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构造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500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3:33
一种软管构造体,其具备:内构件,其供流体流通;和弹性体,其构成为与内构件分体地设置,并且,沿着内构件延伸,该弹性体能够根据内构件的流通状态而沿着内构件的延伸方向伸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软管构造体
本公开涉及一种软管构造体。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软管,该软管由于被施加液体的压力而沿着长度方向自动地伸长,并且,沿着横向自动地膨胀。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4994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对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这样的软管,能够由于通液的部分伸缩而根据液体变形。对于这样的软管,若反复进行通液的部分的伸缩,则有时使该通液的部分破损。在通液的部分破损了的情况下,该软管的通液性和伸缩性这两功能受损。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流体通过的部分的破损,并且能够根据流体变形的软管构造体。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软管构造体具备:流通构件,其供流体流通;和伸缩构件,其构成为与流通构件分体地设置,并且,沿着流通构件延伸,该伸缩构件能够根据流通构件的流通状态而沿着流通构件的延伸方向伸缩。对于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软管构造体,与流通构件分体的伸缩构件能够根据流通构件的流通状态而沿着流通构件的延伸方向伸缩。由于这样的伸缩构件沿着流通构件延伸,因此,流通构件根据伸缩构件伸缩而变形。由此,对于软管构造体,使流通的部分(流通构件)和伸缩的部分(伸缩构件)分开,不使流通的部分伸缩,就能够使流通的部分变形(例如紧凑地汇集)。由此,能够设为难以产生在主要使流通的部分伸缩的情况下成为问题的、流通的部分的破损等的结构。根据以上内容,采用本公开的一技术方案的软管构造体,能够提供抑制流通的部分的破损并且能够根据流体而变形的结构。也可以是,上述软管构造体还具备覆盖作为流通构件的内构件的外构件,伸缩构件与内构件以及外构件分体地设置。由此,利用外构件覆盖作为流通的部分的内构件,能够成为内构件更难以破损的结构,并且能够利用与内构件以及外构件分体地设置的伸缩构件使内构件和外构件恰当地变形。也可以是,伸缩构件配置于内构件与外构件之间。由此,能够对内构件和外构件这双方有效地赋予由伸缩构件的伸缩造成的影响,能够使内构件和外构件更恰当地变形。另外,由于伸缩构件能够设为不与在内构件流动的流体接触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由与流体接触而导致的伸缩构件的劣化。也可以是,伸缩构件以靠近内构件的周向上的预定的区域的方式配置。在伸缩构件配置于内构件的周向的各区域的情况下,在伸缩构件伸缩之际,伸缩构件和内构件容易缠络而使内构件难以变形以及内构件的流通性变差等有可能成为问题。在这一点上,通过伸缩构件以靠近内构件的周向上的预定的区域的方式配置,能够成为内构件易于变形的结构,并且,能够确保内构件的流通性。也可以是,伸缩构件配置于比外构件靠外侧的位置。在内构件和伸缩构件接近的情况下,在向内构件的流通时等存在内构件与进行伸缩的伸缩构件缠络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内构件变得难以变形以及内构件的流通性变差等有可能成为问题。在这一点上,通过使伸缩构件配置于比外构件靠外侧的位置,从而能够使在流通时等内构件和伸缩构件缠络的情况被有效地抑制,成为内构件易于变形的结构,并且,能够确保内构件的流通性。也可以是,上述软管构造体还具备覆盖被配置到外构件的外侧的伸缩构件的包覆构件。由此,能够使由内构件和外构件构成的流通用的机构以及由伸缩构件和包覆构件构成的伸缩用的机构分开,而能够有效地抑制伸缩构件的伸缩影响流通用的机构(内构件和外构件)。也可以是,上述软管构造体还具备控制施加于流通构件的压力的减压阀。由此,能够降低施加于流通构件的压力的载荷,而能够谋求流通构件的耐久性的提高。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抑制流体通过的部分的破损,并且能够根据流体变形的软管构造体。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的立体图。图2是用于说明与弹性体的伸缩相应的变形的图,图2的(a)表示非通水状态的软管构造体,图2的(b)表示通水状态的软管构造体。图3是用于说明第2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的、与弹性体的伸缩相应的变形的图,图3的(a)表示非通水状态的软管构造体,图3的(b)表示通水状态的软管构造体。