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吹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8773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5: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同一档位下风压不可调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吹风,包括外壳、与外壳连接的手柄组件、风扇单元、加热单元、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单元用于抽吸气流从进风口进入电吹风并从出风口吹出形成主风道,所述加热单元用于加热该气流;所述风扇单元包括扇叶和用于驱动该扇叶旋转的电机;其中,所述主风道包括沿外壳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向区段,所述外壳内设有具有缺口的缺口筒,所述缺口沿外壳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出风口为位于轴向区段端部的非闭合缝隙,所述非闭合缝隙由缺口筒和外壳内部的筒状壁限定。在同一档位下,通过用户手动调节出风口距离头发表面的远近即可调节风压大小。

A hair dry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household electrical appliances. In order to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 that the wind pressure is not adjustable under the same gear in the prior ar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electric blower,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 handle component connected with the shell, a fan unit, a heating unit, an air inlet and an air outlet; the fan unit is used for drawing suction flow from the air inlet to the electric blower and blowing out from the air outlet to form a main air channel The heating unit is used for heating the air flow; the fan unit includes a fan blade and a motor for driving the fan blade to rotate; wherein, the main air duct includes an axial section extending along the axis direction of the shell,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notched cylinder, the notches extend along the axis direction of the outer shell, and the air outlet is an unclosed gap located at the end of the axial section The unclosed gap is limited by the notched cylinder and the cylinder wall inside the shell. In the same gear, the air pressure can be adjusted by manually adjusting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air outlet and the hair surf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吹风
本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吹风。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电吹风包括外壳、导管,通过风扇单元抽吸进入电吹风内的气流包括在外壳和导管之间延伸的轴向区段,该气流大致呈环形,出风口也呈环形,此种方式有利于外壳内的气流沿着外壳和导管的侧壁的导向快速的从电吹风吹出。但是此种方式,吹风机通电后,风扇单元抽吸进入电吹风内的气流会迅速的吹出,如果在使用时,出风口的位置正对人脸,电吹风吹出的气流扑面而来,尤其是大风量、大风压的电吹风,会使人受到惊吓、在气流的作用下暂时屏住呼吸;或者,在使出风口对准头发(长发女生可能先从发梢吹起)、头皮时,电吹风开机后,大风压的气流瞬间吹向头发、头皮,使头发、头皮瞬间承受较大的力,引起不适。先开小风档位,再切换成大风档位,操作又比较麻烦。而且,如果风量和风压较小,有会使头发烘干效率降低。大的风压虽然可以在吹发过程中快速打散湿发,但是随着水分的逐渐蒸发,头发越来越轻,头发在风力的作用下飘扬角度很大,容易凌乱,由大风档位切换成小档位又多了一个调节步骤,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同一档位下通过手动改变电吹风出风口距离头发表面的距离即可调节风压大小的电吹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吹风,包括外壳、与外壳连接的手柄组件、风扇单元、加热单元、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扇单元用于抽吸气流从进风口进入电吹风并从出风口吹出形成主风道,所述加热单元用于加热该气流;所述风扇单元包括扇叶和用于驱动该扇叶旋转的电机;其中,所述主风道包括沿外壳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向区段,所述外壳内设有具有缺口的缺口筒,所述缺口沿外壳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出风口为位于轴向区段端部的非闭合缝隙,所述非闭合缝隙由缺口筒和外壳内部的筒状壁限定。通过缺口筒和筒状壁的配合限定出非闭合缝隙,将轴向区段的气流从该非闭合缝隙吹出,且能带动非闭合缝隙的非闭合处气流的流动,两股气流具有一交汇点,当出风口到头发表面的距离大于交汇点到出风口的距离时,两股气流混合后能够起到降低风压的作用;当出风口到头发表面的距离小于交汇点到出风口的距离时,两股气流分别到达头发表面,风压较大。通过改变出风口到头发表面的距离即可调节风压,达到不同的吹发效果。优选的,所述筒状壁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封闭部,所述封闭部封闭缺口筒和筒状壁之间的部分缝隙以形成所述非闭合缝隙。好处是,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优选的,所述缺口设于缺口筒的前端,所述封闭部封闭所述缺口的至少一部分。优选的,所述缺口自缺口筒的前端向后延伸,所述缺口的长度与缺口筒的长度之比不小于1/2。