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明甲专利>正文

地热及挂片混合供热式调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83694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8: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地热及挂片混合供热式调节系统涉及供热管路系统,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地暖和挂片供暖同时存在供热系统中引起水力失调的问题,包括控制单元、二级供水管路、二级回水管路、第一循环泵、第一热量表、混水管、混水调节阀和第二循环泵;第一循环泵设置于对应楼宇的楼前供水管路上;第一热量表用于采集对应楼宇的实际用热量;混水管的一端连通楼前供水管路、且该混水管的一端位于第一循环泵的入口前,混水管的另一端连通楼前回水管路;混水调节阀设于混水管上;控制单元调节混水调节阀的开度,直至第一热量表所采集的实际用热量与控制单元内预设的楼宇用热量相等;第二循环泵设置于对应楼宇的楼前供水管路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热及挂片混合供热式调节系统
本技术涉及供热管路系统,具体涉及调节供热水利平衡的供热管路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迅猛发展,过半的建筑都会产生供暖能耗,而供暖系统水力失衡是造成供热能耗增加的主要根源。现有的供热方式采用供热站内循环泵集中循环供热方式,循环泵功率要按照二级网循环最不利端的楼宇确定,供热站内楼宇阀门由近至远逐渐开大,由此会引起水力失调、冷热不均和能耗大等问题。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供热用户开始采用地暖供热方式,而还存在众多挂片式供暖用户,而两种供暖方式对于供水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在两种供热方式都存在的情况下,加剧了现有供暖系统的水力失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地暖和挂片供暖同时存在供热系统中引起水力失调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地热及挂片混合供热式调节系统。本技术的地热及挂片混合供热式调节系统,控制单元、二级供水管路和二级回水管路;每栋楼宇的供热装置设置有一个楼前供水管路和一个楼前回水管路;二级供水管路与楼前供水管路的进水端连通,二级回水管路与楼前回水管路的出水端连通;楼前供水管路的出水端通过楼宇内的供热装置与楼前回水管路的进水端连通;地热及挂片混合供热式调节系统还包括多个分支调节系统,一个分支调节系统对应一栋楼宇,且分支调节系统分为地热式供热分支调节系统和挂片式供热分支调节系统;所述地热式供热分支调节系统包括第一循环泵、第一热量表、混水管和混水调节阀;第一循环泵设置于对应楼宇的楼前供水管路上,且该第一循环泵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所述楼前供水管路进水和出水方向;第一热量表中的流量计和其中一个温度传感器设于楼前供水管路上,第一热量表的另一个温度传感器设于楼前回水管路上;所述第一热量表用于采集对应楼宇的实际用热量;混水管的一端连通楼前供水管路、且该混水管的一端位于第一循环泵的入口前,混水管的另一端连通楼前回水管路;混水调节阀设于混水管上,用于调节混水管内水流量;第一热量表的第一用热量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第一用热量信号输入端电气连接;控制单元的混水阀开度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混水调节阀的混水阀开度控制信号输入端电气连接,控制单元调节混水调节阀的开度,直至第一热量表所采集的实际用热量与控制单元内预设的楼宇用热量相等;所述挂片式供热分支调节系统包括第二循环泵;第二循环泵设置于对应楼宇的楼前供水管路上,且该第二循环泵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所述楼前供水管路进水和出水方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地热式供热分支调节系统增加了循环泵、混水管、热量表和电动调节阀,通过调节电动调节阀可以实现采用地热式供热装置的楼宇与挂片式供热装置的楼宇之间水力平衡,解决了水力失调以及冷热不均的难题,并且节约了能源。