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水雾冲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4342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7 2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水雾产生,避免影响制程的低水雾冲水装置。其技术手段:低水雾冲水装置包括定位、冲水单元及风刀帽;定位单元一端能与湿制程设备对应侧连接,具有导气通道;冲水单元垂直设置于定位单元自由端处,具有出、入水口;风刀帽包括环状壳体、开槽、及与开槽相连通的内、外出气缝;环状壳体套设于出水口外;开槽设于环状壳体垂直壁面顶端,并能对应于导气通道;内出气缝环设于环状壳体垂直壁面底端内侧,内出气缝间形成有第一间距;外出气缝环设于环状壳体垂直壁面底端外侧,外出气缝间形成有第二间距,另与内出气缝间形成有间隔,而各个外出气缝皆还与一个第一间距相对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水雾冲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湿制程设备上的冲水结构,尤指一种低水雾冲水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今的半导体湿制程中,存在着许多清洗程序,通过冲水这一流程,来进行不同目标的应用,而在进行冲水的同时,难免会产生大量的水雾,对目标观测有一定的防碍,而且对机台的使用寿命也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水雾这一问题,湿制程设备上还会装置抽气设备,在冲水的同时,利用抽气设备将水雾抽出,以降低水雾的影响,但是整体而言,效果并不是很好。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能解决前述问题,最大程度地避免水雾产生的低水雾冲水装置,便成为本专利技术欲改进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水雾产生,避免影响制程的低水雾冲水装置。为解决上述问题及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是这样实现的,为一种低水雾冲水装置,能配合湿制程设备应用,其中:所述低水雾冲水装置,包括有一定位单元、一冲水单元、以及一风刀帽;所述定位单元,其一端能与湿制程设备对应侧连接,且具有一能对底侧面输出气体的导气通道;所述冲水单元,其垂直设置于该定位单元自由端处,具有一位于底端的出水口、及一位于顶端的入水口;所述风刀帽,其包括有一环状壳体、一开槽、至少两个内出气缝、及至少两个外出气缝;所述环状壳体,其套设于该出水口外;所述开槽,其设于该环状壳体垂直壁面顶端,并能对应于该导气通道;所述内出气缝,其环设于该环状壳体垂直壁面底端内侧,各自与该开槽相连通,且各个该内出气缝相互间形成有一第一间距;所述外出气缝,其环设于该环状壳体垂直壁面底端外侧,各自与该开槽相连通,且各个该外出气缝相互间形成有一第二间距,另与该内出气缝间形成有一间隔,而各个该外出气缝皆还与一个该第一间距相对应。更优选的是,所述导气通道,其还呈T字型设置,并包含有一主通道、及一出气通道,该主通道水平穿设于该定位单元固定端处,该出气通道垂直设于该主通道中央底侧,连通至该定位单元底侧面。更优选的是,所述冲水单元,其还包括有一反射体、及两连接杆,该反射体间隔设于该出水口处,该连接杆分别设于该反射体两侧,且一端往斜上方连接至该出水口处边缘。更优选的是,所述反射体,其顶端为平面,而底端为呈球状面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所示:第一点:本专利技术低水雾冲水装置,通过定位单元、冲水单元及风刀帽的配合应用,利用风刀帽产生高压风刀以形成风墙,能将冲水单元冲水时产生的水雾,限制在高压风墙内侧,解决水雾弥漫的问题。第二点:本专利技术低水雾冲水装置,将冲水和风墙的功能整合在一起,能有效配合湿制程设备,不但整体而言,非常耐用可靠,最重要的是,还不会增加过多的成本,而且不管是新旧机台都能配合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风刀帽的底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实施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剖面实施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定位单元11导气通道111主通道112出气通道2冲水单元21出水口22入水口23反射体24连接杆3风刀帽31环状壳体32开槽33内出气缝331第一间距34外出气缝341外出气缝342间隔100低水雾冲水装置A冲洗水B气体C水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依据图面所示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5所示,图中揭示出,一种低水雾冲水装置,能配合湿制程设备应用,其中,所述低水雾冲水装置100,包括有一定位单元1、一冲水单元2、以及一风刀帽3;所述定位单元1,其一端能与湿制程设备对应侧连接,且具有一能对底侧面输出气体的导气通道11;所述冲水单元2,其垂直设置于该定位单元1自由端处,具有一位于底端的出水口21、及一位于顶端的入水口22;所述风刀帽3,其包括有一环状壳体31、一开槽32、至少两个内出气缝33、及至少两个外出气缝34;所述环状壳体31,其套设于该出水口21外;所述开槽32,其设于该环状壳体31垂直壁面顶端,并能对应于该导气通道11;所述内出气缝33,其环设于该环状壳体31垂直壁面底端内侧,各自与该开槽32相连通,且各个该内出气缝33相互间形成有一第一间距331;所述外出气缝34,其环设于该环状壳体31垂直壁面底端外侧,各自与该开槽32相连通,且各个该外出气缝34相互间形成有一第二间距341,另与该内出气缝33间形成有一间隔342,而各个该外出气缝34皆还与一个该第一间距331相对应。