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JUKI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基板组装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20774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4: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基板组装装置,其将多个作业并行地实施,并且实现省空间化。针对基板(W)实施部件的组装作业的基板组装装置(1)构成为,具有:第1机器人(20),其针对基板的表面从上侧实施作业;以及第2机器人(40),其针对基板的背面从下侧实施作业,将第1机器人设置于装置上侧,将第2机器人设置于装置下侧,实现设置空间的省空间化。

Base plate assembly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板组装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板组装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通过多个种类的基板组装装置构建生产线,在生产线中针对被输送的基板实施部件的安装作业等各种作业。例如,在作为基板组装装置的一种的安装装置中,通过吸嘴从供给器拾取部件,在基板的规定位置处使吸嘴下降,由此在基板的表面对部件进行安装。在如上所述的基板组装装置中作业内容受限,对于一部分的作业需要进行手动作业。近年来,将通过手动作业进行的作业由垂直多关节机器人进行,由此生产线的自动化及省人力化的措施得到发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029142号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基板组装装置,能够提高基板的生产率,但与作业者的手动作业相比较,必须将设置空间确保得宽阔。特别地,为了针对基板实施多个作业,必须沿生产线设置多台基板组装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基板组装装置,该基板组装装置能够具有下述效果,即,能够并行地实施多个作业,并且实现省空间化。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基板组装装置,其针对基板实施部件的组装作业,该基板组装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第1机器人,其针对所述基板的表面从实施作业;以及第2机器人,其针对所述基板的背面从下侧实施作业,所述第1机器人设置于装置上侧,所述第2机器人设置于装置下侧。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第1机器人和第2机器人针对基板的表面及背面并行地实施作业,因此能够提高针对基板的作业效率。另外,装置上侧的第1机器人和装置下侧的第2机器人设置于同一设置空间,因此能够实现基板组装装置的省空间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组装装置的外观斜视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组装装置的装置内部的斜视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组装装置的装置上侧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机械手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组装装置的装置下侧的局部放大图。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组装装置的控制框图。图7A、图7B、图7C是本实施方式的第1校正处理的说明图。图8A、图8B是本实施方式的第2校正处理的说明图。标号的说明1:基板组装装置19:部件供给装置20:第1机器人24:第1机器人的机械手工具25:吸嘴27:拍摄部28:高度传感器33:第1机器人的工具存放处40:第2机器人44:第2机器人的机械手工具45:螺丝刀46:螺钉供给装置48:第2机器人的工具存放处50:主控制器55:计算部56:校正部W:基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基板组装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组装装置的外观斜视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组装装置的装置内部的斜视图。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组装装置只不过是一个例子,能够适当变更。如图1所示,基板组装装置1构成为构建生产线的一部分,针对由输送单元17输送的基板W(参照图2)实施各种处理。基板组装装置1除了输送单元17的搬入口11及搬出口(未图示)等以外由框体10覆盖。在框体10的上部前表面,设置有将作业室内进行开闭的开闭门13,在开闭门13的相邻处设置有对各种信息进行显示的监视器14。在框体10的下部前表面,设置有在主控制器等的电气安装系统的维护时能够拆下的外装面板15。如图2所示,在基板组装装置1的框体10的内侧设置有:第1机器人20,其在装置上侧针对基板W的表面从上侧实施作业;以及第2机器人40,其在装置下侧针对基板W的背面从下侧实施作业。