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荷纤维与柞蚕丝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1299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荷纤维与柞蚕丝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包括混纺纱线,所述混纺纱线由薄荷纤维和柞蚕丝纺纱而成,所述薄荷纤维与柞蚕丝混纺纱线的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薄荷纤维70%和柞蚕丝30%,涉及纺纱技术领域。该薄荷纤维与柞蚕丝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通过染色工艺、混合均匀后进行染色、梳棉工艺、并条工艺、粗纱工艺和络筒工艺,将70%薄荷纤维和30%柞蚕丝进行混纺,该混纺纱线具有薄荷纤维和柞蚕丝的特性,具有独特的珠宝光泽、天然华贵和清凉舒适,同时该混纺纱线自身所带有的气味具有驱赶蚊虫的优点,可作用于高档面料,有利于广泛推广使用。

A mixed yarn of mint fiber and tussah silk and its spinning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荷纤维与柞蚕丝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纱
,具体为一种薄荷纤维与柞蚕丝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
技术介绍
薄荷纤维作为一种天然纤维,天然就能带给人们清凉舒适的感官体验,同时它自身所带有的气味又能驱赶蚊虫,以柞蚕所吐之丝为原料缫制的长丝,称为柞蚕丝,柞蚕丝是我国特有的天然纺织原料之一,其丝具有独特的珠宝光泽、天然华贵、滑爽舒适,按煮漂茧和所使化学药剂的不同,可分为药水丝和灰丝两种,药水丝用过氧化物漂茧,丝色淡黄;灰丝则以碱性物质漂茧,茧色灰褐,按缫丝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水缫丝和干缫丝,水缫丝在立缫机温汤中进行缫丝,丝色为淡黄色;干缫丝在干缫机台面上进行缫丝,机制和手工制的各种柞丝,多用于织制绸面粗犷、富丽、挺括、具有自然疙瘩花纹的柞丝绸。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目前市面上缺乏一种清凉舒适,具有独特的珠宝光泽、天然华贵的纱线的纺纱工艺和其纺纱材料的选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薄荷纤维与柞蚕丝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解决了目前市面上缺乏一种清凉舒适,具有独特的珠宝光泽、天然华贵的面料的纺纱工艺和其纺纱材料的选量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薄荷纤维与柞蚕丝混纺纱线,包括混纺纱线,所述混纺纱线由薄荷纤维和柞蚕丝纺纱而成,所述薄荷纤维与柞蚕丝混纺纱线的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薄荷纤维70%和柞蚕丝30%。一种薄荷纤维与柞蚕丝混纺纱线纺纱工艺,包括以下加工工艺:第一步:染色工艺:将薄荷纤维和柞蚕丝按照重量百分比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进行染色;第二步:梳棉工艺:采用柔和梳理、顺利转移、轻定量、低速度、中隔距、高锡刺比、降低道夫速度的工艺原则;第三步:并条工艺:采用三道并和的工序,将薄荷纤维和柞蚕丝先进行预并至15.5g/5m;第四步:粗纱工艺:适当增大纱线的捻度,降低纺纱的车速;适当增大罗拉钳口隔距;将所述纱线的捻度控制在80~90之间;将所述车速设定为180~200m/min;将所述罗拉钳口隔距设定为21mm×28mm;第五步:细纱工艺:工艺参数罗拉隔距为18*40,锭速为13000r/min,牵伸倍数为48倍,后区牵伸倍数1.17,捻系数为380,钳口隔距2.5mm;第六步:络筒工艺:控制捻接参数,将络筒速度控制在800-900m/min。进一步地,所述轻定量是指生条的定量为12-14g/5m;所述低速度是降低纺纱机中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度,所述的高锡刺比是将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度比值控制在2.2~2.4之间;所述的中隔距是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刺辊之间的隔距控制在0.12-0.14mm之间,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盖板之间的隔距控制在0.17-0.2mm之间,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道夫辊之间的隔距控制在0.1-0.12mm之间。进一步地,所述并条工艺包括头并、二并和三并,所述头并采用六道并条三薄荷纤维和三柞蚕丝,设计定量为18.5g/5m,将六道并条分成三股使其牵伸的开,点动喂入,设计隔距为12*25,头并牵伸倍数为6倍,所述二并为三薄荷纤维和三柞蚕丝,设计定量为17.5g/5m,设计隔距为12*23,二并牵伸倍数为6.34倍,所述三并为三薄荷纤维和三柞蚕丝,设计定量为15.5g/5m,设计隔距为11*23,三并牵伸倍数为6.77倍。