑张机构6都具有两根交叉设置的叉接连板61,这些叉接连板61的中央部位籍由第一枢轴62枢接形成一个支点部位,每一根叉接连板61的两个板端分别籍由第二枢轴63枢设在各枢耳431、552和枢耳441、531之间。请参阅图3和4,第二撑张机构7左右对应地组装在两个前后设置的侧支杆机构4之间,每一个第二撑张机构7都具有两根下连板71和两根上连板72,其中,下连板71的底端上分别籍由第三枢轴73枢设在侧滑套43的枢耳4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合桌的脚架,它在展开时可供一桌板架设,所述脚架包括:四个侧支杆机构,它们分别位于脚架的四个角上、且两两前后左右对称设置,每一个侧支杆机构都具有直立的支杆,所述支杆上分别套设可直线滑移的滑套,其顶、底端分别装有端座;两个第一撑张机构,它们分别衔接在左右对应的两个侧支杆机构的端座和滑套之间而前后对应;两个第二撑张机构,它们分别连结在两个前后对应的侧支杆机构的端座和滑套之间而侧向对应;其特征在于:其中一组前后对应的第一撑张机构或侧向对应的第二撑张机构上分别具有两组相互交叉的上连板和下连板,所述连板靠向相邻侧支杆机构的部位分别枢设在侧支杆机构的端座和滑套上,两组交叉的上、下连板间分别借助枢轴加以枢接,各连板并具有突出于枢轴的延伸段,两根上连板的延伸段和两根下连板的延伸段分别借助枢轴加以枢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高山
申请(专利权)人:陈高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