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土质隧道用防堵塞泄水管,第一过滤段包括中空的第一杆体,第一杆体的内腔设置粗砂砾,第一杆体上设置渗水孔,渗水孔为通孔,渗水孔与第一杆体的内腔相连通,第一杆体能够进入土质隧道的围岩中,粗砂砾作为过滤地下水的第一道屏障;第二过滤段包括中空的第二杆体,第二杆体的内腔中设置滤水型土工织物,滤水型土工织物作为过滤地下水的第二道屏障,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相连,第一杆体的内腔与第二杆体的内腔相连通,地下水经过两重过滤后能够有效防止细颗粒经由泄水管进入隧道排水系统,防止排水系统堵塞失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土质隧道防水系统,将上述土质隧道用防堵塞泄水管与环向半圆引水管相连通。
A soil tunnel drainage system and its anti blocking drain pi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土质隧道排水系统及其防堵塞泄水管
本技术涉及管道维修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土质隧道排水系统及其防堵塞泄水管。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量公路、铁路隧道不断投入运营,隧道病害问题日渐凸显,尤其隧道衬砌渗漏水,不但会导致混凝土起层劣化、钢筋锈蚀削弱结构的承载能力,进入冬期还会造成衬砌挂冰、路面结冰严重影响行车安全。目前,针对衬砌渗漏水病害主要采取打设泄水孔或普通泄水管埋设环向半圆管引排的技术方案来进行处治。对于土质围岩的隧道,由于其普遍存在蠕变效应导致“缩孔”现象,围岩中的细颗粒极易堵塞普通的泄水管,泄水管成为决定引排处治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为了消除土质围岩蠕变效应对泄水通道的不利影响,现有技术通常将上半圆周打孔的泄水管留在土质围岩中,充当围岩中永久泄水通道,但是由于土质围岩中的泥质细颗粒极易通过泄水管周身的渗水孔进入泄水管,最后汇入隧道排水系统造成排水系统淤积、堵塞,甚至引发排水系统失效。在实际维修施工中,施工用的泄水管常常存在以下问题:1、泄水管内部中空,任由围岩细颗粒流入泄水管进入隧道排水系统;2、泄水管头部不封闭或封闭不严密,在泄水管插入泄水孔时围岩碎屑已经进入泄水管;3、泄水管端部打入围岩过程中遭到损坏,以上问题会直接导致泄水管排水失效,造成隧道排水系统堵塞。因此,如何改善现有技术中,土质围岩中的细颗粒经由泄水管进入隧道排水系统引发排水系统失效的现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土质隧道排水系统及其防堵塞泄水管,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防止土质围岩中的细颗粒经由泄水管进入隧道排水系统导致排水系统失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土质隧道用防堵塞泄水管,包括:第一过滤段,所述第一过滤段包括中空的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内腔设置粗砂砾,所述第一杆体上设置渗水孔,所述渗水孔为通孔,所述渗水孔与所述第一杆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一杆体能够进入土质隧道的围岩中;第二过滤段,所述第二过滤段包括中空的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的内腔中设置滤水型土工织物,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相连,所述第一杆体的内腔与所述第二杆体的内腔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二杆体的内腔中还设置滤水筛,所述滤水筛与所述滤水型土工织物相抵接,所述滤水筛设置于所述滤水型土工织物远离所述粗砂砾的一侧。优选地,所述第一杆体还设置钻头部,所述钻头部为中空的圆锥状,所述钻头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体远离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优选地,所述土质隧道用防堵塞泄水管还包括管帽,所述管帽与所述第二杆体可拆装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杆体的外壁上设置尾翼,所述管帽与所述第二杆体相连接时,所述管帽与所述尾翼相抵接,所述尾翼设置于所述第二杆体靠近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优选地,所述尾翼为横截面为直角梯形的板状结构,所述尾翼与所述第二杆体的轴线相平行,所述尾翼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尾翼周向均布于所述第二杆体的外壁上,所述尾翼的下底与所述第二杆体的外壁相连,所述尾翼的斜腰朝向所述第一杆体设置。优选地,所述尾翼的数量为三个,相邻两个所述尾翼之间的夹角为120°,三个所述尾翼围成的外圆的直径与所述管帽的外径相一致。优选地,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的外径、内径均相等,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为一体成型件。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土质隧道排水系统,包括环向半圆引水管和所述土质隧道用防堵塞泄水管,所述环向半圆引水管设置于土质隧道的二次衬砌中,所述环向半圆引水管沿土质隧道的环向设置,所述第一杆体伸入土质隧道的围岩中,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环向半圆引水管相连通,所述土质隧道用防堵塞泄水管的轴线与土质隧道的轴线相垂直。