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29886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7: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毡,包括上表面织物层、上胶粘黏层、上碳纤维填充层、下胶粘黏层、下表面织物层、橡胶层和下碳纤维填充层,所述上表面织物层下端设有上胶粘黏层,所述上胶粘黏层下端设有上碳纤维填充层,所述上碳纤维填充层下端设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下端设有下碳纤维填充层,所述下碳纤维填充层下端设有下胶粘黏层,所述下胶粘黏层下端设有下表面织物层,上表面织物层和下表面织物层为人造纤维制成的针织布单布,人造纤维布经高温炭化、活化、高温度处理而成,质轻柔软,具有丰富的微孔、高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吸附性能,可释放大量的负离子和远红外线、吸附、过滤及分解异味和有害物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毡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毡,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毡。
技术介绍
碳纤维毡是一种用碳纤维制成的毡。具有吸附广谱性,而且容量大,对汽油,醛类,酚类,醇类,烯烃等有机蒸汽吸附量比活性炭(GAC)大几倍到几十倍,对无机气体有很好的吸附性,活性碳纤维(ACF)是超越活性炭(GAC)的新型高效吸附材料,是一种新型的换代产品。它具有高度发达的微孔结构,吸附容量大,脱附速度快,净化效果好,它可以加工成多种规格的毡、丝、布。该产品具有耐热、耐酸、耐碱等特点。而现有碳纤维复合毡往往存在保温性能差、强度低等缺陷,在长期使用中碳纤维复合毡会在压力作用下变得更加扁实,导致变形,从而影响原本的工作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毡,从而解决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毡,包括上表面织物层、上胶粘黏层、上碳纤维填充层、下胶粘黏层、下表面织物层、橡胶层和下碳纤维填充层,所述上表面织物层下端设有上胶粘黏层,所述上胶粘黏层下端设有上碳纤维填充层,所述上碳纤维填充层下端设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下端设有下碳纤维填充层,所述下碳纤维填充层下端设有下胶粘黏层,所述下胶粘黏层下端设有下表面织物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表面织物层和下表面织物层为人造纤维制成的针织布单布,上表面织物层和下表面织物层的厚度为0.05~0.5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表面织物层通过上胶粘黏层上碳纤维填充层粘合连接,下表面织物层通过下胶粘黏层与下碳纤维填充层粘合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碳纤维填充层和下碳纤维填充层的总厚度为0.5~1mm,且上碳纤维填充层和下碳纤维填充层通过缝合线缝合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橡胶层表面设有若干个通孔,且橡胶层呈波浪状设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碳纤维填充层和下碳纤维填充层内部设有碳纤维,且碳纤维为通过淀粉发泡后的发泡碳纤维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毡,上表面织物层和下表面织物层为人造纤维制成的针织布单布,人造纤维布经高温炭化、活化、高温度处理而成,质轻柔软,具有丰富的微孔、高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吸附性能,可释放大量的负离子和远红外线、吸附、过滤及分解异味和有害物质,同时上碳纤维填充层和下碳纤维填充层内部设有碳纤维,且碳纤维为通过淀粉发泡后的发泡碳纤维材料,发泡碳纤维材料具有微孔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碳纤维复合毡保温性能,具有保温性能好的优点,最后通过橡胶层表面设有若干个通孔,且橡胶层呈波浪状设置,保证透气性的同时通过橡胶的恢复性,能够保证碳纤维复合毡的形态稳定,不会受到过度挤压而导致变形。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毡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毡的橡胶层正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表面织物层;2、上胶粘黏层;3、上碳纤维填充层;4、下胶粘黏层;5、下表面织物层;6、橡胶层;7、下碳纤维填充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毡,包括上表面织物层1、上胶粘黏层2、上碳纤维填充层3、下胶粘黏层4、下表面织物层5、橡胶层6和下碳纤维填充层7,上表面织物层1下端设有上胶粘黏层2,上胶粘黏层2下端设有上碳纤维填充层3,上碳纤维填充层3下端设有橡胶层6,橡胶层6下端设有下碳纤维填充层7,下碳纤维填充层7下端设有下胶粘黏层4,下胶粘黏层4下端设有下表面织物层5。优选的,上表面织物层1和下表面织物层5为人造纤维制成的针织布单布,上表面织物层1和下表面织物层5的厚度为0.05~0.5mm。优选的,上表面织物层1通过上胶粘黏层2上碳纤维填充层3粘合连接,下表面织物层5通过下胶粘黏层4与下碳纤维填充层7粘合连接。优选的,上碳纤维填充层3和下碳纤维填充层7的总厚度为0.5~1mm,且上碳纤维填充层3和下碳纤维填充层7通过缝合线缝合固定。优选的,橡胶层6表面设有若干个通孔,且橡胶层6呈波浪状设置。优选的,上碳纤维填充层3和下碳纤维填充层7内部设有碳纤维,且碳纤维为通过淀粉发泡后的发泡碳纤维材料。具体原理:使用时,上表面织物层1和下表面织物层5为人造纤维制成的针织布单布,人造纤维布经高温炭化、活化、高温度处理而成,质轻柔软,具有丰富的微孔、高的比表面积和优异的吸附性能,可释放大量的负离子和远红外线、吸附、过滤及分解异味和有害物质,同时上碳纤维填充层3和下碳纤维填充层7内部设有碳纤维,且碳纤维为通过淀粉发泡后的发泡碳纤维材料,发泡碳纤维材料具有微孔结构,能够有效提高碳纤维复合毡保温性能,具有保温性能好的优点,最后通过橡胶层6表面设有若干个通孔,且橡胶层6呈波浪状设置,保证透气性的同时通过橡胶的恢复性,能够保证碳纤维复合毡的形态稳定,不会受到过度挤压而导致变形。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毡,包括上表面织物层(1)、上胶粘黏层(2)、上碳纤维填充层(3)、下胶粘黏层(4)、下表面织物层(5)、橡胶层(6)和下碳纤维填充层(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织物层(1)下端设有上胶粘黏层(2),所述上胶粘黏层(2)下端设有上碳纤维填充层(3),所述上碳纤维填充层(3)下端设有橡胶层(6),所述橡胶层(6)下端设有下碳纤维填充层(7),所述下碳纤维填充层(7)下端设有下胶粘黏层(4),所述下胶粘黏层(4)下端设有下表面织物层(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毡,包括上表面织物层(1)、上胶粘黏层(2)、上碳纤维填充层(3)、下胶粘黏层(4)、下表面织物层(5)、橡胶层(6)和下碳纤维填充层(7),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织物层(1)下端设有上胶粘黏层(2),所述上胶粘黏层(2)下端设有上碳纤维填充层(3),所述上碳纤维填充层(3)下端设有橡胶层(6),所述橡胶层(6)下端设有下碳纤维填充层(7),所述下碳纤维填充层(7)下端设有下胶粘黏层(4),所述下胶粘黏层(4)下端设有下表面织物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碳纤维复合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织物层(1)和下表面织物层(5)为人造纤维制成的针织布单布,上表面织物层(1)和下表面织物层(5)的厚度为0.05~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富强吴世宝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强晟玻纤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