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合组件、中棒及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153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8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扣合组件、中棒及伞。该扣合组件用于将中棒的处于折叠状态的多折管扣合,所述中棒包括外管、可滑动地容纳于所述外管的第一中管、及可滑动地容纳于所述第一中管的内管,所述外管、第一中管及内管共同形成容纳空间,所述扣合组件包括均容纳于容纳空间内的第一扣合件和第二扣合件,所述第一扣合件设于内管的顶端,所述第二扣合件设于第一中管的顶端,所述第二扣合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外管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扣合件与所述第一弹片相扣合,所述第二弹片与所述卡槽相扣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中棒具有较高的适配性和较佳的稳定性。

Snap on assembly, middle bar and umbrell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扣合组件、中棒及伞
本技术涉及伞
,尤其涉及一种扣合组件、应用该扣合组件的中棒、及应用该中棒的伞。
技术介绍
多折伞的中棒通常包括外管、至少一中管、内管、及设于外管的顶部的上巢。所述内管内固设有扣合条,所述上巢设有弹性扣片,该扣合条的顶端设有卡勾,该中棒处于折叠状态时,该卡勾与弹性扣片扣合。由于该弹性扣片设于上巢上,导致并非所有的上巢均适用于该中棒,导致该中棒的适配性较低。而且,仅通过卡勾与弹性扣片的扣合来保持中棒处于折叠状态,导致中棒在折叠状态时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扣合组件,旨在使应用该扣合组件的中棒具有较高的适配性和较佳的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扣合组件,用于将中棒的处于折叠状态的多折管扣合,所述中棒包括外管、可滑动地容纳于所述外管的第一中管、及可滑动地容纳于所述第一中管的内管,所述外管、第一中管及内管共同形成容纳空间,所述扣合组件包括均容纳于容纳空间内的第一扣合件和第二扣合件,所述第一扣合件设于内管的顶端,所述第二扣合件设于第一中管的顶端,所述第二扣合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外管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扣合件与所述第一弹片相扣合,所述第二弹片与所述卡槽相扣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扣合件包括第一凸台和设于所述第一凸台一端的扣合条,所述扣合条远离第一凸台的一端形成有卡勾,所述第一凸台设于内管的顶端,所述第二扣合件包括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均设于第二凸台上,所述第二凸台设于第一中管的顶端,所述卡勾穿过第二凸台、和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之间的间隙,与第一弹片扣合。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弹片面向外管的表面凸设有凸起,所述卡勾与第一弹片扣合时,所述卡勾抵持第二弹片,使得凸起卡合于卡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扣合件还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设于第二凸台背向第一弹片的一端,所述卡勾穿过连接段和第二凸台,与第一弹片扣合。进一步地,所述扣合组件还包括容纳于容纳空间的第一连接件,所述中棒还包括第二中管,所述第一连接件设于第二中管的顶端,所述卡勾依次穿过第一连接件、连接段及第二凸台,与第一弹片扣合。进一步地,所述扣合组件还包括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的第二连接件,所述中棒还包括第三中管,所述第三中管可伸缩地设于内管和第二中管之间,所述第二连接件设于第三中管的顶端,所述卡勾依次穿过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连接段及第二凸台,与第一弹片扣合。进一步地,所述卡勾形成有卡合第一弹片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形成有第一导滑面,所述第一导滑面沿远离外管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进一步地,所述卡勾的自由端还形成有第二导滑面,所述第二导滑面沿靠近外管的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中棒,所述中棒包括所述扣合组件。进一步地,所述中棒还包括上巢,所述上巢设于外管的顶端。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伞,所述伞包括所述中棒。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扣合组件包括均容纳于容纳空间内的第一扣合件和第二扣合件,所述第一扣合件设于内管的顶端,所述第二扣合件设于第一中管的顶端,所述第一扣合件与所述第二扣合件相扣合,以使中棒处于折叠状态,由于该第一扣合件和第二扣合件均未设置于中棒的上巢上,使得市面上的上巢基本上都适配于该中棒的外管,以提高中棒的适配性。而且,所述中棒的多折管在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扣合件与所述第一弹片相扣合,所述第二弹片与所述卡槽相扣合,使得中棒的多折管在折叠状态下具有较佳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扣合组件和中棒处于未组装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扣合组件和中棒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扣合组件的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中棒处于打开状态时的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中棒处于折叠状态时的剖视图。附图标号说明: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参图1-5,本技术提出一种扣合组件30,用于将中棒100的多折管扣合。所述中棒100包括外管11、可滑动地容纳于所述外管11的第一中管13、及可滑动地容纳于所述第一中管13的内管15,所述外管11、第一中管13及内管15共同形成容纳空间113。所述扣合组件30包括均容纳于容纳空间113内的第一扣合件31和第二扣合件33,所述第一扣合件31设于内管15的顶端,所述第二扣合件33设于第一中管13的顶端,所述第二扣合件33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弹片3311和第二弹片3313,所述外管11开设有卡槽111,所述第一扣合件31与所述第一弹片3311相扣合,所述第二弹片3313与所述卡槽111相扣合。可以理解的,卡槽111在外管11的顶端。可以理解的,所述卡槽111可为贯穿外管11的通孔,还可为由外管11的内壁向外凹设的凹槽。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弹片3311和第二弹片3313的自由端可搭设在一起,当卡勾3111穿过连接段333和第二凸台331后,卡勾3111继续向上移动,使得第一弹片3311和第二弹片3313的自由端分开,进一步使得卡勾3111与第一弹片3311扣合,第二弹片3313与卡槽111扣合。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扣合组件30包括均容纳于容纳空间113内的第一扣合件31和第二扣合件33,所述第一扣合件31设于内管15的顶端,所述第二扣合件33设于第一中管13的顶端,所述第一扣合件31与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扣合组件,用于将中棒的处于折叠状态的多折管扣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棒包括外管、可滑动地容纳于所述外管的第一中管、及可滑动地容纳于所述第一中管的内管,所述外管、第一中管及内管共同形成容纳空间,所述扣合组件包括均容纳于容纳空间内的第一扣合件和第二扣合件,所述第一扣合件设于内管的顶端,所述第二扣合件设于第一中管的顶端,所述第二扣合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外管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扣合件与所述第一弹片相扣合,所述第二弹片与所述卡槽相扣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扣合组件,用于将中棒的处于折叠状态的多折管扣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棒包括外管、可滑动地容纳于所述外管的第一中管、及可滑动地容纳于所述第一中管的内管,所述外管、第一中管及内管共同形成容纳空间,所述扣合组件包括均容纳于容纳空间内的第一扣合件和第二扣合件,所述第一扣合件设于内管的顶端,所述第二扣合件设于第一中管的顶端,所述第二扣合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所述外管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扣合件与所述第一弹片相扣合,所述第二弹片与所述卡槽相扣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扣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件包括第一凸台和设于所述第一凸台一端的扣合条,所述扣合条远离第一凸台的一端形成有卡勾,所述第一凸台设于内管的顶端,所述第二扣合件包括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均设于第二凸台上,所述第二凸台设于第一中管的顶端,所述卡勾穿过第二凸台、和第一弹片与第二弹片之间的间隙,与第一弹片扣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扣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片面向外管的表面凸设有凸起,所述卡勾与第一弹片扣合时,所述卡勾抵持第二弹片,使得凸起卡合于卡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扣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扣合件还包括连接段,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孙宝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中烁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