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婴儿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3068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7:20
一种折叠式婴儿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一对左右分布的侧支架、安装于侧支架上的前车轮、后车轮,侧支架包括前支杆、与前支杆转动连接配合的后支杆以及转动连接于前支杆、后支杆上的扶手杆,其中前车轮固定连接于前支杆底端,后车轮固定连接于后支杆底端;两侧支架之间安装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前调节单元和后调节单元,前调节单元与两前支杆以及两后支杆转动连接配合,前调节单元置于两前支杆以及两后支杆内侧,后调节单元与两后支杆铰接配合,后调节单元置于两后支杆外侧,后调节单元上设有限位单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推车不仅结构简洁,伸缩自如且操作方便,而且使用安全性能高,值得推广。

A foldable baby carri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式婴儿车
本技术涉及婴儿车,尤其是一种折叠式婴儿车。
技术介绍
儿童推车是一种供婴儿户外乘坐的主要工具,它具有结构设计简单、重量轻、收合携带方便等优点而深受广大婴儿父母的欢迎,现有的儿童推车结构设计较为复杂,操作较为不便,使用可靠性欠佳,展开或收合操作不够灵活,极大的影响了婴儿父母的使用,且有些儿童推车的使用安全性差,其调节结构上的联动结构均是通过一个连接方式共同连接,例如联动杆的端部与调节杆的端部采用一根螺栓连接于车架上,如此一来当该螺栓脱出后即会导致联动杆和调节杆一端同时失去连接,再由儿童做于内所带来的压力即会导致车架自动内缩,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折叠式儿童推车,结构简洁,伸缩自如且操作方便,且进一步提高推车的使用安全性能,方便快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该一种折叠式婴儿车,包括车架,车架包括一对左右分布的侧支架、安装于侧支架上的前车轮、后车轮,侧支架包括前支杆、与前支杆转动连接配合且安装有推车手柄的后支杆以及转动连接于前支杆、后支杆上的扶手杆,其中前车轮固定连接于前支杆底端,后车轮固定连接于后支杆底端;两侧支架之间安装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前调节单元和后调节单元,前调节单元与两前支杆以及两后支杆转动连接配合,前调节单元置于两前支杆以及两后支杆内侧,后调节单元与两后支杆铰接配合,后调节单元置于两后支杆外侧,后调节单元上设有限位单元。这样,车架的缩放通过调节装置实现调节,调节装置由前调节单元以及后调节单元构成,如此一来使得缩放方便且使用效果好,限位单元用于限定后调节单元,使其在推车定型呈使用状态时,后调节单元即不会随儿童坐于内所带来的下压力导致后调节单元做出角度调节运动,即保持前调节单元不变,因为前调节单元与后调节单元呈联动设置,如此一来提升推车的使用安全性。前调节单元包括一对第四调节杆,两第四调节杆之间呈交叉设置,其中第四调节杆两端端头分别与前支杆、后支杆转动连接。这样,交叉设置可实现两侧支架根据调节两调节杆之间的角度实现内外缩放,角度逐渐减小,两侧支架内缩,角度逐渐增大,两侧支架外伸展,方便快捷,使用效果好。后调节单元包括上下分布的上调节部、下调节部以及与上调节部、下调节部铰接配合的中联动部,上调节部包括一对内端端头前后叠加且铰接配合的第一调节杆,第一调节杆转动连接于后支杆上,下调节部包括一对内端端头前后叠加且铰接配合的第二调节杆,第二调节杆转动连接于后支杆上,中联动部包括一对铰接配合且交叉设置的联动杆,联动杆铰接连接于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上。