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气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2227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5:02
本公开的通气部件具备:支撑体,具有在通气部件安装于壳体的开口时成为壳体的内外的通气路的贯通孔;及通气膜,配置于支撑体并盖住贯通孔,支撑体具有:支撑部,具有贯通孔,并配置有通气膜;及插入部,从支撑部延伸出且在前端具有爪部,插入部在向开口插入而爪部通过开口的期间,向接近通气部件的中心轴的方向挠曲,将通过了开口的爪部卡止于壳体而将通气部件固定于开口,通气部件具有限动部,该限动部将向开口插入时的插入部的向上述方向的挠曲限制在使插入部进行弹性变形的范围内。在本公开的通气部件中,即使在相对于开口而倾斜地插入插入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插入部可靠地固定于壳体的开口。

Ventilating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通气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在壳体的开口的通气部件。
技术介绍
在灯、逆变器、转换器、ECU(ElectronicControlUnit:电子控制单元)、电池组、雷达及相机等车载用电气安装件及家用、医疗用、办公室用等的各种电子设备的壳体上,有时安装有用于确保壳体的内外的通气或缓和壳体内部的压力变动的通气部件。通气部件除了要求通气性以外,根据安装的具体的电气安装件等,也要求防止灰尘向壳体内进入的防尘性、防止水进入的防水性、防止油进入的防油性及防止盐进入的耐CCT性等各种特性。专利文献1公开了能满足通气性及要求的各种特性的通气部件。专利文献1公开的通气部件如图13所示。图13所示的通气部件101具备支撑体102和通气膜104。支撑体102具有:支撑部102a,对通气膜104进行支撑;及插入部102b,形成于支撑部102a的一侧。在支撑部102a的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103,以覆盖贯通孔103的方式将通气膜104配置于支撑部102a。插入部102b是与壳体107的开口108大致同径的圆柱状,沿着周向被分割成多个。插入部102b具有六个腿部102h。六个腿部102h中的三个腿部102h具有爪部102c。具有爪部102c的腿部102h与不具有爪部102c的腿部102h沿着周向交替配置。不具有爪部102c的腿部102h为了提高向开口108固定的固定后的通气部件101的稳定性而设置。因此,在沿着通气部件101的中心轴110从腿部102h的前端侧观察时,不具有爪部102c的腿部102h的外周面和具有爪部102c的插入部102h的外周面处于以中心轴110为中心的同一假想圆上。通气部件101通过将插入部102b向开口108插入而固定于开口108。在向开口108插入时,爪部102c与开口108的壁面接触,由此具有爪部102c的腿部102h向通气部件101的中心轴110的方向挠曲。当原封不动地压入通气部件101时,爪部102c在开口108通过而腿部102h的向上述方向的挠曲消除,并且通过挠曲的消除而在壳体107的内表面卡止的爪部102c成为锚定器,通气部件101被固定于开口108。在壳体107与支撑体102之间配置有密封部件109。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4742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向开口108固定通气部件101时,有时插入部102b相对于开口108倾斜地插入。特别是在向处于无法目视确认的位置的开口108、设于壳体的倾斜面上的开口108、或者难以通过设备进行通气部件101的自动插入及固定的开口108固定通气部件101时,插入部102b容易被倾斜地插入。此时,具有爪部102c的腿部102h中的最初与开口108的壁面接触的腿部102h的挠曲比其他腿部102h的挠曲大。在该状态下,当在不修正插入部102b的插入方的情况下进一步压入通气部件101时,最初与壁面接触的腿部102h的挠曲过度增大,腿部102h会受到损伤。当腿部102h损伤时,会产生即使爪部102c通过了开口108,该腿部102h的挠曲也不消除,基于爪部102c的向壳体107的内表面的可靠的卡止变得困难,或者在极端的例子中,过度地挠曲的腿部102h破坏而从支撑体102脱离这样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具有爪部的插入部且插入部向壳体的开口插入而被固定于该开口的通气部件,即使在插入部相对于开口倾斜地插入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插入部可靠地固定于壳体的开口。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气部件,安装于壳体的开口,上述通气部件具备:支撑体,具有在安装于上述开口时成为上述壳体的内外的通气路的贯通孔;及通气膜,配置于上述支撑体并盖住上述贯通孔,上述支撑体具有:支撑部,具有上述贯通孔,并配置有上述通气膜;及插入部,从上述支撑部延伸出且在前端具有爪部,上述插入部在向上述开口插入而上述爪部通过上述开口的期间,向接近上述通气部件的中心轴的方向挠曲,将通过了上述开口的上述爪部卡止于上述壳体而将上述通气部件固定于上述开口,上述通气部件具有限动部,上述限动部将上述插入部的向上述开口插入时的向上述方向的挠曲限制在使该插入部进行弹性变形的范围内。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通气部件中,在向开口插入时的具有爪部的插入部的向上述方向的挠曲由限动部限制在使该插入部进行弹性变形的范围内。弹性变形的范围的挠曲在爪部通过了开口之后可靠地消除。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通气部件中,即使在具有爪部的插入部相对于壳体的开口倾斜地插入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该插入部可靠地固定于壳体的开口。