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营养科辅助消化按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313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营养科辅助消化按摩器,包括第一壳体及连接在其上端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表面贯穿设有第二螺旋槽,所述第二螺旋槽内设有按摩机构,所述第一壳体中部设有用于驱动按摩机构动作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上安装有与驱动机构连接的电控面板,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顶壁上设有与第二螺旋槽外形一致的第一螺旋槽,所述第一螺旋槽的内顶壁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与按摩机构对应的凸块,所述第一壳体上连接有固定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驱动按摩块做螺旋移动,即可对腹部做螺旋按摩,且可使得按摩块在对腹部做螺旋按摩同时,并会对腹部进行规律间隔的的小幅按压,进而有效增强辅助消化的效果。

An auxiliary digestive massager for nutri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营养科辅助消化按摩器
本技术涉及营养科辅助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营养科辅助消化按摩器。
技术介绍
医院临床营养科是行使对住院病人进行营养评价,营养治疗的部门,负责住院病人多种膳食的设计、制备与供应。保证提供良好的食物质量与营养质量,为全院营养支持组的成员,承担疑难患者的营养会诊任务。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营养状况,提出与制定病人的营养治疗方案,且由于营养科患者一般具有相应的消化功能障碍,导致患者一般消化不好,因此,一般需要医护人员在餐后对患者进行一些消化辅助按摩以促进消化,一般通过手部在患者腹部进行按摩,但是这样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太大,费时费力,且在人员众多时更是人手不够,因此,现需设计一种营养科辅助消化按摩器,来代替人员按摩,解放医护人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营养科辅助消化按摩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营养科辅助消化按摩器,包括第一壳体及连接在其上端的第二壳体,二者可螺纹连接便于拆卸,所述第一壳体上表面贯穿设有第二螺旋槽,所述第二螺旋槽内设有按摩机构,所述第一壳体中部设有用于驱动按摩机构动作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上安装有与驱动机构连接的电控面板,所述第二壳体的内顶壁上设有与第二螺旋槽外形一致的第一螺旋槽,所述第一螺旋槽的内顶壁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与按摩机构对应的凸块,所述第一壳体上连接有固定机构。优选地,所述按摩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第二螺旋槽内且可沿第二螺旋槽水平移动的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起限位作用的限位环,且两个限位环分别位于第一壳体的上下两侧,所述安装筒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在第一螺旋槽内的抵块,且抵块与凸块相抵的面均为弧面结构,所述活动杆位于安装筒上方的侧壁上套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抵块、安装筒相抵,所述活动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按摩块。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竖直贯穿第一壳体中部的转轴,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安装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侧固定连接有电机、减速器,且电机与减速器传动连接,所述减速器输出轴的末端固定连接在转轴的上端,所述电控面板与电机电连接,所述转轴的下端通过锁紧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上设有上下贯通的条形槽,所述安装筒插设在条形槽内。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两侧壁上的两个固定带,两个所述固定带远离第一壳体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魔术贴绒面、魔术贴黏面。优选地,所述按摩块的下端面为弧面结构。优选地,所述固定带由松紧带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驱动机构、电控面板、安装筒、活动杆、按摩块、第二螺旋槽,通过电控面板开启电机,通过减速器减速并输出动力,驱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杆转动,进而带动安装筒沿第二螺旋槽在平面转动,即可带动在按摩块做螺旋移动,即可对腹部做螺旋按摩,再通过电控面板控制电机反转,即可做反向螺旋按摩。