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绒状抗皱复合纱的高速大卷装纺纱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81299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绒状抗皱复合纱的高速大卷装纺纱方法,属于纺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将网络结构纤维网中纤维之间的结合点经热粘合固结,制备出具有纤维网络固定结构的片状材料,片状材料裁切形成毛边网络条带N,毛边网络条带N与至少一根高强长丝F进行并合卷绕成丝带卷装,丝带卷装退绕的丝带经定位导带器喂入前罗拉钳口,与经牵伸系统牵伸后形成的纤维素纤维须条汇合加捻,形成兼备绒感、抗皱、蓬松透气等性能的复合纱,以物理环保方式解决了纤维素纤维纱抗皱性问题;采用非接触式磁力卷绕方式,实现了绒状抗皱复合纱的高速大卷装纺纱,所纺纱线具有网络固结棉纤维特征,有效提高纱线拉伸、弯曲尺寸稳定性,提高纱体抗皱性能。

A high speed and large volume spinning method of cashmere anti wrinkle composite ya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绒状抗皱复合纱的高速大卷装纺纱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绒状抗皱复合纱的高速大卷装纺纱方法,属于纺织
技术背景纺纱是将杂乱无章的散纤维,依次开松、梳理、牵伸等工序进行有序排列后,再进行线性汇合加捻的过程。加捻方式不同,直接决定了纺纱所生产纱线的结构、效率等。通常情况下,加捻纺纱形式分为握持端加捻、自由端加捻两种。握持端加捻能够有限控制纤维须条进行强制性抱合加捻,纤维之间抱合力大、成纱强力高,耐磨性好等优势,如量大面广的环锭纺纱技术环锭加捻形式。但环锭纺纱速度低,一般为十几米/分钟,主要原因是环锭纺纱加捻、卷绕机构为同一机构,加捻、卷绕同时进行,加捻效率、卷装效率之间相互制约,另外纺纱机纺纱卷装成形为带有级升的圆锥形交叉卷绕形式,整个纺纱过程中,管纱的大、中、小纱成形时,纺纱气圈大小始终变化,纺纱张力随之变化,因此生产出来的大、中、小纱品质差异较大。一般情况下,细纱管纱的中纱纺纱气圈适中,成纱品质较高,小纱纺纱的张力最大,成纱品质最低,大纱品质居中。为了提高环锭纺成纱品质,出现了诸如紧密纺、赛络纺、柔洁纺等新型环锭纺纱技术;但这些新型纺纱技术都属于环锭纺纱卷装形式,卷装形式带来纱线品质差异的问题仍旧没有得到消除和解决。为了提高纺纱效率,目前工厂中通常采用自由端纺纱技术,如转杯纺速度高达280米/分钟;摩擦纺纱速度高达500米/分钟;涡流纺纱速度高达500米/分钟。但是自由端纺纱时,由于对纤维须条加捻不能进行有效握持,加捻须条中的纤维之间不能进行有效、充分的抱合,成纱强力较低,纱线耐磨性差。因此,目前加捻成纱的高性能、高品质与高速度大卷装之间出现了相互矛盾的技术问题。为了提高细纱加捻效率、降低加捻能耗,增加细纱卷装、实现超长的大卷装细纱生产,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9457334A,公开日2019.03.12,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倍捻式纺纱方法,该申请公案提供了一种将环锭纺纱机的环锭加捻卷绕机构改变成倍捻加捻卷绕机构,将倍捻机构与牵伸机构分开设置,简单方便地实现了加捻机构旋转一周,给纱条施加2个捻回的高效率加捻效果,解决了“在倍捻机构的静止锭上的储纱罐中增设牵伸机构、粗纱吊挂机构的倍捻纺纱装置(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820889A,公开日2014.05.28)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粗纱卷装长,牵伸系统复杂,纺纱时机构操作困难、纺纱气圈大影响成纱品质,造成了该技术装置实用性差、应用推广价值低”的技术问题;然而该专利技术方法采取电刷滑动接触的方式,将储纱罐内卷绕装置与外部电源接通,进行持续运转卷绕纱线,实质上是采用内置电力机构卷绕式倍捻纺纱方式,造成滑动接触的电刷机构快速磨损、使用周期短,特别是纺纱速度越高、电刷导通部位装置损坏周期越短,甚至2个小时内就遭受破坏而无法继续进行纺纱卷绕,直接制约倍捻纺纱技术的无法持久应用和广泛推广。因此,倍捻式纺纱存在内置卷绕机构无法持久高速运行的技术瓶颈,造成了目前倍捻纺纱技术尚不能有效解决高速加捻与高速卷绕之间的矛盾,倍捻纺纱无法进行持久、高速筒纱卷装的技术难题。