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力矩式抱柱线夹,所述上夹板上设有安装孔一,所述下夹体上设有安装孔二,所述安装孔一的一端开口处设有环形凸沿,所述安装孔二包括大孔区和小孔区,所述环形凸沿嵌设于大孔区内,所述安装孔一另一端开口处的内壁上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槽与夹持腔相连通,所述驱动槽内设有卡齿,所述卡齿的一端延伸至安装孔一处,所述安装孔一和安装孔二内穿设有螺杆,所述螺杆上螺纹配合有螺母,所述螺杆上套设有垫片圈,所述垫片圈位于螺杆的端部和上夹板之间,所述垫片圈上具有可插设于安装孔一内的环形台,当环形台插设于安装孔一内时,所述卡齿受抵压一端移动至夹持腔内。改进后,可以提升线夹装配的效率,以及装配的质量。
Moment type pole cla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力矩式抱柱线夹
本技术涉及电缆线夹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力矩式抱柱线夹。
技术介绍
抱柱式线夹使用与电力变压器、柱上开关、真空断路器、高压电气的圆棒接线桩头于导线、母排、端子的连接。包括抱杆部、连接部和平板部,抱杆部刚装在设备的导电杆上,平板部则与母排、导线、接线端子连接。平板部包括两个夹持板,两个夹持板相互扣合时中间形成夹持腔,夹持板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配合固定。两个夹持板在相互扣合时,未用螺栓和螺母进行装配时,容易出现脱落的情况,造成装配的效率不高。两个夹持板相互夹持固定后,夹持腔内的导线容易出现松动的现象,均对线夹的使用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装配时稳定性高不易脱离,装配后牢固性更好的力矩式抱柱线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力矩式抱柱线夹,包括依次连接的抱杆部、连接部和平板部,所述平板部包括上夹板和与连接部固定的下夹板,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上均设有内凹的弧形槽,上夹板和下夹板相互扣合形成夹持腔,所述上夹板上设有安装孔一,所述下夹体上设有安装孔二,所述安装孔一的一端开口处设有环形凸沿,所述安装孔二包括大孔区和小孔区,所述环形凸沿嵌设于大孔区内,所述安装孔一另一端开口处的内壁上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槽与夹持腔相连通,所述驱动槽内设有卡齿,所述卡齿的一端延伸至安装孔一处,所述安装孔一和安装孔二内穿设有螺杆,所述螺杆上螺纹配合有螺母,所述螺杆上套设有垫片圈,所述垫片圈位于螺杆的端部和上夹板之间,所述垫片圈上具有可插设于安装孔一内的环形台,当环形台插设于安装孔一内时,所述卡齿受抵压一端移动至夹持腔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抱杆部包括侧边设有开缝的螺套,所述螺套远离连接部的一端上设有卡紧件,所述卡紧件包括沿螺套周向分布的多个具有弹性的卡条,所述卡条的端部设有朝螺套轴心方向弯折的卡片,所述卡片的端部围成横截面小于螺套的卡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垫片圈的环形台上设有斜面,所述卡齿与环形台接触的一端上设有与斜面配合的楔形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夹板和下夹板进行扣合装配后,在未进行螺杆装配固定时,可以先用由上夹体的环形凸沿卡设在安装孔二内进行初步定位,可以有效防止上夹板从下夹板上脱离,同时这样操作可以使安装孔一和安装孔二呈直通状态,方便螺杆的穿设。抱杆部在与导电杆装配固定时,在未固定螺套前,可以先由卡紧件对导电杆进行定位,提升装配的精准性和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图4为图2中b处放大图;图5为卡紧件结构示意图。1、抱杆部;10、螺套;11、卡紧件;110、卡条;111、卡片;112、卡环;2、连接部;3、平板部;30、夹持腔;31、上夹板;310、安装孔一;311、环形凸沿;312、驱动槽;313、卡齿;314、斜面;32、下夹板;320、安装孔二;321、大孔区;322、小孔区;4、螺杆;40、螺母;41、垫片圈;410、环形台;411、楔形面。