优选的,所述封闭部封闭所述缺口,使轴向区段的气流到达所述非闭合缝隙前的形状与其大致相同。优选的,所述缺口筒的前端设有与缺口间隔设置的第二缺口,所述封闭部封闭所述第二缺口以形成所述非闭合缝隙。优选的,所述非闭合缝隙具有开放部,所述开放部与缺口朝向同一方向。优选的,所述外壳的端部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内设有出风构件,所述出风构件包括位于中部的阻隔件和位于外部的外圈,外圈和阻隔件通过筋条连接,所述非闭合缝隙由外圈和阻隔件限定。优选的,所述筒状壁内设有阻隔件,所述阻隔件和筒状壁通过筋条连接,所述非闭合缝隙由筒状壁和阻隔件限定。优选的,所述缺口的中心角为α,15°≤α≤90°。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电吹风的整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一示例中图1中S所指的剖视图1。图3为本技术所述又一示例中图1中S所指的剖视图2。图4为本技术所述另一示例中图1中S所指的剖视图3。图5为本技术所述一示例中缺口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缺口筒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缺口筒的又一角度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所述缺口筒另一结构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所述缺口筒又一结构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所述缺口筒再又一结构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所述非封闭管道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所述加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所述辅风道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技术所述换向通路的结构示意图。图18为换向通路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1、外壳;2、手柄组件;3、加热单元;301、云母片;3011、悬空端;302、发热丝;4、第一进风口;5、第一出风口,6、轴向区段;7、缺口筒;701、缺口;702、穿孔;703、第二缺口;8、筒状壁;9、连通口;10、气流入口;11、辅助出风口;12、开放端;13开放部;14、延伸部;15、第二缺口;16、开口;17、出风构件;171、阻隔件;172、外圈;173、筋条;18、非封闭管道;19、第一部分;20、第二部分;21、阻隔片;22、辅风道;2201、入口段;2202、出口段;23、第二出风口;24、混合气流出口;25、换向通路;26、导风斜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至6所示,一种电吹风,包括外壳1、与外壳1连接的手柄组件2、风扇单元、加热单元3、第一进风口4和第一出风口5;所述风扇单元用于抽吸气流从第一进风口4进入电吹风并从第一出风口5吹出形成主风道,所述加热单元3用于加热该气流;所述风扇单元包括扇叶和用于驱动该扇叶旋转的电机(风扇单元在图中未示出);其中,所述主风道包括沿外壳1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向区段6,所述外壳1内设有具有缺口701的缺口筒7,所述缺口筒7与外壳1内部的筒状壁8限定所述轴向区段6。轴向区段6的气流流向如2、3、4中箭头所指。风扇单元可以设置在外壳1内,此时,第一进风口4位于外壳1的后端,第一处风口位于外壳1的前端,加热单元3设于外壳1内,且位于轴向区段6中;风扇单元也可以设置于手柄组件2内,此时,第一进风口4设置于手柄组件2上,且第一进风口4位于风扇单元的下方,出风口位于外壳1的前端,加热单元3可以设置与外壳1内,且位于轴向区段6中,也可以设置在手柄组件2内。如图2、4所示,外壳1内部的筒状壁8可以是外壳1的内侧壁,主风道的轴向区段6由外壳1的内侧壁和缺口筒7的外侧壁限定;也可以是外壳1内设置的内筒,是一个单独的构件,主风道的轴向区段6由内筒的内侧壁和缺口筒7的外侧壁限定。通过该缺口701的设置,使得在电吹风启动的瞬间,轴向区段6的部分气流在该缺口701处汇集和储存、或者轴向区段6的气流通过缺口701进入缺口筒7的内部空间,其余气流沿着筒状壁8与缺口筒7外侧壁限定的空间延伸并从出风口吹出,因而降低启动瞬间的风量和风压;随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吹风,包括外壳、与外壳连接的手柄组件、风扇单元、加热单元、进风口和出风口;/n所述风扇单元用于抽吸气流从进风口进入电吹风并从出风口吹出形成主风道,所述加热单元用于加热该气流;/n所述风扇单元包括扇叶和用于驱动该扇叶旋转的电机;/n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包括沿外壳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向区段,所述外壳内设有具有缺口的缺口筒,所述缺口沿外壳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出风口为位于轴向区段端部的非闭合缝隙,所述非闭合缝隙由缺口筒和外壳内部的筒状壁限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吹风,包括外壳、与外壳连接的手柄组件、风扇单元、加热单元、进风口和出风口;
所述风扇单元用于抽吸气流从进风口进入电吹风并从出风口吹出形成主风道,所述加热单元用于加热该气流;
所述风扇单元包括扇叶和用于驱动该扇叶旋转的电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风道包括沿外壳的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向区段,所述外壳内设有具有缺口的缺口筒,所述缺口沿外壳的轴线方向延伸,所述出风口为位于轴向区段端部的非闭合缝隙,所述非闭合缝隙由缺口筒和外壳内部的筒状壁限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状壁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封闭部,所述封闭部封闭缺口筒和筒状壁之间的部分缝隙以形成所述非闭合缝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设于缺口筒的前端,所述封闭部封闭所述缺口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吹风,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自缺口筒的前端向后延伸,所述缺口的长度与缺口筒的长度之比不小于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金明叶志文肖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乐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