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1415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流体控制阀。该流体控制阀能够抑制罩的组装位置的位置偏移,能够获得稳定的流量特性。溢流阀(54)包括:阀外壳(56),其具有形成第1通路部(75)的第1管部(57)和形成第2阀室(67)的第2收纳筒部(61),该第2阀室经由第2阀口(80)与第1通路部连通;罩(150),其封闭第2阀室的开口部(61b);第1阀构件(134),其对第2阀口(80)进行开闭;以及第1螺旋弹簧(154),其设于第1阀构件与罩之间,对第1阀构件向闭阀方向施力。第2收纳筒部的轴线(61a)与第1管部的轴线(57a)正交。阀外壳(56)具有一对平面部(170),该一对平面部隔着包含轴线(61a、57a)在内的一个平面而位于该平面的两侧并且与轴线(61a)正交。

Fluid control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流体控制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流体控制阀。
技术介绍
例如,在汽车等车辆设置有蒸发燃料处理装置。在蒸发燃料处理装置设有溢流阀作为用于将密闭状态下的燃料箱内的压力保持为适当压力的流体控制阀(参照专利文献1)。溢流阀包括壳体主体、罩、阀构件以及弹簧构件。壳体主体具有形成流体通路的管部和形成阀室的阀壳体部,该阀室经由阀口与流体通路连通。罩封闭阀室的开口部。阀构件对阀口进行开闭。弹簧构件设于阀构件与罩之间,对阀构件向闭阀方向施力。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2179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组装溢流阀时,通过使阀壳体部的底面部支承于组装台等载置部上,从而在使阀室的开口部朝向上方的状态下进行组装。在该状态下,在阀壳体部的阀室内配置了作为内置部件的阀构件、弹簧构件之后,将罩以克服弹簧构件的作用力地进行了按压的状态安装于阀壳体部。此时,罩的按压载荷施加于阀壳体部。然而,在以往的溢流阀中,管部以横穿阀壳体部的底面部的一侧部的方式配置。因而,成为阀壳体部的底面部以悬臂状支承于载置部。因此,在相对于罩的按压载荷的作用下,阀壳体部容易向与载置部侧相反的一侧的下方倾斜,而可能导致罩的组装位置偏移。因此,无法对阀构件施加充分的按压载荷,而存在无法获得稳定的流量特性的情况。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罩的组装位置的位置偏移,并能够获得稳定的流量特性的流体控制阀。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流体控制阀采用以下的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第1技术方案为一种流体控制阀,该流体控制阀包括:壳体主体,其具有形成流体通路的管部和形成阀室的阀壳体部,该阀室经由阀口与所述流体通路连通;罩,其封闭所述阀室的开口部;阀构件,其对所述阀口进行开闭;以及弹簧构件,其设于所述阀构件与所述罩之间,对所述阀构件向闭阀方向施力,其中,所述阀壳体部的轴线与所述管部的轴线正交,所述壳体主体具有一对平面部,该一对平面部隔着包含所述阀壳体部的轴线和所述管部的轴线在内的一个平面而配置于该平面的两侧并且与所述阀壳体部的轴线正交。根据上述第1技术方案,在组装溢流阀时,能够在载置部上以双支承状态支承壳体主体的一对平面部。由此,能够抑制由相对于罩的按压载荷导致的阀壳体部的倾斜。因而,能够抑制罩的组装位置的位置偏移,能够获得稳定的流量特性。此外,本说明书中的“正交”中包含近似该意思的大致正交。根据上述的第1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第2技术方案的流体控制阀中,所述罩利用树脂制的二次成形体以防脱状态连接于所述阀壳体部。根据上述第2技术方案,通过在将罩按压于阀壳体部的状态下对二次成形体进行注射成形,能够以防脱状态将罩连接于阀壳体部。另外,在二次成形体的注射成形时,能够在载置部上以双支承状态支承壳体主体的一对平面部。由此,能够抑制由熔融树脂的注射压、保压导致的阀壳体部的倾斜。因而,能够提高阀壳体部与罩之间的密封性,能够获得稳定的流量特性。根据上述的第1技术方案或第2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第3技术方案的流体控制阀中,所述壳体主体具有被定位部,该被定位部与在载置所述一对平面部的载置部设置的定位部卡合而在所述管部的轴线方向上被定位。根据上述第3技术方案,在使壳体主体支承于载置部时,壳体主体的被定位部与载置部的定位部卡合。由此,能够在管部的轴线方向上对壳体主体进行定位。因此,能够使将壳体主体支承于载置部的状态下的作业性提高。专利技术的效果采用上述的本专利技术的流体控制阀,能够抑制罩的组装位置的位置偏移,能够获得稳定的流量特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应用于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截止阀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III-III线向视剖视图。图4是图3的IV-IV线向视剖视图。