附图说明图1为地热及挂片混合供热式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地热及挂片混合供热式调节系统的电气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地热及挂片混合供热式调节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控制单元1、二级供水管路2和二级回水管路3;每栋楼宇4的供热装置设置有一个楼前供水管路5和一个楼前回水管路6;二级供水管路2与楼前供水管路5的进水端连通,二级回水管路3与楼前回水管路6的出水端连通;楼前供水管路5的出水端通过楼宇4内的供热装置与楼前回水管路6的进水端连通;地热及挂片混合供热式调节系统还包括多个分支调节系统,一个分支调节系统对应一栋楼宇4,且分支调节系统分为地热式供热分支调节系统和挂片式供热分支调节系统;所述地热式供热分支调节系统包括第一循环泵7、第一热量表8、混水管9和混水调节阀10;第一循环泵7设置于对应楼宇4的楼前供水管路5上,且该第一循环泵7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所述楼前供水管路5进水和出水方向;第一热量表8中的流量计和其中一个温度传感器设于楼前供水管路5上,第一热量表8的另一个温度传感器设于楼前回水管路6上;所述第一热量表8用于采集对应楼宇4的实际用热量;混水管9的一端连通楼前供水管路5、且该混水管9的一端位于第一循环泵7的入口前,混水管9的另一端连通楼前回水管路6;混水调节阀10设于混水管9上,用于调节混水管9内水流量;第一热量表8的第一用热量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单元1的第一用热量信号输入端电气连接;控制单元1的混水阀开度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混水调节阀10的混水阀开度控制信号输入端电气连接,控制单元1调节混水调节阀10的开度,直至第一热量表8所采集的实际用热量与控制单元1内预设的楼宇用热量相等;所述挂片式供热分支调节系统包括第二循环泵11;第二循环泵11设置于对应楼宇4的楼前供水管路5上,且该第二循环泵11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所述楼前供水管路5进水和出水方向。具体地,分支调节系统分为地热式供热分支调节系统和挂片式供热分支调节系统,地热式供热分支调节系统所对应的供热用户采用地热式供热方式,即供热装置为地热式供热装置;而挂片式供热分支调节系统所对应的供热用户采用挂片式供热方式,即供热装置为挂片式供热装置,例如暖气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考虑楼宇4内供热用户均采用地热式供热装置或均采用挂片式供热装置的情况,不考虑同一楼宇4内地热式供热装置和挂片挂片式供热装置混用的情况。而在同一个二级供热网的供热范围内(即同一个换热站负荷中),不同楼宇4是可以采用不同的供热方式,因此本实施方式就是针对上情况提供一种地热及挂片混合供热式调节系统,使整个供热网达到水力平衡。安装挂片式供热装置的楼宇4需要高温小流量的供水,安装地热式供热装置的楼宇4需要低温(相对于安装挂片式供热装置的楼宇4需要的高温供水)大流量的供水,如果是集中供热的方式,则不能满足上述差异化需求,而本实施方式可以满足上述不同供热方式的需求。无论采用何种供热装置的楼宇4,楼前供水管路5都要安装循环泵(包括第一循环泵7或第二循环泵11),而循环泵的功率确定根据楼宇所处位置的二级供热网阻力、楼宇自身阻力及热负荷选取。楼宇4还应当安装有楼前热量表(包括第一热量表8或第二热量表12),用于采集各楼宇4的实际用热量。区别在于安装地热式供热装置的楼宇需要在第一循环泵7的入口前和楼前回水管路6之间加装混水管9和混水调节阀10,而安装挂片式供热装置的楼宇不需要。第一循环泵7或第二循环泵11用于给对应楼宇4的供水提供动力,并且混水管9设置在在第一循环泵7的入口的前置位置,因此在混水管9上的混水调节阀10打开时,第一循环泵7也为混水管9中的混水提供一定动力。