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满液式双循环并联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83718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冷满液式双循环并联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油分离器、第二油分离器、油箱,第一压缩机包括第一排气口、第一回油口,第二压缩机包括第二排气口、第二回油口,第一油分离器包括第一冷媒入口、第一油出口,第二油分离器包括第二冷媒入口、第二油出口,油箱包括第一油进口、第二油进口、第三油出口、第四油出口,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第一油出口、第二油出口、第三油出口、第四油出口分别与第一冷媒入口、第二冷媒入口、第一油进口,第二油进口、第一回油口、第二回油口管联通。该水冷满液式双循环并联系统采用油箱均压方式实现系统油平衡,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冷满液式双循环并联系统
本技术涉及中央空调压缩机回油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冷满液式双循环并联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中央空调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机组绝大部分时间处在部分负荷运行状态,双压缩机系统因其部分负荷运行时能效更高,且能量调节更灵活,所以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双压缩机系统必然带来两个系统之间的润滑油平衡问题;由于压缩机的自身个体差异或系统的差异造成两台压缩机的高压会有一定的差异,高压偏高的压缩机即使缺油也会持续向高压偏低的压缩机补油,造成高压偏高的压缩机缺油,而且当其中一台压缩机处于停机状态时,两台压缩机由于压差较大也无法实现油平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冷满液式双循环并联系统,该水冷满液式双循环并联系统采用油箱均压方式实现系统油平衡,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其技术方案如下:水冷满液式双循环并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油分离器、第二油分离器、油箱,第一压缩机包括第一排气口、第一吸气口、第一回油口,第二压缩机包括第二排气口、第二吸气口、第二回油口,第一油分离器包括第一冷媒入口、第一气出口、第一油出口,第二油分离器包括第二冷媒入口、第二气出口、第二油出口,油箱包括第一油进口、第二油进口、第三油出口、第四油出口,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分别与第一冷媒入口、第二冷媒入口管道连接,第一气出口、第二气出口分别与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联通,第一油出口、第二油出口分别与第一油进口,第二油进口管道连接,第三油出口、第四油出口分别与第一回油口、第二回油口管道连接。所述油箱还包括第三排气口、第四排气口,所述第一压缩机还包括第一回气口,所述第二压缩机还包括第二回气口,所述第三排气口、第四排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回气口、第二回气口管道连接。所述第三油出口、第四油出口分别设在所述油箱的底部,所述第一油进口,第二油进口、第三排气口、第四排气口分别设在所述油箱的顶部,所述油箱百分之八十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运行所需冷冻油的总容量。还包括第一排气电磁阀、第二排气电磁阀,所述第三排气口、第四排气口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排气电磁阀、第二排气电磁阀与所述第一回气口、第二回气口管道连接。还包括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油出口、第二油出口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与第一油进口,第二油进口管道连接。还包括第一回油电磁阀、第二回油电磁阀,所述第三油出口、第四油出口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回油电磁阀、第二回油电磁阀与第一回油口、第二回油口管道连接。还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包括第三冷媒入口、第四冷媒入口、第三气出口、第四气出口,所述第一气出口、第二气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三冷媒入口、第四冷媒入口管道连接,所述第三气出口、第四气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联通。还包括蒸发器,所述蒸发器包括第五冷媒入口、第六冷媒入口、第五气出口、第六气出口,所述第三气出口、第四气出口分别与第五冷媒入口、第六冷媒入口管道连接,所述第五气出口、第六气出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管道连接。还包括第一节流孔板、第二节流孔板,所述第三气出口、第四气出口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节流孔板、第二节流孔板与第五冷媒入口、第六冷媒入口管道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前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下面对本技术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1、本水冷满液式双循环并联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油分离器、第二油分离器、油箱,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吸入低压气体后,经过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压缩变成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气体从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的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排出的油和冷媒混合气分别经第一油分离器、第二油分离器分离后,分别生成每一气冷媒、第一油以及每二气冷媒、第二油;所述第一气冷媒、第二气冷媒进行热交换后变成低压低温气体,再