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支护桩顶冠梁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379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8: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桩顶冠梁施工结构,其包括:钢桁架冠梁、支护桩、锚索、锚具和垫板;钢桁架冠梁安装在支护桩的顶部,与支护桩相互垂直;支护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锚索埋设在支护桩内,锚索的一端伸出支护桩的顶端;锚具连接锚索伸出支护桩的端部;锚具将锚索张拉锁定,使钢桁架冠梁和支护桩连为一体;垫板安装在支护桩的顶端,设置在锚具和支护桩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钢桁架结构,有利于实现工业化,减少施工现场工人数量,极大提高施工速度。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简单,冠梁施工无需支设模板,无需浇筑混凝土,操作简便。钢桁架冠梁可全部回收再利用,既可大大节约成本,还可实现节能环保,实用价值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支护桩顶冠梁施工结构
本技术属于建筑、地铁等基坑支护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基坑支护桩顶冠梁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基坑支护桩的桩顶冠梁,一般都采用现浇,但采用现浇存在如下诸多问题:第一是冠梁混凝土采用现浇,需要支设模板,模板施工费用高、占用时间长。第二是冠梁钢筋笼绑扎、混凝土浇筑需要大量工人,无法实现工业化。尽管有的桩顶冠梁采用半预制、半现浇,尽管节约了部分支设模板的费用,但施工速度仍不够高效,而且工序增加,实际施工成本反而更高。有的桩顶采用全预制钢筋混凝土冠梁,与现浇混凝土比,尽管可实现回收再利用,但其重量较大,冠梁和支护桩的连接精度要求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支护桩顶冠梁施工结构,以解决现有全现浇冠梁和全预制钢筋混凝土冠梁的缺陷。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坑支护桩顶冠梁施工结构,其包括:钢桁架冠梁、支护桩、锚索、锚具和垫板;所述钢桁架冠梁安装在所述支护桩的顶部,与所述支护桩相互垂直;所述支护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锚索埋设在支护桩内,锚索的一端伸出所述支护桩的顶端;所述锚具连接锚索伸出支护桩的端部;锚具将锚索张拉锁定,使钢桁架冠梁和支护桩连为一体;所述垫板安装在所述支护桩的顶端,设置在锚具和支护桩之间。本技术如上所述的基坑支护桩顶冠梁施工结构,进一步,相邻的两个钢桁架冠梁采用锚栓连接,或者相邻的两个钢桁架冠梁采用焊接连接。本技术如上所述的基坑支护桩顶冠梁施工结构,进一步,所述钢桁架冠梁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利用横连杆焊接连为一体;所述锚索自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穿出钢桁架冠梁,垫板设置在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上。本技术如上所述的基坑支护桩顶冠梁施工结构,进一步,所述第一架体包括上部梁杆、下部梁杆和竖连杆,上部梁杆和下部梁杆利用竖连接连为一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钢桁架结构,有利于实现工业化,减少施工现场工人数量,极大提高施工速度。同时,本技术构造简单,冠梁施工无需支设模板,无需浇筑混凝土,操作简便。钢桁架冠梁可全部回收再利用,既可大大节约成本,还可实现节能环保,实用价值高。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基坑支护桩顶冠梁施工结构侧面示意图;图2为一种实施例的基坑支护桩顶冠梁施工结构俯视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钢桁架冠梁,2、垫板,3、锚具,4、锚索,5、支护桩,11、第一架体,12、第二架体,13、横连杆,14、上部梁杆,15、下部梁杆,16、竖连杆。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基坑支护桩顶冠梁施工结构的实施例。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图1和图2示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基坑支护桩顶冠梁施工结构,其包括:钢桁架冠梁1、支护桩5、锚索4、锚具3和垫板2;所述钢桁架冠梁1安装在所述支护桩5的顶部,与所述支护桩5相互垂直;所述支护桩5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锚索4埋设在支护桩5内,锚索4的一端伸出所述支护桩5的顶端;在支护桩混凝土灌注时将锚索放置在混凝土中,其作用主要作为钢桁架冠梁和支护桩的连接件。