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以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2172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200)具备:基板(4),具有安装了多个光源(3)的表面;框体(12),规定了开口;扩散板(9),以与底板部(50)相对地配置,由此关闭该开口;管道(14),具有吸气口(303)和排气口(24);风扇(15),在管道(14)内生成气流;第1流路(P1);及第2流路(P2)。第1流路(P1)将由扩散板(9)关闭的框体(12)的内侧的空间与管道(14)的内侧连通。框体(12)经由设计于底板部(50)或侧板部(52)的第1开口(55)而与形成在管道(14)的吸气口(303)与排气口(24)之间的文丘里部(140)连接。第2流路(P2)经由设计于底板部(50)或侧板部(52)的第2开口(56)在不与管道(14)连接的情况下使框体(12)内外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照明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装置和具备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照明装置的一个例子的背光灯在作为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被用于照射液晶面板。背光灯具有被安装于基板的光源和将从光源射出的光关在里面的框体。当点亮背光灯时,背光灯的光源产生热。被填充于液晶面板内部的液晶分子由于高温而发生变性,所以当在产生的热无法充分地向框体外侧释放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显示缺陷。特别是,近年的液晶显示装置在高亮度化方面长足发展。伴随着高亮度化,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使用的光源的数量或者被输入到光源的电流量增加,所以与散热相关的问题变得突出。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将安装有光源(也是热源)的基板装在作为框体的一部分的金属制底盘上。〔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297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当通过光源数量的增加或者被输入到光源的电流增大而使光源整体的发光亮度增大时,从光源整体产生的热量也同时增大。在这种情况下,专利文献1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散热构造无法充分地将来自基板的热释放到框体外侧,液晶面板等的温度上升从而有可能产生显示缺陷。本专利技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框体内侧的温度上升的照明装置和具备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具备:基板,具有安装有多个光源的表面;框体,具有保持所述基板的底板部和包围所述底板部的侧板部,由所述侧板部的端部来规定开口;扩散板,与所述底板部相对地配置,由此关闭所述开口;管道,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气流生成器,在所述管道内生成气流;文丘里部,形成在所述管道的所述吸气口与所述排气口之间,使被所述扩散板关闭的所述框体的内侧的空间与所述管道的内侧连通;第1流路,经由设计于所述底板部或者所述侧板部上的第1开口而连接起来;以及第2流路,经由设计于所述底板部或者所述侧板部上的第2开口,在不与所述管道连接的情况下使所述框体的内外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具备所述照明装置、显示面板和外封装件,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面,并控制光的透射率来生成所述图像,所述光是从所述光源经由所述扩散板再从所述显示面的相反面进入的,所述外封装件容纳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扩散板、所述基板和所述框体,所述管道与所述气流生成器被配置于所述底板部与所述外封装件上位于所述底板部对面的相对部之间。本专利技术的显示装置具备所述照明装置、显示面板和外封装件,所述显示面板具有显示图像的显示面,并控制光的透射率来生成所述图像,所述光是从所述光源经由所述扩散板再从所述显示面的相反面进入的,所述外封装件容纳所述显示面板、所述扩散板、所述基板和所述框体,所述气流生成器被配置于所述底板部与所述外封装件上位于所述底板部对面的相对部之间,所述管道由形成于所述底板部与所述相对部中的至少一处的鳍状的多个凸部来构成。〔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照明装置和具备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中,利用文丘里部的文丘里效应,能够将由于光源的热而变热的框体内空气释放到框体外,能够抑制框体内侧的温度上升。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图2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截面图。图3A是示出图2的板状部件的第1变形例的截面图。图3B是示出图2的板状部件的第2变形例的截面图。图3C是示出图2的板状部件的第3变形例的截面图。图4A是示出图1的后机架背面的管道的第1变形例的示意图。图4B是示出图1的后机架背面的管道的第2变形例的示意图。