天然纤维素纤维,如棉纤维、苎麻纤维、汉麻纤维、木棉纤维等,具有良好的吸湿性能;特别是棉纤维,又具有柔软、亲肤性能,其纺织服装产品,被广大消费者青睐和喜爱。但是天然纤维素纤维也存在与生俱来的服用缺陷:抗皱性能差,回弹性不足。与羊毛纤维纺织品相比,棉、麻纤维等纱线织物易褶皱、回弹蓬松性差。为解决棉、麻等天然纤维素纤维纺织品的易褶皱性,通常采用如下方式:1)将易褶皱的天然纤维素纤维与抗皱纤维进行混纺,得到混纺纱线,大幅提高天然纤维素纤维纱线的抗皱性能,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793483A,公开日2006.06.28,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抗皱棉纤维的制备方法,该申请公案提供了一种将棉纤维进行化学改性处理,赋予纤维弹性和抗皱性的方法;然而,抗皱纤维与非抗皱纤维进行混纺的方式,只是通过改变成纱纱体中的抗皱纤维与非抗皱纤维比例,实现抗皱性能的改善,而抗皱性能纤维的获得与加入,必将增加纺纱难度(性能不同的纤维加捻抱合性差)和成本(对棉、麻等散纤维进行抗皱性预处理,成本较高),而且获得纱线依然是纤维纵向有序排列加捻的常规结构纱,纱体蓬松度和弹性无法得到有效改善,因此该种方法在工厂中的实际生产应用少。2)对易褶皱的天然纤维素纤维纱线进行抗皱性处理,提高天然纤维素纤维纱线的抗皱性,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938446A,公开日2014.07.23,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纤维混纺纱线的凉爽抗皱柔软处理工艺,该申请公案提供了一种对纱线依次进行凉爽处理、抗皱处理和柔软处理的后加工工艺,赋予纱线凉爽抗皱柔软性能;然而,该类方式工厂实际应用较多,常常采用液氨整理等方式获得,但是纱线抗皱整理不仅增加成本、污染环境,而且常常造成纱线强力损失、回弹性恶化。3)直接对易褶皱的天然纤维素纤维纱线织物面料进行抗皱性处理,提高天然纤维素纤维纺织面料的抗皱性,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437172B,公开日2015.08.05,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纯棉织物的防缩抗皱处理工艺,该申请公案提供了一种在纯棉织物进行染整加工过程的前处理工艺中,增加了树脂处理工艺,使得树脂与棉纤维形成三维的网状结构,从而提高棉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和抗皱性能;该类方式在工厂实际生产中应用最多,但同样存在增加生产成本、污染环境、损伤纺织品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纤维素纤维抗皱整理的主要有树脂沉积和树脂交联法,其原理是在纤维素分子间进行交联反应抑制了纤维在水中发生溶胀而产生外力所引起的分子间相对运动,从而使织物的形态获得稳定;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2634968B,公开日2014.01.01,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提高纤维、纱线或织物抗皱及上色率的短流程生产方法,该申请公案提供了将纤维、纱线或织物在低温条件下将碱缩工序和氧漂或冷堆轧碱前处理工序相结合的方法,大幅小段工艺流程,同时提高纤维织物的抗皱性能和上色率。既然抗皱整理法成本高、对环境及人体都有相应的危害,那么通过物理方式改善纤维素纺织品抗皱性能将彻底消除化学抗皱整理法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因素。目前在纺织材料领域,通过物理结构成形最容易获得抗皱性能的材料是无纺面材。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9024062A,公开日2018.12.18,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抗皱无折痕型复合纤维水刺无纺布;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8950867A,公开日2018.12.07,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高强度抗皱水刺无纺布的生产工艺;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3668787A,公开日2014.03.26,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一种抗皱无纺布;这些申请公案都提供了具有抗皱性能的无纺布结构或生产工艺,主要是因为无纺布加工成形是通过纤维之间互穿、勾结、缠绕等运动,形成了具有复杂的网络结构的面材,稳定的网络结构恰恰使得纤维之间具有类似交联化学整理的力学特征,赋予无纺面材具有优异的抗皱性能。