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用电子冷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2631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6: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实验室用电子冷凝装置,包括水箱、底座、制冷模块;底座位于水箱的底部,且底座与水箱为一体式结构;制冷模块安装在底座的底部,且制冷模块与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接;制冷模块由导冷块、半导体制冷片、散热器、散热风扇组成;散热风扇安装在散热器的底部,且散热风扇与散热器通过螺栓相连接;半导体制冷片放置于散热器的上方;导冷块栓安装在半导体制冷片的上方,且导冷块与散热器通过螺栓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实验室用电子冷凝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能耗低,制冷速度快,制冷效果好,冷却液冷却速度快,冷凝效果好,实用性强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出现问题和不足。

An electronic condensing device for laborato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室用电子冷凝装置
本技术涉及实验仪器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室用电子冷凝装置。
技术介绍
冷凝是气体或液体遇冷而凝结,如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水遇冷变成冰。温度越低,冷凝速度越快,效果越好。现有的实验仪器中有很多时候会用到需要降温冷凝的试验步骤,我国在这一方面通常采用玻璃冷凝管,该仪器需要通入自来水进行降温。但是该仪器使用的自来水水温在18-20摄氏度之间,水温高就会造成冷凝效果差,且由于冷凝管是玻璃材质换热效率本身就低,通常一个试验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既浪费水源又保证不了冷凝效果。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实验室用电子冷凝装置,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验室用电子冷凝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实验仪器中有很多时候会用到需要降温冷凝的试验步骤,我国在这一方面通常采用玻璃冷凝管,该仪器需要通入自来水进行降温。但是该仪器使用的自来水水温在18-20摄氏度之间,水温高就会造成冷凝效果差,且由于冷凝管是玻璃材质换热效率本身就低,通常一个试验需要数小时才能完成,既浪费水源又保证不了冷凝效果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实验室用电子冷凝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底座位于水箱的底部,且底座与水箱为一体式结构;制冷模块安装在底座的底部,且制冷模块与底座通过螺栓相连接;制冷模块由导冷块、半导体制冷片、散热器、散热风扇组成;散热风扇安装在散热器的底部,且散热风扇与散热器通过螺栓相连接;半导体制冷片放置于散热器的上方;导冷块栓安装在半导体制冷片的上方,且导冷块与散热器通过螺栓相连接;水箱盖扣合安装在水箱的上方;主控箱位于水箱盖一侧的上方,且主控箱与水箱盖为一体式结构;温控仪、水泵开关镶嵌安装在主控箱的外壁上,且温控仪与主控箱通过螺栓相连接;注液口开设在水箱盖的一侧;顶盖通过螺纹拧接方式安装在水箱盖的上方,且顶盖位于注液口的上方;进液口、出液口开设在水箱盖的另一侧;微型水泵通过螺栓安装在水箱盖另一侧的上方,且微型水泵的进水口与出液口通过塑料管相连接。本技术通过对实验室用电子冷凝装置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能耗低,制冷速度快,制冷效果好,冷却液冷却速度快,冷凝效果好,实用性强的优点。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水箱为矩形槽状结构,且水箱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容纳导冷块的矩形条状凹槽,导冷块的上部贯穿水箱位于水箱的内部的设置,导冷块延伸至水箱的内部与冷却液直接接触,两者之间进行热交换,对水箱内部的冷却液进行降温,提高冷凝效果。2、本技术制冷模块为半导体制冷模块,且制冷模块在水箱的底部对称安装有两处的设置,半导体制冷模块具有能耗低、制冷速度快、制冷效果好等优点,安装有两处进一步提高了冷却液的冷却效果。3、本技术水箱的内部储存有-25℃的发动机冷却液,冷却液经注液口注入水箱内部的设置,温度远低于实验中常用的自来水,具有较强的冷却效果,提高了冷凝效果。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水箱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水箱盖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制冷模块结构示意图。图中:水箱1、底座2、制冷模块3、水箱盖4、主控箱5、温控仪6、水泵开关7、注液口8、顶盖9、微型水泵10、进液口11、出液口12、导冷块301、半导体制冷片302、散热器303、散热风扇30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见图1至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实验室用电子冷凝装置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包括水箱1、底座2、制冷模块3、水箱盖4、主控箱5、温控仪6、水泵开关7、注液口8、顶盖9、微型水泵10、进液口11、出液口12、导冷块301、半导体制冷片302、散热器303、散热风扇304。