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软硬地质山体的登山拐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78761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2-11 0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软硬地质山体的登山拐杖,它包括主体杆(1)和手柄(2),所述手柄(2)固设于主体杆(1)的顶部,该拐杖还包括圆柱体(3)、支撑板(4)和套筒(5),所述圆柱体(3)固设于主体杆(1)的底部,所述圆柱体(3)的底部固设有多个锥形头(6),圆柱体(3)的柱面上设置有外螺纹(7),所述套筒(5)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8),套筒(5)的顶部开放,套筒(5)的底部封闭,套筒(5)的底部固设有支撑板(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不仅能够在硬地质山体使用还能在软地质山地使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

A mountaineering crutch suitable for soft and hard geological mountain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untaineering crutch suitable for soft and hard geological mountains, which comprises a main body pole (1) and a handle (2), the handle (2) is fixed on the top of the main body pole (1), the crutch also comprises a cylinder (3), a support plate (4) and a sleeve (5), the cylinder (3) is fixed on the bottom of the main body pole (1), and the bottom of the cylinder (3) is fixed with a plurality of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sleeve (5) is provided with an inner thread (8), the top of the sleeve (5) is open, the bottom of the sleeve (5) is closed, and the bottom of the sleeve (5) is fixedly provided with a support plate (4).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safety, reliability and simple operation, which can be used not only in hard geological mountains but also in soft geological mountai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软硬地质山体的登山拐杖
本技术涉及拐杖结构的
,特别是一种适用于软硬地质山体的登山拐杖。
技术介绍
目前的登山拐杖的结构如图5所示,整体呈L形状,它包括杆状主体,杆状主体的顶部固设有供使用者把持的手柄,杆状主体的底部为与地面接触的支撑部,使用时,登山者手持手柄,而支撑部接触到地面上,从而起到辅助登山者的作用。然而,该拐杖无法在硬地质山体和软地质山体使用,反而给登山爱好者带来不便。对于硬地质山体来说,山体地质比较硬,主要是黄泥土堆成,即山坡表面光滑,支撑部承受力后很容易从山坡上打滑,造成登山者摔倒,非常不安全;对于软地质山体来说,山体地质比较疏松,支撑部受力后,由于支撑部与山体接触面小,造成压强增大,进一步导致支撑部陷入于山体中,登山者又要耗费很大力气才能将支撑部拔出,反而给登山带来困难。因此亟需一种方便登山者使用、不仅能在硬地质山体使用还能在软地质山体使用的登山拐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不仅能够在硬地质山体使用还能在软地质山地使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的适用于软硬地质山体的登山拐杖。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适用于软硬地质山体的登山拐杖,它包括主体杆和手柄,所述手柄固设于主体杆的顶部,该拐杖还包括圆柱体、支撑板和套筒,所述圆柱体固设于主体杆的底部,所述圆柱体的底部固设有多个锥形头,圆柱体的柱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套筒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套筒的顶部开放,套筒的底部封闭,套筒的底部固设有支撑板,支撑板的宽度大于套筒的外径,套筒的内螺纹与圆柱体的外螺纹连接。所述圆柱体与套筒同轴设置。所述圆柱体的外径大于主体杆的外径。所述圆柱体与主体杆同轴设置。所述锥形头均匀分布于圆柱体上。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结构紧凑、不仅能够在硬地质山体使用还能在软地质山地使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I部放大视图;图3为在硬地质山地登山时的使用状态图;图4为图3的A向视图;图5为现有登山拐杖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体杆,2-手柄,3-圆柱体,4-支撑板,5-套筒,6-锥形头,7-外螺纹,8-内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4所示,一种适用于软硬地质山体的登山拐杖,它包括主体杆1和手柄2,所述手柄2固设于主体杆1的顶部,该拐杖还包括圆柱体3、支撑板4和套筒5,所述圆柱体3固设于主体杆1的底部,所述圆柱体3的底部固设有多个锥形头6,圆柱体3的柱面上设置有外螺纹7,所述套筒5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8,套筒5的顶部开放,套筒5的底部封闭,套筒5的底部固设有支撑板4,支撑板4的宽度大于套筒5的外径,套筒5的内螺纹8与圆柱体3的外螺纹7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圆柱体3与套筒5同轴设置。所述圆柱体3的外径大于主体杆1的外径。所述圆柱体3与主体杆1同轴设置。所述锥形头6均匀分布于圆柱体3上。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如图1和图2所示,当在软地质山体上登山时,登山者手握手柄2,并将支撑板4支撑于软地质层上,当主体杆1受到向下的压力后,由于支撑板4的面积增大,增大了与软地质层的接触面积,软地质层承受的压强减小,从而避免了圆柱体3和套筒5陷入到软地质层中,保证了登山的顺利进行,非常适用于软地质层上登山。如图3和图4所示,当在硬地质山体上登山时,登山者先向下旋动套筒5以将套筒5从圆柱体3上卸下,随后手握手柄2,并将锥形头6支撑于硬地质层上,当主体杆1受到向下的压力后,锥形头6吃入于硬地质层中,从而避免了由于山体光滑导致登山时出现打滑,进一步避免了登山者摔倒,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由此可知,该登山拐杖不仅能够在硬地质山体使用还能在软地质山地使用,一举两得。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所述
技术实现思路
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软硬地质山体的登山拐杖,它包括主体杆(1)和手柄(2),所述手柄(2)固设于主体杆(1)的顶部,其特征在于:该拐杖还包括圆柱体(3)、支撑板(4)和套筒(5),所述圆柱体(3)固设于主体杆(1)的底部,所述圆柱体(3)的底部固设有多个锥形头(6),圆柱体(3)的柱面上设置有外螺纹(7),所述套筒(5)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8),套筒(5)的顶部开放,套筒(5)的底部封闭,套筒(5)的底部固设有支撑板(4),支撑板(4)的宽度大于套筒(5)的外径,套筒(5)的内螺纹(8)与圆柱体(3)的外螺纹(7)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软硬地质山体的登山拐杖,它包括主体杆(1)和手柄(2),所述手柄(2)固设于主体杆(1)的顶部,其特征在于:该拐杖还包括圆柱体(3)、支撑板(4)和套筒(5),所述圆柱体(3)固设于主体杆(1)的底部,所述圆柱体(3)的底部固设有多个锥形头(6),圆柱体(3)的柱面上设置有外螺纹(7),所述套筒(5)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8),套筒(5)的顶部开放,套筒(5)的底部封闭,套筒(5)的底部固设有支撑板(4),支撑板(4)的宽度大于套筒(5)的外径,套筒(5)的内螺纹(8)与圆柱体(3)的外螺纹(7)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绍琼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