分别通过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回流到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内进行重新空气压缩;所述第一油、第二油分别经第一油进口,第二油进口流进油箱内;流进油箱内的第一油、第二油在油箱内进行混合均衡均压,混合均衡均压后的油分别从第三油出口、第四油出口经由第一回油口、第二回油口回流到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内,实现油平衡;该水冷满液式双循环并联系统采用油箱均压方式实现系统油平衡,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2、油箱还包括第三排气口、第四排气口,油箱的顶部增设两路排气口,能及时排出随第一油、第二油进入油箱的冷媒气体,由于此时的冷媒气体为高温高压气体,因此,分别回到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中部的第一回气口、第二回气口。3、油箱百分之八十的容积大于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运行所需冷冻油的总容量,保证了油箱均衡均压。4、第一排气电磁阀、第二排气电磁阀的设置,方便当压缩机停止运行时,方便控制对排气管路的切断。5、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的设置,避免进入油箱的第一油冷媒、第二油冷媒回流到第一油分离器、第二油分离器内,确保系统的安全性。6、第一回油电磁阀、第二回油电磁阀设置,方便当压缩机停止运行时,方便控制对回油管路的切断。7、本水冷满液式双循环并联系统还包括冷凝器,第一气冷媒、第二气冷媒进行冷凝器进行换热后,会冷凝变成液体。8、本水冷满液式双循环并联系统还包括蒸发器,从冷凝器流出来的液体再进入蒸发器进行蒸发,液体经过蒸发器后变成低压低温气体,低温气体再次被压缩机吸入进行压缩。9、本水冷满液式双循环并联系统还包括第一节流孔板、第二节流孔板,使从冷凝器流出来的液体流速加快、压力降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水冷满液式双循环并联系统的平面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第一压缩机,11、第一排气口,12、第一吸气口,13、第一回油口,14、第一回气口,20、第二压缩机,21、第二排气口,22、第二吸气口,23、第二回油口,24、第二回气口,30、第一油分离器,31、第一冷媒入口,32、第一气出口,33、第一油出口,40、第二油分离器,41、第二冷媒入口,42、第二气出口,43、第二油出口,50、油箱,51、第一油进口,52、第二油进口,53、第三油出口,54、第四油出口,55、第三排气口,56、第四排气口,61、第一排气电磁阀,62、第二排气电磁阀,63、第一单向阀,64、第二单向阀,65、第一回油电磁阀,66、第二回油电磁阀,70、冷凝器,71、第三冷媒入口,72、第四冷媒入口,73、第三气出口,74、第四气出口,80、蒸发器,81、第五冷媒入口,82、第六冷媒入口,83、第五气出口,84、第六气出口,91、第一节流孔板,92、第二节流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水冷满液式双循环并联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10、第二压缩机20、第一油分离器30、第二油分离器40、油箱50,第一压缩机10包括第一排气口11、第一吸气口12、第一回油口13,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水冷满液式双循环并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油分离器、第二油分离器、油箱,第一压缩机包括第一排气口、第一吸气口、第一回油口,第二压缩机包括第二排气口、第二吸气口、第二回油口,第一油分离器包括第一冷媒入口、第一气出口、第一油出口,第二油分离器包括第二冷媒入口、第二气出口、第二油出口,油箱包括第一油进口、第二油进口、第三油出口、第四油出口,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分别与第一冷媒入口、第二冷媒入口管道连接,第一气出口、第二气出口分别与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联通,第一油出口、第二油出口分别与第一油进口,第二油进口管道连接,第三油出口、第四油出口分别与第一回油口、第二回油口管道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水冷满液式双循环并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第一油分离器、第二油分离器、油箱,第一压缩机包括第一排气口、第一吸气口、第一回油口,第二压缩机包括第二排气口、第二吸气口、第二回油口,第一油分离器包括第一冷媒入口、第一气出口、第一油出口,第二油分离器包括第二冷媒入口、第二气出口、第二油出口,油箱包括第一油进口、第二油进口、第三油出口、第四油出口,第一排气口、第二排气口分别与第一冷媒入口、第二冷媒入口管道连接,第一气出口、第二气出口分别与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联通,第一油出口、第二油出口分别与第一油进口,第二油进口管道连接,第三油出口、第四油出口分别与第一回油口、第二回油口管道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满液式双循环并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还包括第三排气口、第四排气口,所述第一压缩机还包括第一回气口,所述第二压缩机还包括第二回气口,所述第三排气口、第四排气口分别与所述第一回气口、第二回气口管道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满液式双循环并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油出口、第四油出口分别设在所述油箱的底部,所述第一油进口,第二油进口、第三排气口、第四排气口分别设在所述油箱的顶部,所述油箱百分之八十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一压缩机、第二压缩机运行所需冷冻油的总容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满液式双循环并联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排气电磁阀、第二排气电磁阀,所述第三排气口、第四排气口分别通过所述第一排气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想林李发昌李志明莫慧兰庞广胜王永翔陈锦虹
申请(专利权)人:江森自控日立万宝空调广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