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成富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管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9632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道连接装置,具体是一种连接塑料管或复合管的新型管接头。这种管接头,包括两个管状联接体,联接体的一端沿轴向延伸成连接其他管道的连接部,联接体的另一端周向分别设有通过旋转对扣实现轴向定位的卡扣装置。该卡扣装置包括圆弧状的卡部及与该卡部尺寸适配的扣部。两个联接体可以相同或者相对应,卡部与扣部交错排布在每个联接体端面圆周上或卡部间隔排布在其中一个联接体端面圆周上、扣部排布在与该联接体对置的另一联接体端面圆周上。将两个联接体的卡扣装置对置,相互旋转对扣,即可将管道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压缩联接体端面的密封圈从而实现管接头之间的密封。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实现管道之间的快速连接。(*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道连接装置,具体来讲是一种连接塑料管或复合管的新型管接头。技术背景目前,塑料管或复合管的连接方式普遍采用承插式连接、管端螺纹连接或法兰连接,这些连接方式存在着各自的缺点,如承插连接时,一般需在接头处缠绕密封材料,费时费料,且连接密封质量很难保证;管端螺纹连接时,需转动整个管体,劳动量大,且受安装现场的限制;采用法兰连接时,零配件多,结构复杂,装拆不方便,不经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实现快速联接的新型管接头。本技术管接头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管接头,包括两个管状联接体,联接体的一端沿轴向延伸成连接其他管道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体的另一端周向分别设有通过旋转对扣实现轴向定位的卡扣装置。所述卡扣装置包括圆弧状的卡部及与该卡部尺寸适配的扣部。所述两个管状联接体相同,卡部与扣部交错排布在每个联接体端面圆周上;或者所述两个管状联接体相对应,卡部间隔排布在其中一个联接体端面圆周上,扣部排布在与该联接体对置的另一联接体端面圆周上。所述卡部在联接体的圆周切线方向设有导向部分,在联接体的轴线方向设有斜面。所述扣部为倒L形,与联接体的端面结合形成卡槽,另一联接体的卡部卡入该卡槽内。所述扣部在联接体周向表面设有凸棱,扣部与联接体结合处设有加强肋。所述联接体的端面设有嵌装密封圈的环形凹槽,凹槽的外侧壁高于内侧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圈高于凹槽外侧壁高度,其在凹槽内侧壁高度位置设有斜锥面。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联接体的连接部沿延伸方向设有凸环,该连接部的末端形成倒勾。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联接体上设置可相互扣合的卡扣装置,两个相同或相对应的联接体只要相互对置并旋转一定的角度,即可将管道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压缩联接体端面的密封圈从而实现管接头之间的密封。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实现管道之间的快速连接。并且对密封圈施加正压力,不同于其它连接方式中的剪切力,增强了填充物的使用寿命。在密封圈上设置斜锥面,使流体通过管道时,斜向压力作用于填充物上,提高了填充物的密封精度。联接体的连接部上设置的凸环及倒勾,使塑料或复合管与管接头结合后,不容易从管接头上滑出来,在使用上更加可靠。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联接体主视图;附图2为图1的剖视图;附图3为图1的俯视图;附图4为本技术管接头的联接体对扣剖视图;附图5为本技术管接头的密封圈剖视图;附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带卡部的联接体俯视图;附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带扣部的联接体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附图1、2、3、4所示,本技术管接头的联接体1,联接体1的端面4设有环形凹槽12,凹槽12的外侧壁13高于内侧壁14,如附图5,密封圈2稍高于凹槽12的外侧壁13高度,它嵌装在凹槽12内,其在凹槽12的内侧壁14的高度位置设有斜锥面15,使流体通过管道时,斜向压力作用于填充物上,提高了填充物的密封精度。在端面4的外圆周上设有3组卡扣装置,卡扣装置可以实现联接体的轴向定位,它由圆弧状的卡部5及与卡部5尺寸适配的扣部6组成,该卡部5与扣部6交错排布在联接体端面圆周上。