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结构及空气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1491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升降结构及空气净化器,升降结构包括:支撑部件(10);升降部件(20),可升降地设置在支撑部件(10)上,升降部件(20)具有打开出风口的打开状态及关闭出风口的关闭状态;连接机构,升降部件(20)在外力的作用下,通过连接机构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外力实现升降部件的升降,不需要对升降结构进行供电,有效的解决了空气净化器断电时动力组件失去动力导致升降头组件无法回复原位的问题。

Lifting structure and air pur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降结构及空气净化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升降结构及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目前,塔型空气净化器的出风口一般位于整机顶部,净化后的空气从出风口的格栅处吹出后扩散入室内空气,进而使空气在室内进行循环。并且出风口一直处于敞开状态会导致在机器不运行时室内污染物从出风口飘入机器内部,当再次开机时污染物又会从出风口直接吹出混入室内空气造成二次污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净化器升降头结构及空气净化器,该净化器升降头结构包括用于密封或打开出风口的升降头组件和用于驱动升降头组件升降移动的动力组件,动力组件包括与净化器机体紧固连接的导向固定板、滑动卡插于导向固定板上的升降构件和设于导向固定板下方以用于驱动升降构件升降移动的动力构件,升降构件的顶端卡于导向固定板上方并紧固连接升降头组件,升降构件的底端穿设延伸于导向固定板的下方并传动连接动力构件,升降构件的底端设有齿条,动力构件包括具有输出轴的电机和安装于输出轴上的齿轮,齿条与齿轮传动配合。一旦断电时动力组件会失去动力导致升降头组件无法恢复原位,此时出风口一直处打开状态,室内污染物从出风口飘入机器内部,当通电后污染物又会从出风口直接吹出混入室内空气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结构及空气净化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器断电时动力组件失去动力导致升级头组件无法回复原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升降结构,包括:支撑部件;升降部件,可升降地设置在支撑部件上,升降部件具有打开出风口的打开状态及关闭出风口的关闭状态;连接机构,升降部件在外力的作用下,通过连接机构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进一步地,连接机构包括:升降弹性件,设置在支撑部件和升降部件之间;锁定组件,具有将升降部件锁定在打开状态的第一锁定位置及将升降部件锁定在关闭状态的第二锁定位置,在外力和升降弹性件的作用下,锁定组件在第一锁定位置和第二锁定位置之间进行切换。进一步地,锁定组件包括:滑槽,设置在升降部件的外壁上,滑槽内具有第一锁定结构和第二锁定结构;配合件,配合件的连接端连接在支撑部件上,配合件的自由端伸入滑槽中,其中,自由端与第一锁定结构配合时,锁定组件处于第一锁定位置,自由端与第二锁定结构配合时,锁定组件处于第二锁定位置。进一步地,滑槽包括依次连接第一槽段、第二槽段、第三槽段及第四槽段,第一槽段、第二槽段、第三槽段及第四槽段围成心形,第三槽段和第二槽段及第四槽段和第一槽段对称设置,第二槽段和第三槽段的连接处设有第二锁定结构,第四槽段和第一槽段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锁定结构。进一步地,第四槽段的槽底面和第一槽段的槽底面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台阶,第一台阶形成第一锁定结构,和/或,第二槽段的槽底面和第三槽段的槽底面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台阶,第二台阶形成第二锁定结构,和/或,第一槽段、第二槽段、第三槽段及第四槽段的槽深沿逆时针方向逐渐变浅。进一步地,升降部件的外壁具有第一竖直壁,滑槽设置在第一竖直壁上,支撑部件具有与第一竖直壁配合的第二竖直壁,配合件设置在第二竖直壁上,和/或,配合件连接在支撑部件的外壁上,支撑部件具有避让配合件的自由端运动的避让开口,和/或,配合件包括L形段,L形段的短段形成自由端。进一步地,配合件包括L形段时,配合件还包括与L形段的长段连接的螺旋段,螺旋段形成连接端。进一步地,支撑部件上具有连接结构,螺旋段套设在连接结构上。进一步地,连接结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杆,每个连接杆的远离支撑部件的一端的外壁上具有限位凸起。进一步地,连接结构还包括固定柱,固定柱的第一端固定在支撑部件上,两个连接杆的朝向支撑部件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柱的第二端上。进一步地,升降部件和支撑部件之间设有对升降部件的升降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进一步地,导向结构包括设置在升降部件的外壁上的导向柱和设置在支撑部件的内壁上的导向槽,导向槽与导向柱配合。进一步地,支撑部件上设有开关,开关具有按压部,升降部件上具有与开关的按压部配合的驱动结构及避让按压部的避让结构,在升降部件处于打开状态时,驱动结构与按压部配合,在升降部件处于关闭状态时,避让结构与按压部配合。进一步地,驱动结构为驱动斜面,避让结构为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避让凹槽,驱动斜面形成在避让凹槽的槽壁上。进一步地,出风口形成在支撑部件的顶部上,升降部件可升降地设置在支撑部件内。进一步地,支撑部件包括外筒、连接在外筒内的中筒及连接在中筒的下端的内筒,中筒的外径从上向下逐渐减小,升降部件的上部与外筒、中筒之间形成出风风道,升降部件的下部与内筒配合。进一步地,支撑部件还包括连接在中筒的下端和内筒的上端的环体,环体上设有出风通孔,和/或,支撑部件还包括连接在内筒的下端的支撑环,和/或,升降部件包括伞面、连接在伞面上的上筒及连接在上筒的下端的下筒,上筒的外径从上向下逐渐减小,上筒与外筒、中筒配合,下筒与内筒配合。进一步地,升降弹性件抵接在支撑部件的底部和升降部件的底部之间。