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土质隧道用防堵塞泄水管,包括第一过滤段和第二过滤段,第一过滤段包括中空的第一杆体,第一杆体的内腔设置粗砂砾,第一杆体上设置渗水孔,渗水孔为通孔,渗水孔与第一杆体的内腔相连通,第一杆体能够进入土质隧道的围岩中,粗砂砾作为过滤地下水的第一道屏障;第二过滤段包括中空的第二杆体,第二杆体的内腔中设置滤水型土工织物,滤水型土工织物作为过滤地下水的第二道屏障,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相连,第一杆体的内腔与第二杆体的内腔相连通,地下水经过两重过滤后能够有效防止细颗粒经由泄水管进入隧道排水系统,防止排水系统堵塞失效。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土质隧道防水系统,将上述土质隧道用防堵塞泄水管与环向半圆引水管相连通,保证排水系统有效工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土质隧道用防堵塞泄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向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沿B-B向的剖切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型的土质隧道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第一杆体,2为粗砂砾,3为渗水孔,4为第二杆体,5为滤水型土工织物,6为滤水筛,7为管帽,8为尾翼,9为环向半圆引水管,10为土质隧道衬砌,11为土质隧道围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土质隧道排水系统及其防堵塞泄水管,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防止土质围岩中的细颗粒经由泄水管进入隧道排水系统导致排水系统失效。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土质隧道用防堵塞泄水管,包括第一过滤段和第二过滤段,第一过滤段包括中空的第一杆体1,第一杆体1的内腔设置粗砂砾2,第一杆体1上设置渗水孔3,渗水孔3为通孔,渗水孔3与第一杆体1的内腔相连通,第一杆体1能够进入土质隧道的围岩中,粗砂砾2作为过滤地下水的第一道屏障;第二过滤段包括中空的第二杆体4,第二杆体4的内腔中设置滤水型土工织物5,滤水型土工织物5作为过滤地下水的第二道屏障,第一杆体1与第二杆体4相连,第一杆体1的内腔与第二杆体4的内腔相连通,地下水经过两重过滤后能够有效防止细颗粒经由泄水管进入隧道排水系统,防止排水系统堵塞失效。其中,第二杆体4的内腔中还设置滤水筛6,滤水筛6与滤水型土工织物5相抵接,滤水筛6设置于滤水型土工织物5远离粗砂砾2的一侧,滤水筛6挡在滤水型土工织物5的前端,防止滤水型土工织物5和粗砂砾2移位、泄漏导致泄水管堵塞。为了便于泄水管插入土质围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土质隧道用防堵塞泄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过滤段,所述第一过滤段包括中空的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内腔设置粗砂砾,所述第一杆体上设置渗水孔,所述渗水孔为通孔,所述渗水孔与所述第一杆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一杆体能够进入土质隧道的围岩中;/n第二过滤段,所述第二过滤段包括中空的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的内腔中设置滤水型土工织物,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相连,所述第一杆体的内腔与所述第二杆体的内腔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土质隧道用防堵塞泄水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过滤段,所述第一过滤段包括中空的第一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内腔设置粗砂砾,所述第一杆体上设置渗水孔,所述渗水孔为通孔,所述渗水孔与所述第一杆体的内腔相连通,所述第一杆体能够进入土质隧道的围岩中;
第二过滤段,所述第二过滤段包括中空的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的内腔中设置滤水型土工织物,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相连,所述第一杆体的内腔与所述第二杆体的内腔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质隧道用防堵塞泄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体的内腔中还设置滤水筛,所述滤水筛与所述滤水型土工织物相抵接,所述滤水筛设置于所述滤水型土工织物远离所述粗砂砾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质隧道用防堵塞泄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体还设置钻头部,所述钻头部为中空的圆锥状,所述钻头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杆体远离所述第二杆体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质隧道用防堵塞泄水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管帽,所述管帽与所述第二杆体可拆装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土质隧道用防堵塞泄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杆体的外壁上设置尾翼,所述管帽与所述第二杆体相连接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建军,朱小明,冯勇,杜诚诚,许政东,李彦伟,雒成贤,魏强,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畅陇公路养护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