并且卡部5的一端与扣部6相接,每组卡扣装置之间至少相隔一个扣部6的宽度。联接体1上的卡扣装置相互对置,旋转一定角度即可对扣。扣部6为从端面4向外延伸的倒L形,与联接体1的端面4结合形成卡槽9,并且,卡部5在联接体1的圆周切线方向设有圆弧导向部分7,在联接体1的轴线方向设有斜面8。其主要目的是便于卡部5导入到扣部6的卡槽9中,并实现卡部5与扣部6之间的紧配合。扣部6在周向外表面设有凸棱10,方便操作过程中握紧或夹持,起到防滑的作用。扣部6与联接体1结合处设有加强肋11。联接体1的另一端沿轴向延伸成连接其他管道的连接部3,连接部3的延伸方向设有两条凸环16,该连接部3的末端形成倒勾17。这样的设计,使塑料或复合管与管接头结合后,不容易从管接头上滑出来,在使用上更加可靠。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比,仅仅是联接体1上的卡扣装置的设置方式不同,如图6、7所示,其中一个联接体1上全部设为卡部5,共4处卡部5间隔排布在联接体端面4的圆周上,相邻卡部5之间的距离大于卡部5的宽度;另一个联接体1上全部设为扣部6,扣部6亦间隔排布在联接体端面4的圆周上,其间隔位置与卡部5的间隔位置一致,并且数量设置一致,不少于2个。这样的一对联接体对置,相互旋转一较小的角度即可对扣,实现管道快速连接。本技术管接头采用塑胶材料经由注塑模具一次成型,制造简单,成本低廉。并且,由于采用塑胶材料,其热膨胀系数比金属管接头更接近于所连接的塑胶或复合管,使其连接处不易渗漏。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管接头,包括两个管状联接体,联接体的一端沿轴向延伸成连接其他管道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体的另一端周向分别设有通过旋转对扣实现轴向定位的卡扣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装置包括圆弧状的卡部及与该卡部尺寸适配的扣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管状联接体相同,卡部与扣部交错排布在每个联接体端面圆周上;或者所述两个管状联接体相对应,卡部间隔排布在其中一个联接体端面圆周上,扣部排布在与该联接体对置的另一联接体端面圆周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部在联接体的圆周切线方向设有导向部分,在联接体的轴线方向设有斜面。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部为倒L形,与联接体的端面结合形成卡槽,另一联接体的卡部卡入该卡槽内。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部在联接体周向表面设有凸棱,扣部与联接体结合处设有加强肋。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体的端面设有嵌装密封圈的环形凹槽,凹槽的外侧壁高于内侧壁。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高于凹槽外侧壁高度,其在凹槽内侧壁高度位置设有斜锥面。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新型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体的连接部沿延伸方向设有凸环,该连接部的末端形成倒勾。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管道连接装置,具体是一种连接塑料管或复合管的新型管接头。这种管接头,包括两个管状联接体,联接体的一端沿轴向延伸成连接其他管道的连接部,联接体的另一端周向分别设有通过旋转对扣实现轴向定位的卡扣装置。该卡扣装置包括圆弧状的卡部及与该卡部尺寸适配的扣部。两个联接体可以相同或者相对应,卡部与扣部交错排布在每个联接体端面圆周上或卡部间隔排布在其中一个联接体端面圆周上、扣部排布在与该联接体对置的另一联接体端面圆周上。将两个联接体的卡扣装置对置,相互旋转对扣,即可将管道连接在一起,并通过压缩联接体端面的密封圈从而实现管接头之间的密封。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实现管道之间的快速连接。文档编号F16L47/08GK2761948SQ20042010325公开日2006年3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0日专利技术者谭成富 申请人:谭成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管接头,包括两个管状联接体,联接体的一端沿轴向延伸成连接其他管道的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体的另一端周向分别设有通过旋转对扣实现轴向定位的卡扣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成富
申请(专利权)人:谭成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