图4是用于说明第3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的、与弹性体的伸缩相应的变形的图,图4的(a)表示非通水状态的软管构造体,图4的(b)表示通水开始时的软管构造体,图4的(c)表示从通水开始经过了时间的状态的软管构造体。图5是用于说明第4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的、与弹性体的伸缩相应的变形的图,图5的(a)表示非通水状态的软管构造体,图5的(b)表示通水开始时的软管构造体,图5的(c)表示从通水开始经过了时间的状态的软管构造体。图6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的、另一个例子的软管构造体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第5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的、与弹性体的伸缩相应的变形的图,图7的(a)表示非通水状态的软管构造体,图7的(b)表示通水状态的软管构造体。图8是用于说明第6实施方式的软管构造体的、与弹性体的伸缩相应的变形的图,图8的(a)表示非通水状态的软管构造体,图8的(b)表示通水状态的软管构造体。具体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第1实施方式。在说明中,对相同要素或具有相同功能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软管构造体)如图1所示,软管构造体1具备:软管部10、液体源连接器11、喷嘴连接器12以及喷嘴部13。软管构造体1构成为能够搬运,具有在屋外或屋内从供给源(液体源)供给水等液体(流体)的功能。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用于供给流体的软管构造体1供给液体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也可以是供给气体的软管构造体。软管部10是用于输送从液体源供给来的液体的纵长状的中空管。软管部10输送例如水等液体。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软管部10用于输送水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用于输送例如其他液体。对软管部10借助液体源连接器11与作为液体源的供水设备(例如自来水的水龙头)连接的情况进行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不仅借助液体源连接器11,还借助其他软管等间接地与供水设备连接。软管部10在通水状态(流动有水的状态)下成为由于水压而伸长开来的状态,在非通水状态(未流动有水的状态)下成为水压被解除而折叠起来的状态(图1所示的状态)。随后论述软管部10的详细情况。液体源连接器11是连结供水设备和软管部10的连接器。液体源连接器11与软管部10的基端侧连结。即,液体源连接器11是从供水设备向软管部10输送的水的流入口。喷嘴连接器12是连结软管部10和喷嘴部13的连接器。喷嘴连接器12与软管部10的顶端侧连结。即,喷嘴连接器12是从软管部10向喷嘴部13送出的水的流出口。喷嘴部13是将经由软管部10从供水设备输送的水撒向供水对象的洒水喷嘴。喷嘴部13具有喷枪拉柄14和喷嘴网15。喷嘴部13的喷枪拉柄14被利用者握紧(被压紧),从而喷嘴部13从喷嘴网15进行放水。(软管部的详细)接着,一边也参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管构造体,其中,/n该软管构造体具备:/n流通构件,其供流体流通;以及/n伸缩构件,其构成为与所述流通构件分体地设置,并且,沿着所述流通构件延伸,该伸缩构件能够根据所述流通构件的流通状态沿着所述流通构件的延伸方向伸缩。/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软管构造体,其中,
该软管构造体具备:
流通构件,其供流体流通;以及
伸缩构件,其构成为与所述流通构件分体地设置,并且,沿着所述流通构件延伸,该伸缩构件能够根据所述流通构件的流通状态沿着所述流通构件的延伸方向伸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构造体,其中,
该软管构造体还具备覆盖作为所述流通构件的内构件的外构件,
所述伸缩构件与所述内构件以及所述外构件分体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管构造体,其中,
所述伸缩构件配置于所述内构件与所述外构件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达也惠良秀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高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