(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该薄荷纤维与柞蚕丝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通过染色工艺:将薄荷纤维和柞蚕丝按照重量百分比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进行染色;梳棉工艺:采用柔和梳理、顺利转移、轻定量、低速度、中隔距、高锡刺比、降低道夫速度的工艺原则;并条工艺:采用三道并和的工序,将薄荷纤维和柞蚕丝先进行预并至15.5g/5m;粗纱工艺:适当增大纱线的捻度,降低纺纱的车速;适当增大罗拉钳口隔距;将所述纱线的捻度控制在80~90之间;将所述车速设定为180~200m/min;将所述罗拉钳口隔距设定为21mm×28mm;细纱工艺:工艺参数罗拉隔距为18*40,锭速为13000r/min,牵伸倍数为48倍,后区牵伸倍数1.17,捻系数为380,钳口隔距2.5mm;络筒工艺:控制捻接参数,将络筒速度控制在800-900m/min,将70%薄荷纤维和30%柞蚕丝进行混纺,该混纺纱线具有薄荷纤维和柞蚕丝的特性,具有独特的珠宝光泽、天然华贵和清凉舒适,同时该混纺纱线自身所带有的气味具有驱赶蚊虫的优点,可作用于高档面料,有利于广泛推广使用。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薄荷纤维与柞蚕丝混纺纱线,包括混纺纱线,所述混纺纱线由薄荷纤维和柞蚕丝纺纱而成,所述薄荷纤维与柞蚕丝混纺纱线的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薄荷纤维70%和柞蚕丝30%。一种薄荷纤维与柞蚕丝混纺纱线纺纱工艺,包括以下加工工艺:第一步:染色工艺:将薄荷纤维和柞蚕丝按照重量百分比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进行染色,染料可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选择;第二步:梳棉工艺:采用柔和梳理、顺利转移、轻定量、低速度、中隔距、高锡刺比、降低道夫速度的工艺原则;第三步:并条工艺:采用三道并和的工序,将薄荷纤维和柞蚕丝先进行预并至15.5g/5m;第四步:粗纱工艺:适当增大纱线的捻度,降低纺纱的车速;适当增大罗拉钳口隔距;将所述纱线的捻度控制在80~90之间;将所述车速设定为180~200m/min;将所述罗拉钳口隔距设定为21mm×28mm;第五步:细纱工艺:工艺参数罗拉隔距为18*40,锭速为13000r/min,牵伸倍数为48倍,后区牵伸倍数1.17,捻系数为380,钳口隔距2.5mm;第六步:络筒工艺:控制捻接参数,将络筒速度控制在800-900m/min,重点减少毛羽,提高纱线质量。所述轻定量是指生条的定量为12-14g/5m;所述低速度是降低纺纱机中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度,所述的高锡刺比是将锡林辊与刺辊的线速度比值控制在2.2~2.4之间;所述的中隔距是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刺辊之间的隔距控制在0.12-0.14mm之间,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盖板之间的隔距控制在0.17-0.2mm之间,将纺纱机中锡林辊与道夫辊之间的隔距控制在0.1-0.12mm之间。所述并条工艺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荷纤维与柞蚕丝混纺纱线,包括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纺纱线由薄荷纤维和柞蚕丝纺纱而成,所述薄荷纤维与柞蚕丝混纺纱线的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薄荷纤维70%和柞蚕丝3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荷纤维与柞蚕丝混纺纱线,包括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纺纱线由薄荷纤维和柞蚕丝纺纱而成,所述薄荷纤维与柞蚕丝混纺纱线的重量百分比组成如下:薄荷纤维70%和柞蚕丝30%。


2.一种薄荷纤维与柞蚕丝混纺纱线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加工工艺:
第一步:染色工艺:将薄荷纤维和柞蚕丝按照重量百分比进行混合,混合均匀后进行染色;
第二步:梳棉工艺:采用柔和梳理、顺利转移、轻定量、低速度、中隔距、高锡刺比、降低道夫速度的工艺原则;
第三步:并条工艺:采用三道并和的工序,将薄荷纤维和柞蚕丝先进行预并至15.5g/5m;
第四步:粗纱工艺:适当增大纱线的捻度,降低纺纱的车速;适当增大罗拉钳口隔距;将所述纱线的捻度控制在80~90之间;将所述车速设定为180~200m/min;将所述罗拉钳口隔距设定为21mm×28mm;
第五步:细纱工艺:工艺参数罗拉隔距为18*40,锭速为13000r/min,牵伸倍数为48倍,后区牵伸倍数1.17,捻系数为380,钳口隔距2.5mm;
第六步:络筒工艺:控制捻接参数,将络筒速度控制在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益新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华益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