其中,通过定位单元1、冲水单元2及风刀帽3的配合应用,构成本专利技术低水雾冲水装置100,将冲水和风墙的功能整合在一起,能有效配合湿制程设备,利用风刀帽3产生高压风刀以形成风墙,限制住冲水单元2冲水时产生的水雾,一举解决水雾弥漫的问题,整体而言,非常耐用可靠、成本低,而且不管是新旧机台都能配合应用。其次,利用内出气缝33、外出气缝34的内外交错结构设计,水雾难以外泄,避免影响制程,而另一方面,第一间距331、第二间距341的设置,除了让内出气缝33、外出气缝34相互间能配合之外,还能有效避免内出气缝33、外出气缝34所输出的气体B,发生流速不足的问题,而间隔342的设置,能让相邻内出气缝33、外出气缝34所输出的气体B之间,在不干扰的状况下,将周围空气带走,形成低压区,让内部的水雾C,更不容易外泄。如图4和图5所示,图中揭示出,气体B能通过主通道111、出气信道112的顺序,以高流速进入开槽32中,再经过外出气缝34和内出气缝33,更加快速地输出于外,产生高压风刀,风墙得以形成,同时,冲洗水A能通过入水口22进入冲水单元2,由出水口21输出于外,达到冲洗的效果,此间所产生的水雾C,会被由气体B所构成的风墙所限制住,不再大幅度地弥漫在湿制程设备中。请参阅图2、图4、及图5,所述导气通道11,其还呈T字型设置,并包含有一主通道111、及一出气通道112,该主通道111水平穿设于该定位单元1固定端处,该出气通道112垂直设于该主通道111中央底侧,连通至该定位单元1底侧面。其中,通过主通道111及出气通道112的配合,应用T字型的结构,以主信道111将两股气体B,汇集至出气通道112后输出,获得更大的流速,快速流入风刀帽3中,以实时的产生高压风刀,形成风墙,将水雾C限制住。请参阅图2,所述冲水单元2,其还包括有一反射体23、及两连接杆24,该反射体23间隔设于该出水口21处,该连接杆24分别设于该反射体23两侧,且一端往斜上方连接至该出水口21处边缘。其中,通过反射体23的设置,在不影响冲洗效率的前提之下,避免直冲冲洗面,对冲洗面产生过大压力,对机台或产品产生不良的影响。其次,通过连接杆24的应用,能在不影响冲洗的大前提下,让反射体23获得一稳固的定位。请参阅图2及图5,所述反射体23,其顶端为平面,而底端为呈球状面设置。其中,利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水雾冲水装置,能配合湿制程设备应用,其特征在于:/n所述低水雾冲水装置(100),包括有一定位单元(1)、一冲水单元(2)、以及一风刀帽(3);/n所述定位单元(1),其一端能与湿制程设备对应侧连接,且具有一能对底侧面输出气体的导气通道(11);/n所述冲水单元(2),其垂直设置于该定位单元(1)自由端处,具有一位于底端的出水口(21)、及一位于顶端的入水口(22);/n所述风刀帽(3),其包括有一环状壳体(31)、一开槽(32)、至少两个内出气缝(33)、及至少两个外出气缝(34);/n所述环状壳体(31),其套设于该出水口(21)外;/n所述开槽(32),其设于该环状壳体(31)垂直壁面顶端,并能对应于该导气通道(11);/n所述内出气缝(33),其环设于该环状壳体(31)垂直壁面底端内侧,各自与该开槽(32)相连通,且各个该内出气缝(33)相互间形成有一第一间距(331);/n所述外出气缝(34),其环设于该环状壳体(31)垂直壁面底端外侧,各自与该开槽(32)相连通,且各个该外出气缝(34)相互间形成有一第二间距(341),另与该内出气缝(33)间形成有一间隔(342),而各个该外出气缝(34)皆还与一个该第一间距(331)相对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水雾冲水装置,能配合湿制程设备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低水雾冲水装置(100),包括有一定位单元(1)、一冲水单元(2)、以及一风刀帽(3);
所述定位单元(1),其一端能与湿制程设备对应侧连接,且具有一能对底侧面输出气体的导气通道(11);
所述冲水单元(2),其垂直设置于该定位单元(1)自由端处,具有一位于底端的出水口(21)、及一位于顶端的入水口(22);
所述风刀帽(3),其包括有一环状壳体(31)、一开槽(32)、至少两个内出气缝(33)、及至少两个外出气缝(34);
所述环状壳体(31),其套设于该出水口(21)外;
所述开槽(32),其设于该环状壳体(31)垂直壁面顶端,并能对应于该导气通道(11);
所述内出气缝(33),其环设于该环状壳体(31)垂直壁面底端内侧,各自与该开槽(32)相连通,且各个该内出气缝(33)相互间形成有一第一间距(331);
所述外出气缝(34),其环设于该环状壳体(31)垂直壁面底端外侧,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韶庭王森泰
申请(专利权)人:佳宸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TW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