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线、电缆、管道或缚绳的收束装置领域,目的是提供一种拆装简易的管线收束装置,其结构由收束管套和导向头构成,收束管套侧面沿轴向设有一个贯通管套的开口,开口处的管套壁相错合;导向头包括导向端、进线端和出线端,导向端和进线端位于导向头的一侧,出线端位于另一侧,且出线端与和进线端相连通;导向端的前端小于收束管套的管径,中间部分略大于收束管套的管径,末端过渡列出线端,收束管套可以套接于导向端和出线端的外侧,并沿开口方向滑动。(*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线、电缆、管道或缚绳的收束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可以简易束起管线的收束装置。技术背景随着家用电器的种类的增多,各种电器的连接线一般都是凌乱的自由放置,如电视机与音响设备的连接线,电脑背后各种设备之间的连接线等等,这样必然存在电器使用安全隐患,而且不利于电器设备的维护,外观也不雅。所以一般情况下是使用一次性的束线带将众多电线束在一起,一次性束线带使用方便,而且不受电线端部连接设备的限制,不过当电线束起后调整比较困难,必须全部拆开后从新捆绑,而且束线带为一次性使用,造成了浪费;并且束起后电线都是外露的,起不到保护电线的作用,而且不美观。为了能够保护电线,在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套管的结构,不过套管结构的使用不方便,受到电线端部连接设备的限制,且存在拆装不方便和外形不美观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拆装简易的管线收束装置。本技术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其目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线收束装置,由收束管套和导向头构成,收束管套侧面沿轴向设有一个贯通管套的开口,开口处的管套壁相错合;导向头包括导向端、进线端和出线端,导向端和进线端位于导向头的一侧,出线端位于另一侧,且出线端与和进线端相连通;导向端的前端小于收束管套的管径,中间部分略大于收束管套的管径,末端过渡到出线端,收束管套可以套接于导向端和出线端的外侧,并沿开口方向滑动。使用的时候将管线由进线端穿入,由出线端引出,然后将收束管套的一端套入导向头的导向端的前端,并使导向头沿收束管套的开口方向滑动。当导向头滑动的时候,其中间部分撑开收束管套,并引导管线进入收束管套的腔内。当导向头滑过之后,收束管套在其自身材料弹性的作用下恢复相错合的状态,将管线封束于管腔内。按以上的方式可以简易的将管线封束于收束管套内,如果需要重新调整,只需将管线从收束管套的开口出拉出,收束管套能够恢复原状,所以管线的拆装均十分方便。为了能够使收束管套沿导向头按一定的方向滑动,本技术在导向头的外侧设有可以与收束管套开口处管套壁端部相配合的导向槽。在导向头沿收束管套开口方向滑动的时候,管套壁端部可以嵌入导向槽,从而保证了导向头的滑动方向,使得管线能够更为简易的封套于收束管套内。由于管线的端部一般均连接设备或连接头,为了使本技术能够适用所有的管线,将其导向头改进为由两片沿轴向对称的夹片构成的结构,夹片的顶端通过转轴转动配合,转轴上设有压迫夹片紧闭的弹簧,夹片在其顶端的另一侧还设有夹耳,所述弹簧设于夹耳的内侧也可以设于夹耳的外侧。在使用本技术的时候通过手指压迫夹耳打开夹片,便可以从管线的中间部位夹入,使管线贯穿导向头的进线端和出线端,而不受管线端部连接设备的影响。为了使收束之后的管线能够自由的弯曲,便于布线和排线,本技术在其收束管套的侧壁开设有并列的横向开口槽,开口槽对称并交替的设于收束管套的两侧。这样当管线收束进收束管套之后,同样能够弯曲,有利于管线的排布。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实质性特点和进步1.采用导向头将管线封套入设有开口的收束管套中,使用简单方便,并且易于拆卸;2.导向头上设有导向槽,能够保证导向头的滑动方向,使得管线能够更为简易的封套于收束管套内;3.采用弹簧夹片结构的导向头,能够使管线穿过导向头不受管线端部设备的限制;4.收束管套的侧壁开设有并列的横向开口槽,使得收束管套能够自由弯曲。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导向头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收束管套的横截面图;图4为收束管套的展开图; 图5A为导向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导向头另一结构的剖面图;图6为导向头与收束管套进行配合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管线3由导向头2的进线端22穿入,由出线端23引出,通过导向头2沿收束管套1的开口11的方向滑动,导向头2中间部分撑开收束管套1,并引导管线3进入收束管套1的腔内,当导向头2滑过之后,收束管套1在其自身材料弹性的作用下恢复相错合的状态,将管线3封束于管腔内。