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尺寸精度较高且还能够确保与其他外圈组件和内圈组件之间的兼容性的分离型多列角接触球轴承及其外圈组件和内圈组件。分离型多列角接触球轴承(100)具有外圈(116)、内圈(118)和两列滚珠(120、122)。外圈(116)中的两列轨道槽(130、132)中的轨道槽(132)为将肩部去掉而成的沉孔形状(134)。内圈(118)中的两列轨道槽(138、140)中的轨道槽(138)为将肩部去掉而成的沉孔形状(142)。外圈组件(124)具有外圈(116)和被保持在轨道槽(130)中的滚珠列。内圈组件(126)具有内圈(118)和被保持在轨道槽(140)中的滚珠列。外圈组件(124)的滚珠(120)的尺寸是相对于按公称尺寸制成的理想形状的基准内圈(144)而使组装宽度成为规定精度的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离型多列角接触球轴承、外圈组件和内圈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离型多列角接触球轴承及其外圈组件和内圈组件。
技术介绍
角接触球轴承能够同时支承径向负荷和轴向负荷,特别是,多列角接触球轴承的负载能力较强,刚性也较高。因此,多列角接触球轴承多被用于例如汽车的差速齿轮(最终减速器)的小齿轮轴等车辆、机械等中的可能会被施加较大负荷的部位。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汽车用输送装置所使用的多列角接触球轴承。专利文献1所述的多列角接触式球轴承16如图2所示将外圈侧部分固定于外壳1,将内圈侧部分固定于伞型小齿轮轴5。汽车零件所使用的多列角接触球轴承大多能够分离为固定于壳体侧的外圈和固定于轴侧的内圈。采用分离型多列角接触球轴承,通过预先将外圈固定于壳体,将内圈固定于轴,从而与将轴插入壳体的作业并行地完成轴承的组装作业。因此,与在牢固地被组装在一起的非分离型轴承存在的状态下将轴插入壳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作业所需的劳动力。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05824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汽车零件等所使用的轴承的外圈、内圈和滚珠(钢珠)为金属产品,它们是通过在具有严格的品质管理的环境下被加工而成的,但是,即使是按照相同的公称尺寸(基准值)制成的同批次的产品之间也会产生细微的尺寸差。因此,对现有的分离型多列角接触球轴承而言,为了保证轴承在已成为成品的状态下的尺寸精度,需要在不解除外圈和内圈的配对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管理。例如,在汽车零件等的组装工序中,使某轴承的内圈和外圈的配对分离,将轴嵌入内圈并将外圈嵌入壳体之后,将轴和壳体组合在一起,以使内圈和外圈重新恢复相同的配对关系。换言之,即使是相同型号的轴承,也会存在某轴承的外圈(或内圈)与其他轴承的内圈(或外圈)之间不具有兼容性的情况。为了像上述那样地对轴承的内圈和外圈进行管理,必定要利用某工厂的一条生产线来进行从轴承的分离到重组这个过程。然而,由于近年来生产工序被分得较细以及变得较为多样,因此,理想的是能够分别进行内圈侧的零件组装和外圈侧的零件组装。若某轴承的外圈(或内圈)与其他轴承的内圈(或外圈)之间具有兼容性,则还能够利用其他的生产线、其他的工厂甚至是不同国家的生产基地来制造内圈侧的零件及外圈侧的零件。这样的话,例如,能够在将内圈嵌于轴上之后再对轴实施其他加工,还能够在将外圈嵌入壳体之后再继续实施其他加工。即,具有下述这样的较大优点:能够实现轴在生产轴的工厂进行生产,壳体在生产壳体的工厂进行生产,消除了为了设置轴承而产生的生产工序上的限制。本专利技术即是鉴于上述这样的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尺寸精度较高且还能够确保与其他外圈组件和内圈组件之间的兼容性的分离型多列角接触球轴承及其外圈组件和内圈组件。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分离型多列角接触球轴承的代表性结构具有外圈、内圈和两列滚珠,其特征在于,外圈中的两列轨道槽中的一侧的轨道槽为将肩部去掉而成的沉孔形状,内圈中的两列轨道槽中的另一侧的轨道槽为将肩部去掉而成的沉孔形状,外圈组件形成为具有外圈和被保持在未形成沉孔的轨道槽中的滚珠列,内圈组件形成为具有内圈和被保持在未形成沉孔的轨道槽中的滚珠列,外圈组件的滚珠的尺寸是相对于按公称尺寸制成的理想形状的内圈组件而使组装宽度成为规定精度的尺寸。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利用滚珠的规格(同批次的平均直径和公称直径之间的尺寸差)来消除外圈相对于公称尺寸的误差,能够实现更接近公称尺寸的外圈组件。因而,对整个轴承而言,还能够提高尺寸精度,能够确保两列滚珠的同时接触性,从而能够提高品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分离型多列角接触球轴承的另一代表性结构具有外圈、内圈和两列滚珠,其特征在于,外圈中的两列轨道槽中的一侧的轨道槽为将肩部去掉而成的沉孔形状,内圈中的两列轨道槽中的另一侧的轨道槽为将肩部去掉而成的沉孔形状,外圈组件形成为具有外圈和被保持在未形成沉孔的轨道槽中的滚珠列,内圈组件形成为具有内圈和被保持在未形成沉孔的轨道槽中的滚珠列,内圈组件的滚珠的尺寸是相对于按公称尺寸制成的理想形状的外圈组件而使组装宽度成为规定精度的尺寸。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利用滚珠的规格来消除内圈相对于公称尺寸的误差,能够实现更接近公称尺寸的内圈组件。