但是,目前抗皱纱线或者是通过上述多种抗皱/非抗皱纤维混纺而成、或者是抗皱整理获得,目前还没有通过利用抗皱无纺布条与常规易褶皱纤维进行复合,来解决天然纤维素纤维易褶皱的技术问题。为了将无纺条带加捻成纱,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8342795A,公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绒状抗皱复合纱的高速大卷装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绒状抗皱复合纱的高速大卷装纺纱方法,是指将网络结构纤维网中纤维之间的结合点经热粘合固结,制备出具有纤维网络固定结构的片状材料,片状材料裁切形成毛边网络条带N,毛边网络条带N与至少一根高强长丝F进行并合卷绕成丝带卷装,在由电力卷绕式倍捻纺纱机改成的磁力卷绕式倍捻纺纱机上,丝带卷装安放在磁力卷绕式倍捻纺纱机吊挂机构的吊锭上,磁力卷绕式倍捻纺纱机的磁力卷绕机构的外置电机(22)的主动转盘(23)在磁力作用下,带动卷绕槽筒(8)的从动转盘(24)进行旋转运动,磁力卷绕式倍捻纺纱机的倍捻机构的锭带(18)带动锭杆(16)上的加捻盘(19)以n转/分钟的转速进行旋转运动,从纤维素纤维粗纱卷装退绕下来的纤维素纤维粗纱,经牵伸系统牵伸成纵向有序排列的纤维素纤维须条,纤维素纤维条由前罗拉(3)和前胶辊(2)啮合形成的前罗拉钳口输出,从丝带卷装上退绕下来的网络条丝带,依次经导条杆、定位导带器引导进入前罗拉钳口,并由前罗拉钳口输出,前罗拉钳口输出的毛边网络条丝带与纤维素纤维须条进行汇合加捻,形成边毛密集外露、网络纤维与纵向有序纤维交缠、长丝抱捻增强结构的复合纱条,复合纱条经导纱钩(4),顺次进入加捻盘(19)的进纱管道(14)、转子结合件(17)中的走纱通道、定位套筒(10)内的出纱管道,运行至出纱管道中的张力器(11),加捻盘(19)每分钟分别对运行在前罗拉钳口和进纱管道(14)区段的复合纱条、进纱管道(14)和张力器(11)区段的复合纱条施加相同捻向的n个捻回,加捻盘(19)每分钟对运行在前罗拉钳口至张力器(11)区段中的复合纱条施加2n个捻回,进行2倍捻纺纱,2倍捻复合纱条经张力器(11)从出纱管道引出后,在旋转运动的卷绕槽筒(8)卷绕作用下,卷绕在纱管(5)上,形成筒纱卷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绒状抗皱复合纱的高速大卷装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绒状抗皱复合纱的高速大卷装纺纱方法,是指将网络结构纤维网中纤维之间的结合点经热粘合固结,制备出具有纤维网络固定结构的片状材料,片状材料裁切形成毛边网络条带N,毛边网络条带N与至少一根高强长丝F进行并合卷绕成丝带卷装,在由电力卷绕式倍捻纺纱机改成的磁力卷绕式倍捻纺纱机上,丝带卷装安放在磁力卷绕式倍捻纺纱机吊挂机构的吊锭上,磁力卷绕式倍捻纺纱机的磁力卷绕机构的外置电机(22)的主动转盘(23)在磁力作用下,带动卷绕槽筒(8)的从动转盘(24)进行旋转运动,磁力卷绕式倍捻纺纱机的倍捻机构的锭带(18)带动锭杆(16)上的加捻盘(19)以n转/分钟的转速进行旋转运动,从纤维素纤维粗纱卷装退绕下来的纤维素纤维粗纱,经牵伸系统牵伸成纵向有序排列的纤维素纤维须条,纤维素纤维条由前罗拉(3)和前胶辊(2)啮合形成的前罗拉钳口输出,从丝带卷装上退绕下来的网络条丝带,依次经导条杆、定位导带器引导进入前罗拉钳口,并由前罗拉钳口输出,前罗拉钳口输出的毛边网络条丝带与纤维素纤维须条进行汇合加捻,形成边毛密集外露、网络纤维与纵向有序纤维交缠、长丝抱捻增强结构的复合纱条,复合纱条经导纱钩(4),顺次进入加捻盘(19)的进纱管道(14)、转子结合件(17)中的走纱通道、定位套筒(10)内的出纱管道,运行至出纱管道中的张力器(11),加捻盘(19)每分钟分别对运行在前罗拉钳口和进纱管道(14)区段的复合纱条、进纱管道(14)和张力器(11)区段的复合纱条施加相同捻向的n个捻回,加捻盘(19)每分钟对运行在前罗拉钳口至张力器(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治刚刘英万由顺邱卫兵丁彩玲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