这样,上调节部和下调节部通过中联动部实现同步调节,且构成中联动部的两个联动杆均是铰接连接于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的两端部之间,而非端部,如此一来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安装连接联系,在连接结构(例如螺栓)脱出后,也不会出现两者同时失去作用的情况,如此一来即便是一方失去连接关系(例如第一调节杆一端与后支杆失去连接关系、第二调节杆一端与后支杆失去连接关系、联动杆一端与第一调节杆或者第二调节杆失去连接关系)均不会影响车架的缩放,同时也不会受儿童做于推车内所带来的下压力而导致车架内缩,提高安全性。限位单元包括转动连接于置于前端的第二调节杆上的调节手柄,调节手柄与置于前端的第二调节杆之间设有插于两者内的限位销。这样,调节手柄来控制调节装置,无需直接上手,避免给手部带来疼痛感,限位销用于限定调节手柄转动,从而限定限位单元转动,方面快捷,使用效果好。进一步完善,前支杆与后支杆之间的转动连接处设有连接座,其中连接座插于前支杆内,后支杆转动连接于连接座内。这样,便于前支杆、后支杆的连接安装,同时也便于实现后支杆转动,方便快捷。进一步完善,第四调节杆与前支杆、后支杆之间的转动连接处设有L型外耳,其中第四调节杆转动连接于L型外耳上。这样,通过L型外耳便于第四调节杆的连接,且实现其转动,方便快捷。进一步完善,L型外耳与前支杆之间设有安装于前支杆上的第一插柱,L型外耳与第一插柱固定连接。这样,便于L型外耳的安装。进一步完善,L型外耳与后支杆之间设有安装于后支杆上的第二插柱,L型外耳与第二插柱固定连接。这样,便于L型外耳的安装。进一步完善,置于后端的第二调节杆与置于前端的第二调节杆转动连接处设有安装于第二调节杆上端的限位挡块。这样,通过限位挡块可快速确认推车呈使用状态时后调节单元的伸展使用位置,使得杆与杆之间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不存在角度差,方便快捷。进一步完善,置于后端的第二调节杆内供限位销插入处开有滑槽。这样,滑槽的设置便于引导限位销快速插入,方便快捷。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是:本技术的推车不仅结构简洁,伸缩自如且操作方便,而且使用安全性能高,本推车的后调节单元上的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以及联动杆均是拥有独立连接约束点,如此一来即便单个部分失去连接,即车架还是能保持完全展开的样式,不会影响其使用,保证安全性,值得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面使用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背面使用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背面半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背面全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车架1,侧支架2,前车轮3,后车轮4,前支杆5,后支杆6,扶手杆7,调节装置8,前调节单元9,后调节单元10,限位单元11,第四调节杆12,上调节部13,下调节部14,中联动部15,第一调节杆16,第二调节杆17,联动杆18,调节手柄19,限位销20,连接座21,L型外耳22,第一插柱23,第二插柱24,限位挡块25,滑槽26,推车手柄2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附图:这种折叠式婴儿车,包括车架1,车架1包括一对左右分布的侧支架2、安装于侧支架2上的前车轮3、后车轮4,侧支架2包括前支杆5、与前支杆5转动连接配合且安装有推车手柄27的后支杆6以及转动连接于前支杆5、后支杆6上的扶手杆7,其中前车轮3固定连接于前支杆5底端,后车轮4固定连接于后支杆6底端;两侧支架2之间安装有调节装置8,调节装置8包括前调节单元9和后调节单元10,前调节单元9与两前支杆5以及两后支杆6转动连接配合,前调节单元9置于两前支杆5以及两后支杆6内侧,后调节单元10与两后支杆6铰接配合,后调节单元10置于两后支杆6外侧,后调节单元10上设有限位单元11;前调节单元9包括一对第四调节杆12,两第四调节杆