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钳夹,其包括下夹体、上夹体、拉板、弹性部;该下夹体内侧设有迫紧套合具有凸缘的管体的下夹环,上夹体内侧设有迫紧套合具有凸缘的管体的上夹环,其间借助夹体连接杆连接成可掀开或闭合的活动体,上夹体另侧端设有上枢槽;上夹体的上枢槽内设有借助拉板枢轴连接的具有连接块的拉板,拉板位于拉板枢轴的侧旁设有通过拉板销连接在下端具有扣紧杆的弹性部,供扣紧杆扣紧套合在下夹体外侧下端的下扣槽,以使下夹体、上夹体夹紧及拉板固定,可以使操作工作快速省时省力。(*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手工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管体凸缘可有效快速紧固夹持或松弛,借助夹体连接杆使上下夹体连接,上夹体另端的上枢槽内上设有拉板,其与下夹体另端的下扣槽扣合,螺旋快速迫合拉紧的管钳夹。二
技术介绍
参阅图1所示,为现有管体螺接组合示意图,当需要将分段的管体1单元接合成长体时,一般都在管体1的端口设有凸缘11,凸缘11上再穿设有穿孔,借助螺栓12的穿套与螺帽13螺合进行紧固密接。但是,这种设计结构不实用,除凸缘11需加大加高外,还需要在凸缘11上穿设多个穿孔,部件数量甚多,其间的穿孔若稍有偏差,则各部位受力不均,容易泄露,成为废品。参阅图2至图6所示,分别为现有管钳立体结构示意图、组合结构侧视图、组合结构剖视图、掀合示意图、紧置示意图及放松示意图;该管钳夹2包括,下夹体21、上夹体22、螺杆25,下夹体21与上夹体22通过一侧所设的夹体连接杆23结合成为可以活动的活动体,为了使管体1的凸缘11具有夹持功能,其内侧设有下夹环211与上夹环221,为了使下、上夹环211、221能够扣合,在下夹体21的另端设有下枢槽212,并在下枢槽212内借助螺杆枢销24设置一长螺杆25,长螺杆25上另设有一个翼状枢压螺帽26,上夹体22另端所设的上枢槽222供可以翻动的螺杆25套入,并通过螺设在螺杆25上的枢压螺帽26螺旋向下,使上夹体22与下夹体21紧闭,如图2所示,为使下、上夹体21和22闭合,同时将原本借助螺杆枢销24固定的螺杆25向上翻转套入上夹体22外侧的上枢槽222内,并借助枢压螺帽26压合的情况;如图3、图4所示,为现有管钳夹2将具有凸缘11的管体1,通过其下、上夹体21和22的下、上夹环211、221将其套夹的横侧与纵侧面的情况;如图5所示,为将下、上夹体21和22借助夹体连接杆23连接呈开启状态的情况,位于下夹体21的下夹环211置入管体1及其凸缘11;如图6所示,为将上夹体22由图5所示向下盖合在下夹体21上,同时将原本未套入上夹体22的上枢槽222的螺杆25套入(如箭头所示),并将枢压螺帽26螺合下压。上述现有的这种产品,虽然可以改善如图1所示产品的缺陷,减少螺栓、螺帽的使用,但是,由于其螺杆25、枢压螺帽26在操作时,仍需要靠人工的手部螺转而夹持紧箍及松脱,而且这种结构需要耗费较长时间进行松放,且夹紧和松脱的操作过程极为不容易,另外,螺纹存在使用寿命问题,当崩牙、遇到锈蚀或污物嵌入,都会丧失其使用价值,导致排除障碍时需要花费人力、物力、时间、资金等,因此,现有产品存在的这些缺陷,一直困扰着使用者和生产者,能否设计一种确具有较佳功效的管钳夹,为本技术的设计目的。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利用螺栓及螺帽将加长加大的管体的凸缘穿孔穿套及一个一个螺锁,或者利用螺杆与枢压螺帽的螺旋完成压紧松脱的动作,而存在的费时、费力、制造和操作不方便、花费资金较多,使管体间的连接效果降低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管钳夹,其包括下夹体、上夹体、拉板、弹性部,下、上夹体连接呈活动体,利用拉板的翻转及弹性部顶撑迫紧,可以使操作工作快速省时省力。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管钳夹,其包括下夹体、上夹体、拉板、弹性部;该下夹体内侧设有迫紧套合具有凸缘的管体的下夹环,上夹体内侧设有迫紧套合具有凸缘的管体的上夹环,其间借助夹体连接杆连接成可掀开或闭合的活动体,上夹体另侧端设有上枢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体的上枢槽内设有借助拉板枢轴连接的具有连接块的拉板,拉板位于拉板枢轴的侧旁设有通过拉板销连接在下端具有扣紧杆的弹性部,供扣紧杆扣紧套合在下夹体外侧下端的下扣槽,以使下夹体、上夹体夹紧及拉板固定。前述的管钳夹,其中弹性部包括呈相对交错的扣紧板及弹性体,由呈T形弯折的紧扣板穿置顶撑在弹性体构成,从而具有伸缩功能。