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梦晓专利>正文

一种限制机动车驶入非机动车道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3364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8: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限制机动车驶入非机动车道的装置,包括安装路面、隐形路桩和感应减速带,所述安装路面包括进入路面、预拦路面和非机动车道,所述进入路面、预拦路面和非机动车道依次连接,所述隐形路桩设置在非机动车道的内部,且隐形路桩与非机动车道纵向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限制机动车驶入非机动车道的装置,通过在非机动车道路入口处安装感应减速带和隐形路桩,实现了限制机动车辆进入非机动车道的目的,但是不会影响正常行人和非机动车行驶的目的,通过对压力大小检测的设定和车辆宽度的检测,可确保行人、非机动车通过压力开关时,不会触发相应的感应开关,避免路桩误弹出伤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限制机动车驶入非机动车道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道路交通基础设施
,具体为一种限制机动车驶入非机动车道的装置。
技术介绍
路桩是柱形路障的俗称,常采用橡胶、PVC、PE经吹塑、钢管和注塑而成,具有良好的警示、柔韧性、抗汽车滚压,主要用于城市路口车道、高速公路养护、交警执法、路政执法、酒店、小区、体育场所、危险地区、道路施工地段等。路桩分为很多种,从控制方式上说,大致有一下几种:完全固定在马路地面上的、固定可移动搬走型、固定预埋活动式,非机动车道是专门供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过的道路,通过路桩的设置可以有效的杜绝机动车进入非机动到的目的。但是由于驾驶员素质和公民对道路交通的分布规划的原因,常有机动车驶入非机动车道的现象,为此,各地交通部门在非机动车道上设置了形形色色的路桩,以限制机动车通过,这些路桩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它们也形成了道路行驶的障碍,经常有行人、非机动车撞上路桩,造成伤害,在雨雪天气、夜晚、大雾天气、交通拥挤时,路桩伤人的情况更为严重,路桩的出现与目前我市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示范城市的氛围十分不协调,为此,我们设计了隐形路桩,以解决原有路桩阻碍通行及伤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限制机动车驶入非机动车道的装置,旨在改善传统路桩的固定方式,在在雨雪天气、夜晚、大雾天气、交通拥挤时,路桩容易造成伤人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限制机动车驶入非机动车道的装置,包括安装路面、隐形路桩和感应减速带,所述安装路面包括进入路面、预拦路面和非机动车道,所述进入路面、预拦路面和非机动车道依次连接,所述隐形路桩设置在非机动车道的内部,且隐形路桩与非机动车道纵向滑动连接,所述感应减速带设置在进入路面上,且感应减速带通过螺钉与非机动车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路面上设有与隐形路桩相配合的路桩洞,且安装路面外侧还设置有与感应减速带相连接的感应放置坑,所述感应减速带下端还设置有智能控制箱,所述隐形路桩和感应减速带均与智能控制箱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隐形路桩设置为圆柱形状,且隐形路桩设置在路桩洞内部,所述隐形路桩包括金属杆、防撞缓冲层和声光报警装置,所述防撞缓冲层采用EPP泡沫材料,且防撞缓冲层固定于金属杆的外侧表面,所述声光报警装置设置在金属杆的上端面,且声光报警装置与金属杆固定连接,所述防撞缓冲层外侧表面上还设置有反光层,所述反光层与防撞缓冲层通过涂胶固定连接,所述声光报警装置包括警报灯和报警喇叭,所述报警喇叭均与设置在警报灯的周围,且警报灯和报警喇叭均与金属杆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隐形路桩通过齿轮传动机构来实现与路桩洞的纵向升降,所述齿轮传动机构设置在隐形路桩的下端,且齿轮传动机构与隐形路桩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齿条导轨和多头齿轮和驱动机构,所述齿条导轨纵向焊接在金属杆的下端面,所述多头齿轮与齿条导轨配合连接,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多头齿轮的头部,且多头齿轮和驱动机构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感应减速带包括弹性减速带、第一压力感应装置和第二压力感应装置,所述第一压力感应装置和第二压力感应装置对称设置在弹性减速带的上端面,且压力感应装置与弹性减速带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减速带采用橡胶材质,且弹性减速带中部设置有螺钉连接孔,所述第一压力感应装置包括驶出压力感应开关和第一弹性基座,所述第一弹性基座固定于驶出压力感应开关的下端,所述第二压力感应装置包括驶入压力感应开关和第二弹性基座,所述第二弹性基座固定于驶出压力感应开关的下端面。进一步的,所述隐形路桩的数量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且每个隐形路桩上端对应设置有路桩防水盖,所述路桩防水盖安装在安装路面的上端,且路桩防水盖与安装路面转动连接,所述路桩防水盖包括橡胶盖板和固定架,所述橡胶盖板上端面设置为中间高两端低的弧形结构,且橡胶盖板与固定架转动连接,所述橡胶盖板和固定架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原件,所述弹性原件与固定架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预拦路面上设置有辅助警示牌,所述辅助警示牌包括伸缩杆和禁机动牌,所述禁机动牌焊接在伸缩杆的头部,且禁机动牌下端面固定于预拦路面中。