安装地热式供热装置的楼宇4的实际用热量调节如下,根据现有供热计算公式,参考本地实时风向、风速、辐射量、室外温度和楼宇热指标实时地或以一定的时间频率计算得到楼宇用热量,将该楼宇用热量与第一热量表8测得对应楼宇4的实际用热量进行对比,如果所对应的楼宇4内所需要的实际用热量需要减少(即计算得到的用热量小于当前楼宇4的实际用热量),则调节混水调节阀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地热及挂片混合供热式调节系统,包括控制单元(1)、二级供水管路(2)和二级回水管路(3);/n每栋楼宇(4)的供热装置设置有一个楼前供水管路(5)和一个楼前回水管路(6);二级供水管路(2)与楼前供水管路(5)的进水端连通,二级回水管路(3)与楼前回水管路(6)的出水端连通;楼前供水管路(5)的出水端通过楼宇(4)内的供热装置与楼前回水管路(6)的进水端连通;/n其特征在于,地热及挂片混合供热式调节系统还包括多个分支调节系统,一个分支调节系统对应一栋楼宇(4),且分支调节系统分为地热式供热分支调节系统和挂片式供热分支调节系统;/n所述地热式供热分支调节系统包括第一循环泵(7)、第一热量表(8)、混水管(9)和混水调节阀(10);/n第一循环泵(7)设置于对应楼宇(4)的楼前供水管路(5)上,且该第一循环泵(7)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所述楼前供水管路(5)进水和出水方向;/n第一热量表(8)中的流量计和其中一个温度传感器设于楼前供水管路(5)上,第一热量表(8)的另一个温度传感器设于楼前回水管路(6)上;所述第一热量表(8)用于采集对应楼宇(4)的实际用热量;/n混水管(9)的一端连通楼前供水管路(5)、且该混水管(9)的一端位于第一循环泵(7)的入口前,混水管(9)的另一端连通楼前回水管路(6);混水调节阀(10)设于混水管(9)上,用于调节混水管(9)内水流量;/n第一热量表(8)的第一用热量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单元(1)的第一用热量信号输入端电气连接;控制单元(1)的混水阀开度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混水调节阀(10)的混水阀开度控制信号输入端电气连接,控制单元(1)调节混水调节阀(10)的开度,直至第一热量表(8)所采集的实际用热量与控制单元(1)内预设的楼宇用热量相等;/n所述挂片式供热分支调节系统包括第二循环泵(11);/n第二循环泵(11)设置于对应楼宇(4)的楼前供水管路(5)上,且该第二循环泵(11)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所述楼前供水管路(5)进水和出水方向。/n...

【技术特征摘要】
1.地热及挂片混合供热式调节系统,包括控制单元(1)、二级供水管路(2)和二级回水管路(3);
每栋楼宇(4)的供热装置设置有一个楼前供水管路(5)和一个楼前回水管路(6);二级供水管路(2)与楼前供水管路(5)的进水端连通,二级回水管路(3)与楼前回水管路(6)的出水端连通;楼前供水管路(5)的出水端通过楼宇(4)内的供热装置与楼前回水管路(6)的进水端连通;
其特征在于,地热及挂片混合供热式调节系统还包括多个分支调节系统,一个分支调节系统对应一栋楼宇(4),且分支调节系统分为地热式供热分支调节系统和挂片式供热分支调节系统;
所述地热式供热分支调节系统包括第一循环泵(7)、第一热量表(8)、混水管(9)和混水调节阀(10);
第一循环泵(7)设置于对应楼宇(4)的楼前供水管路(5)上,且该第一循环泵(7)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所述楼前供水管路(5)进水和出水方向;
第一热量表(8)中的流量计和其中一个温度传感器设于楼前供水管路(5)上,第一热量表(8)的另一个温度传感器设于楼前回水管路(6)上;所述第一热量表(8)用于采集对应楼宇(4)的实际用热量;
混水管(9)的一端连通楼前供水管路(5)、且该混水管(9)的一端位于第一循环泵(7)的入口前,混水管(9)的另一端连通楼前回水管路(6);混水调节阀(10)设于混水管(9)上,用于调节混水管(9)内水流量;
第一热量表(8)的第一用热量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单元(1)的第一用热量信号输入端电气连接;控制单元(1)的混水阀开度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混水调节阀(10)的混水阀开度控制信号输入端电气连接,控制单元(1)调节混水调节阀(10)的开度,直至第一热量表(8)所采集的实际用热量与控制单元(1)内预设的楼宇用热量相等;
所述挂片式供热分支调节系统包括第二循环泵(11);
第二循环泵(11)设置于对应楼宇(4)的楼前供水管路(5)上,且该第二循环泵(11)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甲
申请(专利权)人:李明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