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管式节能燃烧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685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8: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燃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单管式节能燃烧室。包括燃烧腔,所述燃烧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侧风箱A和侧风箱B,前侧与顶部交界处设置有上风室,后侧下部设置有下风室,所述侧风箱A、侧风箱B、上风室、下风室和燃烧腔相互连通,并在侧风箱A的后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上风室的底面面向燃烧腔,其上设置有若干个出风孔;所述下风室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室,所述下风室与进料室之间通过通风孔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凉风和煤炭进行预热再送入燃烧腔内,减轻了煤炭结焦的问题;采用阶梯状炉排,煤炭燃烧更充分,热效率更高;整个燃烧过程无黑烟排出,排烟温度大幅降低;此外,设置压尘风管,减少了颗粒物的排放,更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管式节能燃烧室
本技术涉及燃烧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单管式节能燃烧室。
技术介绍
燃烧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烤炉内,例如,烤烟炉。传统的燃烧室存在以下问题:1、采用多管进风,配风不均,导致煤炭燃烧不充分,热效率低;2、凉风直接进入燃烧腔内,煤炭容易结焦;3、传统的燃烧室结构复杂,不便于组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管式节能燃烧室,解决以上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管式节能燃烧室,包括燃烧腔,所述的燃烧腔顶部设置有出火口,内部设置有炉排;所述燃烧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侧风箱A和侧风箱B,前侧与顶部交界处设置有上风室,后侧下部设置有下风室,所述侧风箱A、侧风箱B、上风室、下风室和燃烧腔相互连通,且所述侧风箱A的后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上风室的底面面向燃烧腔,其上设置有若干个出风孔;所述下风室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室,所述进料室的后侧壁上开设有进煤口;所述下风室与进料室之间设置有通风板,其上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优选的:所述侧风箱A的上部与上风室相连通,下部通过炉排下部的空腔与侧风箱B和下风室相连通。优选的:所述出火口的后侧设置有压尘风管,所述的压尘风管呈圆形空心管状,其一端装配在侧风箱A的内侧壁上,另一端贯穿侧风箱B装配在侧风箱B的外侧壁上;所述压尘风管与侧风箱B的内腔相连通,且其面向燃烧腔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排斜向下的压尘出风孔。优选的:所述压尘风管的上方设置有挡烟盖板。优选的:所述燃烧腔的前侧、上风室的下方设置有翻板,所述翻板两侧边的顶端分别铰连接在侧风箱A和侧风箱B的内侧壁上。优选的:所述炉排从后到前呈向下的阶梯状,其最顶层与通风板的末端相对接。优选的:所述燃烧腔的底部设置有集灰斗,集灰斗底部排灰口处设置有插板。优选的:所述侧风箱A和侧风箱B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方便搬抬的壁外管把手。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相对于传统的燃烧室具有以下优点:1、将凉风和煤炭进行预热再送入燃烧腔内,减轻了煤炭结焦的问题;2、采用阶梯状炉排,有利于煤炭的充分燃烧,热效率更高,更节能;3、整个燃烧过程无黑烟排出,排烟温度大幅降低;4、在出火口的后侧设置压尘风管,减少了颗粒物的排放,更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后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前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照图1-图5,本实施例所述的单管式节能燃烧室,包括燃烧腔,所述的燃烧腔顶部设置有出火口19,内部设置有炉排1,底部设置有集灰斗16。所述炉排1从后到前呈向下的阶梯状,其最顶层与通风板10的末端相对接。所述集灰斗16底部的排灰口处设置有插板17。所述燃烧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侧风箱A2和侧风箱B3,前侧与顶部交界处设置有上风室4,后侧下部设置有下风室5,所述侧风箱A2的上部与上风室4相连通,下部通过炉排1下部的空腔与侧风箱B3和下风室5相连通,且所述侧风箱A2的后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6。