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自然鱼道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9772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1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仿自然鱼道模型,包括高进口水池、低进口水池、固定组件、鱼道外壳、闸门、进鱼口和汇合池,所述高进口水池一端底部设置有低进口水池,所述高进口水池与低进口水池一端均套接有鱼道外壳,所述鱼道外壳顶部两侧均通过螺丝固定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顶部套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端开设有螺纹槽,该仿自然鱼道模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利用高进口水池与低进口水池进水,再通过闸门控制流量,可以根据汇合池水位高低选择进水方式,有利于诱鱼,闸门设置有隔栏,隔栏缓冲水流速度,大大减小对鱼类的影响,避免引起鱼类停滞,同时观察室与采样室有利于直接观察鱼类,方便鱼类取样,有利于鱼类统计。

A model of imitating natural fishwa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imitated natural fishway model, which comprises a high inlet water pool, a low inlet water pool, a fixed component, a fishway shell, a gate, a fish inlet and a confluence pool. A low inlet water pool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one end of the high inlet water pool, and a fishway shell is sleeved at one end of the high inlet water pool and the low inlet water pool, and screws are fixed at both sides of the top of the fishway shell The top of the threaded column is sleeved with a connecting plate, and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threaded groove. The simulated natural fishway model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The high inlet water pool and the low inlet water pool are used for water inflow, and the flow is controlled through the gate. The water inflow mode can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high and low water level of the pool, which is conducive to fish attraction. The gate is provided with a barrier, which can buffer the flow speed, At the same time, observation room and sampling room are conducive to direct observation of fish, convenient sampling of fish, and conducive to fish statist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自然鱼道模型
本技术涉及生物学研究
,具体为一种仿自然鱼道模型。
技术介绍
水利工程的修建给国家与人民带来了巨大福利,但是水利工程修建破坏了河流通断性截断了鱼类通道,而仿自然鱼道模型就是通过在水闸或坝上修建人工水槽来保护鱼类的习性设施之一。传统仿自然鱼道模型结构复杂,操作麻烦,不能调节高低进水口,造成水流过高或过低,且传统仿自然鱼道模型没有控制水流量的装置,造成水流过快使鱼类停滞,不利于诱鱼;传统仿自然鱼道模型为一体化设计,不能安装与拆卸,造成日常运输麻烦,且只能一次性使用,浪费资源,且当外界撞击时,传统仿自然鱼道模型没有保护措施,极易使仿自然鱼道模型损坏,减弱使用寿命;针对这些缺陷,设计一种仿自然鱼道模型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自然鱼道模型,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仿自然鱼道模型,包括高进口水池、低进口水池、固定组件、鱼道外壳、闸门、进鱼口和汇合池,所述高进口水池一端底部设置有低进口水池,所述高进口水池与低进口水池一端均套接有鱼道外壳,所述鱼道外壳顶部安装有若干个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由螺纹柱、第一螺母套、螺纹槽、连接板、第二螺母套、鱼道内壳、梯形支撑板、挡石、第三螺母套、滑动槽、滑动