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通气部件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通气部件的一例的剖视图。图3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通气部件的一例的侧视图。图3B是图3A所示的通气部件的仰视图。图3C是图3A所示的通气部件的立体图。图4A是表示在图3A~C所示的通气部件中插入部的挠曲被限动部阻止的状态的侧视图。图4B是表示在图3A~C所示的通气部件中插入部的挠曲被限动部阻止的状态的仰视图。图4C是表示在图3A~C所示的通气部件中插入部的挠曲被限动部阻止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关于本专利技术的通气部件的一例,表示插入部倾斜地插入于开口的状态的一例的局部剖视图。图6是关于本专利技术的通气部件的一例,表示在壳体的开口通过的状态的一例的俯视图。图7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通气部件的另一例的仰视图。图7B是图7A所示的通气部件的立体图。图8A是表示在图7A~B所示的通气部件中插入部的挠曲被限动部阻止的状态的仰视图。图8B是表示在图7A~B所示的通气部件中插入部的挠曲被限动部阻止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通气部件的又一例的仰视图。图9B是图9A所示的通气部件的立体图。图10A是表示在图9A~B所示的通气部件中插入部的挠曲被限动部阻止的状态的仰视图。图10B是表示在图9A~B所示的通气部件中插入部的挠曲被限动部阻止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1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通气部件的再一例的仰视图。图11B是图11A所示的通气部件的立体图。图12A是表示在图11A~B所示的通气部件中插入部的挠曲被限动部阻止的状态的仰视图。图12B是表示在图11A~B所示的通气部件中插入部的挠曲被限动部阻止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以往的通气部件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公开的第一形态的通气部件是安装于壳体的开口的通气部件,上述通气部件具备:支撑体,具有在安装于上述开口时成为上述壳体的内外的通气路的贯通孔;及通气膜,配置于上述支撑体并盖住上述贯通孔,上述支撑体具有:支撑部,具有上述贯通孔,并配置有上述通气膜;及插入部,从上述支撑部延伸出且在前端具有爪部,上述插入部在向上述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气部件,安装于壳体的开口,所述通气部件具备:/n支撑体,具有在安装于所述开口时成为所述壳体的内外的通气路的贯通孔;及/n通气膜,配置于所述支撑体并盖住所述贯通孔,/n所述支撑体具有:/n支撑部,具有所述贯通孔,并配置有所述通气膜;及/n插入部,从所述支撑部延伸出且在前端具有爪部,所述插入部在向所述开口插入而所述爪部通过所述开口的期间,向接近所述通气部件的中心轴的方向挠曲,将通过了所述开口的所述爪部卡止于所述壳体而将所述通气部件固定于所述开口,/n所述通气部件具有限动部,所述限动部将所述插入部的向所述开口插入时的向所述方向的挠曲限制在使该插入部进行弹性变形的范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428 JP 2017-0903761.一种通气部件,安装于壳体的开口,所述通气部件具备:
支撑体,具有在安装于所述开口时成为所述壳体的内外的通气路的贯通孔;及
通气膜,配置于所述支撑体并盖住所述贯通孔,
所述支撑体具有:
支撑部,具有所述贯通孔,并配置有所述通气膜;及
插入部,从所述支撑部延伸出且在前端具有爪部,所述插入部在向所述开口插入而所述爪部通过所述开口的期间,向接近所述通气部件的中心轴的方向挠曲,将通过了所述开口的所述爪部卡止于所述壳体而将所述通气部件固定于所述开口,
所述通气部件具有限动部,所述限动部将所述插入部的向所述开口插入时的向所述方向的挠曲限制在使该插入部进行弹性变形的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气部件,其中,
所述支撑部还具有独立于所述插入部的所述限动部,
所述限动部通过与在向所述开口插入时向所述方向挠曲的所述插入部接触,而将所述插入部的向所述方向的挠曲限制在使该插入部进行弹性变形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气部件,其中,
所述限动部是从所述支撑部延伸出的柱状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通气部件,其中,
所述支撑体具有两个以上的所述插入部,
在沿着所述中心轴从所述前端侧观察时,所述两个以上的插入部被配置成与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的假想的圆重叠并沿着所述圆相互分离,
在沿着所述中心轴从所述前端侧观察时,所述限动部以与所述圆重叠的方式配置在沿着所述圆相互相邻的所述插入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气部件,其中,
在沿着所述中心轴从所述前端侧观察时,
与所述限动部的外周面相切的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的假想的圆的直径为与所述插入部的外周面相切的以所述中心轴为中心的假想的圆的直径以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矢野阳三仲山雄介
申请(专利权)人: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