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5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一种力矩式抱柱线夹,包括依次连接的抱杆部1、连接部2和平板部3,所述平板部3包括上夹板31和与连接部2固定的下夹板32,所述上夹板31和下夹板32上均设有内凹的弧形槽,上夹板31和下夹板32相互扣合形成夹持腔30,所述上夹板31上设有安装孔一310,所述下夹体上设有安装孔二320,所述安装孔一310的一端开口处设有环形凸沿311,所述安装孔二320包括大孔区321和小孔区322,所述环形凸沿311嵌设于大孔区321内,所述安装孔一310另一端开口处的内壁上设有驱动槽312,所述驱动槽312与夹持腔30相连通,所述驱动槽312内设有卡齿313,所述卡齿313的一端延伸至安装孔一310处,所述安装孔一310和安装孔二320内穿设有螺杆4,所述螺杆4上螺纹配合有螺母40,所述螺杆4上套设有垫片圈41,所述垫片圈41位于螺杆4的端部和上夹板31之间,所述垫片圈41上具有可插设于安装孔一310内的环形台410,当环形台410插设于安装孔一310内时,所述卡齿313受抵压一端移动至夹持腔30内。所述垫片圈41的环形台410上设有斜面314,所述卡齿313与环形台410接触的一端上设有与斜面314配合的楔形面411。将导线穿设于下夹板32的弧形槽内,上夹板31与下夹板32相互扣合,导线便位于夹持腔30内。上夹板31和下夹板32相互扣合时,上夹板31上的环形凸沿311便会嵌设在下夹板32的大孔区321内,实现上夹板31和下夹板32的初步固定,防止上夹板31滑移脱落。此时的安装孔一310和安装孔二320呈相互连通的状态,方便螺杆4精准的插设,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通过螺母40在螺杆4上的旋拧,达到将上夹板31和下夹板32固定在螺母40和螺杆4的端部之间。螺母40在旋拧时,会驱使垫片圈41不断与上夹体靠近贴合,垫片圈41上的环形台410便会插设于安装孔一310内,与卡齿313的呈相抵触状态,利用斜面314和楔形面411的滑移配合,环形台410可以驱使卡齿313朝向夹持腔30方向运动,直至与夹持腔30内的导线呈相抵触状态,可以提升导线在平板部3固定的牢固性。所述抱杆部1包括侧边设有开缝的螺套10,所述螺套10远离连接部2的一端上设有卡紧件11,所述卡紧件11包括沿螺套10周向分布的多个具有弹性的卡条110,所述卡条110的端部设有朝螺套10轴心方向弯折的卡片111,所述卡片111的端部围成横截面小于螺套10的卡环112。抱杆部1在与导电杆装配时,通过螺套10上的开缝卡设在导电杆上,卡紧件11上也具有开缝,同样卡设在导电杆上,螺套10在未与螺母40配合旋拧固定时,通过卡片111与导电杆的抓紧力,实现螺套10的初步固定。卡片111形成的卡环112横截面小于导电杆,通过卡环112扣合在导电杆上时,会时卡片111变形扩张,变形后的卡片111又因为弹性的恢复力与导电杆抵触,起到抓紧导电杆的作用。此时工作人员变能在线夹位置稳定的状态小,对螺套10与螺母40配合进行牢固固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力矩式抱柱线夹,包括依次连接的抱杆部、连接部和平板部,所述平板部包括上夹板和与连接部固定的下夹板,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上均设有内凹的弧形槽,上夹板和下夹板相互扣合形成夹持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上设有安装孔一,所述下夹板上设有安装孔二,所述安装孔一的一端开口处设有环形凸沿,所述安装孔二包括大孔区和小孔区,所述环形凸沿嵌设于大孔区内,所述安装孔一另一端开口处的内壁上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槽与夹持腔相连通,所述驱动槽内设有卡齿,所述卡齿的一端延伸至安装孔一处,所述安装孔一和安装孔二内穿设有螺杆,所述螺杆上螺纹配合有螺母,所述螺杆上套设有垫片圈,所述垫片圈位于螺杆的端部和上夹板之间,所述垫片圈上具有可插设于安装孔一内的环形台,当环形台插设于安装孔一内时,所述卡齿受抵压一端移动至夹持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力矩式抱柱线夹,包括依次连接的抱杆部、连接部和平板部,所述平板部包括上夹板和与连接部固定的下夹板,所述上夹板和下夹板上均设有内凹的弧形槽,上夹板和下夹板相互扣合形成夹持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上设有安装孔一,所述下夹板上设有安装孔二,所述安装孔一的一端开口处设有环形凸沿,所述安装孔二包括大孔区和小孔区,所述环形凸沿嵌设于大孔区内,所述安装孔一另一端开口处的内壁上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槽与夹持腔相连通,所述驱动槽内设有卡齿,所述卡齿的一端延伸至安装孔一处,所述安装孔一和安装孔二内穿设有螺杆,所述螺杆上螺纹配合有螺母,所述螺杆上套设有垫片圈,所述垫片圈位于螺杆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富增,张小平,漆洪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彼岸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