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撇渣装置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撇渣装置。
技术介绍
在工业污水处理厂生化反应池的液面上,常常漂浮有大量的浮渣、油、泡沫等漂浮物,若不及时清理会造成大面积的池面污染,影响水质﹑产生异味。平流式沉淀池泥斗的污泥由于长时间厌氧反硝化产生氮气使污泥密度降低,从而上浮至液面,如不能及时撇渣排走,会造成大面积的池面污染,影响水质产生异味,还会导致污泥解体随上清液排走,导致沉淀池出水悬浮物不能稳定达标。目前,清除这些液面漂浮物采用的方法有:(一)在液面上拦挡、打捞、汇集、排放的方式进行清理,不仅费事费力,清理效果也不理想;(二)现有的撇渣器在排渣时,会导致大部分清水随浮渣、浮泥排至调节池,再由潜污泵将水提升回设备内,造成能源浪费,增加了能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合理有效,维护可靠、使用范围广的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撇渣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撇渣装置,所述撇渣装置设置在污水处理系统的沉淀池内,所述撇渣装置包括撇渣器、第一竖直管道、第二竖直管道、伸缩节、气提机构和输出总管,所述撇渣器悬浮在所述沉淀池的液面上,所述撇渣器的出渣端与所述第一竖直管道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竖直管道的下端与所述伸缩节的上端连接,所述伸缩节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竖直管道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竖直管道的下端通过所述气提机构与所述输出总管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撇渣器设有至少一个。 >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气提机构包括排渣管和供气管,所述排渣管的进渣端与所述第二竖直管道的下端连接,所述排渣管的出渣端与所述输出总管连接,所述供气管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气泵连接,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排渣管连接,所述供气管处设有阀门。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输出总管的输出端与系统设备外部的调节池或系统设备内部的前端区域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输出总管的输出端通过三通连接有通向系统设备外部的调节池的第一输出管和通向系统设备内部的前端区域的第二输出管,所述第一输出管和所述第二输出管上分别设有球阀。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输出管上连接有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出水端与系统设备外部的调节池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输出总管上设有用于观察输出总管水流量的三通管,所述三通管水平设置,所述三通管的两个水平接口分别与所述输出总管串接,所述三通管的垂直接口朝上设置。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伸缩节的上端与所述第一竖直管道的下端螺纹连接,所述伸缩节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竖直管道的上端螺纹连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方案,所述伸缩节与所述第一竖直管道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伸缩节与所述第二竖直管道之间设有密封圈。实施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撇渣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伸缩节的设置,能够通过拧松螺母,调节撇渣管移动到需要的高度,再拧紧螺母锁定伸缩节的长度,做到根据液面高度来调整撇渣器的高度,大大增加撇渣器使用范围,实现调节方便且调节范围大,且使撇渣装置的结构简单、维护可靠。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撇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结合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撇渣装置,所述撇渣装置设置在污水处理系统的沉淀池内,所述撇渣装置包括撇渣器1、第一竖直管道2、第二竖直管道3、伸缩节4、气提机构5和输出总管6,所述撇渣器1悬浮在所述沉淀池的液面上,所述撇渣器1的出渣端与所述第一竖直管道2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竖直管道2的下端与所述伸缩节4的上端连接,所述伸缩节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竖直管道3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竖直管道3的下端通过所述气提机构5与所述输出总管6连接。具体的,所述撇渣器1设有至少一个,所述伸缩节4上设有用于锁定伸缩节4长度的螺母。因此,本技术通过伸缩节4的设置,能够通过拧松螺母,调节撇渣管移动到需要的高度,再拧紧螺母锁定伸缩节4的长度,做到根据液面高度来调整撇渣器1的高度,大大增加撇渣器1使用范围,实现调节方便且调节范围大,且使撇渣装置的结构简单、维护可靠。示例性的,所述气提机构5包括排渣管51和供气管52,所述排渣管51的进渣端与所述第二竖直管道3的下端连接,所述排渣管51的出渣端与所述输出总管6连接,所述供气管52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气泵连接,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排渣管51连接,所述供气管52处设有阀门。具体的,阀门可以包括用于控制供气管52通断的电磁阀(图中未指示)和用于调整供气管52气量大小的手动阀53。使用时,开启电磁阀,空气经过供气管52进入排渣管51,使排渣管51内液体密度比排渣管51外小,排渣管51内的水压比排渣管51外小,在排渣管51内外水压差的作用下,将沉淀池内的浮渣吸入排渣管51中,再经过输出管排到污水处理系统的前端区域;使用完后,关闭电磁阀,阻断空气进入排渣管51,排渣管51内外水压差消失,停止排渣;由此,通过供气管52上的电磁阀来控制供气管52通断,从而控制排渣管51的通断,流经阀门53和为供气管52提供气体的气泵的介质均为气体,不会与浮渣直接接触,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成本低。示例性的,所述输出总管6的输出端与系统设备外部的调节池或系统设备内部的前端区域(如:好氧池)连接。其中,所述输出总管6的输出端通过三通连接有通向系统设备外部的调节池的第一输出管7和通向系统设备内部的前端区域的第二输出管8。这样的设计,当浮渣回流至系统设备内部的前端区域(如:好氧池)时,能够利用好氧池的微生物反复降解浮渣中的死泥,相比将浮渣排至调节池能够减少调节池的清掏频率;当浮渣回流至系统设备外部的调节池时,以待重新进入系统设备,再次经厌氧、缺氧、好氧等工序处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处理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输出管7和所述第二输出管8上分别设有球阀11,球阀11能够控制污水排至设备外的调节池或设备内的前端区域,从而更好地控制设备。示例性的,所述第一输出管7上连接有溢流管10,所述溢流管10的出水端与系统设备外部的调节池连接,当沉淀池内水位异常超过警戒值时,可以从溢流管10溢流至调节池,能够有效防止设备溢水,提高安全性。示例性的,所述输出总管6上设有用于观察输出总管水流量的三通管9,所述三通管9水平设置,所述三通管9的两个水平接口分别与所述输出总管6串接,所述三通管9的垂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撇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撇渣装置设置在污水处理系统的沉淀池内,所述撇渣装置包括撇渣器、第一竖直管道、第二竖直管道、伸缩节、气提机构和输出总管,所述撇渣器悬浮在所述沉淀池的液面上,所述撇渣器的出渣端与所述第一竖直管道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竖直管道的下端与所述伸缩节的上端连接,所述伸缩节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竖直管道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竖直管道的下端通过所述气提机构与所述输出总管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撇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撇渣装置设置在污水处理系统的沉淀池内,所述撇渣装置包括撇渣器、第一竖直管道、第二竖直管道、伸缩节、气提机构和输出总管,所述撇渣器悬浮在所述沉淀池的液面上,所述撇渣器的出渣端与所述第一竖直管道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竖直管道的下端与所述伸缩节的上端连接,所述伸缩节的下端与所述第二竖直管道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竖直管道的下端通过所述气提机构与所述输出总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撇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撇渣器设有至少一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撇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提机构包括排渣管和供气管,所述排渣管的进渣端与所述第二竖直管道的下端连接,所述排渣管的出渣端与所述输出总管连接,所述供气管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气泵连接,所述出风口与所述排渣管连接,所述供气管处设有阀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撇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总管的输出端与系统设备外部的调节池或系统设备内部的前端区域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刘然荣,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合续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