底座2位于水箱1的底部,且底座2与水箱1为一体式结构;制冷模块3安装在底座2的底部,且制冷模块3与底座2通过螺栓相连接;制冷模块3由导冷块301、半导体制冷片302、散热器303、散热风扇304组成;散热风扇304安装在散热器303的底部,且散热风扇304与散热器303通过螺栓相连接;半导体制冷片302放置于散热器303的上方;导冷块301栓安装在半导体制冷片302的上方,且导冷块301与散热器303通过螺栓相连接;水箱盖4扣合安装在水箱1的上方;主控箱5位于水箱盖4一侧的上方,且主控箱5与水箱盖4为一体式结构;温控仪6、水泵开关7镶嵌安装在主控箱5的外壁上,且温控仪6与主控箱5通过螺栓相连接;注液口8开设在水箱盖4的一侧;顶盖9通过螺纹拧接方式安装在水箱盖4的上方,且顶盖9位于注液口8的上方;进液口11、出液口12开设在水箱盖4的另一侧;微型水泵10通过螺栓安装在水箱盖4另一侧的上方,且微型水泵10的进水口与出液口12通过塑料管相连接。具体的,水箱1为矩形槽状结构,且水箱1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容纳导冷块301的矩形条状凹槽,导冷块301的上部贯穿水箱1位于水箱1的内部。具体的,制冷模块3为半导体制冷模块,且制冷模块3在水箱1的底部对称安装有两处。具体的,水箱1的内部储存有-25℃的发动机冷却液,冷却液经注液口8注入水箱1内部。具体的,温控仪6采用型号为STC-001型的制冷专用温控仪。具体的,微型水泵10的进水口与出液口12通过塑料管相连接,且塑料管的底端延伸至水箱1内侧的底部。实验室用电子冷凝装置的具体实施步骤:旋拧打开顶盖9,将-25℃的发动机冷却液注入水箱1内部,将微型水泵10的进水口与出液口12通过塑料管相连接,并将塑料管插入水箱1的底部,然后将微型水泵10的出水口与玻璃冷凝管(图中未涉及)的进水口通过塑料管相连接,玻璃冷凝管的出水口与进液口11通过塑料管相连接,通过温控仪6开启制冷模块3对水箱1内部的冷却液进行降温,温控仪6上显示有冷却液的温度,通过水泵开关7开启微型水泵10,微型水泵10将水箱1内的冷却液输送至玻璃冷凝管内对冷凝管降温,完成降温置换热量后的冷却液通过塑料管进入水箱1后继续降温,以此往复循环。综上:该一种实验室用电子冷凝装置,通过水箱为矩形槽状结构,且水箱的底部开设有用于容纳导冷块的矩形条状凹槽,导冷块的上部贯穿水箱位于水箱的内部的设置,导冷块延伸至水箱的内部与冷却液直接接触,两者之间进行热交换,对水箱内部的冷却液进行降温,提高冷凝效果;通过制冷模块为半导体制冷模块,且制冷模块在水箱的底部对称安装有两处的设置,半导体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室用电子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1)、底座(2)、制冷模块(3)、水箱盖(4)、主控箱(5)、温控仪(6)、水泵开关(7)、注液口(8)、顶盖(9)、微型水泵(10)、进液口(11)、出液口(12)、导冷块(301)、半导体制冷片(302)、散热器(303)、散热风扇(304);/n所述底座(2)位于水箱(1)的底部,且底座(2)与水箱(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制冷模块(3)安装在底座(2)的底部,且制冷模块(3)与底座(2)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制冷模块(3)由导冷块(301)、半导体制冷片(302)、散热器(303)、散热风扇(304)组成;所述散热风扇(304)安装在散热器(303)的底部,且散热风扇(304)与散热器(303)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02)放置于散热器(303)的上方;所述导冷块(301)栓安装在半导体制冷片(302)的上方,且导冷块(301)与散热器(303)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水箱盖(4)扣合安装在水箱(1)的上方;所述主控箱(5)位于水箱盖(4)一侧的上方,且主控箱(5)与水箱盖(4)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温控仪(6)、水泵开关(7)镶嵌安装在主控箱(5)的外壁上,且温控仪(6)与主控箱(5)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注液口(8)开设在水箱盖(4)的一侧;所述顶盖(9)通过螺纹拧接方式安装在水箱盖(4)的上方,且顶盖(9)位于注液口(8)的上方;所述进液口(11)、出液口(12)开设在水箱盖(4)的另一侧;所述微型水泵(10)通过螺栓安装在水箱盖(4)另一侧的上方,且微型水泵(10)的进水口与出液口(12)通过塑料管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室用电子冷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1)、底座(2)、制冷模块(3)、水箱盖(4)、主控箱(5)、温控仪(6)、水泵开关(7)、注液口(8)、顶盖(9)、微型水泵(10)、进液口(11)、出液口(12)、导冷块(301)、半导体制冷片(302)、散热器(303)、散热风扇(304);
所述底座(2)位于水箱(1)的底部,且底座(2)与水箱(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制冷模块(3)安装在底座(2)的底部,且制冷模块(3)与底座(2)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制冷模块(3)由导冷块(301)、半导体制冷片(302)、散热器(303)、散热风扇(304)组成;所述散热风扇(304)安装在散热器(303)的底部,且散热风扇(304)与散热器(303)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302)放置于散热器(303)的上方;所述导冷块(301)栓安装在半导体制冷片(302)的上方,且导冷块(301)与散热器(303)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水箱盖(4)扣合安装在水箱(1)的上方;所述主控箱(5)位于水箱盖(4)一侧的上方,且主控箱(5)与水箱盖(4)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温控仪(6)、水泵开关(7)镶嵌安装在主控箱(5)的外壁上,且温控仪(6)与主控箱(5)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注液口(8)开设在水箱盖(4)的一侧;所述顶盖(9)通过螺纹拧接方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福钦张继祖王振华张笑吟
申请(专利权)人:莱州鹏洲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