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焦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80274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镜头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焦镜头,具有十二片透镜,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构成调焦透镜组,第五透镜至第十二透镜构成变倍透镜组;光阑设置在调焦透镜组和变倍透镜组之间,并对第一透镜至第十二透镜的屈光率和面型进行相应限定,且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组成胶合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组成胶合透镜,第十一透镜和第十二透镜组成胶合透镜,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超大通光,对传递函数的管控好,解析度高,畸变小,可见光色差小,成像质量高的优点。

A zoom len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lens technical fiel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zoom lens, which has 12 lenses, the first lens to the fourth lens to form a zoom lens group, the fifth lens to the twelfth lens to form a zoom lens group; the diaphrag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zoom lens group and the zoom lens group, and correspondingly defines the refractive index and the face type of the first lens to the twelfth lens, and the third lens and the fourth lens to form a glue The sixth lens and the seventh lens form a glued lens, the eleventh lens and the twelfth lens form a glued lens, and the object side and image side of the fifth lens are both aspheric.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uper large light transmission, good control of transfer function, high resolution, small distortion, small color difference of visible light and high imaging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焦镜头
本技术属于镜头
,具体地涉及一种变焦镜头。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光学成像镜头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广泛应用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视频会议、安防监控等各个领域。变焦镜头是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变换焦距、从而得到不同宽窄的视场角,不同大小的影象和不同景物范围的照相机镜头。变焦镜头在不改变拍摄距离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变动焦距来改变拍摄范围,因此使用非常便捷。但目前市场上一些变焦镜头存在着以下缺陷:低照特性不好,在光线不好情形下,不可实现清晰的彩色图像;对畸管控不好,物象形变大,还原性差;对传函管控不好,分辨率低,低解析,图像锐度差,图像不均匀;焦距段跨度小,视场角跨度小,切换灵活性差;在可见光时色差会偏大,色彩还原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焦镜头用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变焦镜头,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光阑以及第五透镜至第十二透镜;该第一透镜至第十二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该第一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该第四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相互胶合;该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构成调焦透镜组;该第五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七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该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八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该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九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九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九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十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十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十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十一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十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十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该第十二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十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该第十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与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相互胶合;该第十一透镜的像侧面与第十二透镜的物侧面相互胶合;该第五透镜至第十二透镜构成变倍透镜组;该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该变焦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十二片。进一步的,该变焦镜头更满足:1.55<nd5<1.65,其中,nd5分别表示该第五透镜在d线的折射率。进一步的,该变焦镜头更满足:vd3-vd4>30,其中,vd3和vd4分别表示该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d线的色散系数。进一步的,该变焦镜头更满足:1.40<nd6<1.50,85<vd6<95,1.75<nd7<1.85,20<vd7<30,vd6-vd7>60,其中,nd6和nd7分别表示该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在d线的折射率,vd6和vd7分别表示该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在d线的色散系数。进一步的,该变焦镜头更满足:vd11-vd12>40,其中,vd11和vd12分别表示该第十一透镜和第十二透镜在d线的色散系数。更进一步的,该变焦镜头更满足:1.50<nd11<1.60,60<vd11<70,1.9<nd12<2.0,20<vd12<30,其中,nd11和nd12分别表示该第十一透镜和第十二透镜在d线的折射率。进一步的,该变焦镜头更满足:0.4<fw/BFLw<0.6,其中,fw为最短焦距,BFLw为最短焦距时的后焦距。进一步的,该变焦镜头更满足:0.6<ft/BFLt<0.7,其中,ft为最长焦距,BFLt为最长焦距时的后焦距。进一步的,该第一透镜至第十二透镜均采用玻璃材料制成。本技术采用十二片透镜,通过对各个透镜进行相应设计,具有低照特性好,在光线不好情形下,也可实现清晰的彩色图像;对畸变进行较好管控,物象形变小,还原性强;对传函管控好,高分辨率,高解析,图像锐度高,图像均匀;焦距段跨度大,视场角跨度大,切换灵活性强;可见光时色差管控较好,色彩还原性好的优点。此外,本技术红外共焦性好,在切换可见红外的时候离焦量小(小于6μm),不需要切换片或滤光片补偿;红外共焦的前提下,蓝紫边得到较好管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最短焦距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最长焦距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最短焦距时的0.435-0.656μm的MTF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最短焦距时的可见光0.435-0.656μm的离焦曲线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最短焦距时的红外850nm的MTF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最短焦距时的红外850nm的离焦曲线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最短焦距时的场曲和畸变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最短焦距时的色差曲线图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最短焦距时的纵向像差图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最长焦距时的0.435-0.656μm的MTF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最长焦距时的可见光0.435-0.656μm的离焦曲线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最长焦距时的红外850nm的MTF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最长焦距时的红外850nm的离焦曲线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最长焦距时的场曲和畸变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最长焦距时的色差曲线图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处于最长焦距时的纵向像差图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处于最短焦距时的0.435-0.656μm的MTF图;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处于最短焦距时的可见光0.435-0.656μm的离焦曲线图;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处于最短焦距时的红外850nm的MTF图;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处于最短焦距时的红外850nm的离焦曲线图;图21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处于最短焦距时的场曲和畸变示意图;图2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处于最短焦距时的色差曲线图示意图;图2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处于最短焦距时的纵向像差图示意图;图2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处于最长焦距时的0.435-0.656μm的MTF图;图2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处于最长焦距时的可见光0.435-0.656μm的离焦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光阑以及第五透镜至第十二透镜;该第一透镜至第十二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n该第一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该第四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相互胶合;该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构成调焦透镜组;/n该第五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七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该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八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该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九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九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九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十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十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十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十一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十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十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该第十二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十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该第十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与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相互胶合;该第十一透镜的像侧面与第十二透镜的物侧面相互胶合;该第五透镜至第十二透镜构成变倍透镜组;/n该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该变焦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十二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侧至像侧沿一光轴依次包括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光阑以及第五透镜至第十二透镜;该第一透镜至第十二透镜各自包括一朝向物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物侧面以及一朝向像侧且使成像光线通过的像侧面;
该第一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二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该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三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三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该第四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相互胶合;该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构成调焦透镜组;
该第五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五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六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七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该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八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八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该第八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九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九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九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第十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十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十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第十一透镜具正屈光率,该第十一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该第十一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该第十二透镜具负屈光率,该第十二透镜的物侧面为凹面,该第十二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该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与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相互胶合;该第十一透镜的像侧面与第十二透镜的物侧面相互胶合;该第五透镜至第十二透镜构成变倍透镜组;
该第五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该变焦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上述十二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焦镜头,其特征在于,该变焦镜头更满足:1.55<nd5<1.65,其中,nd5分别表示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军光王世昌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力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