导向头2由两片沿轴向对称的夹片25构成,夹片25在其顶端的另一侧还设有夹耳28,夹片25的顶端通过转轴26转动配合,转轴26上设有压迫夹片25紧闭的弹簧27,弹簧27设于夹耳28的外侧,如图5A所示;图5B为导向头另一实施例的剖面图,图中的的弹簧27设于夹耳28的内侧。当需要将管线3穿过导向头2的时候,如图2所示,对夹耳28施加压力,使夹片25沿转轴26转动张开,将管线3沿轴向放置入夹片25中,松开夹耳28,夹片25在弹簧27的作用下恢复紧闭状态。图3示出了收束管套1的横截面图,结合图4的展开图可见收束管套1是由一开设有横向开口槽12的平面管套壁卷成,在其管套壁对接的地方留有非封闭的开口11,开口11处的管套壁相错合,由于收束管套1是采用塑料等可以弹性材料制作,所以上述开口11在经过导向头2的挤压打开后,仍能够恢复相互错合的封闭结构。导向头2的结构如图5A和图5B所示,包括导向端21、进线端22和出线端23,导向端21和进线端22位于导向头2的一侧,出线端23位于另一侧,且出线端23与和进线端22相连通;导向端21的前端小于收束管套1的管径,中间部分略大于收束管套1的管径,末端过渡到出线端23,导向头2的外侧还设有可以与开口11处管套壁端部相配合的导向槽24。当使用的时候,将装有管线3的导向头2的导向端21对准收束管套1的管孔、进线端22和出线端23的轴线对准收束管套1的开口11插入,结合图6和图1所示,随着导向头2在收束管套1中滑动,可以逐步将管线3束封入收束管套1中。当需要从新调整的时候,只需将管线3沿收束管套1的开口11拉出即可。权利要求1.一种管线收束装置,其特征是由收束管套(1)和导向头(2)构成,收束管套(1)侧面沿轴向设有一个贯通管套的开口(11),开口(11)处的管套壁相错合;导向头(2)包括导向端(21)、进线端(22)和出线端(23),导向端(21)和进线端(22)位于导向头(2)的一侧,出线端(23)位于另一侧,且出线端(23)与和进线端(22)相连通;导向端(21)的前端小于收束管套(1)的管径,中间部分略大于收束管套(1)的管径,末端过渡到出线端(23),收束管套(1)可以套接于导向端(21)和出线端(23)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收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向头(2)的外侧设有可以与开口(11)处管套壁端部相配合的导向槽(2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管线收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向头(2)由两片沿轴向对称的夹片(25)构成,夹片(25)的顶端通过转轴(26)转动配合,转轴(26)上设有压迫夹片(25)紧闭的弹簧(2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线收束装置,其特征是在夹片(25)在其顶端的另一侧还设有夹耳(2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线收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簧(27)设于夹耳(28)的内侧。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线收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弹簧(27)设于夹耳(28)的外侧。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收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收束管套(1)的侧壁开设有并列的横向开口槽(12)。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线收束装置,其特征是由收束管套(1)和导向头(2)构成,收束管套(1)侧面沿轴向设有一个贯通管套的开口(11),开口(11)处的管套壁相错合;导向头(2)包括导向端(21)、进线端(22)和出线端(23),导向端(21)和进线端(22)位于导向头(2)的一侧,出线端(23)位于另一侧,且出线端(23)与和进线端(22)相连通;导向端(21)的前端小于收束管套(1)的管径,中间部分略大于收束管套(1)的管径,末端过渡到出线端(23),收束管套(1)可以套接于导向端(21)和出线端(23)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群,林新,
申请(专利权)人:林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