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车厢式货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1010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升降车厢式货车,包含独立座舱、密闭式车厢、前轴、后轴、升降装置、导引装置,升降车厢式货车将装载货物用车厢降低至地面,以提供送货人员便利的装卸货物方式。

Lift v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升降车厢式货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升降车厢式货车,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独立驾驶空间及装载货物用车厢的货车。
技术介绍
目前具有独立座舱和密闭式车厢的货车,受限于车辆的空间配置,尤指将引擎安装于前轴,变速箱连接于引擎之后,差速器安装于后轴,并利用一支传动轴连接变速箱和差速器,因为动力传递路径必须经过位于后轴的差速器,所以密闭式车厢的地板必须铺设于传动轴及差速器之上,才能提供平整的密闭式车厢地板。当送货人员在进行装卸货物时,送货人员无法以步行的方式进出密闭式车厢的内部,造成货物搬运的时间增加和送货人员的跌落风险提高,例如MitsubishiFusoCanter。为了提供送货人员便利的装卸方式,便在密闭式车厢的后方安装一个尾门升降机构,让送货人员将货物置放在尾门上,利用升降机构改变尾门高度协助货物的搬运。目前具有独立座舱和平板式车厢的货车,受限于车辆的空间配置,尤指将引擎安装于前轴,变速箱连接于引擎之后,差速器安装于后轴,并利用一支传动轴连接变速箱和差速器,因为动力传递路径必须经过位于后轴的差速器,所以平板式车厢的地板必须铺设于传动轴及差速器之上,才能提供平整的平板式车厢地板。当送货人员在进行装卸大型货物时,无法以步行的方式进出平板式车厢,造成货物搬运的时间增加和送货人员的跌落风险提高,例如MitsubishiFusoCanter。为了提供送货人员便利的装卸货物方式,能利用工厂内的桥式起重机或堆高机协助货物的搬运。目前具有独立座舱和平板式车厢的拖吊车,受限于车辆的空间配置,尤其指将引擎安装于前轴,变速箱连接于引擎之后,差速器安装于后轴,并利用一支传动轴连接变速箱和差速器,因为动力传递路径必须经过位于后轴的差速器,所以平板式车厢的地板必须铺设于传动轴及差速器之上,才能提供平整的平板式车厢地板。当操作人员欲载运车辆时,必须让平板式车厢伸长,再让平板式车厢进行向后移动和倾斜至地面,让被载运的车辆能停放在平板式车厢上,协助操作人员进行车辆的载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车厢式货车,让装载货物用车厢降低至地面,减少送货人员装卸货物的跌落风险和减少尾门升降机构的操作时间,提供送货人员较便利的装卸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升降车厢式货车,尤其指应用于拖吊车辆,将装载货物用车厢降至地面,以提供操作人员便利的车辆拖吊方式及减少拖吊车辆的时间。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为提供一种升降车厢式货车,包含:独立座舱、密闭式车厢、前轴、后轴、升降装置、导引装置。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为提供一种升降车厢式货车,包含:独立座舱、密闭式车厢、前轴、后轴、升降装置、导引装置。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为提供一种升降车厢式货车,包含:独立座舱、密闭式车厢、前轴、后轴、升降装置、导引装置。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为提供一种升降车厢式货车,包含:独立座舱、平板式车厢、前轴、后轴、升降装置、导引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升降车厢式货车在侧门装卸货物时,第一导引装置让后轴移动至密闭式车厢的后方或独立座舱的下方,并利用第一升降装置控制密闭式车厢的前端高度,及利用后轴控制密闭式车厢的后端高度或第二升降装置控制密闭式车厢的后端高度,使密闭式车厢降低至地面;在装卸货物时,减少送货人员装卸货物的跌落风险和减少尾门升降机构的操作时间,提供送货人员较便利的装卸方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行驶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侧门装卸货物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后门装卸货物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行驶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侧门装卸货物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后门装卸货物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行驶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后轴前移