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锁的锁舌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9861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1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锁的锁舌机构,智能锁包括有锁壳,锁壳内设有一滑块及用于驱使滑块左右滑动的驱动机构,滑块上设有锁舌,锁壳的侧部开设有供于锁舌穿过的槽口,锁壳内设有勾扣,勾扣是包括有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形勾扣,勾扣与锁舌的侧部平行设置,第一支臂与锁壳转动连接,第一支臂上开设有避空槽孔,锁舌上固定有导柱,导柱穿过避空槽孔,当滑块带动锁舌向锁壳之外滑动时,导柱驱使勾扣向下翻转,以令第二支臂由锁舌的下方伸出,当当滑块带动锁舌向锁壳之内滑动时,导柱驱使勾扣向上翻转,以令第二支臂回退至锁舌的侧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能应用于推开式门体,又能应用于平移门,同时易于安装、联动性能强、可靠性高。

A latch mechanism for intelligent loc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atch mechanism for an intelligent lock, which comprises a lock shell, a slide block and a driving mechanism for driving the slide block to slide left and right in the lock shell, the slide block is provided with a latch, the side part of the lock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slot for the latch to pass through, the lock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hook, which is a \\u2227\ shaped hook including the first arm and the second arm, and the hook and the lock The side part of the tongue is arranged in parallel, the first arm is connected with the lock shell by rotation, the first arm is provided with a hole for avoiding hollowing, and a guide post is fixed on the lock tongue, and the guide post passes through the hole for avoiding hollowing. When the slide block drives the lock tongue to slide outside the lock shell, the guide post drives the hook to turn downward, so that the second arm extends out from the lower part of the lock tongue. When the slide block drives the lock tongue to slide into the lock shell, the guide post drives the hook Turn the buckle upward to allow the second arm to retract to the side of the locking tongue. The utility model not only can be applied to push open door body, but also can be applied to translation door, at the same time, it is easy to install, has strong linkage performance and high reli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智能锁的锁舌机构
本技术涉及智能锁,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智能锁的锁舌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全自动玻璃智能锁,大多是方锁舌或者两根圆柱锁舌,这种锁舌的玻璃锁智能用于90度推开式门体,但对于平移门则无法实现锁扣功能。