本技术管钳夹的有益效果是,其包括下夹体、上夹体、拉板、弹性部,下夹体和上夹体内侧设有下夹环和上夹环,并在其一侧通过夹体连接杆连接,其另端,也就是下夹体外侧下端设有下扣槽,上夹体外侧端设置的上枢槽内,借助拉板枢轴将端部设置连接块的拉板固定,拉板适当处通过拉板销固定的弹性部下端设有扣紧杆,供与下夹体的外侧下端下扣槽扣合,以组成改进的管钳夹;其利用一端具有的夹体连接杆使下、上夹体连接呈活动体,且利用其另端外侧下方设置的下扣槽及上枢槽,再通过拉板枢轴连接一具有连接块的拉板,拉板上另借助拉板销固定一个下设扣紧杆的弹性部,通过扣紧杆与下扣槽扣合,利用拉板的翻转,使弹性部顶撑迫紧,可以有效快速省时省力地将下、上夹体扣紧套合及拉板固定。四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管体螺接组合示意图。图2为现有管钳夹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管钳夹组合结构侧视图。图4为现有管钳夹组合结构剖视图。图5为现有管钳夹掀合状态示意图。图6为现有管钳夹紧置及放松动作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管钳夹立体结构图。图8为本技术管钳夹组合结构侧视图。图9为本技术管钳夹组合结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管钳夹紧置及放松动作状态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管钳夹掀合状态示意图。图中主要标号说明现有技术部分1管体、11凸缘、12螺栓、13螺帽、2管钳夹、21下夹体、211下夹环、212下枢槽、22上夹体、221上夹环、222上枢槽、23夹体连接杆、24螺杆枢销、25螺杆、26枢压螺帽;本技术部分3管钳夹、31下夹体、311下夹环、312下扣槽、32上夹体、321上夹环、322上枢槽、33夹体连接杆、34拉板、341连接块、35拉板枢轴、36弹性部、361紧扣板、362弹性体、37扣紧杆、38拉板销。五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7、图8、图9所示,本技术管钳夹3包括下夹体31、上夹体32、拉板34、弹性部36;下夹体31和上夹体32的内侧设有迫紧管体1凸缘11的下夹环311及上夹环321,为了使其能够活动地掀开或闭合,其一侧借助夹体连接杆33进行连接,另一侧则分别在下夹体31外侧下端设有下扣槽312,上夹体31外侧设有呈ㄈ形的上枢槽322,上枢槽322内通过拉板枢轴35将底部设有连接块341的拉板34连接固定,拉板34靠近连接块341侧上设有通过拉板销38固定的弹性部36,弹性部36下端设有扣紧杆37,由于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7所示,是在拉板34两侧设有弹性部36,两弹性部36的下端间横置一扣紧杆37,当欲进行结合扣紧时,将拉板34先翻转向外,如图10所示,这时,扣紧杆37则可以轻易套入下夹体31外侧下端内,也就是将扣紧杆37套在下扣槽312,然后,再将拉板34向另一方向翻转,也就是朝上夹体32的隆起部下压,这时,因为弹性部36上方与拉板34连接的部位,是位于作为转动支点轴的连接块341与拉板枢轴35的一侧,这样,拉板销38至拉板34的大距离即呈力臂,可以轻易将拉板34枢轴35与拉板销38间所产生的小力矩力量,利用力学原理,极为省力地将弹性部36与下扣槽312的拉力克服,此时,拉板销38的位置,会因拉板34的翻转而偏移,并落入拉板枢轴35的内侧(图7、图8所示),拉板34本身会被强力压合在上夹体32的隆起部,而不会松脱,也就是弹性部36与下扣槽312间的拉力,将拉板34向着上夹体32的方向强力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钳夹,其包括下夹体、上夹体、拉板、弹性部;该下夹体内侧设有迫紧套合具有凸缘的管体的下夹环,上夹体内侧设有迫紧套合具有凸缘的管体的上夹环,其间借助夹体连接杆连接成可掀开或闭合的活动体,上夹体另侧端设有上枢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体的上枢槽内设有借助拉板枢轴连接的具有连接块的拉板,拉板位于拉板枢轴的侧旁设有通过拉板销连接在下端具有扣紧杆的弹性部,供扣紧杆扣紧套合在下夹体外侧下端的下扣槽,以使下夹体、上夹体夹紧及拉板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田,
申请(专利权)人:日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