图5是表示电动阀的主要部位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将电动阀的主要部位分解来表示的立体图。图7是溢流阀的放大剖视图。图8是图7的VIII-VIII线向视剖视图。图9是表示将阀外壳的第1管部支承于组装台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防脱构件的成形用模具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将阀外壳的第1管部在轴线方向上定位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装台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2是表示将阀外壳的第1管部在轴线方向上定位于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组装台的状态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54、溢流阀(流体控制阀);56、阀外壳(壳体主体);57、第1管部(管部);57a、轴线;61、第2收纳筒部(阀壳体部);61a、轴线;61b、开口部;67、第2阀室(阀室);75、第1通路部(流体通路);80、第2阀口(阀口);134、第1阀构件(阀构件);150、罩;152、防脱构件(二次成形体);154、第1螺旋弹簧(弹簧构件);170、平面部;173、凸部(被定位部);180、组装台(载置部);190、组装台(载置部);194、凹部(定位部);201、凹部(被定位部);214、凸部(定位部)。具体实施方式<第1实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在搭载有内燃机(发动机)的汽车等车辆搭载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截止阀所具备的作为流体控制阀的溢流阀。车辆搭载有内燃机(发动机)和燃料箱。为了方便说明,在说明了蒸发燃料处理装置之后,说明截止阀、溢流阀。<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2的结构说明>图1示出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2的结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2配置于汽车等车辆的发动机系统10。发动机系统10包括发动机14和储存向发动机14供给的燃料的燃料箱15。在燃料箱15设有进气管16。进气管16为自其上端部的供油口向燃料箱15内导入燃料的管,在供油口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有箱盖17。另外,进气管16的上端部内与燃料箱15内的存在蒸发燃料的气层部利用通气管18连通。在燃料箱15内设有燃料供给装置19。燃料供给装置19包括吸入燃料箱15内的燃料并且对其进行加压而喷出的燃料泵20、检测燃料的液面的燃料测量器21、检测作为相对于大气压的相对压的箱内压的箱内压传感器22等。利用燃料泵20自燃料箱15内抽吸来的燃料经由燃料供给通路24被供给到发动机14。详细而言,该燃料在被供给到包括与各燃烧室相对应的喷射器(燃料喷射阀)25的输送管26之后,自各喷射器25被向进气通路27内喷射。在进气通路27设有空气净化器28、空气流量计29、节气门30等。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2包括蒸气通路31、吹扫通路32以及吸附罐34。蒸气通路31的一端部(上游侧端部)与燃料箱15内的气层部连通。蒸气通路31的另一端部(下游侧端部)与吸附罐34内连通。另外,吹扫通路32的一端部(上游侧端部)与吸附罐34内连通。吹扫通路32的另一端部(下游侧端部)与进气通路27中的比节气门30靠下游侧的通路部连通。另外,在吸附罐34内装填有作为吸附材料的活性炭(未图示)。燃料箱15内的蒸发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流体控制阀,该流体控制阀包括:/n壳体主体,其具有形成流体通路的管部和形成阀室的阀壳体部,该阀室经由阀口与所述流体通路连通;/n罩,其封闭所述阀室的开口部;/n阀构件,其对所述阀口进行开闭;以及/n弹簧构件,其设于所述阀构件与所述罩之间,对所述阀构件向闭阀方向施力,其中,/n所述阀壳体部的轴线与所述管部的轴线正交,/n所述壳体主体具有一对平面部,该一对平面部隔着包含所述阀壳体部的轴线和所述管部的轴线在内的一个平面而位于该平面的两侧并且相对于所述阀壳体部的轴线正交。/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06 JP 2018-1082641.一种流体控制阀,该流体控制阀包括:
壳体主体,其具有形成流体通路的管部和形成阀室的阀壳体部,该阀室经由阀口与所述流体通路连通;
罩,其封闭所述阀室的开口部;
阀构件,其对所述阀口进行开闭;以及
弹簧构件,其设于所述阀构件与所述罩之间,对所述阀构件向闭阀方向施力,其中,
所述阀壳体部的轴线与所述管部的轴线正交,
所述壳体主体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牧野胜彦都筑康洋
申请(专利权)人: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