随着智能锁技术的发展,目前的全自动玻璃智能锁,也有少部分参照传统大霸王弧形锁钩的做法,即利用弧形钩实现对平门的锁扣功能,但是这种方式只能单一用在平移门上,无法实现90度推开门和平移门的通用锁扣功能,并且这种弧形钩的全自动设计,对现场的门缝间隙和安装的准确性要求较高,不利于安装的通用性和便捷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应用于推开式门体,又能应用于平移门,同时易于安装、联动性能强、可靠性高的用于智能锁的锁舌机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智能锁的锁舌机构,所述智能锁包括有锁壳,所述锁壳内设有一滑块及用于驱使所述滑块左右滑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滑块上设有锁舌,所述锁壳的侧部开设有供于所述锁舌穿过的槽口,所述锁壳内设有勾扣,所述勾扣是包括有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形勾扣,所述勾扣与所述锁舌的侧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臂与所述锁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臂上开设有避空槽孔,且所述避空槽孔沿所述第一支臂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锁舌上固定有导柱,所述导柱穿过所述避空槽孔,且所述导柱能够相对避空槽孔滑动,当所述滑块带动锁舌向锁壳之外滑动时,所述导柱驱使勾扣向下翻转,以令所述第二支臂由锁舌的下方伸出,当当所述滑块带动锁舌向锁壳之内滑动时,所述导柱驱使勾扣向上翻转,以令所述第二支臂回退至锁舌的侧部。优选地,所述锁舌为开口向下的“U”形锁舌,以令所述锁舌的中间处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勾扣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优选地,所述锁壳内形成有横向延伸的滑轨,所述滑块的侧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轨卡设于所述滑槽内且二者滑动连接。优选地,所述滑块上开设有贯穿于所述滑块的导向槽孔,所述导向槽孔沿所述滑块的横向延伸,所述滑轨上形成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卡设于所述导向槽孔内且二者滑动连接。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马达、第一伞形齿轮、第二伞形齿轮和拨杆,所述第二伞形齿轮与所述锁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伞形齿轮与所述马达的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拨杆的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二伞形齿轮的中心处,所述第一伞形齿轮与第二伞形齿轮相啮合,所述滑块的顶端开设有卡口,所述拨杆插设于所述卡口内,当所述马达正向或者反向运转时,通过第一伞形齿轮和第二伞形齿轮带动拨杆左右摆动,以令所述拨杆驱使所述滑块左右滑动。优选地,所述第二伞形齿轮的直径大于第一伞形齿轮的直径。优选地,所述卡口为“V”形卡口。本技术公开的用于智能锁的锁舌机构中,驱动机构可驱使滑块左右滑动,进而带动锁舌向外伸出或者向内回退,同时,在导柱和避空槽孔的配合作用下,锁舌在滑动过程中可带动勾扣向前或者向后翻转,使得勾扣的第二支臂由锁舌的下方伸出或者回退至锁舌的侧部,基于上述原理,本技术将锁舌和勾扣相结合,利用二者的联动作用,使得本技术既能应用于推开式门体,又能应用于平移门,同时,由于勾扣可伸出或者隐藏,使其对门缝间隙的要求较低,因而易于安装在门体之上,此外,锁舌和勾扣之间的连接关系简单可靠、联动性能强,因此适合在智能锁产品中推广应用,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智能锁的立体图。图2为智能锁的分解图。图3为智能锁的内部结构图一。图4为智能锁的内部结构图二。图5为本技术锁舌机构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加详细的描述。应当说明的是,本技术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仅用于更加清楚地描述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安装方向,因此,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出的方位变更,均应当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锁的锁舌机构,结合图1至图5所示,所述智能锁包括有锁壳1,所述锁壳1内设有一滑块2及用于驱使所述滑块2左右滑动的驱动机构3,所述滑块2上设有锁舌4,所述锁壳1的侧部开设有供于所述锁舌4穿过的槽口5,所述锁壳1内设有勾扣6,所述勾扣6是包括有第一支臂60和第二支臂61的“∧”形勾扣,所述勾扣6与所述锁舌4的侧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臂60与所述锁壳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臂60上开设有避空槽孔7,且所述避空槽孔7沿所述第一支臂6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锁舌4上固定有导柱8,所述导柱8穿过所述避空槽孔7,且所述导柱8能够相对避空槽孔7滑动,当所述滑块2带动锁舌4向锁壳1之外滑动时,所述导柱8驱使勾扣6向下翻转,以令所述第二支臂61由锁舌4的下方伸出,当当所述滑块2带动锁舌4向锁壳1之内滑动时,所述导柱8驱使勾扣6向上翻转,以令所述第二支臂61回退至锁舌4的侧部。