所述上风室4的底面面向燃烧腔,其上设置有若干个出风孔7。所述下风室5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室8,所述进料室8的后侧壁上开设有进煤口9。所述下风室5与进料室8之间设置有通风板10,其上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11。所述出火口19的后侧设置有压尘风管12,所述的压尘风管12呈圆形空心管状,其一端装配在侧风箱A2的内侧壁上,另一端贯穿侧风箱B3装配在侧风箱B3的外侧壁上。所述压尘风管12与侧风箱B3的内腔相连通,且其面向燃烧腔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排斜向下的压尘出风孔13。所述压尘风管12的上方设置有挡烟盖板14。所述燃烧腔的前侧、上风室4的下方设置有翻板15,所述翻板15两侧边的顶端分别铰连接在侧风箱A2和侧风箱B3的内侧壁上。所述侧风箱A2和侧风箱B3的外侧壁上分别设置有方便搬抬的壁外管把手18。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凉风由开设在侧风箱A2后侧壁上的进风口6进入,一部分进入上风室4,另一部分进入炉排1下部的空腔,并由炉排1下部的空腔进入侧风箱B3和下风室5,凉风在流动过程中被加热。上风室4内的热风经出风孔7由上方均匀吹向燃烧腔内,炉排1下部空腔内的热风经炉排1上的通孔由底部进入燃烧腔,上下同时配送热风,减轻了煤炭结焦的问题,同时使燃烧腔内的煤炭燃烧更充分,热效率更高。下风室5内的热风经通风孔11吹向进料室8对煤炭进行预热,防止凉的煤炭直接进入燃烧腔内造成煤炭结焦的现象。侧风箱B3内的热风进入压尘风管12内,并由压尘出风孔13吹向出火口19处,减少了颗粒物的排放,更环保。本技术采用阶梯状炉排1,燃烧中的煤炭被后进入的煤炭推向前方,由高处落入低处被跌散,煤炭燃烧更充分,热效率更高。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相对于传统的燃烧室具有以下优点:1、将凉风和煤炭进行预热再送入燃烧腔内,减轻了煤炭结焦的问题;2、采用阶梯状炉排,有利于煤炭的充分燃烧,热效率更高,更节能;3、整个燃烧过程无黑烟排出,排烟温度大幅降低;4、在出火口的后侧设置压尘风管,减少了颗粒物的排放,更环保。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另一方面通过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管式节能燃烧室,包括燃烧腔,所述的燃烧腔顶部设置有出火口(19),内部设置有炉排(1);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侧风箱A(2)和侧风箱B(3),前侧与顶部交界处设置有上风室(4),后侧下部设置有下风室(5),所述侧风箱A(2)、侧风箱B(3)、上风室(4)、下风室(5)和燃烧腔相互连通,且所述侧风箱A(2)的后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6);所述上风室(4)的底面面向燃烧腔,其上设置有若干个出风孔(7);所述下风室(5)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室(8),所述进料室(8)的后侧壁上开设有进煤口(9);所述下风室(5)与进料室(8)之间设置有通风板(10),其上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管式节能燃烧室,包括燃烧腔,所述的燃烧腔顶部设置有出火口(19),内部设置有炉排(1);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腔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侧风箱A(2)和侧风箱B(3),前侧与顶部交界处设置有上风室(4),后侧下部设置有下风室(5),所述侧风箱A(2)、侧风箱B(3)、上风室(4)、下风室(5)和燃烧腔相互连通,且所述侧风箱A(2)的后侧壁上开设有进风口(6);所述上风室(4)的底面面向燃烧腔,其上设置有若干个出风孔(7);所述下风室(5)的上方设置有进料室(8),所述进料室(8)的后侧壁上开设有进煤口(9);所述下风室(5)与进料室(8)之间设置有通风板(10),其上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管式节能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风箱A(2)的上部与上风室(4)相连通,下部通过炉排(1)下部的空腔与侧风箱B(3)和下风室(5)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管式节能燃烧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火口(19)的后侧设置有压尘风管(12),所述的压尘风管(12)呈圆形空心管状,其一端装配在侧风箱A(2)的内侧壁上,另一端贯穿侧风箱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为全齐玉森侯跃亮王先伟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泰昶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潍坊烟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