图5是第2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图6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图7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截面图。图8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变形例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0的截面图。液晶显示装置100具备显示图像(包含影像)的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对液晶面板1照射光的背光灯(照明装置)200和容纳它们的外封装件2。背光灯200具备作为光源一个例子的多个LED(Light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3、安装有多个LED3的基板4和后机架5。多个LED3纵横地配置在基板4的表面上,能够实现所希望的亮度的数量的LED3被安装在基板4的表面上。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实现高亮度的液晶显示装置100,使LED3之间的间距足够小。当将LED3之间的间距设定得足够小时,能够实现高亮度的液晶显示装置100,并且能够使得难以产生液晶面板1的亮度不均。从散热观点来看,基板4优选由例如铝等导热性高的金属构成。在此,在本说明书中,所谓散热包括了将液晶显示装置100带有的热放出到液晶显示装置100的外部的情况,作为该散热的结果,能够抑制液晶面板1的温度上升。在基板4的表面上使用铜箔图案40(参照图2)形成用于向LED3输送电流的布线。使用铜箔图案40形成的布线电连接于未图示的驱动电路。通过将由该驱动电路供给的电力变换为光,LED3发光。后机架5具备:具有矩形形状平面的底板部50;沿着底板部50的端部围绕设置且倾斜地立起的侧板部52;从侧板部52起与底板部50平行地延伸的延伸部53;沿着侧板部52的端部围绕设置且与底板部50的上述平面平行地扩展的框状的边缘部54。在底板部50中,以与基板4上的多个LED3各自的光轴位置重叠的方式形成有多个贯通孔51(参照图2)。与贯通底板部50的朝向垂直的平面上,贯通孔51的形状例如是圆形。侧板部52上,设置有使后机架5的内外连通的第1开口55和第2开口56。第1开口55和第2开口56例如是在侧板部52的一整个面上延伸的狭缝状。除了这种情况之外,第1开口55和第2开口56也可以是例如多个圆形的孔形状,进一步而言还可以形成在底板部50。第1开口55可以设计成垂直于侧板部52,如图所示,优选设计成以沿着后述的管道14内的气流的方式相对于侧板部52倾斜。延伸部53从侧板部52延伸到外封装件2,将外封装件2内的空间分离成构成管道14的区域和不构成管道14的区域。另外,延伸部53也可以不是后机架5的一部分,而是与后机架5分开构成。在本说明书中,用语“外侧”是表示从相应的部件离开的方向,而“内侧”是表示其相反方向(例如朝向该部件的重心的方向)。只要没有其他说明,在构成显示装置100的部件中,将朝向显示装置100的外侧和内侧的面分别称之为外表面和内表面。例如,将底板部50中的朝向后机架5的外侧的面称为底板部50的外表面,将朝向其相反侧的面(相反面)称之为底板部50的内表面。另外,在侧板部52中也是同样地,将侧板部52中的朝向后机架5的外侧的面称之为侧板部52的外表面,将其相反面称之为内表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4被配置于后机架5的底板部50的外侧。基板4以螺丝固定于后机架5的底板部50的方式被保持。后机架5的底板部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照明装置,具备:/n基板,具有安装有多个光源的表面;/n框体,具有保持所述基板的底板部和包围所述底板部的侧板部,由所述侧板部的端部来规定开口;/n扩散板,与所述底板部相对地配置,由此关闭所述开口;/n管道,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n气流生成器,在所述管道内生成气流;/n文丘里部,形成在所述管道的所述吸气口与所述排气口之间,使被所述扩散板关闭的所述框体的内侧的空间与所述管道的内侧连通;/n第1流路,经由设计于所述底板部或者所述侧板部上的第1开口而连接起来;以及/n第2流路,经由设计于所述底板部或者所述侧板部上的第2开口,在不与所述管道连接的情况下使所述框体的内外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照明装置,具备:
基板,具有安装有多个光源的表面;
框体,具有保持所述基板的底板部和包围所述底板部的侧板部,由所述侧板部的端部来规定开口;
扩散板,与所述底板部相对地配置,由此关闭所述开口;
管道,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
气流生成器,在所述管道内生成气流;
文丘里部,形成在所述管道的所述吸气口与所述排气口之间,使被所述扩散板关闭的所述框体的内侧的空间与所述管道的内侧连通;
第1流路,经由设计于所述底板部或者所述侧板部上的第1开口而连接起来;以及
第2流路,经由设计于所述底板部或者所述侧板部上的第2开口,在不与所述管道连接的情况下使所述框体的内外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具有1个或者多个折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体的所述底板部上形成有多个贯通孔,
所述基板以所述多个光源各自的光轴与所述多个贯通孔分别重叠的方式,在所述框体的外侧被保持在所述框体的所述底板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寺川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