进一步的,所述隐形路桩和感应减速带之间的距离设置为6000mm-1000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操作简单的特点,本技术提供一种限制机动车驶入非机动车道的装置,通过在非机动车道路入口处安装感应减速带和隐形路桩,实现了限制机动车辆进入非机动车道的目的,但是不会影响正常行人和非机动车行驶的目的,当机动车误入非机动车路口的时候,声光报警装置会第一次发出灯光和警笛的报警,提醒机动车并且升起隐形路障,当机动车离开后路障降下来,道路又变得通畅,通过对压力大小检测的设定和车辆宽度的检测,可确保行人、非机动车通过压力开关时,不会触发相应的感应开关,避免路桩误弹出伤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装置的正视图;图4是图2所示齿轮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安装路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2所示路桩防水盖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2所示隐形路桩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装置的仰视图;图9是图1所示弹性减速带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1所示弹性减速带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路面;10、路桩洞;11、进入路面;12、预拦路面;121、辅助警示牌;122、伸缩杆;123、禁机动牌;13、非机动车道;14、路桩防水盖;141、橡胶盖板;142、固定架;143、弹性原件;15、放置坑;2、隐形路桩;20、齿轮传动机构;201、齿条导轨;202、多头齿轮;203、驱动机构;21、金属杆;22、防撞缓冲层;221、反光层;23、声光报警装置;231、警报灯;232、报警喇叭;3、感应减速带;30、螺钉;31、弹性减速带;311、螺钉连接孔;32、第一压力感应装置;321、驶出压力感应开关;322、第一弹性基座;33、第二压力感应装置;331、驶入压力感应开关;332、第二弹性基座;4、智能控制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限制机动车驶入非机动车道的装置,包括安装路面(1)、隐形路桩(2)和感应减速带(3),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路面(1)包括进入路面(11)、预拦路面(12)和非机动车道(13),所述进入路面(11)、预拦路面(12)和非机动车道(13)依次连接,所述隐形路桩(2)设置在非机动车道(13)的内部,且隐形路桩(2)与非机动车道(13)纵向滑动连接,所述感应减速带(3)设置在进入路面(11)上,且感应减速带(3)通过螺钉(30)与非机动车道(13)固定连接,所述安装路面(1)上设有与隐形路桩(2)相配合的路桩洞(10),且安装路面(1)外侧还设置有与感应减速带(3)相连接的感应放置坑(15),所述感应减速带(3)下端还设置有智能控制箱(4),所述隐形路桩(2)和感应减速带(3)均与智能控制箱(4)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限制机动车驶入非机动车道的装置,包括安装路面(1)、隐形路桩(2)和感应减速带(3),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路面(1)包括进入路面(11)、预拦路面(12)和非机动车道(13),所述进入路面(11)、预拦路面(12)和非机动车道(13)依次连接,所述隐形路桩(2)设置在非机动车道(13)的内部,且隐形路桩(2)与非机动车道(13)纵向滑动连接,所述感应减速带(3)设置在进入路面(11)上,且感应减速带(3)通过螺钉(30)与非机动车道(13)固定连接,所述安装路面(1)上设有与隐形路桩(2)相配合的路桩洞(10),且安装路面(1)外侧还设置有与感应减速带(3)相连接的感应放置坑(15),所述感应减速带(3)下端还设置有智能控制箱(4),所述隐形路桩(2)和感应减速带(3)均与智能控制箱(4)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限制机动车驶入非机动车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隐形路桩(2)设置为圆柱形状,且隐形路桩(2)设置在路桩洞(10)内部,所述隐形路桩(2)包括金属杆(21)、防撞缓冲层(22)和声光报警装置(23),所述防撞缓冲层(22)采用缓冲材料,且防撞缓冲层(22)固定于金属杆(21)的外侧表面,所述声光报警装置(23)设置在金属杆(21)的上端面,且声光报警装置(23)与金属杆(21)固定连接,所述防撞缓冲层(22)外侧表面上还设置有反光层(221),所述反光层(221)与防撞缓冲层(22)通过涂胶固定连接,所述声光报警装置(23)包括警报灯(231)和报警喇叭(232),所述报警喇叭(232)均与设置在警报灯(231)的周围,且警报灯(231)和报警喇叭(232)均与金属杆(2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限制机动车驶入非机动车道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隐形路桩(2)通过齿轮传动机构(20)来实现与路桩洞(10)的纵向升降,所述齿轮传动机构(20)设置在隐形路桩(2)的下端,且齿轮传动机构(20)与隐形路桩(2)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传动机构(20)包括齿条导轨(201)和多头齿轮(202)和驱动机构(203),所述齿条导轨(201)纵向焊接在金属杆(21)的下端面,所述多头齿轮(202)与齿条导轨(201)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梦晓张梦晰
申请(专利权)人:张梦晓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