板、卡板、复位弹簧、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一弹簧板、挡板、防滑套和第二弹簧板组成,所述鱼道外壳顶部两侧均通过螺丝固定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顶部套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端开设有螺纹槽,且螺纹槽套接在螺纹柱外侧,所述螺纹柱底部套接有第二螺母套,且第二螺母套位于连接板底部,所述连接板底部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有卡板,所述连接板一端套接有滑动板,所述滑动板顶部开设有滑动槽,且滑动槽套接在连接板外侧,所述连接板一端套接有第三螺母套,且第三螺母套位于滑动板一侧,所述滑动板与卡板一侧均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第一弹簧板,所述第一弹簧板一端位于中心处两侧均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一端套接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一端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二弹簧板,所述复位弹簧套接在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外侧,所述第二弹簧板一端通过螺丝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一端套接有防滑套,所述鱼道外壳内壁顶部通过螺丝固定有梯形支撑板,所述鱼道外壳内部套接有鱼道内壳,且鱼道内壳底部与梯形支撑板顶部贴合,所述鱼道内壳顶部与防滑套一端贴合,所述鱼道内壳内部套接有若干个挡石,所述鱼道外壳一端设置有闸门,所述鱼道外壳一端开设有进鱼口,且进鱼口位于闸门一侧,所述鱼道外壳一端连接有汇合池,且汇合池位于进鱼口一侧。进一步的,所述高进口水池与低进口水池均设置在地表面顶部,且高进口水池与低进口水池内部均套接有薄膜。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柱顶部套接有第一螺母套,且第一螺母套位于连接板顶部。进一步的,所述汇合池顶部一侧设置有观察室,且汇合池顶部另一侧设置有采样室。进一步的,所述闸门内部设置有隔栏,且隔栏位于鱼道外壳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1.该仿自然鱼道模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人工通过水泵向高进口水池与低进口水池内抽水,高进口水池与低进口水池布置在上游,水流经过鱼道内壳流至闸门,在经过闸门流入汇合池内部,根据汇合池水位高低选择开启高进口水池或低进口水池的闸门,同时在通过进鱼口进鱼,进鱼口为矩形结构,鱼再通过鱼道内壳游向汇合池,汇合池顶部设置有观察室与采样室,观察鱼类,利用高进口水池与低进口水池进水,再通过闸门控制流量,可以根据汇合池水位高低选择进水方式,有利于诱鱼,闸门设置有隔栏,隔栏缓冲水流速度,大大减小对鱼类的影响,避免引起鱼类停滞,同时观察室与采样室有利于直接观察鱼类,方便鱼类取样,有利于鱼类统计;2.该仿自然鱼道模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人工将鱼道内壳放置在鱼道外壳内部,顺时针拧第一螺母套,直至滑动板与卡板卡在鱼道内壳顶部,此时逆时针拧第二螺母套,直至第二螺母套顶部夹紧连接板底部,再顺时针拧第三螺母套,使滑动板向卡板一侧运动,直至滑动板与卡板卡紧鱼道内壳,此时滑动板与卡板挤压复位弹簧,复位弹簧挤压挡板,使挡板一侧防滑套夹紧鱼道内壳顶部,完成固定,利用滑动板与卡板夹紧固定鱼道内壳,固定更加牢固,摒弃传统一体化设计,可以安装拆卸,方便运输,能二次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且当外界撞击时复位弹簧提供弹力,缓冲撞击,有利于保护鱼道内壳,延长鱼道内壳使用寿命,同时调节第一螺母套与第二螺母套,可以调节鱼道内壳高度,方便观察鱼类,且鱼道内壳内部设置有挡石,起到缓冲水流的同时又可以模仿生态系统,有利于诱引鱼类。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鱼道外壳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卡板的零件放大图;图中:1、高进口水池;2、低进口水池;3、固定组件;4、鱼道外壳;5、闸门;6、进鱼口;7、汇合池;8、螺纹柱;9、第一螺母套;10、螺纹槽;11、连接板;12、第二螺母套;13、鱼道内壳;14、梯形支撑板;15、挡石;16、第三螺母套;17、滑动槽;18、滑动板;19、卡板;20、复位弹簧;21、第一套管;22、第二套管;23、第一弹簧板;24、挡板;25、防滑套;26、第二弹簧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仿自然鱼道模型,包括高进口水池1、低进口水池2、固定组件3、鱼道外壳4、闸门5、进鱼口6和汇合池7,高进口水池1一端底部设置有低进口水池2,高进口水池1与低进口水池2均设置在地表面顶部,且高进口水池1与低进口水池2内部均套接有薄膜,有利于高进口水池1与低进口水池2固定连接,高进口水池1与低进口水池2一端均套接有鱼道外壳4,鱼道外壳4顶部安装有若干个固定组件3,固定组件3由螺纹柱8、第一螺母套9、螺纹槽10、连接板11、第二螺母套12、鱼道内壳13、梯形支撑板14、挡石15、第三螺母套16、滑动槽17、滑动板18、卡