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腕关节仿生机构及机器人手臂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腕关节仿生机构及机器人手臂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工智能以及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并在一些领域内可以替代人类完成一系列的工作。在医疗领域,对于术后的患者,常需要术后的康复训练。传统的训练方式由治疗师协助患者进行术后康复训练。但是传统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治疗师与患者之间需要一对一服务,由于治疗师数量严重不足,导致每个治疗师负责的患者较多,而增加了治疗室的负担;在治疗师的辅助下,患者通常只接受来自治疗师的被动训练,而不能将主动训练和被动训练有效的结合起来。此外,治疗师采用分阶段的局部训练,忽视了整体训练的效果,限制了神经系统的恢复,导致患者不能进行全面的恢复。现有的康复机器人,与治疗师相比康复机器人灵活性严重不足,其中康复机器人的末端关节的灵活性尤为重要,腕关节运动灵活性能有效提高机器人的应用范围。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腕关节仿生机构,以辅助患者对于手腕的康复训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腕关节仿生机构,对于腕部受伤的患者,提供良好的辅助康复训练,帮助患者腕部的神经组织得到快速恢复。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手臂结构,包括上述的腕关节仿生机构,可以实现腕关节仿生机构绕其周向旋转,以模拟人体手腕的回转动作。如上构思,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腕关节仿生机构,包括:固定座,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 >连接叉,其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上,所述连接叉能够绕着第一轴线转动;限位件,其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上,所述限位件上开设有腰型槽,所述连接叉的另一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腰型槽内,所述限位件与所述连接叉共同绕着第二轴线转动;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呈夹角设置;以及驱动部件,其连接于所述连接叉,所述驱动部件能够驱动所述连接叉运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垂直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旋转轴和两个凸耳,两个所述凸耳相对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旋转轴转动地设置于两个所述凸耳的通孔内,所述连接叉铰接于所述旋转轴;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限位销和两个凸耳,两个所述凸耳相对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限位件的两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限位销依次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安装孔,以使所述限位件能够相对所述固定座旋转。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叉包括相互连接的叉体和连杆,所述叉体与所述旋转轴铰接,以使所述连接叉能够相对所述旋转轴转动,所述连杆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腰型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叉体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叉体形成容纳空间,所述旋转轴的部分容纳于所述容纳空间内。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叉体相对的位置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旋转轴上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贯穿孔通过销钉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件包括驱动马达、传动辊、换向辊及传动线,所述驱动马达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换向辊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传动辊设置于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轴上,所述传动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传动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旋转轴,所述传动线缠绕于所述换向辊上,使所述旋转轴能够带动所述连接叉转动,以实现所述腕关节仿生机构的内收与外展运动。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部件包括驱动马达、传动辊、换向辊及传动线,所述驱动马达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所述传动辊设置于所述驱动马达输出轴上,所述换向辊转动地设置于固定座上,所述传动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传动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限位销上,所述传动线缠绕于所述换向辊上,所述限位销与所述限位件连接,使得所述限位销带动所述限位件转动,以实现所述腕关节仿生机构的背屈与掌屈运动。一种机器人手臂结构,包括上述的腕关节仿生机构。进一步地,还包括:小臂,其包括转动连接的屈伸部和回转部,所述回转部的自由端连接于所述腕关节仿生机构,并能带动所述腕关节仿生机构绕着所述回转部的周向旋转。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出的腕关节仿生机构,包括固定座、连接叉和限位件。其中,固定座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连接叉一端铰接于第一连接组件上,连接叉能够绕着第一轴线转动,限位件铰接于第二连接组件上,限位件上开设有腰型槽,连接叉的另一端滑动地设置于腰型槽内,限位件与连接叉共同绕着第二轴线转动,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呈夹角设置。即连接叉分别可以绕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转动,使得连接叉可以实现圆周转动,以此来对应人体手腕的弯曲和旋转,进而可以辅助患者进行腕关节仿生机构的康复训练。