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排轮系联动换挡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46209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单排轮系联动换挡变速器,包括输入轴、动力源组件、第一中间套轴、第二中间套轴、第一换挡元件组件、限位压盘组件、第二换挡元件组件、弹簧、行星轮系、壳体以及输出轴。利用联动执行元件替代传统单控执行元件的结构设计,可实现控制1个动力源达到输入轴动力具有2个不同传动比的传递路线到动力输出轴的效果。不仅可以有效减少现有变速器多动力源的成本和控制等难题,并且从机械上有效解决现有变速器切换过程对行星轮系产生附加轴向力所加剧零部件磨损失效的问题。

A kind of single row gear train linkage shift transmi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排轮系联动换挡变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速器
,特别涉及联动换挡式变速器。
技术介绍
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和具备机械上防呆功能(不会同时有2个或以上挡位进入工作),联动换挡变速器得到了研发和应用。比如中国专利CN108443434A所公布的一种单作动器式联动互锁变速器。不过,在换挡过程中,活塞的轴向推力需要通过推力轴承作用在中间轴上,并最终作用在轮系的各个齿轮零件以及输出轴或输出轴。这样,不仅增加了推力轴承的成本,而且在变速器工作中的轴向力影响下,各个零件加剧了磨损失效的速度,缩短了产品生命周期。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排轮系联动换挡变速器,解决现有技术的实际问题,提高产品的生命周期和可靠性。所述变速器包括输入轴、动力源组件、第一中间套轴、第二中间套轴、第一换挡元件组件、双联压盘、第二换挡元件组件、弹簧、行星轮系、壳体以及输出轴;所述行星轮系包含太阳轮、行星轮、齿圈、行星架;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行星轮系的行星架传动连接;所述动力源组件通过双联压盘联动控制第一换挡元件组件和第二换挡元件组件的工作状态,并且第一换挡元件组件和第二换挡元件组件的工作状态切换过程不会对行星轮系产生附加轴向力;所述行星轮系分别通过所述第二换挡元件组件和第一换挡元件组件而具有以下二个挡位的动力输出状态:当所述第一换挡元件组件处于“结合”状态、第二换挡元件组件处于“分离”状态时,变速器处于第1挡位工作状态;当所述第一换挡元件组件处于“分离”状态、第二换挡元件组件处于“结合”状态时,变速器处于第2挡位工作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换挡元件组件可以为制动器或离合器,第二挡元件组件为离合器;所述第一换挡元件组件和第二挡元件组件优选对偶钢片与摩擦片方案。所述第一换挡元件组件和第二换挡元件组件被联动控制,即当第一换挡元件组件被完全“结合”下,第二换挡元件组件将工作在“分离”状态;而当第一换挡元件组件被完全“分离”下,第二换挡元件组件将工作在“结合”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动力源组件包含作动器和外控压力源或其他类型动力源;作动器优选带推杆的活塞结构,并受控于外控压力源或其他类型动力源后可处于2个位置状态:最左端和最右端,并对应变速器的2个不同挡位工作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结构,第一中间套轴、第二中间套轴均与输入轴紧固在一起,不能相对移动;此外,第一中间套轴内部设置有预压紧装配的弹簧,该弹簧力可使第一换挡元件组件工作在“闭合”状态,即第一换挡元件组件为常闭式。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行星轮系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换挡元件组件、第二换挡元件组件,不仅实现一个动力源的控制联动地控制变速器的2个挡位工作状态,即达到输入轴的动力经过2个不同传动比传递到输出轴的效果;而且换挡执行机构在挡位切换过程中,不会对轮系产生轴向作用力,改善了变速器零部件的工作条件。附图说明图1为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单排轮系联动换挡变速器第1挡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单排轮系联动换挡变速器第2挡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单排轮系联动换挡变速器第1挡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单排轮系联动换挡变速器第2挡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输入轴;2、第一换挡元件组件;3、第一中间套轴;4、作动器;5、第一限位卡环;6、双联压盘;7、第二中间套轴;8、第二换挡元件组件;9、第二限位卡环;10、齿圈;11、行星轮;12、行星架;13、太阳轮;14、弹簧;15、输出轴;16、壳体;20、外控压力源或其他类型外力源;21、第三中间套轴;22、紧固件;23、第四中间套轴;24、单联压盘。