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底吹更换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4546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2:31
一种转炉底吹更换的方法,属于转炉设备技术领域。所述方法步骤如下:堆砌转炉,堆砌时将原底吹砖换成规格至少为300×300 mm的盲砖,然后用空心钻在盲砖中心处钻一个直径比初始透气芯大的直通孔,在初始透气芯外表面涂一层火泥,嵌入直通孔,然后将初始透气芯与炉子上的底吹口连接;更换底吹,每次更换一种透气芯,直径从130mm到150mm,更换时用空心钻钻通比待更换透气芯直径大4 mm的直通孔,在待更换透气芯对表面涂一层火泥,嵌入直通孔,然后将更换后的透气芯与炉子上的底吹口连接,完成更换过程。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具有更换时间快、不易损坏空心钻钻头、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等优点。

A method of converter bottom blowing replac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炉底吹更换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转炉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转炉底吹更换的方法。
技术介绍
底吹透气砖的热更换是指在转炉热状态下对透气芯砖进行整体更换,以提高复吹效果和全炉役保持复吹工艺。一般针对超过12000炉的高炉龄转炉。随着炉龄的提高,转炉底吹被钢渣覆盖,造成底吹搅拌效果变差,钢水中氧含量变高,进而加速对炉衬的侵蚀,严重影响钢水质量。现有技术中将底吹管安装在一块砖上,参见图1和图2,砖的大小为100×100mm,底吹管直径110mm,通过此底吹向炉内吹氩气,以达到搅拌的效果。但是此底吹长时间使用后,基本在6000炉以上底吹堵塞,无底吹效果。在现有底吹的基础上进行更换时,由于快换底吹的直径大于砖的尺寸,用空心钻会钻到砖与转之间的接缝中,但是由于长时间工作,砖的接缝中填充有冷钢,空心钻很难钻动,还容易损毁钻头,大大延长了更换底吹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炉底吹更换的方法,具有更换时间快、不易损坏空心钻钻头、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等优点。技术方案:一种转炉底吹更换的方法,所述转炉为筒球型,炉砖的规格为100×100mm,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堆砌转炉,堆砌时将原底吹砖换成规格至少为300×300mm的盲砖,然后用空心钻在盲砖中心处钻一个直径比初始透气芯最大直径大4mm的直通孔,初始透气芯的最大直径为110mm,在初始透气芯外表面涂一层火泥,嵌入直通孔,缝隙处用火泥密封,然后将初始透气芯出气口与转炉内进气管连接;步骤二.更换底吹,待更换底吹的透气芯的直径分别为130mm和150mm,每次更换一种透气芯,直径从小到大,更换时在盲砖中心用空心钻钻通比待更换透气芯最大直径大4mm的直通孔,钻通的同时将盲砖上嵌接的透气芯取下,在待更换透气芯表面涂一层火泥,嵌入直通孔,缝隙处用火泥密封,然后将更换后的透气芯与转炉内进气管连接,完成更换过程。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一和步骤二中透气芯包括尾管、底座、保护外壳和至少2个支管,所述尾管出气口贯穿底座与支管管路连接,进气口与气源连接,所述保护外壳包裹于支管外侧,呈圆筒状,保护外壳直径为最大直径,步骤一和步骤二中透气芯的区别在于保护外壳直径不同。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一中将初始透气芯出气口与转炉内进气管连接后,从炉口手动扔补炉料到更换的位置,补炉料流入到初始透气芯与直通孔的缝隙中,在1200℃以上温度条件下烧结至少10min。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二中将更换后的透气芯与转炉内进气管连接后,从炉口手动扔补炉料到更换的位置,补炉料流入到更换后的透气芯与直通孔的缝隙中,在1200℃以上温度条件下烧结至少10min。作为优选,当转炉规格为180T时,补炉料添加量为200-300kg。作为优选,当转炉规格为180T时,转炉炉底均匀分布10块底吹砖。作为优选,转炉炉底至少有三块底吹砖处于通气状态。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述转炉底吹更换的方法能够快速更换底吹,并且具有不易损坏空心钻钻头、能够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等优点。2.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能够在每个底吹位置更换2次底吹,可以使全炉役始终保持至少3个底吹可见,降低了全炉役的转炉终点氧含量,以沙钢180T转炉为例,全炉役终点氧平均降低了230ppm,全炉役平均碳氧积由原来的0.003降低至0.0023。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转炉炉底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转炉炉底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转炉炉底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透气芯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透气芯A-A向截面图。