通过设置第一螺旋槽、凸块、抵块、弹簧,随着安装筒做螺旋移动,抵块在第一螺旋槽内滑动,当抵块与凸块接触相抵时,抵块受抵压,进而带动活动杆向下移动,抵块转离凸块后,弹簧的弹力使得活动杆上移复位,且由于等间距设置多个凸块,即可使得按摩块在对腹部做螺旋按摩同时,并会对腹部进行规律间隔的的小幅按压,进而有效增强辅助消化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营养科辅助消化按摩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营养科辅助消化按摩器的第一壳体的顶视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壳体、2电控面板、3第二壳体、4第一螺旋槽、5凸块、6抵块、7活动杆、8弹簧、9安装架、10电机、11减速器、12第二螺旋槽、13锁紧螺栓、14转轴、15固定环、16按摩块、17安装筒、18限位环、19条形槽、20转动杆、21魔术贴绒面、22魔术贴黏面、23固定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营养科辅助消化按摩器,包括第一壳体1及连接在其上端的第二壳体3,第一壳体1上表面贯穿设有第二螺旋槽12,第二螺旋槽12内设有按摩机构,第一壳体1中部设有用于驱动按摩机构动作的驱动机构,第二壳体3的外壁上安装有与驱动机构连接的电控面板2,第二壳体3的内顶壁上设有与第二螺旋槽12外形一致的第一螺旋槽4,第一螺旋槽4的内顶壁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与按摩机构对应的凸块5,第一壳体1上连接有固定机构。本技术中,按摩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第二螺旋槽12内且可沿第二螺旋槽12水平移动的安装筒17,安装筒17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起限位作用的限位环18,且两个限位环18分别位于第一壳体1的上下两侧,安装筒17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杆7,活动杆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在第一螺旋槽4内的抵块6,且抵块6与凸块5相抵的面均为弧面结构,活动杆7位于安装筒17上方的侧壁上套接有弹簧8,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抵块6、安装筒17相抵,活动杆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按摩块16,按摩块16的下端面为弧面结构,与腹部接触更舒适。其中,驱动机构包括竖直贯穿第一壳体1中部的转轴14,第一壳体1的上端安装有安装架9,安装架9内侧固定连接有电机10、减速器11,且电机10与减速器11传动连接,该按摩器连接有插线进行外接供电,减速器11输出轴的末端固定连接在转轴14的上端,电控面板2与电机10电连接,转轴14的下端通过锁紧螺栓13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5,固定环15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转动杆20,转动杆20上设有上下贯通的条形槽19,安装筒17插设在条形槽19内。其中,固定机构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1两侧壁上的两个固定带23,两个固定带23远离第一壳体1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魔术贴绒面21、魔术贴黏面22,固定带23由松紧带制成,可方便的将该按摩器固定在腹部。本技术使用时,通过固定带23将按摩器固定在腹部,通过电控面板2开启电机10,通过减速器11减速并输出动力,驱动转轴14转动,进而带动转动杆20转动,进而带动安装筒17沿第二螺旋槽12在平面转动,即可带动在按摩块16做螺旋移动,即可对腹部做螺旋按摩,再通过电控面板2控制电机10反转,即可做反向螺旋按摩,随着安装筒17做螺旋移动,抵块6在第一螺旋槽4内滑动,当抵块6与凸块5接触相抵时,抵块6受抵压,进而带动活动杆7向下移动,抵块6转离凸块5后,弹簧8的弹力使得活动杆7上移复位,且由于等间距设置多个凸块5,即可使得按摩块16在对腹部做螺旋按摩同时,并会对腹部进行规律间隔的的小幅按压,进而有效增强辅助消化的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营养科辅助消化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及连接在其上端的第二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1)上表面贯穿设有第二螺旋槽(12),所述第二螺旋槽(12)内设有按摩机构,所述第一壳体(1)中部设有用于驱动按摩机构动作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壳体(3)的外壁上安装有与驱动机构连接的电控面板(2),所述第二壳体(3)的内顶壁上设有与第二螺旋槽(12)外形一致的第一螺旋槽(4),所述第一螺旋槽(4)的内顶壁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与按摩机构对应的凸块(5),所述第一壳体(1)上连接有固定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营养科辅助消化按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及连接在其上端的第二壳体(3),所述第一壳体(1)上表面贯穿设有第二螺旋槽(12),所述第二螺旋槽(12)内设有按摩机构,所述第一壳体(1)中部设有用于驱动按摩机构动作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二壳体(3)的外壁上安装有与驱动机构连接的电控面板(2),所述第二壳体(3)的内顶壁上设有与第二螺旋槽(12)外形一致的第一螺旋槽(4),所述第一螺旋槽(4)的内顶壁上等间距固定连接有多个与按摩机构对应的凸块(5),所述第一壳体(1)上连接有固定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营养科辅助消化按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第二螺旋槽(12)内且可沿第二螺旋槽(12)水平移动的安装筒(17),所述安装筒(17)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起限位作用的限位环(18),且两个限位环(18)分别位于第一壳体(1)的上下两侧,所述安装筒(17)内滑动连接有活动杆(7),所述活动杆(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在第一螺旋槽(4)内的抵块(6),且抵块(6)与凸块(5)相抵的面均为弧面结构,所述活动杆(7)位于安装筒(17)上方的侧壁上套接有弹簧(8),所述弹簧(8)的两端分别与抵块(6)、安装筒(17)相抵,所述活动杆(7)的下端固定连接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芳迟宁
申请(专利权)人:北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