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1-4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一种单排轮系联动换挡变速器,包括输入轴1、动力源组件、第一中间套轴3、第一换挡元件组件2、第一限位卡环5、第二中间套轴7、第二换挡元件组件8、第二限位卡环9、弹簧14、行星轮系、壳体16以及输出轴15;如图1至图2所示,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中间套轴3和第二中间套轴7均与输入轴1固定连接。行星轮系包含太阳轮13、行星轮11、齿圈10和行星架12。其中,齿圈10与太阳轮13传动连接;输出轴15与行星架12传动连接。行星轮系通过第二换挡元件组件8和第一换挡元件组件2可具有以下二个挡位的动力输出状态:当第一换挡元件组件2处于“结合”状态、第二换挡元件组件8处于“分离”状态时,变速器处于第1挡位工作状态;当第一换挡元件组件2处于“分离”状态、第二换挡元件组件8处于“结合”状态时,变速器处于第2挡位工作状态。所述第一换挡元件组件和第二挡元件组件优选对偶钢片与摩擦片方案。具体的,第一换挡元件组件2中的钢片通过键连接设置在第一中间套轴3上,该钢片可相对第一中间套轴3轴向移动,但可一同绕第一中间套轴3回转中心线旋转;第一换挡元件组件2中的摩擦片通过键连接设置在太阳轮13上,该摩擦片可相对太阳轮13轴向移动,但可一同绕太阳轮13回转中心线旋转。第二换挡元件组件8中的钢片通过键连接设置在第二中间套轴7上,该钢片可相对第二中间套轴7轴向移动,但一同绕第二中间套轴7回转中心线旋转;第二换挡元件组件8中的摩擦片通过键连接设置在行星架12上,该摩擦片可相对行星架12轴向移动,但一可同绕行星架12回转中心线旋转。第一换挡元件组件2和第二换挡元件组件8被联动控制,即当第一换挡元件组件2处于“结合”状态下,第二换挡元件组件8将工作在“分离”状态;而当第一换挡元件组件2处于“分离”下,第二换挡元件组件8将工作在“结合”状态。可选的,动力源组件包含作动器4和外控压力源或其他类型动力源20。作动器4优选带推杆的活塞结构,并受控于外控压力源或其他类型动力源20后可处于2个位置状态:最左端和最右端,并对应变速器的2个不同挡位工作状态。第一中间套轴3中间设置有预压紧装配的弹簧14,该弹簧预紧力可使第一换挡元件组件2工作在“闭合”状态,即第一换挡元件组件2为常闭式。具体地,双联压盘6通过键槽设置在第一中间套轴3上,二者可以相互轴向运动,并且一同绕轴向旋转。双联压盘6在弹簧14和作动器4的公共作用下,用于联动控制第一换挡元件组件2和第二换挡元件组件8的工作状态。动力源组件可以采用人力、气压力、液压力、电动力或磁力等原始驱动力生成装置,其输出端作用于作动器4上,本实施例中,采用外压力源20作为其中实施例示意图进行应用说明。该外压力源20通过输入轴1上设置的孔道可使作动器的腔体内部处于高压或低压等工作状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主要实现单控1路外控压力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排轮系联动换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包括输入轴、动力源组件、第一中间套轴、第二中间套轴、第一换挡元件组件、双联压盘、第二换挡元件组件、弹簧、行星轮系、壳体以及输出轴;/n所述动力源组件通过双联压盘联动控制第一换挡元件组件和第二换挡元件组件的工作状态,并且第一换挡元件组件和第二换挡元件组件的工作状态切换过程不会对行星轮系产生附加轴向力;/n所述行星轮系分别通过所述第二换挡元件组件和第一换挡元件组件而具有以下二个挡位的动力输出状态:/n当所述第一换挡元件组件处于“结合”状态、第二换挡元件组件处于“分离”状态时,变速器处于第1挡位工作状态;/n当所述第一换挡元件组件处于“分离”状态、第二换挡元件组件处于“结合”状态时,变速器处于第2挡位工作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排轮系联动换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包括输入轴、动力源组件、第一中间套轴、第二中间套轴、第一换挡元件组件、双联压盘、第二换挡元件组件、弹簧、行星轮系、壳体以及输出轴;
所述动力源组件通过双联压盘联动控制第一换挡元件组件和第二换挡元件组件的工作状态,并且第一换挡元件组件和第二换挡元件组件的工作状态切换过程不会对行星轮系产生附加轴向力;
所述行星轮系分别通过所述第二换挡元件组件和第一换挡元件组件而具有以下二个挡位的动力输出状态:
当所述第一换挡元件组件处于“结合”状态、第二换挡元件组件处于“分离”状态时,变速器处于第1挡位工作状态;
当所述第一换挡元件组件处于“分离”状态、第二换挡元件组件处于“结合”状态时,变速器处于第2挡位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排轮系联动换挡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挡元件组件可以为制动器或离合器,第二挡元件组件为离合器;所述第一换挡元件组件和第二挡元件组件优选对偶钢片与摩擦片方案。
所述第一换挡元件组件和第二换挡元件组件被联动控制,即当第一换挡元件组件被完全“结合”下,第二换挡元件组件将工作在“分离”状态;而当第一换挡元件组件被完全“分离”下,第二换挡元件组件将工作在“结合”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排轮系联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捷陈旭刘隽晔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锐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