进一步地,升降部件的底部具有向下凸出的下限位凸台,支撑部件的底部具有向上凸出的上限位凸台,升降弹性件的上端套在下限位凸台上,升降弹性件的下端套在上限位凸台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上述的升降结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升降部件在外力的作用下,通过连接机构在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通过外力实现升降部件的升降,不需要对升降结构进行供电,有效的解决了空气净化器断电时动力组件失去动力导致升降头组件无法回复原位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升降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的升降结构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的升降结构的分解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的升降结构的B处放大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1的升降结构的剖开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5的升降结构的C处放大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1的升降结构的剖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支撑部件;11、避让开口;13、外筒;14、中筒;15、内筒;151、第二竖直壁;152、弧形壁;16、环体;161、出风通孔;17、支撑环;18、上限位凸台;19、第一直筒;20、升降部件;21、导向柱;22、驱动斜面;23、避让凹槽;24、伞面;25、上筒;26、下筒;261、第一竖直壁;27、下限位凸台;28、第二直筒;30、升降弹性件;41、滑槽;411、第一槽段;412、第二槽段;413、第三槽段;414、第四槽段;415、第一台阶;416、第二台阶;42、配合件;421、L形段;422、螺旋段;50、连接结构;51、连接杆;511、限位凸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支撑部件(10);/n升降部件(20),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10)上,所述升降部件(20)具有打开出风口的打开状态及关闭出风口的关闭状态;/n连接机构,所述升降部件(20)在外力的作用下,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关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部件(10);
升降部件(20),可升降地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10)上,所述升降部件(20)具有打开出风口的打开状态及关闭出风口的关闭状态;
连接机构,所述升降部件(20)在外力的作用下,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在所述打开状态和所述关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
升降弹性件(30),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10)和升降部件(20)之间;
锁定组件,具有将所述升降部件(20)锁定在所述打开状态的第一锁定位置及将所述升降部件(20)锁定在所述关闭状态的第二锁定位置,在所述外力和所述升降弹性件(30)的作用下,所述锁定组件在所述第一锁定位置和所述第二锁定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组件包括:
滑槽(41),设置在所述升降部件(20)的外壁上,所述滑槽(41)内具有第一锁定结构和第二锁定结构;
配合件(42),所述配合件(42)的连接端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件(10)上,所述配合件(42)的自由端伸入所述滑槽(41)中,
其中,所述自由端与所述第一锁定结构配合时,所述锁定组件处于所述第一锁定位置,所述自由端与所述第二锁定结构配合时,所述锁定组件处于所述第二锁定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41)包括依次连接第一槽段(411)、第二槽段(412)、第三槽段(413)及第四槽段(414),所述第一槽段(411)、所述第二槽段(412)、所述第三槽段(413)及所述第四槽段(414)围成心形,所述第三槽段(413)和所述第二槽段(412)及第四槽段(414)和所述第一槽段(411)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槽段(412)和所述第三槽段(413)的连接处设有所述第二锁定结构,所述第四槽段(414)和所述第一槽段(411)的连接处设有第一锁定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槽段(414)的槽底面和所述第一槽段(411)的槽底面的连接处形成第一台阶(415),所述第一台阶(415)形成所述第一锁定结构,和/或,所述第二槽段(412)的槽底面和所述第三槽段(413)的槽底面的连接处形成第二台阶(416),所述第二台阶(416)形成所述第二锁定结构,和/或,所述第一槽段(411)、所述第二槽段(412)、所述第三槽段(413)及所述第四槽段(414)的槽深沿逆时针方向逐渐变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部件(20)的外壁具有第一竖直壁,所述滑槽(41)设置在所述第一竖直壁上,所述支撑部件(10)具有与所述第一竖直壁配合的第二竖直壁,所述配合件(42)设置在所述第二竖直壁上,和/或,所述配合件(42)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件(10)的外壁上,所述支撑部件(10)具有避让所述配合件(42)的自由端运动的避让开口(11),和/或,所述配合件(42)包括L形段(421),所述L形段(421)的短段形成所述自由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件(42)包括所述L形段(421)时,所述配合件(42)还包括与所述L形段(421)的长段连接的螺旋段(422),所述螺旋段(422)形成所述连接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10)上具有连接结构(50),所述螺旋段(422)套设在所述连接结构(50)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帅潘海元游卫刚罗汉兵赵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