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纺纱线用防尘装置,包括防尘箱体,所述防尘箱体的内部设置第一层置放架和第二层置放架,所述第一层置放架安装在第二层置放架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层置放架为置放板,所述置放板的上端设置凸部,所述凸部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置物杆的螺纹孔,所述第二层置物架包括旋转轴、联轴器和旋转基座,所述防尘箱体的上方设置风机,所述风机通过第一通风管道与气体箱连接,所述气体箱通过第二通风管道与防尘箱体的内腔连接。在防尘箱体的上方设置风机、气体箱,与防尘箱体内部的加热元件配合使用,能够避免纱线潮湿,从而达到防尘的效果,气体箱的内部注入氮气,能够高效率的防尘,且价格低廉,解决了普通气体影响纱线筒的洁净度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纺纱线用防尘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纺纱线
,具体涉及一种混纺纱线用防尘装置。
技术介绍
棉纺织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横跨农业和工业两大生产领域,涉及棉花生产、轧花、纺纱、织布、印染、成衣和终端消费等多个环节,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中纺纱结束后,需要对纱线进行存放,目前采用的是直接将混纺纱线绕在纱线筒上置于空气中,容易积累灰尘,且在使用时纱线筒能够被碰到,然后掉落到地上,对纱线筒的存取不方便,影响了纱线筒的洁净度,增加了后面织布工序的复杂难度,因此亟待本领域技术人员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混纺纱线用防尘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目前混纺纱线存放中容易积累灰尘,且在使用时纱线筒能够被碰到,然后掉落到地上,对纱线筒的存取不方便,影响了纱线筒的洁净度,增加了后面织布工序的复杂难度的问题。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纺纱线用防尘装置,包括防尘箱体,所述防尘箱体的一侧铰接箱门,所述防尘箱体的内部设置第一层置放架和第二层置放架,所述第一层置放架安装在第二层置放架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层置放架为置放板,所述置放板的上端设置凸部,所述凸部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置物杆的螺纹孔,所述第二层置物架包括旋转轴、联轴器和旋转基座,所述旋转轴通过联轴器安装在旋转基座上,所述旋转轴的轴体上倾斜且平行设置挂放架,所述挂放架焊接在旋转轴上,所述挂放架远离旋转轴的一端安装支撑套管,所述防尘箱体的上方设置风机,所述风机通过第一通风管道与气体箱连接,所述气体箱通过第二通风管道与防尘箱体的内腔连接,所述第一通风管道通过第三通风管道与防尘箱体的内腔连接,所述第一通风管道、第二通风管道和第三通风管道的管体上均安装有阀门,所述防尘箱体的内腔上方设置有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与电源导线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螺纹孔的深度为置物板深度的二分之一。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置物杆的杆体直径小于纱线筒的直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风管道和第三通风管道的出风口下方。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气体箱的内部靠近第二通风管道的一侧安装HEPA过滤网。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气体箱的内部注入氮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加热元件为加热电阻丝。相对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该设计结构简单清晰,各组件之间紧密联系又不相互影响,所需部件更换方便,易于日后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保养,通过在防尘箱体的内部设置第一层置放架和第二层置放架,增加了纱线筒的存放空间,能够较多的放置纱线筒,通过将第一层置放架与置物杆之间螺纹连接实现了置物杆的可拆卸性,当不同规格的纱线筒放置在第一层置物架上时,通过改变置物杆的数量来实现置物杆之间的空间大小,达到放置不同规格的纱线筒的效果,将第二层置物架设置为旋转轴,纱线筒放置在挂放架上,取放方便、快捷,不容易积累灰尘,在防尘箱体的上方设置风机、气体箱,与防尘箱体内部的加热元件配合使用,能够避免纱线潮湿,从而达到防尘的效果,气体箱的内部注入氮气,能够高效率的防尘,且价格低廉,解决了普通气体影响纱线筒的洁净度的问题,该设计方案成本较低,便于市场的推广与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混纺纱线用防尘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列表:1、防尘箱体;2、箱门;3、第一层置放架;301、置放板;302、凸部;303