在装置上侧,设置有朝向第1机器人20的前方的作业区域对基板W进行输送的输送单元17。输送单元17由沿左右一对导轨的输送机18构成,在使基板W的两面露出的状态下将基板W定位于作业区域,以使得能够通过第1、第2机器人20、40接近(access)基板W的表面及背面。在如上所述的基板组装装置1中,能够将以往要进行手动作业这样的各种作业由第1、第2机器人20、40实施,但与作业者的作业空间相比较,必须将设置空间确保得宽阔。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组装装置1中,在装置上侧设置第1机器人20,在装置下侧设置第2机器人40,从上下两侧实施针对基板W的表面及背面的作业。通过第1、第2机器人20、40的并行作业,使生产率提高,并且实现设置空间的省空间化。下面,参照图3至图5,对基板组装装置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组装装置的装置上侧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机械手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组装装置的装置下侧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所示,装置上侧的第1机器人20构成为,将从部件供给装置19(参照图6)供给的部件安装于基板W的表面。第1机器人20是所谓的垂直多关节机器人,在支撑于旋转台21的机器人臂22的前端的机械手23装载有机械手工具24。旋转台21相对于设置面能够绕垂直轴旋转地设置,机器人臂22相对于旋转台21能够摆动地被连结。机器人臂22连结有多个臂部,通过伺服电动机等对各臂部的关节的角度进行控制,由此将机械手工具24的前端调整为期望的位置及角度。如图4所示,在机械手23设置有机械手工具24(参照图3)的连接部29,在该连接部29能够装卸地装载有机械手工具24。在机械手工具24的前端,设置有能够绕θ旋转的吸嘴25(参照图3)。另外,在机械手23经由托架26而设置有拍摄部27和高度传感器28。通过拍摄部27对装置各部、基板W的基准标记进行拍摄而对吸嘴25的水平方向(XY方向)进行位置调整,通过高度传感器28对基板W、部件的高度进行检测而对吸嘴25的高度方向(Z方向)位置进行调整。返回至图3,在第1机器人20的前方如上所述设置有输送单元17,在第1机器人20的后方设置有设置台31,在该设置台31设置多个部件供给装置19。在第1机器人20的设置台31和输送单元17之间,设置有在第1机器人20的部件输送中对部件形状进行识别的识别单元32(参照图6)。识别单元32使发光部和受光部在水平方向相对,由受光部对从发光部朝向部件的激光或LED光进行受光。在发光部和受光部之间根据由第1机器人20旋转的部件的遮光宽度的变化而对部件形状等进行识别。在输送单元17的出口附近,以横跨左右一对输送机18的方式设置有工具存放处33,在工具存放处33准备有多个种类的机械手工具24。通过将工具存放处33设置于输送单元17的上方,从而实现了省空间化。在工具存放处33,除了装备有从左右对部件进行抓持的夹头吸嘴、对部件进行吸附的真空吸嘴等的专用机械手工具以外,还支撑有能够换装多个吸嘴的通用机械手工具。在工具存放处33的附近,设置有准备了多个吸嘴的吸嘴更换装置34,通用机械手工具的吸嘴由吸嘴更换装置34进行更换。机械手工具24能够更换地安装于第1机器人20,因此能够通过工具存放处33及吸嘴更换装置34而与部件的尺寸、形状相应地,对第1机器人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板组装装置,其针对基板实施部件的组装作业,/n该基板组装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n第1机器人,其针对所述基板的表面从上侧实施作业;以及/n第2机器人,其针对所述基板的背面从下侧实施作业,/n所述第1机器人设置于装置上侧,所述第2机器人设置于装置下侧。/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05 JP 2018-1078741.一种基板组装装置,其针对基板实施部件的组装作业,
该基板组装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第1机器人,其针对所述基板的表面从上侧实施作业;以及
第2机器人,其针对所述基板的背面从下侧实施作业,
所述第1机器人设置于装置上侧,所述第2机器人设置于装置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机器人将从部件供给装置供给的部件安装于所述基板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机器人将从螺钉供给装置供给的螺钉紧固于所述基板的背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机器人及所述第2机器人能够更换地安装有机械手工具,
在所述装置上侧及所述装置下侧设置有工具存放处,在该工具存放处准备有多个种类的机械手工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机器人与所述第1机器人相比形成为小型,定位于针对所述基板的作业区域的正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机器人对载置于所述基板的表面的部件进行按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田高史土田阳介松田和弥
申请(专利权)人:JUK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