上述锁舌机构中,驱动机构3可驱使滑块2左右滑动,进而带动锁舌4向外伸出或者向内回退,同时,在导柱8和避空槽孔7的配合作用下,锁舌4在滑动过程中可带动勾扣6向前或者向后翻转,使得勾扣6的第二支臂61由锁舌4的下方伸出或者回退至锁舌4的侧部,基于上述原理,本技术将锁舌4和勾扣6相结合,利用二者的联动作用,使得本技术既能应用于推开式门体,又能应用于平移门,同时,由于勾扣6可伸出或者隐藏,使其对门缝间隙的要求较低,因而易于安装在门体之上,此外,锁舌4和勾扣6之间的连接关系简单可靠、联动性能强,因此适合在智能锁产品中推广应用,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为了隐藏所述勾扣6,本实施例中,所述锁舌4为开口向下的“U”形锁舌,以令所述锁舌4的中间处形成有容置腔40,所述勾扣6位于所述容置腔40内。为了实现滑块2左右滑动,本实施例中,所述锁壳1内形成有横向延伸的滑轨10,所述滑块2的侧部开设有滑槽20,所述滑轨10卡设于所述滑槽20内且二者滑动连接。本实施例对滑块的滑动行程具有限位作用,具体办法是,所述滑块2上开设有贯穿于所述滑块2的导向槽孔21,所述导向槽孔21沿所述滑块2的横向延伸,所述滑轨10上形成有限位柱11,所述限位柱11卡设于所述导向槽孔21内且二者滑动连接。关于驱动机构3的具体实现方式,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有马达30、第一伞形齿轮31、第二伞形齿轮32和拨杆33,所述第二伞形齿轮32与所述锁壳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伞形齿轮31与所述马达30的驱动轴固定连接,所述拨杆33的端部连接于所述第二伞形齿轮32的中心处,所述第一伞形齿轮31与第二伞形齿轮32相啮合,所述滑块2的顶端开设有卡口22,所述拨杆33插设于所述卡口22内,当所述马达30正向或者反向运转时,通过第一伞形齿轮31和第二伞形齿轮32带动拨杆33左右摆动,以令所述拨杆33驱使所述滑块2左右滑动。为了起到减速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伞形齿轮32的直径大于第一伞形齿轮31的直径。为了避免因刚性连接造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智能锁的锁舌机构,所述智能锁包括有锁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1)内设有一滑块(2)及用于驱使所述滑块(2)左右滑动的驱动机构(3),所述滑块(2)上设有锁舌(4),所述锁壳(1)的侧部开设有供于所述锁舌(4)穿过的槽口(5),所述锁壳(1)内设有勾扣(6),所述勾扣(6)是包括有第一支臂(60)和第二支臂(61)的“∧”形勾扣,所述勾扣(6)与所述锁舌(4)的侧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臂(60)与所述锁壳(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臂(60)上开设有避空槽孔(7),且所述避空槽孔(7)沿所述第一支臂(6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锁舌(4)上固定有导柱(8),所述导柱(8)穿过所述避空槽孔(7),且所述导柱(8)能够相对避空槽孔(7)滑动,当所述滑块(2)带动锁舌(4)向锁壳(1)之外滑动时,所述导柱(8)驱使勾扣(6)向下翻转,以令所述第二支臂(61)由锁舌(4)的下方伸出,当当所述滑块(2)带动锁舌(4)向锁壳(1)之内滑动时,所述导柱(8)驱使勾扣(6)向上翻转,以令所述第二支臂(61)回退至锁舌(4)的侧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智能锁的锁舌机构,所述智能锁包括有锁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1)内设有一滑块(2)及用于驱使所述滑块(2)左右滑动的驱动机构(3),所述滑块(2)上设有锁舌(4),所述锁壳(1)的侧部开设有供于所述锁舌(4)穿过的槽口(5),所述锁壳(1)内设有勾扣(6),所述勾扣(6)是包括有第一支臂(60)和第二支臂(61)的“∧”形勾扣,所述勾扣(6)与所述锁舌(4)的侧部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臂(60)与所述锁壳(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臂(60)上开设有避空槽孔(7),且所述避空槽孔(7)沿所述第一支臂(60)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锁舌(4)上固定有导柱(8),所述导柱(8)穿过所述避空槽孔(7),且所述导柱(8)能够相对避空槽孔(7)滑动,当所述滑块(2)带动锁舌(4)向锁壳(1)之外滑动时,所述导柱(8)驱使勾扣(6)向下翻转,以令所述第二支臂(61)由锁舌(4)的下方伸出,当当所述滑块(2)带动锁舌(4)向锁壳(1)之内滑动时,所述导柱(8)驱使勾扣(6)向上翻转,以令所述第二支臂(61)回退至锁舌(4)的侧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锁的锁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舌(4)为开口向下的“U”形锁舌,以令所述锁舌(4)的中间处形成有容置腔(40),所述勾扣(6)位于所述容置腔(40)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锁的锁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1)内形成有横向延伸的滑轨(10),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继连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微晶动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