、螺纹孔;304、置物杆;4、第二层置放架;401、旋转轴;402、联轴器;403、旋转基座;5、挂放架;6、支撑套管;7、风机;8、第一通风管道;9、气体箱;10、第二通风管道;11、第三通风管道;12、阀门;13、加热元件;14、HEPA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实施例1:参见图1,现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混纺纱线用防尘装置进行说明,包括防尘箱体1,所述防尘箱体1的一侧铰接箱门2,所述防尘箱体1的内部设置第一层置放架3和第二层置放架4,所述第一层置放架3安装在第二层置放架4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层置放架3为置放板301,所述置放板301的上端设置凸部302,所述凸部302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置物杆304的螺纹孔303,所述第二层置物架4包括旋转轴401、联轴器402和旋转基座403,所述旋转轴401通过联轴器402安装在旋转基座403上,所述旋转轴401的轴体上倾斜且平行设置挂放架5,所述挂放架5焊接在旋转轴401上,所述挂放架5远离旋转轴401的一端安装支撑套管6,所述防尘箱体1的上方设置风机7,所述风机7通过第一通风管道8与气体箱9连接,所述气体箱9通过第二通风管道10与防尘箱体1的内腔连接,所述第一通风管道8通过第三通风管道11与防尘箱体1的内腔连接,所述第一通风管道8、第二通风管道10和第三通风管道11的管体上均安装有阀门12,所述防尘箱体1的内腔上方设置有加热元件13,所述加热元件13与电源导线连接。实施例2:参见图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螺纹孔303的深度为置物板301深度的二分之一。实施例3:参见图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置物杆304的杆体直径小于纱线筒的直径。实施例4:参见图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加热元件13设置于所述第二通风管道10和第三通风管道11的出风口下方。实施例5:参见图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气体箱9的内部靠近第二通风管道10的一侧安装HEPA过滤网14。实施例6:参见图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气体箱9的内部注入氮气。实施例7:参见图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加热元件13为加热电阻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纺纱线用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尘箱体,所述防尘箱体的一侧铰接箱门,所述防尘箱体的内部设置第一层置放架和第二层置放架,所述第一层置放架安装在第二层置放架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层置放架为置放板,所述置放板的上端设置凸部,所述凸部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置物杆的螺纹孔,所述第二层置物架包括旋转轴、联轴器和旋转基座,所述旋转轴通过联轴器安装在旋转基座上,所述旋转轴的轴体上倾斜且平行设置挂放架,所述挂放架焊接在旋转轴上,所述挂放架远离旋转轴的一端安装支撑套管,所述防尘箱体的上方设置风机,所述风机通过第一通风管道与气体箱连接,所述气体箱通过第二通风管道与防尘箱体的内腔连接,所述第一通风管道通过第三通风管道与防尘箱体的内腔连接,所述第一通风管道、第二通风管道和第三通风管道的管体上均安装有阀门,所述防尘箱体的内腔上方设置有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与电源导线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纺纱线用防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防尘箱体,所述防尘箱体的一侧铰接箱门,所述防尘箱体的内部设置第一层置放架和第二层置放架,所述第一层置放架安装在第二层置放架的正上方,所述第一层置放架为置放板,所述置放板的上端设置凸部,所述凸部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置物杆的螺纹孔,所述第二层置物架包括旋转轴、联轴器和旋转基座,所述旋转轴通过联轴器安装在旋转基座上,所述旋转轴的轴体上倾斜且平行设置挂放架,所述挂放架焊接在旋转轴上,所述挂放架远离旋转轴的一端安装支撑套管,所述防尘箱体的上方设置风机,所述风机通过第一通风管道与气体箱连接,所述气体箱通过第二通风管道与防尘箱体的内腔连接,所述第一通风管道通过第三通风管道与防尘箱体的内腔连接,所述第一通风管道、第二通风管道和第三通风管道的管体上均安装有阀门,所述防尘箱体的内腔上方设置有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与电源导线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明,华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万茂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