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器总成及具有该减速器总成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097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4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减速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速器总成,其包括电机组件、差速器总成和主动轮轴,电机组件与主动轮轴连接,电机组件驱动主动轮轴转动;主动轮轴上设有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差速器总成上的从动齿轮啮合,主动齿轮向差速器总成传动,差速器总成向左半轴和/或右半轴传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车辆本体和减速器总成,减速器总成设置在车辆本体上,减速器总成还与车辆半轴连接。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减速器总成适于电动车辆,其减速器和电机一体化集成,减少了电机和减速器装配环节,降低了整车的簧下质量,减少了动力传动途径,增加了传动效率。能够达到车身轻量化和节能减排的效果。

Reducer assembly and vehicles with the reducer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速器总成及具有该减速器总成的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减速器
,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用减速器总成及具有该减速器总成的车辆。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清洁型新能源成为世界的主流趋势,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关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提升、制造成本以及车辆的底盘轻量化布局、噪音控制等问题开始受到人们关注,也是现阶段新能源车发展的瓶颈,现阶段的电动车大多采用后桥和电机直连结构,通过止口定位、螺栓连接以及花键啮合方式传递动力。在新能源汽车底盘设计过程中,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这种结构,存在一定弊端,弊端在于:1、现有技术中,电机会占用很大空间,电机会直接影响电池组、控制器和其他底盘件的布局;2、止口定位、螺栓连接的方式对于后桥减速器和电机之间的装配要求高;3、花键啮合传力对于能量的损耗无法消除;4、电机和后桥成本过高等问题无法解决。为解决上述弊端,设计开发一种电动车用集成化减速器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鉴于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速器总成,其包括电机组件、差速器总成和主动轮轴,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主动轮轴连接,所述电机组件驱动所述主动轮轴转动;所述主动轮轴上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差速器总成上的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动齿轮向所述差速器总成传动,所述差速器总成向左半轴和/或右半轴传动。较佳地,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外壳、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所述主动轮轴、所述电机转子、所述电机定子和所述电机外壳依次位置嵌套设置,所述电机转子带动所述主动轮轴旋转。较佳地,所述主动轮轴贯穿所述电机组件,且贯穿位于所述电机外壳顶端的后端盖,所述主动轮轴的顶端伸出所述后端盖,所述主动轮轴的顶端套接有旋变衬套,所述旋变衬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旋转变压器,所述旋转变压器和所述旋变衬套位于所述后端盖与顶端防尘罩之间形成的后端盖容置腔内。较佳地,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连接接口,所述连接接口与所述电机定子和/或所述电机转子电连接,所述连接接口还与电机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连接接口用于传输控制信号和连通电源。较佳地,所述主动齿轮为锥形齿轮,所述电机组件底端还通过前端盖与所述差速器总成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位于所述前端盖与所述差速器总成之间形成的第一容置腔内;所述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本体,所述差速器本体为开放式差速器或限滑差速器或托森差速器。较佳地,所述差速器本体为开放式差速器,所述从动齿轮上连接有行星齿轮架,在所述行星齿轮架上同轴且上下对应设置有两个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通过转轴与所述行星齿轮架连接,两个所述行星齿轮均分别与左半轴齿轮和右半轴齿轮啮合;所述从动齿轮通过两个所述行星齿轮向所述左半轴齿轮和/或所述右半轴齿轮传动。较佳地,所述差速器总成上还设置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与所述差速器本体连接,所述调节装置能够驱动差速器本体沿轴向横向运动,以调节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的齿轮配合间隙。较佳地,所述差速器总成上还设置有差速器轴承和差速器轴承锁片,所述差速器轴承设置在所述差速器本体的两端,所述左半轴或所述右半轴容纳在所述差速器轴承的内圈中;所述调节装置为调整螺环,所述调整螺环通过所述差速器轴承驱动所述差速器本体沿轴向横向运动,以调节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之间的配合间隙;所述差速器轴承锁片紧锁固定所述差速器轴承。较佳地,所述主动轮轴通过套接在自身上下两端的主动轮轴第一轴承和主动轮轴第二轴承定心;所述主动轮轴的上下两端还分别套接有后套筒和前套筒。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车辆本体和减速器总成,所述减速器总成设置在所述车辆本体上,所述减速器总成还与车辆半轴连接。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减速器总成是适于电动车车桥使用的减速器总成,其是将减速器和电机一体化集成的减速器总成,其有效的把电机和主减速器合为一体,减少了电机和减速器装配环节,降低了整车的簧下质量,减少了动力传动途径,增加了传动效率。使用该减速器总成,能够实现车身轻量化和车辆的节能减排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减速器总成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差速器总成1、前端盖2、第一螺栓组件3、螺栓5、前套筒6、电机外壳7、电机定子8、电机转子9、主动轮轴10、后套筒11、后端盖12、螺钉13、防尘罩15、旋转变压器16、平键17、轴用弹性挡圈18、螺钉20、轴端挡板21、旋变衬套22、主动轮轴第一轴承23、连接头24、连接座25、油封26、主动轮轴第二轴承27、主动齿轮28、调整螺环29、压盖30、垫圈31、螺母32、双头螺柱33、差速器轴承锁片34、垫圈35、螺栓36、从动齿轮50、行星齿轮60和差速器轴承7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机组件、差速器总成和主动轮轴,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主动轮轴连接,所述电机组件驱动所述主动轮轴转动;所述主动轮轴上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差速器总成上的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动齿轮向所述差速器总成传动,所述差速器总成向左半轴和/或右半轴传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机组件、差速器总成和主动轮轴,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主动轮轴连接,所述电机组件驱动所述主动轮轴转动;所述主动轮轴上设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差速器总成上的从动齿轮啮合,所述主动齿轮向所述差速器总成传动,所述差速器总成向左半轴和/或右半轴传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外壳、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所述主动轮轴、所述电机转子、所述电机定子和所述电机外壳依次位置嵌套设置,所述电机转子带动所述主动轮轴旋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轴贯穿所述电机组件,且贯穿位于所述电机外壳顶端的后端盖,所述主动轮轴的顶端伸出所述后端盖,所述主动轮轴的顶端套接有旋变衬套,所述旋变衬套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旋转变压器,所述旋转变压器和所述旋变衬套位于所述后端盖与顶端防尘罩之间形成的后端盖容置腔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还包括连接接口,所述连接接口与所述电机定子和/或所述电机转子电连接,所述连接接口还与电机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连接接口用于传输控制信号和连通电源。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减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为锥形齿轮,所述电机组件底端还通过前端盖与所述差速器总成连接,所述主动齿轮位于所述前端盖与所述差速器总成之间形成的第一容置腔内;所述差速器总成包括差速器本体,所述差速器本体为开放式差速器或限滑差速器或托森差速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浩旭赵亚鹏卜娟张稳张瑞青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东铭车辆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