本技术还提出一种机器人手臂结构,采用上述的腕关节仿生机构,通过三个自由度的转动,以模拟治疗师的操作手法,对人体手腕的掌曲、背曲、内收、外展以及回转进行动作模拟,实现人体腕关节运动模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机器人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腰关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腰关节结构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腰关节部分结构的爆炸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连接轴和旋转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提供的动力元件的爆炸图;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肩关节和机器人手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提供的肩关节和机器人手臂结构的爆炸图;图9是本技术提供的肩关节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提供的连接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提供的旋转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提供的小臂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提供的小臂的爆炸图;图14是本技术提供的腕关节仿生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提供的腕关节仿生机构的爆炸图。图中:1、移动平台;2、支撑柱;3、腰关节结构;4、上身结构;5、肩关节;6、机器人手臂结构;7、腕关节仿生机构;11、轮子;31、支撑座;32、传动齿轮;33、俯仰组件;34、侧摆组件;35、回弹件;36、驱动组件;51、连接架;52、第二驱动元件;53、驱动轴;61、安装座;62、大臂;63、小臂;71、固定座;72、凸耳;73、旋转轴;74、连接叉;75、限位件;76、驱动马达;77、限位销;78、扶持夹手;311、安装台;312、安装板;331、动力元件;332、支架;333、连接轴;341、活动架;342、旋转座;343、侧摆元件;344、传动轴;361、驱动齿轮;362、传动元件;611、第一驱动元件;621、连接部;622、旋转部;631、连接耳;632、第二齿圈;633、第五驱动元件;634、第二齿轮;635、回转部;636、轴承保持架;637、连接环;721、通孔;741、叉体;742、连杆;751、腰型槽;752、安装孔;3311、箱体;3312、电机一;3313、齿轮一;3314、齿轮二;3315、蜗杆一;33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腕关节仿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固定座(71),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n连接叉(74),其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上,所述连接叉(74)能够绕着第一轴线转动;/n限位件(75),其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上,所述限位件(75)上开设有腰型槽(751),所述连接叉(74)的另一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腰型槽(751)内,所述限位件(75)与所述连接叉(74)共同绕着第二轴线转动;/n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呈夹角设置;以及/n驱动部件,其连接于所述连接叉(74),所述驱动部件能够驱动所述连接叉(74)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腕关节仿生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座(71),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
连接叉(74),其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上,所述连接叉(74)能够绕着第一轴线转动;
限位件(75),其铰接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上,所述限位件(75)上开设有腰型槽(751),所述连接叉(74)的另一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腰型槽(751)内,所述限位件(75)与所述连接叉(74)共同绕着第二轴线转动;
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呈夹角设置;以及
驱动部件,其连接于所述连接叉(74),所述驱动部件能够驱动所述连接叉(74)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关节仿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垂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关节仿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还包括旋转轴(73)和两个凸耳(72),两个所述凸耳(72)相对设置于所述固定座(71)上,所述旋转轴(73)转动地设置于两个所述凸耳(72)的通孔(721)内,所述连接叉(74)铰接于所述旋转轴(73);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还包括限位销(77)和两个凸耳(72),两个所述凸耳(72)相对设置于所述固定座(71)上,所述限位件(75)的两端开设有安装孔(752),所述限位销(77)依次穿过所述通孔(721)和所述安装孔(752),以使所述限位件(75)能够相对所述固定座(71)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腕关节仿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叉(74)包括相互连接的叉体(741)和连杆(742),所述叉体(741)与所述旋转轴(73)铰接,以使所述连接叉(74)能够相对所述旋转轴(73)转动,所述连杆(742)滑动地设置于所述腰型槽(75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腕关节仿生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叉体(741)的数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春宝,刘铨权,龙建军,尚万峰,申亚京,段丽红,陆志祥,夏金凤,孙正迪,陈晓娇,王同,毛志贤,韦建军,李伟光,吴正治,王玉龙,李华,张晓丽,陈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铭凯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