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装卸货物状态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行驶状态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后轴前移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装卸货物状态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驱动机构架构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驱动机构架构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驱动机构架构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驱动机构架构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驱动机构架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01前轴102后轴103独立座舱104密闭式车厢105平板式车厢201第一升降装置202第一导引装置203第二升降装置204第二导引装置301马达302马达输出轴311第一离合器312第二离合器321第一齿轮322第二齿轮323第三齿轮324第四齿轮325第五齿轮326第六齿轮331第一等速接头332第二等速接头341第一传动轴342第二传动轴351第一栓槽接头361第一驱动轮362第二驱动轮363差速器371第一齿条381第一致动器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具有前轴101、独立车厢102、后轴103、密闭式车厢104、第一升降装置201、第一导引装置202。参考图1,前轴101连接独立座舱102,独立座舱102连接第一升降装置201,第一升降装置201连接密闭式车厢104,密闭式车厢104连接第一导引装置202,第一导引装置202连接后轴103。参考图1,当送货人员欲驾驶车辆载运货物时,前轴101位于独立座舱102的下方,后轴103位于密闭式车厢104的下方,独立座舱102位于密闭式车厢104的前方。参考图2,当送货人员欲使用侧门装卸货物时,第一导引装置202让后轴103移动至密闭式车厢104的后方,并利用第一升降装置201控制密闭式车厢104的前端高度和后轴103控制密闭式车厢104的后端高度,使密闭式车厢104降低至地面。参考图3,当送货人员欲使用后门装卸货物时,第一导引装置202让后轴103移动至密闭式车厢104的上方,并利用第一升降装置202控制密闭式车厢104的前端高度和后轴103控制密闭式车厢104的后端高度,使密闭式车厢104降低至地面。参考图4,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具有前轴101、独立车厢102、后轴103、密闭式车厢104、第一升降装置201、第一导引装置202、第二升降装置203。参考图4,前轴101连接独立座舱102,独立座舱102连接第一升降装置201,第一升降装置201连接密闭式车厢104,密闭式车厢104连接第二升降装置203和第一导引装置202,第一导引装置202连接后轴103。参考图4,当送货人员欲驾驶车辆载运货物时,前轴101位于独立座舱102的下方,后轴103位于密闭式车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降车厢式货车,具有一个独立座舱、一个密闭式车厢、一个前轴、一个后轴、至少一个升降装置和至少一个导引装置;其中,前轴连接独立座舱,独立座舱连接第一升降装置,第一升降装置连接密闭式车厢,密闭式车厢连接第一导引装置,第一导引装置连接后轴;在车辆行驶模式时,前轴位于独立座舱的下方,后轴位于密闭式车厢的下方,独立座舱位于密闭式车厢的前方;在侧门装卸货物时,第一导引装置让后轴移动至密闭式车厢的后方,并利用第一升降装置控制密闭式车厢的前端高度和后轴控制密闭式车厢的后端高度,使密闭式车厢降低至地面;在后门装卸货物时,第一导引装置让后轴移动至密闭式车厢的上方,并利用第一升降装置控制密闭式车厢的前端高度和后轴控制密闭式车厢的后端高度,使密闭式车厢降低至地面。/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606 TW 1071195031.一种升降车厢式货车,具有一个独立座舱、一个密闭式车厢、一个前轴、一个后轴、至少一个升降装置和至少一个导引装置;其中,前轴连接独立座舱,独立座舱连接第一升降装置,第一升降装置连接密闭式车厢,密闭式车厢连接第一导引装置,第一导引装置连接后轴;在车辆行驶模式时,前轴位于独立座舱的下方,后轴位于密闭式车厢的下方,独立座舱位于密闭式车厢的前方;在侧门装卸货物时,第一导引装置让后轴移动至密闭式车厢的后方,并利用第一升降装置控制密闭式车厢的前端高度和后轴控制密闭式车厢的后端高度,使密闭式车厢降低至地面;在后门装卸货物时,第一导引装置让后轴移动至密闭式车厢的上方,并利用第一升降装置控制密闭式车厢的前端高度和后轴控制密闭式车厢的后端高度,使密闭式车厢降低至地面。