板19、复位弹簧20、第一套管21、第二套管22、第一弹簧板23、挡板24、防滑套25和第二弹簧板26组成,鱼道外壳4顶部两侧均通过螺丝固定有螺纹柱8,螺纹柱8顶部套接有连接板11,螺纹柱8顶部套接有第一螺母套9,且第一螺母套9位于连接板11顶部,有利于连接板11固定,连接板11一端开设有螺纹槽10,且螺纹槽10套接在螺纹柱8外侧,螺纹柱8底部套接有第二螺母套12,且第二螺母套12位于连接板11底部,连接板11底部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有卡板19,连接板11一端套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自然鱼道模型,包括高进口水池(1)、低进口水池(2)、固定组件(3)、鱼道外壳(4)、闸门(5)、进鱼口(6)和汇合池(7),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进口水池(1)一端底部设置有低进口水池(2),所述高进口水池(1)与低进口水池(2)一端均套接有鱼道外壳(4),所述鱼道外壳(4)顶部安装有若干个固定组件(3),所述固定组件(3)由螺纹柱(8)、第一螺母套(9)、螺纹槽(10)、连接板(11)、第二螺母套(12)、鱼道内壳(13)、梯形支撑板(14)、挡石(15)、第三螺母套(16)、滑动槽(17)、滑动板(18)、卡板(19)、复位弹簧(20)、第一套管(21)、第二套管(22)、第一弹簧板(23)、挡板(24)、防滑套(25)和第二弹簧板(26)组成,所述鱼道外壳(4)顶部两侧均通过螺丝固定有螺纹柱(8),所述螺纹柱(8)顶部套接有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一端开设有螺纹槽(10),且螺纹槽(10)套接在螺纹柱(8)外侧,所述螺纹柱(8)底部套接有第二螺母套(12),且第二螺母套(12)位于连接板(11)底部,所述连接板(11)底部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有卡板(19),所述连接板(11)一端套接有滑动板(18),所述滑动板(18)顶部开设有滑动槽(17),且滑动槽(17)套接在连接板(11)外侧,所述连接板(11)一端套接有第三螺母套(16),且第三螺母套(16)位于滑动板(18)一侧,所述滑动板(18)与卡板(19)一侧均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第一弹簧板(23),所述第一弹簧板(23)一端位于中心处两侧均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二套管(22),所述第二套管(22)一端套接有第一套管(21),所述第一套管(21)一端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二弹簧板(26),所述复位弹簧(20)套接在第一套管(21)与第二套管(22)外侧,所述第二弹簧板(26)一端通过螺丝固定有挡板(24),所述挡板(24)一端套接有防滑套(25),所述鱼道外壳(4)内壁顶部通过螺丝固定有梯形支撑板(14),所述鱼道外壳(4)内部套接有鱼道内壳(13),且鱼道内壳(13)底部与梯形支撑板(14)顶部贴合,所述鱼道内壳(13)顶部与防滑套(25)一端贴合,所述鱼道内壳(13)内部套接有若干个挡石(15),所述鱼道外壳(4)一端设置有闸门(5),所述鱼道外壳(4)一端开设有进鱼口(6),且进鱼口(6)位于闸门(5)一侧,所述鱼道外壳(4)一端连接有汇合池(7),且汇合池(7)位于进鱼口(6)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自然鱼道模型,包括高进口水池(1)、低进口水池(2)、固定组件(3)、鱼道外壳(4)、闸门(5)、进鱼口(6)和汇合池(7),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进口水池(1)一端底部设置有低进口水池(2),所述高进口水池(1)与低进口水池(2)一端均套接有鱼道外壳(4),所述鱼道外壳(4)顶部安装有若干个固定组件(3),所述固定组件(3)由螺纹柱(8)、第一螺母套(9)、螺纹槽(10)、连接板(11)、第二螺母套(12)、鱼道内壳(13)、梯形支撑板(14)、挡石(15)、第三螺母套(16)、滑动槽(17)、滑动板(18)、卡板(19)、复位弹簧(20)、第一套管(21)、第二套管(22)、第一弹簧板(23)、挡板(24)、防滑套(25)和第二弹簧板(26)组成,所述鱼道外壳(4)顶部两侧均通过螺丝固定有螺纹柱(8),所述螺纹柱(8)顶部套接有连接板(11),所述连接板(11)一端开设有螺纹槽(10),且螺纹槽(10)套接在螺纹柱(8)外侧,所述螺纹柱(8)底部套接有第二螺母套(12),且第二螺母套(12)位于连接板(11)底部,所述连接板(11)底部中心处通过螺丝固定有卡板(19),所述连接板(11)一端套接有滑动板(18),所述滑动板(18)顶部开设有滑动槽(17),且滑动槽(17)套接在连接板(11)外侧,所述连接板(11)一端套接有第三螺母套(16),且第三螺母套(16)位于滑动板(18)一侧,所述滑动板(18)与卡板(19)一侧均通过螺丝固定有若干个第一弹簧板(23),所述第一弹簧板(23)一端位于中心处两侧均通过螺丝固定有第二套管(2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智刚范晓辉陈橙苏燕林一庚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水务平潭引水开发有限公司福州大学福州城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