图中各数字标号代表如下:1.中心砖;2.炉砖;3.底吹砖;4.炉壳;5.座砖;6.散装料;7.底吹管;8.盲砖;9.尾管;10.支管;11.保护外壳;12.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一种转炉底吹更换的方法,所述转炉为筒球型,炉砖2的规格为100×100mm,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堆砌转炉,参见图3,在炉壳4上铺一层座砖5,缝隙处填充散装料6(本实施例中散装料为膨胀砂),座砖5中心处铺一块中心砖1,然后以中心砖1为中心堆砌转炉,堆砌时将原底吹砖3换成规格为300×300mm的盲砖8,然后用空心钻在盲砖8中心处钻一个直径比初始透气芯最大直径大4mm的直通孔,初始透气芯的最大直径为110mm,在初始透气芯外表面涂一层火泥,嵌入直通孔,缝隙处用火泥密封,然后将初始透气芯与转炉内进气管连接;步骤二.更换底吹,待更换底吹的透气芯的直径分别为130mm和150mm,每次更换一种透气芯,直径从小到大,更换时在盲砖8中心用空心钻钻通比待更换透气芯最大直径大4mm的直通孔,钻通的同时将盲砖上嵌接的透气芯取下,在待更换透气芯表面涂一层火泥,嵌入直通孔,缝隙处用火泥密封,然后将更换后的透气芯与转炉内进气管连接,完成更换过程。实施例2一种转炉底吹更换的方法,所述转炉为筒球型,炉砖2的规格为100×100mm,转炉炉底均匀分布10块底吹砖。本实施例中转炉为180T转炉,转炉炉底至少有三块底吹砖处于通气状态。本实施例中补炉料为自流料。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堆砌转炉,参见图3,在炉壳4上铺一层座砖5,缝隙处填充散装料6(本实施例中散装料为膨胀砂),座砖5中心处铺一块中心砖1,然后以中心砖1为中心堆砌转炉,堆砌时将原底吹砖3换成规格为300×300mm的盲砖8,然后用空心钻在盲砖8中心处钻一个直径比初始透气芯最大直径大4mm的直通孔,初始透气芯的最大直径为110mm,在初始透气芯外表面涂一层火泥,嵌入直通孔,缝隙处用火泥密封,然后将初始透气芯出气口与转炉内进气管连接,从炉口手动扔200kg补炉料到更换的位置,补炉料流入到初始透气芯与直通孔的缝隙中,在炉内温度为1200℃以上条件下烧结至少10min;步骤二.更换底吹,待更换底吹的透气芯的直径分别为130mm和150mm,每次更换一种透气芯,直径从小到大,更换时在盲砖8中心用空心钻钻通比待更换透气芯最大直径大4mm的直通孔,钻通的同时将盲砖上嵌接的透气芯取下,在待更换透气芯表面涂一层火泥,嵌入直通孔,缝隙处用火泥密封,然后将更换后的透气芯与转炉内进气管连接,从炉口手动扔300kg补炉料到更换的位置,补炉料流入到更换后的透气芯与直通孔的缝隙中,在炉内温度为1200℃以上条件下烧结至少10min,完成更换过程。参见图4和图5,所述步骤一和步骤二中透气芯包括尾管9、底座12、保护外壳11和26个支管10。尾管为管径为19mm、高300mm,支管管径为5.5mm、高1000mm,保护外壳11管径分别为110mm、130mm和150mm、高度为1050mm,底座高度为50mm。所述尾管9出气口贯穿底座12与支管10管路连接,所述保护外壳11包裹于支管10外侧,呈圆筒状,保护外壳11直径为最大直径,步骤一和步骤二中透气芯的区别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炉底吹更换的方法,所述转炉为筒球型,炉砖的规格为100×100 mm,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堆砌转炉,堆砌时将原底吹砖换成规格至少为300×300 mm的盲砖,然后用空心钻在盲砖中心处钻一个直径比初始透气芯最大直径大4 mm的直通孔,初始透气芯的最大直径为110 mm,在初始透气芯外表面涂一层火泥,嵌入直通孔,缝隙处用火泥密封,然后将初始透气芯出气口与转炉内进气管连接;/n步骤二.更换底吹,待更换底吹的透气芯的直径分别为130 mm和150 mm,每次更换一种透气芯,直径从小到大,更换时在盲砖中心用空心钻钻通比待更换透气芯最大直径大4 mm的直通孔,钻通的同时将盲砖上嵌接的透气芯取下,在待更换透气芯表面涂一层火泥,嵌入直通孔,缝隙处用火泥密封,然后将更换后的透气芯与转炉内进气管连接,完成更换过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炉底吹更换的方法,所述转炉为筒球型,炉砖的规格为100×100mm,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堆砌转炉,堆砌时将原底吹砖换成规格至少为300×300mm的盲砖,然后用空心钻在盲砖中心处钻一个直径比初始透气芯最大直径大4mm的直通孔,初始透气芯的最大直径为110mm,在初始透气芯外表面涂一层火泥,嵌入直通孔,缝隙处用火泥密封,然后将初始透气芯出气口与转炉内进气管连接;
步骤二.更换底吹,待更换底吹的透气芯的直径分别为130mm和150mm,每次更换一种透气芯,直径从小到大,更换时在盲砖中心用空心钻钻通比待更换透气芯最大直径大4mm的直通孔,钻通的同时将盲砖上嵌接的透气芯取下,在待更换透气芯表面涂一层火泥,嵌入直通孔,缝隙处用火泥密封,然后将更换后的透气芯与转炉内进气管连接,完成更换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炉底吹更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和步骤二中透气芯包括尾管、底座、保护外壳和至少2个支管,所述尾管出气口贯穿底座与支管管路连接,进气口与气源连接,所述保护外壳包裹于支管外侧,呈圆筒状,保护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林王震金王艳苏德利孙惠东缪黄兵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宏昌钢板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