2.如权利要求1项所述的升降车厢式货车,其中,具有第二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连接密闭式车厢;在侧门装卸货物时,第二升降装置展开并维持密闭式车厢的后端高度,第一导引装置让后轴移动至密闭式车厢的后方,并利用第一升降装置控制密闭式车厢的前端高度和第二升降装置控制密闭式车厢的后端高度,使密闭式车厢降低至地面;在后门装卸货物时,第二升降装置展开并维持密闭式车厢的后端高度,第一导引装置让后轴移动至密闭式车厢的上方,并利用第一升降装置控制密闭式车厢的前端高度和第二升降装置控制密闭式车厢的后端高度,使密闭式车厢降低至地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降车厢式货车,其驱动机构架构具有一个马达、一个马达输出轴、两个离合器、四个齿轮、两个等速接头、两个传动轴、一栓槽接头、两个驱动轮、一个差速器和一个齿条;马达连接马达输出轴,马达输出轴连接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第一离合器连接第一齿轮,第一齿轮连接第二齿轮,第二齿轮连接第一等速接头,第一等速接头连接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连接第一栓槽接头,第一栓槽接头连接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连接第二等速接头,第二等速接头连接第三齿轮,第三齿轮连接差速器,差速器连接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第二离合器连接第四齿轮,第四齿轮连接第一齿条;当第一离合器接合和第二离合器分离时,马达输出能量至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使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运转而驱动车辆行驶;当第一离合器分离和第二离合器接合时,马达输出能量至第四齿轮,使第四齿轮和第一齿条产生相对运动而移动后轴。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降车厢式货车,其驱动机构架构具有一个马达、一个马达输出轴、一个离合器、四个齿轮、两个等速接头、两个传动轴、一个栓槽接头、两个驱动轮、一个差速器和一个齿条;马达连接马达输出轴,马达输出轴连接第一齿轮和第一离合器,第一齿轮连接第二齿轮,第二齿轮连接第一等速接头,第一等速接头连接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连接第一栓槽接头,第一栓槽接头连接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连接第二等速接头,第二等速接头连接第三齿轮,第三齿轮连接差速器,差速器连接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第一离合器连接第四齿轮,第四齿轮连接第一齿条;当第一离合器分离时,马达输出能量至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使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运转而驱动车辆行驶;当第一离合器接合时,马达输出能量至第四齿轮,使第四齿轮和第一齿条产生相对运动而移动后轴。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降车厢式货车,其驱动机构架构具有一个马达、一个马达输出轴、三个齿轮、两个等速接头、两个传动轴、一栓槽接头、两个驱动轮、一个差速器、一个致动器;第一致动器连接马达,马达连接马达输出轴,马达输出轴连接第一齿轮,第一齿轮连接第二齿轮,第二齿轮连接第一等速接头,第一等速接头连接第一传动轴,第一传动轴连接第一栓槽接头,第一栓槽接头连接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连接第二等速接头,第二等速接头连接第三齿轮,第三齿轮连接差速器,差速器连接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在车辆行驶状态时,马达输出能量至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使第一驱动轮和第二驱动轮运转而驱动车辆行驶,第一致动器未做动;自车辆行驶状态进入卸货状态时,马达不输出能量,第一致动器驱动马达移动至第二导引装置;自装卸货物状态进入车辆行驶状态时,马达不输出能量,第一致动器驱动马达移动至第一导引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降车厢式货车,其中,导引装置为齿轮齿链组或齿轮齿条组机构。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升降车厢式货车,其中,具有第一活动式安全防护装置,第一活动式安全防护装置连结密闭式车厢;在车辆行驶状态时,第一活动式安全防护装置展开,避免行人、单车或机车等卷入;在卸货状态时,第一活动式安全防护装置闭合,让密闭式车厢降低至地面。


8.一种升降车厢式货车,具有一个独立座舱、一个密闭式车厢、一个前轴、一个后轴、至少两个升降装置和至少一个导引装置;其中,前轴连接独立座舱,独立座舱连接第一升降装置,第一升降装置连接密闭式车厢,密闭式车厢连接第二升降装置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安陶
申请(专利权)人:沃尔奇动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TW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