因而,对整个轴承而言,还能够提高尺寸精度,能够确保两列滚珠的同时接触性,从而能够提高品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外圈组件的代表性结构为,外圈组件通过与规定的内圈组件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而构成分离型多列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外圈中的两列轨道槽中的一侧的轨道槽为将肩部去掉而成的沉孔形状,在外圈的未形成沉孔的轨道槽中保持有滚珠列,滚珠的尺寸是相对于按公称尺寸制成的理想形状的内圈组件而使组装宽度成为规定精度的尺寸。即使采用上述结构,也能够通过利用滚珠的规格来消除外圈相对于公称尺寸的误差,能够实现更接近公称尺寸的外圈组件。因而,对整个轴承而言,也能够提高尺寸精度,从而能够提高品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内圈组件的代表性结构为,内圈组件通过与规定的外圈组件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而构成分离型多列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内圈的两列轨道槽中的一侧的轨道槽为将肩部去掉而成的沉孔形状,在内圈的未形成沉孔的轨道槽中保持有滚珠列,滚珠的尺寸是相对于按公称尺寸制成的理想形状的外圈组件而使组装宽度成为规定精度的尺寸。即使采用上述结构,也能够通过利用滚珠的规格来消除内圈相对于公称尺寸的误差,能够实现更接近公称尺寸的内圈组件。因而,对整个轴承而言,也能够提高尺寸精度,从而能够提高品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分离型多列角接触球轴承的又一代表性结构具有外圈、内圈和两列滚珠,其特征在于,外圈中的两列轨道槽中的一侧的轨道槽为将肩部去掉而成的沉孔形状,内圈中的两列轨道槽中的另一侧的轨道槽为将肩部去掉而成的沉孔形状,外圈组件形成为具有外圈和被保持在所述外圈的未形成沉孔的轨道槽中的滚珠列,内圈组件形成为具有内圈和被保持在所述内圈的未形成沉孔的轨道槽中的滚珠列,外圈组件的滚珠的尺寸是相对于按公称尺寸制成的理想形状的内圈组件而使组装宽度成为规定精度的尺寸,内圈组件的滚珠的尺寸是相对于按公称尺寸制成的理想形状的外圈组件而使组装宽度成为规定精度的尺寸。采用上述结构,通过利用滚珠的规格来消除外圈和内圈各自的相对于公称尺寸的误差,能够实现更接近公称尺寸的外圈组件和内圈组件。采用上述的接近公称尺寸的外圈组件和内圈组件,即使在分离后与其他外圈组件和内圈组件重组在一起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轴承的组装宽度精度以及滚珠的同时接触。即,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供不仅能够实现尺寸精度较高的轴承,而且即使在分离后与其他外圈组件和内圈组件进行重组也能够维持品质的、兼容性较高的分离型多列角接触球轴承。也可以是,在该分离型多列角接触球轴承中,外圈和内圈能够与滚珠以多点接触。就该分离型多列角接触球轴承而言,由于能够保证滚珠的同时接触,因此,通过进一步设定为与滚珠以三点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离型多列角接触球轴承,其具有外圈、内圈和两列滚珠,其特征在于,/n所述外圈中的两列轨道槽中的一侧的轨道槽为将肩部去掉而成的沉孔形状,/n所述内圈中的两列轨道槽中的另一侧的轨道槽为将肩部去掉而成的沉孔形状,/n外圈组件形成为具有所述外圈和被保持在未形成所述沉孔的轨道槽中的滚珠列,/n内圈组件形成为具有所述内圈和被保持在未形成所述沉孔的轨道槽中的滚珠列,/n所述外圈组件的滚珠的尺寸是相对于按公称尺寸制成的理想形状的内圈组件而使组装宽度成为规定精度的尺寸。/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离型多列角接触球轴承,其具有外圈、内圈和两列滚珠,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圈中的两列轨道槽中的一侧的轨道槽为将肩部去掉而成的沉孔形状,
所述内圈中的两列轨道槽中的另一侧的轨道槽为将肩部去掉而成的沉孔形状,
外圈组件形成为具有所述外圈和被保持在未形成所述沉孔的轨道槽中的滚珠列,
内圈组件形成为具有所述内圈和被保持在未形成所述沉孔的轨道槽中的滚珠列,
所述外圈组件的滚珠的尺寸是相对于按公称尺寸制成的理想形状的内圈组件而使组装宽度成为规定精度的尺寸。
2.一种分离型多列角接触球轴承,其具有外圈、内圈和两列滚珠,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圈中的两列轨道槽中的一侧的轨道槽为将肩部去掉而成的沉孔形状,
所述内圈中的两列轨道槽中的另一侧的轨道槽为将肩部去掉而成的沉孔形状,
外圈组件形成为具有所述外圈和被保持在未形成所述沉孔的轨道槽中的滚珠列,
内圈组件形成为具有所述内圈和被保持在未形成所述沉孔的轨道槽中的滚珠列,
所述内圈组件的滚珠的尺寸是相对于按公称尺寸制成的理想形状的外圈组件而使组装宽度成为规定精度的尺寸。
3.一种外圈组件,其通过与规定的内圈组件以能够分离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而构成分离型多列角接触球轴承,其特征在于,
外圈的两列轨道槽中的一侧的轨道槽为将肩部去掉而成的沉孔形状,
在所述外圈的未形成所述沉孔的轨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孝一,河合敏宏,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不二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