所述锚具3连接锚索4伸出支护桩5的端部;锚具3将锚索4张拉锁定,使钢桁架冠梁1和支护桩5连为一体;锚具为锚索的锁紧装置。所述垫板2安装在所述支护桩5的顶端,设置在锚具3和支护桩5之间,钢垫板为传递和扩散锚固力的器件。上述实施例的基坑支护桩顶冠梁施工结构通过以下步骤实施:步骤1,钢桁架冠梁根据设计图纸在工厂完成;步骤2,将制好的更桁架冠梁运输到施工现场;将钢桁架冠梁堆放在现场堆场;步骤3,在支护桩混凝土灌注时将锚索放置在混凝土中;步骤4,将支护桩桩顶混凝土剔凿到位;步骤5,按照施工图进行测量定位;步骤6,将钢桁架冠梁段依次吊放就位、将支护桩上的锚索穿过冠梁上的钢垫板及锚具;步骤7,通过锚具将锚索张拉锁定;步骤8,当地下结构施工至地面、肥槽回填后,即可对钢桁架冠梁进行拆卸回收,其它项目再行使用。与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冠梁和全预制钢筋混凝土冠梁相比,本技术采用钢桁架结构,有利于实现工业化,减少施工现场工人数量,极大提高施工速度。同时,本技术构造简单,冠梁施工无需支设模板,无需浇筑混凝土,操作简便。钢桁架冠梁可全部回收再利用,既可大大节约成本,还可实现节能环保,实用价值高。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基坑支护桩顶冠梁施工结构,还能进行如下改进,单根钢桁架冠梁不能满足施工需要的长度时,需要进行钢桁架冠梁的连接,相邻的两个钢桁架冠梁1采用锚栓连接,或者相邻的两个钢桁架冠梁1采用焊接连接。采用锚栓式连接后期拆卸较为方便,但需要备用额外的锚栓。焊接方式前期操作简单,但后期拆解重复利用钢桁架冠梁相比于锚栓连接较为困难。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基坑支护桩顶冠梁施工结构,还能进行如下改进,如图2所示,所述钢桁架冠梁1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一架体11和第二架体12,第一架体11和第二架体12利用横连杆13焊接连为一体;所述锚索4自第一架体11和第二架体12之间穿出钢桁架冠梁1,垫板2设置在第一架体11和第二架体12之上。结合图1所示,所述第一架体11包括上部梁杆14、下部梁杆15和竖连杆16,上部梁杆14和下部梁杆15利用竖连接连为一体。上述披露的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已披露的与其它特征的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根据技术之目的进行各技术特征之间的其它组合,以实现本技术之目的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支护桩顶冠梁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桁架冠梁(1)、支护桩(5)、锚索(4)、锚具(3)和垫板(2);所述钢桁架冠梁(1)安装在所述支护桩(5)的顶部,与所述支护桩(5)相互垂直;所述支护桩(5)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锚索(4)埋设在支护桩(5)内,锚索(4)的一端伸出所述支护桩(5)的顶端;所述锚具(3)连接锚索(4)伸出支护桩(5)的端部;锚具(3)将锚索(4)张拉锁定,使钢桁架冠梁(1)和支护桩(5)连为一体;所述垫板(2)安装在所述支护桩(5)的顶端,设置在锚具(3)和支护桩(5)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支护桩顶冠梁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桁架冠梁(1)、支护桩(5)、锚索(4)、锚具(3)和垫板(2);所述钢桁架冠梁(1)安装在所述支护桩(5)的顶部,与所述支护桩(5)相互垂直;所述支护桩(5)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锚索(4)埋设在支护桩(5)内,锚索(4)的一端伸出所述支护桩(5)的顶端;所述锚具(3)连接锚索(4)伸出支护桩(5)的端部;锚具(3)将锚索(4)张拉锁定,使钢桁架冠梁(1)和支护桩(5)连为一体;所述垫板(2)安装在所述支护桩(5)的顶端,设置在锚具(3)和支护桩(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桩顶冠梁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钢桁架冠梁(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贺祥陈华里宋福渊刘嘉茵汤德芸庞玉洁吴学军李冠军时雨刘东超陈彬赵辰解煜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