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81643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包括灯条;灯条上的发光组件包括环形曲面的反光罩以及位于反光罩内的发光二极管和透镜。发光二极管出射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中心的出射光线会向大角度方向偏折,使得各角度出射的光线相对均匀。经过透镜后的小角度光线可以直接通过反光罩的开口向出光侧出射,经过透镜后的大角度光线会入射到反光罩上,经反光罩的反射将光线反射到开口向出光侧出射。由此,通过透镜和反光罩的配合,可以充分利用发光二极管的出射光,并且最大限度地收集光线,提高光能利用率;通过调整透镜和反光罩的曲率可以调整光线出射角度,从而使出光侧表面的照射光斑的能量相对均匀,提高背光模组出光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屏作为目前主流的显示屏,具有耗电量低、体积小、辐射低等优势。而液晶显示面板为非自发光面板,需要配合背光模组使用。背光模组分为侧入式背光模组以及直下式背光模组,侧入式背光模组虽然有厚度上的优势,但是随着大尺寸显示屏在电视机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侧入式背光模组在导光板远端能量较弱,即使加密散射微结构仍然难以改变其光学能量分布。在面临更大尺寸面板显示器时,双侧布灯的方法也难以解决上述问题,且价格较高。因此,直下式背光模组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但是,目前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出光效率较低,光源的出射光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出光的均匀性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用以提高光能利用率,改善背光出光均匀性。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以及位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侧的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灯条;所述灯条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多个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出光侧的透镜,以及环形曲面的反光罩;所述反光罩与所述电路板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发光二极管以及所述透镜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透镜,用于接收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出射光线并增大光线的出射角度;所述反光罩,用于将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出射光线反射至所述反光罩的开口出射。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环形曲面满足球面、椭圆面、抛物面、双曲面、三次曲面或自由曲面中的一种曲面对应的曲面函数。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反光罩的开口为圆形或多边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多个所述灯条,所述灯条沿第一方向延伸,各所述灯条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灯条上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组件的间距为第一间距;相邻两个所述灯条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灯条的所述第一间距相等,所述第一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间距。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相邻两个所述灯条上的所述发光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错位排列;相邻两个所述灯条上的所述发光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错开所述第一间距的一半。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位于所述背光模组边角处的所述发光组件中,所述反光罩包括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为所述发光二极管背离所在边角一侧的所述反光罩的部分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在靠近所述电路板一侧的部分曲面的斜率大于所述第一区域在远离所述电路板一侧的部分曲面的斜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区域在靠近所述电路板一侧的部分曲面垂直于所述电路板所在平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位于所述灯条出光侧且与所述灯条之间相距设定距离的扩散板,以及位于所述扩散板背离所述灯条一侧的光学膜片。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所述发光二极管与所述扩散板之间的距离为10-20mm;同一所述灯条上相邻两个所述发光组件之间的间距为50-100mm。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灯条;所述灯条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多个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出光侧的透镜,以及环形曲面的反光罩;所述反光罩与所述电路板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发光二极管以及所述透镜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透镜,用于接收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出射光线并增大光线的出射角度;所述反光罩,用于将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出射光线反射至所述反光罩的开口出射。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及背光模组,包括:背光模组以及位于背光模组出光侧的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包括:灯条;灯条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多个发光组件;发光组件包括:发光二极管,位于发光二极管出光侧的透镜,以及环形曲面的反光罩;反光罩与电路板形成容置空间,发光二极管以及透镜位于容置空间内;透镜,用于接收发光二极管的出射光线并增大光线的出射角度;反光罩,用于将发光二极管的出射光线反射至反光罩的开口出射。发光二极管出射的光线经过该透镜后中心的出射光线会向大角度方向偏折,使得各角度出射的光线相对均匀。环形曲面的反光罩包围着发光二极管和透镜,经过透镜后的小角度光线可以直接通过反光罩的开口向出光侧出射,经过透镜后的大角度光线会入射到反光罩上,经反光罩的反射将光线反射到开口向出光侧出射。由此,通过透镜和反光罩的配合,可以充分利用发光二极管的出射光,并且最大限度地收集光线,提高光能利用率;通过调整透镜和反光罩的曲率可以调整光线出射角度,从而使出光侧表面的照射光斑的能量相对均匀,提高背光模组出光均匀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介绍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灯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之二;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组件的光路原理图之一;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灯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之二;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灯条的排列结构示意图之一;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灯条的排列结构示意图之二;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光组件的光路原理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100以及位于背光模组100出光侧的显示面板20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可为液晶面板、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等显示设备,也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相册等移动终端,在此不做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装置中的背光模组100可为直下式背光模组,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制造成本比侧入式背光模组更低,且直下式背光模组的亮度高、对比度好、画质清晰、色域好、能量利用率高、模组均匀性好、结构简单,而且具有区域控制的优势。在实际应用中,背光模组中的光源可采用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的出光光型为朗伯型,大部分光线处在发光二极管出光侧的正上方周围,大角度的出射光线较少,这样会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模组以及位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侧的显示面板;/n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灯条;/n所述灯条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多个发光组件;/n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出光侧的透镜,以及环形曲面的反光罩;所述反光罩与所述电路板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发光二极管以及所述透镜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n所述透镜,用于接收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出射光线并增大光线的出射角度;/n所述反光罩,用于将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出射光线反射至所述反光罩的开口出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背光模组以及位于所述背光模组出光侧的显示面板;
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灯条;
所述灯条包括: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多个发光组件;
所述发光组件包括: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出光侧的透镜,以及环形曲面的反光罩;所述反光罩与所述电路板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发光二极管以及所述透镜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所述透镜,用于接收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出射光线并增大光线的出射角度;
所述反光罩,用于将所述发光二极管的出射光线反射至所述反光罩的开口出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曲面满足球面、椭圆面、抛物面、双曲面、三次曲面或自由曲面中的一种曲面对应的曲面函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罩的开口为圆形或多边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多个所述灯条,所述灯条沿第一方向延伸,各所述灯条沿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所述灯条上的相邻两个所述发光组件的间距为第一间距;相邻两个所述灯条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灯条的所述第一间距相等,所述第一间距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间距。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灯条上的所述发光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错位排列;相邻两个所述灯条上的所述发光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错开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庆凯李富琳郭汝海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