12之间呈交叉设置,其中第四调节杆12两端端头分别与前支杆5、后支杆6转动连接;后调节单元10包括上下分布的上调节部13、下调节部14以及与上调节部13、下调节部14铰接配合的中联动部15,上调节部13包括一对内端端头前后叠加且铰接配合的第一调节杆16,第一调节杆16转动连接于后支杆6上,下调节部14包括一对内端端头前后叠加且铰接配合的第二调节杆17,第二调节杆17转动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式婴儿车,包括车架(1),车架(1)包括一对左右分布的侧支架(2)、安装于侧支架(2)上的前车轮(3)、后车轮(4),其特征是:所述侧支架(2)包括前支杆(5)、与前支杆(5)转动连接配合且安装有推车手柄(27)的后支杆(6)以及转动连接于前支杆(5)、后支杆(6)上的扶手杆(7),其中前车轮(3)固定连接于前支杆(5)底端,后车轮(4)固定连接于后支杆(6)底端;两所述侧支架(2)之间安装有调节装置(8),调节装置(8)包括前调节单元(9)和后调节单元(10),所述前调节单元(9)与两前支杆(5)以及两后支杆(6)转动连接配合,前调节单元(9)置于两前支杆(5)以及两后支杆(6)内侧,所述后调节单元(10)与两后支杆(6)铰接配合,后调节单元(10)置于两后支杆(6)外侧,所述后调节单元(10)上设有限位单元(11);/n所述前调节单元(9)包括一对第四调节杆(12),两第四调节杆(12)之间呈交叉设置,其中第四调节杆(12)两端端头分别与前支杆(5)、后支杆(6)转动连接;所述后调节单元(10)包括上下分布的上调节部(13)、下调节部(14)以及与上调节部(13)、下调节部(14)铰接配合的中联动部(15),所述上调节部(13)包括一对内端端头前后叠加且铰接配合的第一调节杆(16),第一调节杆(16)转动连接于后支杆(6)上,所述下调节部(14)包括一对内端端头前后叠加且铰接配合的第二调节杆(17),第二调节杆(17)转动连接于后支杆(6)上,所述中联动部(15)包括一对铰接配合且交叉设置的联动杆(18),所述联动杆(18)铰接连接于第一调节杆(16)、第二调节杆(17)上;所述限位单元(11)包括转动连接于置于前端的第二调节杆(17)上的调节手柄(19),所述调节手柄(19)与置于前端的第二调节杆(17)之间设有插于两者内的限位销(2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婴儿车,包括车架(1),车架(1)包括一对左右分布的侧支架(2)、安装于侧支架(2)上的前车轮(3)、后车轮(4),其特征是:所述侧支架(2)包括前支杆(5)、与前支杆(5)转动连接配合且安装有推车手柄(27)的后支杆(6)以及转动连接于前支杆(5)、后支杆(6)上的扶手杆(7),其中前车轮(3)固定连接于前支杆(5)底端,后车轮(4)固定连接于后支杆(6)底端;两所述侧支架(2)之间安装有调节装置(8),调节装置(8)包括前调节单元(9)和后调节单元(10),所述前调节单元(9)与两前支杆(5)以及两后支杆(6)转动连接配合,前调节单元(9)置于两前支杆(5)以及两后支杆(6)内侧,所述后调节单元(10)与两后支杆(6)铰接配合,后调节单元(10)置于两后支杆(6)外侧,所述后调节单元(10)上设有限位单元(11);
所述前调节单元(9)包括一对第四调节杆(12),两第四调节杆(12)之间呈交叉设置,其中第四调节杆(12)两端端头分别与前支杆(5)、后支杆(6)转动连接;所述后调节单元(10)包括上下分布的上调节部(13)、下调节部(14)以及与上调节部(13)、下调节部(14)铰接配合的中联动部(15),所述上调节部(13)包括一对内端端头前后叠加且铰接配合的第一调节杆(16),第一调节杆(16)转动连接于后支杆(6)上,所述下调节部(14)包括一对内端端头前后叠加且铰接配合的第二调节杆(17),第二调节杆(17)转动连接于后支杆(6)上,所述中联动部(15)包括一对铰接配合且交叉设置的联动杆(18),所述联动杆(18)铰接连接于第一调节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钭子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群英车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